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251医院供应中心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 要】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由过去的分散式管理逐步转变为集中式管理。新管理模式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整合人力资源,转变工作观念,调整充实了管理策略。五常法、PDCA循环、物流管理模式在供应中心的应用,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了科室形象。优化工作流程,对原流程的薄弱环节进行整合、精简、创新,使工作衔接更加顺畅。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包括规范手术器械交椄、清洗、包装、灭菌到质量追溯,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以及外来器械的管理,采用标准化管理流程严格手术器械质量控制,将标准化贯穿于清洗灭菌整个过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与手术室护士及外科医生加强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手术器械存在的问题,协商解决,共同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发挥了消毒供应中心应有的专业职能,促进了消毒供应中心向着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迈进。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271-02
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由过去的分散式管理逐步转变为集中式管理⑴。新管理模式从人力资源入手,合理配置,转变理念,优化流程,科学规范管理,全程质量控制,严格手术器械管理。使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运行有了专业化质量保证,手术器械管理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现将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综述如下:
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整合人力资源
以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为准则,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特点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进一步完善各级工作人员职责,各班工作流程,各环节质量标准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⑵。科学合理进行岗位配置,分层使用,评估各岗位技术含量和护理人员整体素质,适当吸收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员,改善护理人员梯次,分批选送护士到手术室进行手术器械的使用、保养等专业知识培训,了解手术室专业流程、完善专业系统知识⑶。一般配备2名手术室资深护士到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手术器械的核对及打包工作,根据器械的种类设计器械清单,固定数目、种类。
2 转变工作态度 学习运用新理念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人员转变观念,注意学习和研究新的管理理论,调整充实管理策略,积极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适应消毒供应中心发展变化。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源于日本的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kotsu)、清洁(seikotsu)、修身(shitsuke)。将其运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和物品管理中,可促进管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转变观念,激发主人翁态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消除不必要的浪费;提高队伍素质,提升科室 的形象⑷。
PDCA循环消毒在供应中心的应用,激励机制和戴明循环管理模式运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有效使用人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预见性管理。每周有计划,每月有安排,根据计划、实施、检查、纠偏,每月进行小结⑸。人人参与管理,保证手术器械供应。系统追踪法是一种系统途径评估法,它是美国医院认证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 Commission Intermational,JCI)在医院质量论证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要把所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对待,弄清其中各“元素”之间的关联,并从整体的角度协调好这种关联,使系统在人们所要求的某种性能指标上达到最优状态。采用系统追踪法对器械清洗、打包和准备流程项目进行管理,通过对整个流程的评估与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不合理的环节,并加以改进,控制和优化,使手术器械从清洗到打包和准备的流程更加规范,科学和高效⑹。物流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应用,使消毒供应中心在手术器械管理中,具有物流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每项物流作业在不同平台独立运行,又相互影响,每项作业一环套一环不能分离,清洗、消毒、打包、灭菌,组成手术器械物流循环,应用物流规律方法将会产生更好的规律效果,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优化工作流程 科学规范管理
流程管理是一种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⑺优化流程,就是立足于:“顾客”,以提升质量为中心,对原流程的薄弱环节进行整合、精简、创新,从而减少缺陷,提高整体效率的行为过程。科学的工作流程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可使工作流程的衔接更加顺畅。标准化管理流程要求:手术后的污染手术器械,由污染区规定通道密闭运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负责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将灭菌后的手术包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间,再根据次日手术通知单,由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发放间护士配置后由专用电梯送到手术室⑻。
