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会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套期保值与套期保值会计
套期保值(hedge),作为企业的一种市场经营行为,在国内外的金融会计领域内并没有公认的定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的定义,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从定义可以看到,套期保值是企业以规避经营中遇到的特定风险为目的进行的交易,其关键在于通过引进与被套期项目具有相反风险特征的套期工具,利用套期工具价值变动抵消被套期项目的价值变动,从而达到抵御风险的目的。
《套期保值》准则同时规定,对满足条件的套期保值业务允许采用该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对套期会计方法,《套期保值》准则并没有明确的正面定义。结合国内和国际的相关著作文献,可以认为,套期会计是将具有套期关系的两项交易合并处理的一种特殊会计,它允许经济实体同时在当期损益中确认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以及被套期项目的损失或利得,而不必如通常的会计处理要求确认为两项交易并分开进行会计处理。要深入了解套期会计的含义,必须首先了解套期工具和被套期工具的定义。
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和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消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工具(只有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的情况下非衍生工具才能被指定为套期工具)。
被套期项目是指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变动或未来现金流变动风险影响的资产、负债、确定承诺或预期未来交易。
按照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作为企业的两项不同的资产(负债或预期交易),应该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套期会计方法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允许企业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选择采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它将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根据其相互关系合并处理,使会计处理结果更符合企业的套期保值管理意图。
套期的类型
根据套期类型的不同,按照《套期保值》准则的规定,套期可以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公允价值套期,是指对已确认资产、负债(或这些资产、负债中可辨认的一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所作的套期。
现金流量套期是对预期交易产生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例如,企业预期半年后有一笔50万美元的外汇支出,为了规避这段时间内美元汇率变动的风险,企业可以签订一份远期美元买入合同,在半年后以约定好的汇率用人民币兑换50万美元,以此锁定半年后人民币支出的现金流出数额,从而实现对预期未来交易的现金流量套期。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原理同现金流量套期类似,可以视为对境外投资预期流入的投资回报进行套期保值,其会计处理方法也同现金流量套期基本一致。
使用套期保值会计的条件
由于套期会计有别于传统会计处理方法,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套期保值》准则规定,套期关系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运用套期会计方法。
(一)在套期开始时,对套期关系有正式的指定,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
(二)该套期预期高度有效,且符合企业最初为该套期关系所确定的风险管理策略。
(三)对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套期,预期交易应当很可能发生,且必须使企业面临最终将影响损益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四)套期有效性能够可靠地计量。
(五)企业应持续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确保套期在被指定的会计期间内高度有效。
从上述条件可以看出,套期准则要求企业在选择采用套期会计时必须在管理上对套期保值业务有比较完整的管理方法,包括准备风险管理的书面文件和使用确保套期有效性的方法。只有满足相关条件后,企业才可以用套期会计的方法对套期保值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并在套期过程中出现不满足条件的情形时终止采用套期会计。但同时应该看到,套期会计要求的条件是具有完整内部控制体系的企业在开展套期业务时应该具备的,套期会计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对企业套期业务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
套期有效性的评估
运用套期会计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对套期有效性的评估。一项套期满足有效性条件是指该项套期关系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能够高度有效地抵消了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的变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经验介绍,有两种评价套期有效性的方法被广泛采用,分别是关键条款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
关键条款分析法通过比较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合同中的关键条款,分析两者是否相匹配,从而判断套期关系是否高度有效。关键条款内容包括: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性质、名义金额、实际金额、交割日和结算日。如果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的主要条款相互匹配,则可以合理假设该套期高度有效。例如,对银行购买的1000美元年息为5%的固定利率债券A,指定名义本金为1000美元,支付固定息年利率5%,收取浮动息1年Libor+1%,且结息日与债券A相同的利率互换协议可以被合理认定为对固定利率债券A利率风险的有效的公允价值套期。
关键条款分析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懂,不需要复杂的计算过程,且在确定了套期关系后只要交易对手不发生重大信用事件,套期有效性不会发生改变,不必反复地验证套期有效性。相应地,关键条款分析法需要满足的条件较为苛刻,在多数情况下套期工具的关键条款与被套期项目并不匹配,这也导致关键条款分析法应用范围相对狭窄。在关键条款分析法不适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法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
统计分析法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对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现金流量)和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评价套期的有效性。较为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相关分析法和频率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通过对上述时间序列二维数据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回归模型的R[2](即变量相关系数的平方)来衡量套期的有效性。R[2]的数值在合理的范围内则视为套期有效。在国际上,满足套期有效性的R[2]一般要求在80%以上。
频率分析法通过计算和分析在单位时间段内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现金流量)变动数值和套期工具价值变动数值之间的比率来分析套期有效性。这个比率有时被称为△比率。将套期期间内各时间段的△比率制成表格,一般认为,如果该比率历史数据基本上都能落在0.8到1.25的区间范围内,则可以合理地认为套期是高度有效的。
统计分析法作为评价套期有效性的方法,较之关键条款分析法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更宽的适用范围。相对地,统计分析法要求企业在套期期间持续地收集数据以支持对套期有效性评价的需要,且评价有效性的方法一经确定就不能变更,这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相关分析法和频率分析法比较而言,两者所需收集的数据基本相同,采用的分析方法也没有本质区别。一般而言,频率分析法没有使用统计学的模型,更容易被广泛接受。
