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及疏导方法论文_冯贵平

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及疏导方法论文_冯贵平

冯贵平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旧城山中学 746000

摘 要: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有学生自身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观因素。主要有:第一,家庭因素的影响;第二,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第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疏导方法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有学生自身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些不良的甚至是错误的行为观念的影响。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环境,这种环境如果有缺陷,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些家庭过分溺爱保护孩子,为孩子创设舒适的生活环境,致使孩子们怕吃苦、怕困难,缺乏抗挫能力,意志比较薄弱,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极差,依赖心极强,他们可能因一次考试失败或未能当上班干部垂头丧气、痛不欲生、一蹶不振;有些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的学习实行“高压”政策,不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而是责备、埋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而来自父母的责备和埋怨,可能使父母与孩子产生矛盾,孩子感觉来自家庭的压抑过大,无法忍受,有些甚至弃家而逃;有些父母不和、离异或父母长期在外造成子女无人管教、无人关心,使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不协调,不堪重负;再有,一些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长的专制、打骂、威胁,使孩子容易产生个性偏激的报复心理。

二、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

1.教育者的做法脱离了学生原有的个人需要

有些教师教育方式陈旧,没有丝毫创新,课堂满堂灌,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写生抄,气氛严肃沉闷,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参与意识,课堂索然无味,引发学生厌倦厌学。

2.在目前学校教育中,某些地方应试教育还十分严重,片面追求升学率

学校各年级分好、差班,搞题海战术,考试排名次,采取了一些违反学生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手段和措施,高强度的学习要求,高频率的考试,超强度的加班加点,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稚嫩的心灵。这就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等生理问题。也使学生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了心理上很大的痛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由于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

当学生在学校生活和班级活动中,与老师、与同学、与男女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或问题时,教师对问题的处理,只凭主观臆测就做这样或那样的处理,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甚至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加深。学生在求知上呈现出的惰性和厌倦同家长、老师及个人对成绩的期望形成巨大的反差,郁闷纠结久积心中,致使性格发生畸变。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的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复杂,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但影响较普遍的是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社会习俗。大众传播媒介(电视、网络)在信息选择、制作上着力大众,从而忽视对学生群体的关照,格调低下的文艺作品、广播宣传,色情凶杀、恐怖淫秽的影视作品,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严重的污染。同时,比吃比穿、比阔气、打架斗殴、早恋、逃学、破坏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不良风气,被学生负面地接受了,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学生的极端逆反心态的产生。对自己、对生活缺乏目标追求,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产生消极颓废的心理,出现病态心理和人格障碍。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家庭的希望和幸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疏导,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学校、社会,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态素质。

下面就谈几点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1.作为家长

要给孩子更多的民主权利,全面培养孩子多方面技能陶冶情操,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放松。还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以参谋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与孩子交流,切忌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姿态。在交流过程中,还要尊重和及时吸收孩子思想的合理成分,要肯定孩子正确的观点,补充家长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与孩子做知心朋友,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在关爱上下功夫。

2.作为学校

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为一项专门课程,把心理学知识引入课堂,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采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惑,先易后难、逐渐推进,对于学生的反应,经常察言观色、及时反馈、及时做出调整。因为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过程,往往是从浅层次的心理感受层面,提升到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层面,所以,德育工作要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应该从浅层面活跃、生动的心理感受入手,逐步达到解决深层思想体系方面的问题。

3.作为社会

首先应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扼杀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不良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惩治不良网络内容、缩小贫富差距、遏制腐败现象等。同时,尽快建立更多的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将其纳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在引导上下功夫。

4.作为学生个人

成长中应该树立信心,寻找足够的力量,克服弱小的“自我”,走出偏执、抑郁、焦躁的心理环境,经常和老师、同学、家长进行心灵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和吸收对方思想的合理成分,补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有一片纯净的心灵天空,做一个自信勤奋的少年。

参考文献

[1]周丽君 影响浙江省学生心理活动因素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3,(4):19-22。

[2]高发民 学生心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袁存柱 对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干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44-46。

[4]梁兵 关于高中课外心理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盛秋鹏 青少年心理健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6-37。

论文作者:冯贵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  ;  ;  ;  ;  ;  ;  ;  

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及疏导方法论文_冯贵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