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舆情信息化管控技术要点研究论文_叶馨霞

互联网舆情信息化管控技术要点研究论文_叶馨霞

柳州市鱼峰区互联网新闻传播研究中心 545001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情汇集的新介体。而互联网作为一种虚拟社会的产物,也为我国的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做好互联网舆情的管理与监控,可以促使互联网舆情监控向精准化、信息化迈进,时效性得到大幅提升。在实际的管理和监控工作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功能,提高舆情监管效率,保证实时监控到位,并及时处理对各类舆情进行有效处理。本文在此从互联网舆情的管控现状出发,对如何有效实施互联网舆情信息化管控提出了几个有效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舆情;现状;技术措施

前言:

当前,国内外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产生强有力的舆论压力,有些甚至会达到令政府难以忽视的程度。对于网络舆情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令民众产生不满情绪,甚至破坏正常的政治秩序,最终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如何正确对网络舆情的信息进行监控和管理,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舆情信息化管理监控概述

舆情管控的信息化是指在政府机关的统一指导与组织下,对各种现象进行信息化处理,并加以控制和防范的工作,对互联网舆情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准确的编排与规范,以此提高政府舆情管控水平,进而提高监督管理的工作效率。

2013年1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网络成为新的应用广泛的重要信息载体,网络舆情能够快速反映社会动态、热点民意、群众心声,比较真实地显现了民众对现实的情绪态度,它的出现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现民意的通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不断发展,舆情管控出现网络化、电子化、动态化、数字化等信息化模式是必然发展趋势。现代的信息技术,比如大容量的硬盘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信息,网络技术能够实现远程数据传输。

二、柳州鱼峰区互联网舆情的管控现状

传统的舆情管控模式主要是以手工为主,分类编目、检索等工作都依靠手工完成,效率很低,当前政府舆情信息量的急剧增加,种类繁多,纸质的经过查阅容易变烂、需要保存完善,需要大量的材料来装载信息,不符合当前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因此传统的舆情管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不断发展,舆情管控出现网络化、电子化、动态化、数字化等信息化模式是必然发展趋势。

2015年创建鱼峰区政府微信公众号“魅力鱼峰”,截止2018年8月关注人数近万名,通过“互联网+”模式,实现对鱼峰区的大事小情统一发布、统一管理,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同时,发扬社会新风尚。所以推进舆情管控数字化建设,尽快使舆情管控数据化,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又是一项迫切的工作。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提高舆情管控效率。

三、日常工作中提升舆情信息化管理的几个关键措施

1、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在舆情管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明晰相关责任,保障网络及数据的安全运行,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创新舆情管控制度。我们互联网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制定了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舆情管控制度。一是健全和完善舆情管控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细化管控工作环节和步骤;二是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特别对负面消息来源和危害社会安定,确保舆情管控的安全性与准确性。

统一舆情管控标准。标准规范化是舆情管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舆情管控标准化包括:舆情梳理标准、统计标准、筛查标准、各项技术标准等,它是衡量工作效率高低的尺度。如果没有这些标准,舆情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就无法建立;如果各基层单位舆情管控部门不按统一的标准去做,各搞一套,各成体系,那么舆情信息网络就无法畅通,资源共享也就难以实现。

2、明确舆情管控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和实施办法

舆情管控信息化管理的复杂性、长远性,使之有一个客观指导性的规划和具体详细的实施细则,要有主管舆情工作的专员负责,要有信息技术部门的技术协作。对舆情管控信息化管理涉及到的网间合作、资源配置、信息准确、网络建设等问题要有充分的可行性、科学的计划、以求协调配合、共同发展。要结合自身制定的信息化目标进程,确定舆情管控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措施、步骤与要求,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并确定舆情信息数据库建立在自动化进程中,将舆情管控信息化管理的进程纳入政府绩效工作之中,作为今后舆情工作的重点,扎扎实实的推进舆情管控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3、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

及时配备舆情管控现代化所需要的计算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网络技术在舆情管控中的应用,加速实用、通用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的研制,加快舆情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为此,开发建设了鱼峰区互联网舆情管控系统,使舆情监控精准化、信息化,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功能,提高舆情监控效率。保证系统运营安全可靠,为及时发现舆情、处置舆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4、不断更新管理技术,整合信息化手段

舆情管控技术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不断改进,提高舆情管控水平。现今的信息化技术虽然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人们经常采用普通的电子数据保存舆情。但是,电子文档保存数据的风险系数较高,因为它并不符合“越简单越可靠”的保存原则,龟壳上的文字可以保存上千年,纸质文字可以保存数百年,而电子文档到底能够保存多长时间,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所以,在舆情管控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积极构建完善和坚固的电子舆情系统,加强传统舆情管控和信息化手段管理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管理模式的优势作用。

5、建设企业舆情信息资源

政府舆情管控的特点是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加宽舆情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不断提升舆情资源检索、利用的监控水平。政府舆情的信息化管理是根据国家以及省市舆情管控部门发布的关于电子文件、储存以及管理的相关规定与标准,积极地应用与推广适应自身实际情况性质、职能需要以及管理特点的舆情资源管理软件,实现政府舆情资源的收集、分析、整理、筛查、监控以及应急处置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以此保证舆情资源的可识别性、安全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等。

6.要加强舆情信息的安全网络化的正常运行

对舆情信息利用安全,要建立层次分明、角色明确的舆情信息管控机制,并建立权限设置的流程;对信息保管安全,要建立舆情数据的保存、迁移及其校验机制,并建立功能和作用完全不同于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处理工具,利用工具,确保信息的保管安全;在系统安全管理上,通过采用设置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在计算机硬件环节上阻隔不安全隐患,确保舆情信息资源的安全、有效以及网络系统正常运行安全;同时,要加强对工作流程、文件信息以及信息保密的工作。

四、结语

综上,加强互联网舆情信息化管控,是当今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际工作中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大网络舆情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的研究,通过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的有机整合,形成舆情信息远程传输的完整监控体系,加强网络舆情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3-54.

[2]依法监督和管理网络舆情,防范社会危机.知网空间

论文作者:叶馨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互联网舆情信息化管控技术要点研究论文_叶馨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