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中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调整论文,大开发论文,产业升级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结构,包括国民经济的结构、工业结构、农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我国经济从东部看已经处于工业化的经济起飞阶段,而西部大多数地区则仍处在工业化的初期。西部大开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工业化不是一个单纯发展工业的过程,而是国民经济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结果。在西部大开发中,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强现代工业建设,从而提高西部工业化的水平,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任务。

运用市场机制加政府适度干预

从美国政府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来看,政府必须对经济进行干预,但这种干预必须适度。政府干预过度,可能会抑制经济的正常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同时运用两种手段——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单靠市场机制解决不了东西发展的差距问题,因此,通过中央政府的干预,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使西部市场主体处于与东部大体相同的起跑线,这是对市场机制的局限与缺陷的弥补。同样,单纯依靠政府行政手段干预,即采用所谓“输血”的办法,由于受国家财力的限制和经济规律的制约,也很难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买方市场”和即将“入世”的背景下更是如此。政府干预经济的准则应该是寻求公平与效益之间的适度平衡。美国政府干预西部开发的做法是比较成功的。美国国会通过了多个关于土地的法律,大大推动了西部土地开发的进程,促进了西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莫里尔法》的通过,对美国西部农业科学化与产业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铁路对美国西部的开发贡献重大,而美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增长是与政府对铁路的援助分不开的。甚至有一些美国经济学家认为:“铁路根本就是政府的创造物。”美国政府公布的一系列法律的中心就是“调动联邦和地方、官方和私人企业各方面的力量,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美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资助西部教育事业,鼓励人才西移。在西部的整个开发中必须十分重视经济效益,充分重视经济效益的驱动作用,以经济效益吸引各种资源的流向,调动中央、地方和民间的积极性,这是市场式开发的关键。西部地区一定要重视民营经济和其它非公经济的发展,努力克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传统、文化和习惯等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制度。

因此,西部开发要以市场机制为导向,要吸取“三线建设”的教训。同时,西部地区也要精简政府机构,有效规范政府的行为,创造吸引国内外投资的良好环境。

强化西部的农业基础

西部的第一产业不仅在西部GDP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更高达60.21%,比全国的49.79%高出10.42个百分点, 比东部的45.15%高出15.06个百分点。这两个高比例,既说明农业在西部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西部农业生产力的低下程度。西部地区除四川盆地、渭水平原、宁夏河套等少数地方外,多是高山峻岭、沙漠荒原,土地贫瘠,降水量少,植被破坏严重,农业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农业耕作粗放,水利灌溉设施甚少,单位面积产量很低。小农经营(有些还是原始耕作形态)和二元经济结构十分突出。全国处于温饱线下的贫困人口中,西部占有80%以上。在西部大开发中,农业特别是粮食,面临4个方面的需求挑战:(1)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数以千万计的人口温饱问题;(2)提高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农业对工业化的支撑能力, 以降低农业劳动力的就业比重,提高农业劳动力在第一、第二产业中的就业比重;(3)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的生态环境治理战略提供粮食保障;(4)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西部的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农业放在第一位,更需要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有些同志认为,现在国家粮食多了,可以从全国调粮来支援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的举措。且不说把粮食送到西部山区每户农民手里在交通上有多么困难,仅粮食成本一项政府就难以承受。所以,解决西部生态环境所需粮食的出路,根本上要靠西部的粮食增产。至于西部农民的脱贫、小康和富裕,仅靠粮食增产也不行了,必须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以棉花、蚕丝、肉类、皮革、粮食、药材、烟草、水果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和经营。认为西部大开发就是发展工业而忽视农业,将犯战略性的错误。

