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生态文明相结合可以加快我国农业
现代化建设步伐,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朝向健康、稳定、可持续方向发展。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道路还任重而道远,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为0.8。可见,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小于发达国家农田灌溉水平均利用系数,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提升工作仍十分艰巨。
1、农田水利建设施工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第一、是在地基开挖时产生的影响,地基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步,这个过程是会对水土造成严重的破坏。在地基开挖之后会形成裸露边坡,如果这时出现暴雨就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农田的特殊性质,一般会出现很严重的水土流失。
第二、水利工程修建中的弃土弃渣产生的影响,在地基开挖的时候,会出现较多的弃土弃渣,弃土弃渣在施工现场临时堆放或者外运堆砌中十分松软,通常不会进行平整处理,暴雨也会造成水土流失。
第三、其他方面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挖掘施工会破坏土壤原始表面层,对原有的植被也会破坏,这些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恢复,也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1.2 农田水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田水利建设是人为对自然改造的建设工程,势必会影响原有的生态环境。
第一、施工过程产生的影响,农田水利建设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尽管这些影响都是暂时出现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解能力可以修复调解,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够忽视水利修建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十分粗暴,这样对环境造成的伤害是永久性的,很难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解修复,所以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降低施工影响。
第二、农田水利建设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为两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和对动植物的影响。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就是生态系统的水,所以最大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水体的影响。水利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水体分布,水体在自然环境中会因为地区和季节变化而发生改变,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破坏这种长期的自然分布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耕种中大量的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这些化学制剂会有一些没有吸收,这就会随着农田水利系统进入自然界的水体中,这就会破坏水体。农田水利建设对动植物也会造成破坏,水体受到破坏后,附近生态环境中的动植物的生产会受到影响。水利系统会对原有的自然水重新分配,很多依赖原有的水系生长的动植物就会失去生长环境,水利工程修建占据的土地也会影响原有的植物生长。
2、防治对策
2.1 积极宣传引导,完善工作机制
农田水利建设最直接的就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进而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的生态效益,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所以,要积极宣传农田水利建设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有关政府机关和施工单位进行思想宣传,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兼顾环境保护的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利工程的监督和管理是施工过程中重要内容,以此来规范施工流程,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降低水利流失发生的几率,必须要建立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坚持国家发展中"谁污染、谁治理"的理念,积极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向生态可持续发展迈进。于此同时,为了能够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监督,提高建设的质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有必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做好相关工作的验收和评估。建设项目的相关复杂人,需要加大资金注入量,专款专用,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共同进行。
2.2 规范设计水利建设工程
农田水利建设施工中前的设计对工程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的设计中加入生态设计理念,在设计中要结合生态建设和环保理念,并且兼顾到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尽量使得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首先要满足灌溉要求,同时要兼顾节水性能,在这两个基础上做好沟渠密度的控制,减少衬砌施工,避免对环境的影响。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中,还要兼顾景观功能、生态环境和结构安全使用功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最大的利益。在沟渠衬砌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当地的地址条件为基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中地下水对生态护坡的补给作用,促进农田水利施工建设中生态作用的发挥。灌溉渠道进行防渗衬砌是当前重要的衬砌措施,这样可以增加湿地范围,可以起到有效拦截氮、磷和一些金属元素的作用,有效的对地下水补给进行调节,进而实现涵养水源的目的。在农田建设施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避免采用浆砌石衬砌、衬砌混凝土;在砌石的过程中,设置生态孔洞、生态廊道和小动物逃脱斜坡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保护周边的生态平衡。同时要进注意节水过程中的水流量要尽量放慢,为周边的动物和植物生长提供便利条件,加强水体自净功能,保护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在田间道路建设中,要尽量的采用砂石路面,而不是用混凝土路面,砂石路面与混凝土路面相比可以为田间动物的跑跳和玩耍提供良好的环境。还要加强施工的监督,避免在施工中过多的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2.3 加强建设项目评价和考核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完成之后,要进行严格的考评。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期,运行初期的运行效果,进行考核评价,此外,还要将项目评价和考核贯彻到整个农田水利建设中,通过对水利环境损失整体进行研究和评估,以此来发现建设过程中的缺陷,用来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的依据,为后续的针对性防治奠定基础。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习近平主席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地环境和水土的保护。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但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要兼顾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振明,魏磊 . 探讨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山西农经,2018(02):73.
[2] 王猛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在新疆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39(04):239-240.
[3] 李安峰 . 建国以来西南喀斯特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历史经验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52-156.
[4] 刘秀兰 . 四川民族地区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10):133-137.
论文作者:郑新鸿 丁连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农田论文; 水利建设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论文; 水体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