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三大典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主义论文,三大论文,爱国主义论文,典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的时代是高科技的时代,它将国与国之间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我们作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最终目的是解放全人类。因此,我们所倡导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一致的,即要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代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他们不仅是坚定的伟大的马列主义者,而且是具有非凡洞察力和宏伟气魄的伟大的战略家和思想家。他们高瞻远瞩,以博大的胸怀、渊博的学识和洞察秋毫的敏锐眼光,随时观察着国际风云的变幻,在不同阶段,及时制定、调整战略和策略,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他们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理论,其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划分、中国永不称霸,中国自身发展具有国际意义等的提出和付之实践,形成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三大典范。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之一
为了捍卫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同时,他又把支持亚、非、拉国家和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看成是我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他一再强调:“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的义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以及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和平运动和正义斗争,我们都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①这种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思想理论,集中体现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中。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三天后,美帝国主义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同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插足中国的领土台湾。中国政府对美国侵略朝鲜和中国领土的罪行多次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可是美国低估了新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10月初悍然越过“三八线”,战火迅速向朝中边境推进,直接而严重地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在这严峻时刻,毛泽东经过深刻分析,认为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如果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不下决心,不仅朝鲜被占领,就是我们自己的建设也将成为不可能。当然,决定参战,就必须准备迎接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甚至是严重的后果。为此,毛泽东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敢于斗争的伟大气魄,不惜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我国的军威国威,维护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正如毛泽东坚定地指出:“我们采取积极的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世界都极为有利”③。
实践证明了毛泽东这一英明决策是正确的,也充分地体现了毛泽东既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个国际主义者。因为一方面,不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中国的独立是不巩固的,中国人民要在和平环境中安心地进行经济建设也是不可能的;相反,这场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认识到“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教育人民,极大地鼓舞起人民的革命热情和劳动热情,成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各项社会改革的巨大动力。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不惜牺牲民族利益入朝参战,有力地支援了朝鲜人民的反帝卫国战争,从而体现了中国人民具有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尤其显得重要。因此,有的党史学者认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光辉典范④。
二、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划分、中国永不称霸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之二
新中国的成立,美国当局不仅不正视中国人民革命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个历史事实,而且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的政策。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苏关系日益恶化,苏联对我国施加军事、政治、经济压力,从北面威胁我国安全。与此同时,美国从东、南两面(海、空)威胁我国的安全。60年代末到70年代,苏美争夺世界霸权,造成世界紧张局势,也影响着中国的安全与发展。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严重任务。为此,毛泽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先后提出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划分、中国永不称霸的思想理论。
在50年代中期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周边的国际关系相对趋向缓和,毛泽东和党中央希望发展这种形势,抓住时机,加快国内建设。1957年初,毛泽东分析当时在世界范围内,除社会主义的力量以外,还存在三种力量,即坚持战争和侵略政策的美帝国主义的力量;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独立国家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他指出:我们除了应继续同社会主义国家,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独立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外,要把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国家看作是美国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中间地带,争取同它们发生关系。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国际战略局势发生重要变化(两大阵营开始解体、离心情绪日益发展),世界局势动荡。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新特点,进一步阐述和发挥了“中间地带”理论。提出:在美苏之间,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发达国家,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大洋洲、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是第二个中间地带。
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国际形势发生新变化: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发生武装冲突,进入对抗阶段;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苏美争夺世界霸权,致使已独立的许多不发达国家,面临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严重斗争任务。毛泽东根据这一国际形势变化,寻求摆脱与美苏同时对抗局面的途径,于70年代前期,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力量划分的理论,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他认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苏美以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欧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在这种划分中,突出了苏美两个推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同世界反霸权力量的矛盾;强调在世界反霸斗争中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作用,以及联合第二世界国家和利用两个超级大国的矛盾的重要意义;强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要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为打败超级大国的侵略、控制和压迫,争取世界和平而斗争。
70年代末到80年代,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这可从他的一系列讲话中得到验证,其中主要的有两次:一是,他在1980年初作的《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话中说:“八十年代国际上可以说是非常动荡充满危机的年代,但是‘我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权主义斗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这是可能的,我们也是这样努力的。不仅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⑤并指出,在八十年代要做的三件大事中的一件,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⑥二是,1985年3月他指出:“中国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领导的时候,就强调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现在“我们制定中国的国策,同样也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⑦此外,邓小平还继承和发挥了毛泽东关于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关系理论。这从他1984年5月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的谈话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对巴西客人说:“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即使中国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⑧
由此可知,毛泽东提出的“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所谋求的目标是建立世界反霸统一战线,以维护世界和平和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在倡导建立世界反霸统一战线的同时,我国推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不称霸的外交方针。因而这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新的时期里,邓小平又继承和发挥了这一光辉典范。
三、中国自身发展具有国际意义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光辉典型之三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他继承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支援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的国际主义思想。同时,他又坚定地认为,革命不能输出,各国革命主要依靠本国人民来完成。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上,强调二者“统一”和“结合”。并着重指出:坚持国际主义,必须首先搞好本国革命。因为一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搞好本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就是对世界革命事业的贡献。
进入80年代,国际形势在紧张、动荡中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美苏两极体制逐步瓦解,东西方关系趋于缓和,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就国内而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为此,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深入分析和思考,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历史发展的契机,依据国际国内形势新的转折性的变化,继承前人,勇于创新,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关系问题,提出了新的独特的见解。即在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问题上,应侧重于爱国主义,要把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点主要放在中国自身的发展上,中国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的科学理论,其依据主要有三:
第一,中国自身发展了就是对人类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中国既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弱国、穷国,经济很落后。如果中国自身发展起来了,就意味着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摆脱了贫困。其次,中国具有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在力量,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不仅给亚太地区经济带来繁荣,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再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疆土辽阔的世界大国,同时又是第三世界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决定国际社会重大问题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一直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作为自己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因此,中国每发展一步,对制约战争的力量和增进和平的力量都是一个发展。
第二,中国自身发展了能加重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进入80年代,由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曾使我国在中美苏关系中举足轻重。为此,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上的有利地位和特殊作用,进而把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但中国现在还很穷,力量有限,没有起到大国应有的充分的作用。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中国是一个大国,在国际上应该起更多的作用,但现在名不副实,因为我们的力量有限;中国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归根到底是要使自己发展”,“中国自己不发达,能够在国际上起的作用就有限”。因此,只有中国自身发展了,才能加重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中国自身发展了就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半个世界以来取得了伟大的建设成就。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实行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突飞猛进,政治稳定。为此,邓小平在1987年4月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明确指出:中国搞社会主义,是要用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优越的制度。如果中国实现了三步发展战略,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从中国的角度看,真正证实了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尤其是在东欧演变、苏联解体之后,中国不仅依然搞社会主义,而且其经济上继续发展繁荣,政治上安定团结,足以证明了中国自身发展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不但给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而且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既捍卫了我国的安全,又有力地支援了朝鲜人民的卫国战争;“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划分”团结了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起到了维护世界和平和保障我国安全的作用;“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不称霸”理论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具有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中国自身发展具有国际意义”的科学理论,是新时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因而,这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三大典范,为我们当今开展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
注释:
①《中共党史研究》1993年第6期第2页。
②⑤⑥《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第320、548、549页。
③毛泽东:《关于我军应当入朝参战给周恩来的电报》。
④《党史研究》1984年第6期第37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4、105、225页。
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43页。
标签:爱国主义论文; 军事历史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历史论文; 毛泽东论文; 邓小平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