4 全程质量控制 严格手术器械管理
4.1 手术器械包质量控制 规范手术器械包,建立器械卡片。器械打包前查看核对手术器械包卡片,卡片目录精确到器械、缝针、刀片的规格和数量。卡片一般采用医用橡胶布书写,随器械一并清洗后打包灭菌。包内器械卡片作为器械包装和消毒时的核对依据,方便器械包的质量控制⑼。
4.2 手术器械交接质量控制 国外先进医院在手术室管理方面早已从终末质量管理发展到全过程管理⑽。人工收集资料已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零延迟”收集渠道。美国对医院手术器械实行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记录相关信息以备查用⑾。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以器械卡片和手术通知单为依据进行交接核对。交接登记的内容包括污染器械的接受和无菌物品的交接登记。手术室指定专人负责术后器械的运送工作。消毒供应中心接收人员依照器械包内器械卡片,与手术室器械下送人员一起采取应答式的清点核对方式 ,逐一查对。查对项目包括器械的规格、数量、完整性和器械初步处理情况等。当查对情况与器械包卡片不符时,需手术室纠正后消毒供应中心方可接收。器械清点双方无疑后履行签字手续。无菌物品的交接同样实行交接登记手续,避免差错的发生⑿。
4.3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 医疗器械的清洗主要是通过各种物理方法或物理与化学联合方法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尽可能降到安全水平的处理。手术器械类型多,结构复杂,在接触患者的组织血液、体液等有机物后造成沾染,若不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则直接影响后续灭菌处理效果及其使用,清洗是手术器械重复使用的前提。可靠的清洗有利于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功能完整性,有利于延长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保证灭菌效果⒀。影响清洗效果因素很多包括人为因素、清洗设备、清洗剂性能、清洗用水、清洗对象和清洗方法等。清洗效果与清洗工作人员关系密切,需要清洗人员懂技术,有责任心,身体健康,清洗效果与使用清洗设备关系密切,对自动清洗机、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与清洗局部的冲洗时间,用水量,水温和水压有关,医院使用的自动清洗机,大多带有消毒程序,但国内目前尚未按照消毒产品实行卫生许可管理。在国际上有些国家开始对医用全自动清洗机进行认证。我国某些医院也开始尝试。这必将推动清洗机质量的全面提高。不同清洗剂有不同的适用对象,应根据清洗对象选择清洗剂,使其既达到清洗效果,又避免对人体、环境和清洗对象的危害。清洗效果与水质、水温、水量关系密切,清洗用水如果被微生物,热源质污染,则可能不仅不能起到清洗作用,还可能因此污染医疗器械。欧洲有些标准规定清洗用水细菌总数小于10cfu/100ml,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分枝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清洗对象的特性如形状、大小、结构复杂程度。材质等因素都影响消毒效果。清洗对象污染物的种类、多少、干燥情况。污染时间长短均影响消毒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清洁方法主要是人工清洗和机器清洗。原则上,只要通过机械清洗可以实现清洁,则尽量机械清洗,机械清洗可以保障清洗效果,避免人为因素。清洗效果评价主要有裸眼目测法、放大镜目测法,ATP生物荧光法,需要结合实际工作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保证清洗质量。
4.4 手术器械包装质量控制 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彻底清洗干净的物品经干燥后应及时包装,包装前用消毒液擦拭包装台面。操作人员操作前,戴好工作帽,洗净双手,再检查器械的外观清洁度(尤其是关节和齿部)、外形完整性,关节灵活性,咬合功能及锐利器械锋利度等。器械的配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确保质量⒁。严格执行检查步骤,使器材能充分发挥使用功能,对结构复杂的精密器械采用5_10倍的放大镜进行观察,发现清洗质量不达标需重新清洗,功能失灵的器械要及时更换,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和锈斑;针尖锐利无钩,针梗通畅无弯曲,穿刺针配套;橡胶制品不粘连不变形。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器械不能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摆放时器皿间应用吸湿纸或纱布隔开 ;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精密器械、锐器等采用保护套⒂。检查完毕确认合格后,根据器械包卡片上的内容进行打包,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包装。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用指示胶带固定。包外器械 标签注明:器械包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打包者姓名及锅次、锅号,便于实现灭菌后质量追溯。包内物品不宜过多,打包不宜过紧,器械包体积、重量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4.5手术器械灭菌质量控制 每月灭菌前对预真空脉动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B-D测试,合格后方可灭菌。待灭菌物品必须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装载和摆放。灭菌时严密观察灭菌器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暂停灭菌,检修后灭菌器必须经过B-D测试合格,才能重新使用,手术器械包进行灭菌处理后,及时进入无菌物品存放间,从批量监测装置中取出批量监测卡,检查是否变色合格,并对灭菌后的手术器械包逐包进行验收。重点检查包的完整性、闭合性、干燥度,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 ≤3.0%,检查灭菌标识的色泽及状态,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信息是否清楚、正确⒃。各项灭菌效果的全程监测是确保无菌物品高质量供应的唯一途径,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关口。
