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巩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 北京 100029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调查对象来自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120例AMI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干预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循证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心律失常再发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5%),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皆少于对照组,差异经比较,P<0.05。结论:对AMI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控制心律失常的再发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促进护患和谐。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应用效果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较常见的冠心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突发性闭塞耐造成的局部心肌缺血性损伤,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心律失常[1]。据统计[2],心律失常在AMI急性发作期时的发生率高达75%,严重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大量实践已证实,对AMI后心律失常患者在抢救治疗的同时结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循证护理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多学者将其应用于AMI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有效的减少了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改善临床症状。为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对AMI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本次研究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60例AMI后心律失常患者,并与常规护理相比,效果十分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来自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120例AMI后心律失常患者,入选标准:符合AMI后心律失常诊断标准;无全身器质性病变;能自主沟通;对研究知情同意;研究时配合度较佳。120例患者中男女各为81例,39例,年龄43~77岁,平均(61.54±2.14)岁;梗死部位在AMI前壁者有47例,下壁者有31例,下壁加正后壁加左室有13例,下壁加正后壁有29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并不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如卧床休息、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监护、积极控制休克等,干预组则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提出循证问题

组建一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循证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工作年限皆在4年以上,包含护士长、责任护士、营养师及康复师等,并安排一名AMI疾病主治医师作为小组顾问。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本次循证问题确定为“如何有效控制AMI后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提高护理满意率”。

1.2.2循证支持

根据所确定的循证问题,打开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索“AMI、心律失常、护理措施”等关键词,筛选出近年来较权威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最终认为影响AMI后心律失常发作次数的主要因素有心理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用药因素等。并以此作为循证依据,确定循证护理方案。

1.2.3循证护理方案实施

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需安排沟通能力较佳的护理人员与患者及时沟通交流,告诉患者此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效果,并列举以往康复效果较佳的患者案例,介绍医院的先进设备及医师的权威技术,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提高家属的心理支持水平。②饮食护理:告诉患者膳食结构要合理,尽量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及高蛋白等食物,注意低盐、低脂,注意饮食要清淡,避免食物过酸、过甜、过凉,待病情缓解后再恢复正常饮食;③环境护理:确保环境的温馨、舒适,严格控制亲友探视频率,尽量将护理时间集中在白天,以免影响患者休息;④药物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告诉患者每种药物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不可自行删减药物。严格控制好给药时间,通常在早上5:00给药,做好药学监护工作,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律失常再发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数据,护理满意度、心律失常再发率通过例数及%表示,给予χ2检验,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用 ±s表示,并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循证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心律失常再发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5%),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皆少于对照组,差异经比较,P<0.05,详见下表。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往常规护理缺少一定的预见性与规范性,很难满足AMI后心律失常患者的需求,急需寻找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主要是以临床经验作为基础,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核心,提出循证护理问题,再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依据,对患者展开有预见性、针对性的、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3]。临床有研究发现[4],将循证护理应用于AMI后心律失常中,可以显著降低心律失常的再发作,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这与本次研究相符,本次研究对干预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心律失常再发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5%),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皆少于对照组。本次研究中我们先组建一支循证护理小组,再提出循证问题,使得护理干预具有规范性、计划性及责任性,再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心律失常的再发作与多种因素相关,相应地提出循证护理方案,使得护理措施有据可依。AMI后心律失常患者由于病情急,病情发展迅速,濒临死亡感,患者多数会伴随着较强的焦虑、恐惧心理,而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又会进一步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本次研究中加强对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护理,有效的改善其心理状态,而加强饮食护理,则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病情的反复发作,加强环境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安心疗养,降低外界因素的刺激,减少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加强用药护理,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对AMI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控制心律失常的再发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促进护患和谐。

参考文献:

[1]仲崇媛.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01):69-70.

[2]齐秋红.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2):370-371.

[3]鲁登桃.循证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2,35(35):163-164.

[4]白丽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19):1983-1984.

论文作者:巩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巩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