我国《套期保值》准则规定,当套期预期抵消套期指定期间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结果在80%至125%的范围内,应当认定套期高度有效。但是,我国准则没有明确套期抵消结果一旦超出指定范围是否应视为不满足套期有效性而立刻结束套期关系,抑或根据此类情况出现的频度再行判断。尤其如果是根据发生的频度进行有效性判断,则何种情况下应视为频度过高,从而不满足套期有效性。笔者认为,尽管准则对套期有效性作出了范围界定,但在实务操作中,确定套期关系是否有效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套期会计处理
在满足了套期会计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运用套期会计对套期保值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套期会计根据套期类型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套期工具的利得被套期项目调整 套期工具的利得或 权益中记录的利
或损失损失中属于套期无 得或损失
效性部分
公允价值套期
马上在损益中确认 对套期风险所引 已经反映在损益中 N/A
起的公允价值变
动部分计入损益
现金流量套期
属于有效套期的N/A 计算得出,套期无 在被套期项目计
部分计入所有者效部分产生的损益 入损益表的同时
权益 在发生的当期直接 转出计入损益
计入损益 在被套期项目计
境外经营净投资 属于有效套期的部 N/A 计算得出,套期无 入损益表的同时
套期
分计入所有者权益 效部分产生的损益 转出计入损益
在发生的当期直接
计入损益
从表1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套期会计将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关于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在套期完全有效的情况下,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被套期项目完全抵消,企业当期损益不受被套期风险的影响,会计计量更真实地反映了套期保值的经营情况。
就现金流量套期会计而言,由于套期对象一般为预期交易,该交易根据准则不应该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现金流量套期会计将套期工具的价值变动记入权益,直到预期交易发生时方可转入损益,因此,企业的当期损益不受以持有的套期工具和尚未发生的预期交易的影响。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会计处理与现金流量套期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套期会计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套期保值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一直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发展速度。作为衍生工具的重要运用手段,套期保值业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同时国外实证研究表明,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公司市价高于其他公司。但是一直以来,一方面由于我国国内市场环境不够成熟,各类金融市场特别是衍生金融市场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作为主要套期工具的衍生产品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另一方面,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也间接导致国内企业对各类市场风险的管理应对水平发展缓慢,企业难以达到套期保值要求的风险管理水平。因此,相较于国际大型企业,国内企业套期保值业务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是国内最早涉足境外金融市场的企业,拥有近二十年的境外投资和市场风险管理经验。可以说,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具备运用套期保值技术进行风险管理的技术和能力。此外,商业银行自身拥有数额远超一般企业的外汇资产,其中相当部分投资于境外市场,直接面临开放的汇率和利率市场环境。因此,商业银行本身拥有管理各类境外市场风险的强烈需求。可见,商业银行已经具备经营套期保值业务的客观能力和主观需求。从银行的经营实务上看,套期保值业务越来越受到银行管理层的关注,各家银行纷纷在一定经营范围之内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的推出将给商业银行套期保值业务的管理和会计计量带来深远的影响。
套期会计使会计计量结果更加准确地反映出银行的经营管理意图,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积极性。由于套期保值用一项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抵消另一项资产价值变动,因此若两项资产的计量方法不一致的话,将导致最终计量结果不能反映银行的经营意图。例如,银行通过签订收取浮动利息支付固定利息的利率互换协议对其持有的固定利率贷款资产进行套期保值,如果按照非套期会计方法,利率互换协议为衍生工具,必须纳入交易性资产核算,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记入损益;固定利率贷款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其市场利率变动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将不在当期记入损益。综合来看,当期记入利润表的损益只包括衍生工具的价值变动,不包含被套期项目因套期风险产生的损益,当期损益不能反映两者损益抵消的情况。以公允价值套期会计为例,在满足套期有效性及其他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套期会计允许因被套期风险产生的被套期项目价值变动记入损益,不用考虑被套期项目采用何种计量方法。同样是上述例子,如果使用套期会计方法,利率互换协议公允价值变动记入损益,同时其抵消的因市场利率风险引起的固定利率贷款公允价值的变动也计入损益,这样银行的当期利润中将反映出市场利率风险抵消后的计量结果。总之,套期会计有利于会计计量更真实地反映经营管理目的,同时它给予银行管理层一个会计政策选择权,银行管理层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目的的需要选择是否运用套期会计方法。
不过也应该看到,套期会计的采用给银行的管理和会计体系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套期会计对银行的现有会计管理核算体系形成了冲击。在我国传统的银行会计实务中,会计就是银行的记账工具,即根据银行发生业务产生的原始凭证记录会计分录。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旧的会计理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如公允价值在计量环节的大量引入,要求企业的会计计量要随时关注市场情况,并将其体现在会计计量结果上。而套期会计也对银行的管理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只有满足一定管理条件的银行才能被允许采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套期会计在一定程度上使会计计量方法直接融入到银行的管理决策之中。可以说,套期会计的出现对银行会计的职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二)套期会计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我国多数银行中熟悉国际准则和国内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会计人员匮乏,套期会计准则作为新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全新的更高要求,这使得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显得非常紧迫;另一方面,套期会计准则内容不仅涉及会计计量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掌握相当程度的管理和金融方面相关知识,这些相关领域的知识学习对长期依赖专业技能、知识面相对狭窄的银行会计人员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标签:会计论文; 套期保值论文; 公允价值论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论文; 套期工具论文; 现金流量套期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现金流量分析论文; 金融论文; 交易风险论文; 会计职业论文; 管理风险论文; 银行资产论文; 有效市场论文; 银行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经营风险论文; 会计处理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