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 麻醉科 264200
【摘 要】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82例于我院行手术与疼痛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患者术后应用0.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39例患者术后应用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Bromage评级0级、1级、2级等人数比例、VAS评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应用浓度为0.2%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施镇痛处理,可获得理想麻醉效果。
【关键词】手术;麻醉;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疼痛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102-02
罗哌卡因为一种酰胺类长效麻醉药物,具有麻醉作用时间长、麻醉效能强的优点,在临床麻醉剂疼痛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临床中关于该麻醉药物不同浓度的麻醉、疼痛治疗效果还存在较大争议[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2例行手术与疼痛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共收治82例行手术与疼痛治疗的患者,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30~67(54.5±1.5)岁,体质量48~85(59.8±4.2)kg;原发性疾病:23例胸部创伤,11例肺癌,9例心脏手术;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125.4±24.6)min;对照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31~68(54.6±1.7)岁,体质量49~87(60.1±4.5)kg;原发性疾病:19例胸部创伤,12例肺癌,8例心脏手术;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125.6±24.8)min;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呼吸抑制、药物成瘾、过敏体质以及重症肌无力等患者。经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术前半小时,为患者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与鲁米那0.1g;患者入室后,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所有患者实施手术均实施静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经硬膜外导管注入5mL的0.2%罗哌卡因,确保患者感觉阻滞区无不良反应后方可对患者实施麻醉诱导处理;麻醉诱导:依照顺序为患者注入0.05mg/kg咪唑安定、0.3~0.4μg/kg舒芬太尼、1.5mg/kg丙泊酚以及0.8mg/kg阿曲库铵。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不断吸入地氟醚,并为患者间断性静脉注射阿曲库铵,可维持肌松。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每隔1h,为患者注入8~10mL的0.2%罗哌卡因;术前半小时为患者注入5mL的0.2%罗哌卡因。术后对两组患者注入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实施麻醉镇痛处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0.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患者给予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两组患者麻醉、镇痛均应用150μg舒芬太尼与220mL的0.9%Nacl。将患者送回病房,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拔管标准:患者可自主呼吸,抬头时间>3s,脉搏氧饱和度>94%。手术过程中,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率以及心电图等各项指标实施常规监测。
1.3 观察指标[2]
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其中,运动阻滞:应用Bromage评级对患者运动阻滞情况进行评价,0级:无运动阻滞;1级:患者踝、膝关节能运动;2级:患者踝关节可活动;3级:患者踝、膝、髋关节不能活动。镇痛效果: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价,对术后6h、12h、24h、48h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0~1分:无痛;2~3分:轻微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剧烈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组所研究数据进行,实施正态性检验,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时,说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运动阻滞情况对比
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Bromage评级0级、1级、2级等人数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出现3例恶心(占7.0%),对照组出现5例恶心(占12.8%),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目前,手术为临床中一种较常见的疗法,可有效增强患者疗效,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但患者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受到术前麻醉、镇痛方法不理想等因素,术后对患者疗效和预后质量产生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越来越深入,外科术后带来的疼痛被麻醉医师所重视。术后疼痛主要由于手术伤口损伤神经末梢、中枢神经系统与伤口周围神经敏感性发生变化等因素导致,和生理性疼痛不同。
相关研究[3]指出,麻醉药物停药前半小时为患者注射芬太尼、吗啡或者曲马多,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其中,芬太尼维持麻醉时间较短;吗啡会使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应用曲马多,镇痛效果较差,且镇痛效果较弱,仅为吗啡的十分之一,且如应用剂量过大,会使患者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主要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进行探讨,其中,舒芬太尼为芬太尼的一种衍生物,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呼吸抑制少,且具备较强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还有研究[4]显示,舒芬太尼具备较好的血管稳定性,将其应用至雷米芬太尼麻醉术中可有效预防疼痛。罗哌卡因属于一种新型麻醉药物,为一种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研究[5]指出,罗哌卡因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且应用大剂量,会导致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和布比卡因麻醉药物相比,罗哌卡因不会加重患者心肌毒性。
给予观察组患者0.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给予对照组患者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Bromage评级0级、1级、2级等人数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不能发挥出较好的镇痛作用,术后需要继续追加芬太尼。另外,由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相当于芬太尼的5~7倍,半衰期相当于芬太尼的2倍,具有更强的镇痛作用,术后为患者追加芬太尼剂量较少,使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降低。
综上所述,对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应用浓度为0.2%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施镇痛处理,可获得理想麻醉效果,并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参考文献:
[1]邓小兵, 沈艳喜, 涂成刚.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 2015(23):2733-2735.
[2]赵爱民.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13):204-205.
[3]蒋太权.新型局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5(3):411-413.
[4]王世界.探讨罗哌卡因对临床麻醉手术疼痛的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3).
[5]彭建军.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19):4365-4366.
论文作者:王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患者论文; 卡因论文; 术后论文; 疼痛论文; 芬太尼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