4.6质量追溯管理控制 质量是永恒的话题,保证质量是管理工作的核心,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追溯管理系统是消毒供应中心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制定科学规范的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发放等标准流程,对全员进行流程控制和操作示范,实现全程追溯管理。明确各环节流程职责,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如BD监测记录,清洗器和灭菌器的参数打印资料,灭菌物品的化学监测记录,批量放行监测记录及生物监测记录,置入性器械监测及放行记录等,确保手术器械可追溯性⒄。
4.7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 计算机管理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通过信息数据对手术器械实行全程管理,实施器械接收、处理、发送、使用一体化的记录与管理,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子系统,可以随时掌握次日手术量及病人信息,当日手术情况及时准备次日手术器械,保证手术供应,计算机条形码和射频识别系统的应用、跟踪监测每件手术器械的清洗、打包、灭菌、使用者和病人的信息,出现任何问题,可以及时追踪到每个环节。通过信息化系统满足了现代化医院对医疗器械的无菌化、规范化和无菌物品的监测及成本核算等方面的需求,将消毒供应中心的物流和高科技信息流相结合,控制了物品的流程,明确了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⒅。
4.8外来器械质量控制 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所有医疗器械均由设备科严格把关批准后方可进入供应中心使用,外来器械应与常规手术器械一样,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分别摆放,上机清洗,经质控人员检查核对后,采用专用统一规格打包、灭菌、储存备用,确保外来器械使用安全⒆。
5 加强沟通交流 保证手术供应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与手术室及外科医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手术器械存在的问题,并协商解决,尤其和手术室人员要随时沟通,相互了解对方工作流程,相互协作,相互促进,总结经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共同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既降低了成本,也明显提高了质量与效益,同时发挥出消毒供应中心应有的专业职能,促进了消毒供应中心向着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迈进⒇。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运行管理采用标准化管理流程,加强各个环节质量控制,将标准化贯穿于清洗消毒灭菌整个过程,确保每一件手术器械都可以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红华,张金凤.手术器械集中供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626.
[2]王竹华,周祝霞,蔡晓干.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3):3225-3226.
[3]梁玉芳.手术器械的规范化流程管理【J】.现代医院,2008,18(4):124-125.
[4]屈芸娜,姜华.五常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1.
[5]冯锦.新观念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09,8:103.
[6]赵体玉,张莺,罗艳霞.系统追踪法在手术室器械清洗、打包和准备流程优化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88:1478-1479.
[7]王玉荣.流程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8]刘国明,林京,刘晓莹,何蕾.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的体会.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8,10:176.
[9]支秀玲,李春丽.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作中的手术器械管理.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8:99-100.
[10]Cook TM . The concept of surgical operating list efficiency: a for mula to describe the term[J]. Anesthesia, 2008, 63(1): 98.
[11][12]Kreuter J, krauss D. Seat scheduling. MedStar Health found replacing a fax-based system with clinical messaging was the answer to the OR scheduling challenge[J]. Healthc Inform, 2007, 24(10): 58, 60, 62.
[12]王风勤.消毒供应中心接管手术器械术后处理工作的探讨【J】.光明医药,2010,25(4):717-718.
[13]张流波,邱侠.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1):87.
[14]刘玉林.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0,8(1):59.
[15]石毅,何秀影,王艳霞等.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监控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450.
[16]高玉华,黄朝晖,梁树森等.手术敷料供应的标准化流程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45.
[17]冯鸿雁.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0):2070.
[18]李丽华,穆丽焕.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4.
[19]马岩.我院供应中心一体化外来器械的管理举措.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23):97.
[20]宋晨华.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706.
论文作者:马岩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器械论文; 手术器械论文; 中心论文; 医院论文; 手术室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