充分发挥三线企业的作用

西部工业化水平低,但已有的工业基础,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建立起来的军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无论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是相当高的,有些还是西部特有的。在西部经济结构调整中,必须充分发挥这些工业基础的作用。西部已有的工业有以下几个特点和问题:一是尖端军事工业和科研机构多,与国民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联系还不密切。二是有些企业属于国家级的装备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过去20年中,国家重视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装备,而忽视了利用和锻炼已有的装备工业,使这些企业处于闲置和落后状态。三是西部有强大的电子工业的研究和开发力量,但国家只注意了沿海地区新建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企业,而忽视了利用西部已有电子工业和科研机械的优势开拓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制造。西部还有强大的军用、民用飞机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但国家对民用飞机的研制和开发支持力度很小,至今收效甚微。四是不少军工转民上取得很大成绩,但多数企业党政军没有走上军转民的轨道。在体制和机制上,以民养军的政策,抑制了民品的发展。五是在三线企业调整中,不少企业不是以有限的调整资金开发民品,取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是一窝蜂地向大城市搬迁,其结果,不但因搬迁费不足而负债累累,更使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民品开发,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也是制度创新的过程。我国搞西部大开发,要学习借鉴东部的经验,但不是简单在西部“克隆”东部,更不是重复过去“三线”建设的做法,应该有新思路和制度创新,这就象美国西部并不是其东部地区的简单“克隆”一样。之所以不能“克隆”东部,是由于今日西部的开发与20年以前东部发展的环境、条件、背景以及发展模式都有很大的不同。东部的地利之便和地缘优势是西部所不具备的。加之现在国内外市场环境和需求状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卖方市场已经变为买方市场,出现了“过剩经济”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因此,当年东部的那种发展模式现在西部已经很难以模仿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从国家的全局出发,在对西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高新技术的渗透,做好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

根据需要科学地开发西部的资源

中国西部的开发,不能再走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的老路子。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事实表明,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问题,也是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西部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富集区,许多地区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开发这里的水能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有色和稀有金属资源、非金属资源、生物资源等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开发中要吸取过去的教训,注意5个方面的问题:(1)要科学地开发,而不能掠夺式的开发,在开发的同时注意保护和治理环境;(2 )要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行开发,减少开发的盲目性;(3 )把开发和加工结合起来,不能只开采原料、输出原料而不加工,有些还有加工成成品,如西电东送、石油和天然气化工、磷化工、有机和精细化工、钡钛的冶炼和深加工等;(4)某些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必然要形成资源性城市;资源枯竭了城市怎么办?必须有相应的对策,预为之谋,不能再重复过去的教训;(5)资源性产品在国内的输出, 也要实行等价交换原则,在价格方面,要包括资源本身的成本(资源税),而价格方面,不但要包括资源本身的成本(资源税),而且要包括资源枯竭的补偿成本。

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西部开发的首位

由于长期投资不足和地理环境不良等原因,我国西部交通运输业日益成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缓解交通运输是对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约束的现实要求,更是中国西部地区进入新的大规模开发的迫切需要。交通运输先行,要求加快建立以铁路为骨干,各种运输方式相结合,高效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可以通过股份制的办法,积极诱导国内外资金投到铁路建设中,也可以发行铁路建设债券。还可有意识地在沿线主要地区划拨一部分商业性用地,以利铁路企业扩大筹资能力。要鼓励沿边地区按照采取多种途径,修建一些跨越边境线的铁路、公路和桥梁设施,以尽快打通沿边地区对外联系的通道。现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比东部更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不但要放在首位,而且还要适度超前。这里超前有两个含义,一是,一些对国家全局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项目要提前建设;二是,在进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进行信息调整公路和信息网络等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调整公路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对于缩短西部与全国、全世界的距离,推进西部与全国、全世界的直接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给予特别的重视。

大力调整西部的所有制结构

西部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有经济的比重很高。从国有资产的占总资产的比重看,现有的所有制格局,既占用和浪费了大量国有资本,又限制了各种非国有资本的进入,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较之东部更为突出,因而调整的难度也大大高于东部。

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对这种所有制结构大力进行调整:(1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国家所决定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政策,如债转股、兼并破产、多元化公司制改组、股票上市、技改财政贴息、国有资产有偿转让等,应向西部倾斜。(2 )积极引导各种资本到西部投资,新建或参与国企的改革。动员西部的民间举办私有经济。今后在西部地区原则上不再举办国有独资企业。(3)在农村所有制问题上, 有条件的地方,在不改变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可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土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为了退耕还林、还草,绿化荒山,可以将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采取拍卖的办法转让给私人开发,时间可长达数十年。(4)积极培育西部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目前而言,我国西部大开发主要将由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推动,政府投资是其主要方式,政府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角”。这是因为今天中国的东部较之西部更有利可图,企业尤其是东部企业没有太强的利润动机来从事西部开发。

东部今后还会高速发展,并且还将率先在全国实现现代化,因此东部的企业不大可能把大量的资金都转移到西部去。

因此,西部大开发的成功,要靠唤醒西部人民沉睡多年的创业冲动和企业家精神。

标签:;  ;  ;  ;  ;  

西部大开发中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