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综述_生物技术论文

2000年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综述_生物技术论文

2000年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发展论文,农业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物技术与转基因动、植物

2000年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世界生物农业技术取得丰收的一年。在基因研究方面,12月,英美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绘出了包含1.3亿个碱基对、约2.5万个基因的开花类植物拟南芥基因的完整图谱,并掌握了约60种微生物的基因数据。这是人类首次全部破译出一种植物的基因序列。拟南芥是一种具较高科研价值的简单模式植物,对它的研究有助于对其他复杂生物的认识。拟南芥基因组图谱的完成,不仅对植物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农业科学、进化生物学和分子药物等领域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我国湖南农科院选育的早籼稻蛋白质含量达12%,糙米率高达80%;培育的“超级杂交晚稻新组合”亩产可达650公斤。 中国育种专家袁隆平等培育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育64S/Ⅱ32”连续两年试种亩产均在800公斤以上,并创造了亩产1140.85公斤的世界纪录。 从而使中国最有希望首先成为实现“超级水稻计划”的国家。日本京都大学研究者将大豆的基因植入水稻,使这种“工程水稻”能产生大豆蛋白,与一般水稻中的谷蛋白相似,而且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含量更为丰富。在美国,转基因农作物已进入大田生产。干细胞和克隆研究方面收成亦丰,美国、日本、英国、苏格兰、中国等国家相继克隆出具有不同特征的家畜和家禽,如抗病的牛、含治病药物的鸡以及采用不同技术克隆的猪、羊,等等。在转基因植物方面,含维生素A的水稻、加热后会产生糖分的土豆等新品种不断诞生。

2000年7月30日,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农学院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控制和调节植物花期的基因。该成果已经发表在2000年8 月份的《科学》杂志上,被认为对于适应不同季节的市场需要,提高花卉植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农业经济价值。

2000年2月,巴西科技人员已经完成柑桔黄叶病菌基因测序。 由于巴西34%的柑桔种植园都感染了这种病菌,使得巴西柑桔出口的数量和价格受到严重影响。巴西研究人员在此项研究中共测出黄叶病菌染色体上的270万碱基对,从而为根治柑桔缺绿病奠定了科学基础。 柑桔黄叶病菌基因测序工作的完成,使巴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植物病原体基因测序的国家,这也是巴西首次在没有美国、欧洲和日本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一个大型生物工程项目,标志着巴西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水平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经过对彩色棉花长时间的研究和试验获得显著成果。现在这种彩色棉花的产量每公顷达到2.5~3吨。巴西服装工业联合会主动要求担任彩色棉花布料的服装设计,推出用彩色棉花布料制作的各种服饰,将绿色、棕色定为主流色,使巴西彩色棉花的研究成果开始步入商品化和产业化的进程。

2000年7月,巴西正式投产生物降解塑料。 负责该研究项目的巴西技术研究院负责人介绍说,这种塑料是以蔗糖为主要原料,蔗糖经过某些化学过程变成羟基丁酸聚合物之后再掺入某种细菌,便是这种塑料的材料。平均每3公斤蔗糖可生产1公斤生物降解塑料。

印尼科学院分子生物作物实验室已成功地生产出了转基因稻种,能抗稻飞虱和穿梗虫。他们开发的技术是用DNA基因轰击稻粒; 用雪花莲基因生产抗稻飞虱的稻种;以氦气作为载体,用apathogenic 细菌基因轰击稻粒,生产抗穿梗虫的稻种。他们也对玉米、甘薯、大豆、辣椒、马铃薯、咖啡、可可、甘蔗和番木瓜进行了转基因研究。但转基因作物和种子都没有在印尼市场上公开销售。

2000年6月, 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世界第一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元元”。11月12日,日本农林省畜产试验场也成功培育出体细胞克隆山羊。英国PPL 公司的科学家则使用精确的基因定位技术成功培育出了2只转基因克隆绵羊,为有效改造哺乳动物特定基因开辟了新路。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有望实现对各种动物基因进行剔除、关闭等操作,从而以较高的效率培育各种转基因动物。

另外,美国科学家首次克隆成功了濒危物种——亚洲白肢野牛。这是科学家用克隆技术拯救濒危物种的一次重要尝试,对于挽救濒危物种意义重大。

作为世界上转基因产品商品化最发达的国家,美国1/4的耕地种植了转基因作物,50种转基因植物已批准产业化,市场上流通的60%的加工食品含转基因成分。2000年11月7日,中国科学院、巴西科学院、 印度科学院、墨西哥科学院、英国皇家科学院、美国科学院以及第三世界科学院等全球七大科学院在华盛顿联合发表白皮书,公开支持转基因技术研究,认为消除全球饥饿贫穷,生物技术责无旁贷。实际上,通过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动植物的产量,而且可以改变其品质,提高农产品质量,如生产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乃至于减肥的高级营养品。

在转基因植物研究方面,日本农林省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2000 年5月宣布,他们利用转基因技术——形质转换法把功能增强了的壳质酶基因导入水稻,培育出了抗稻瘟病的稻种。

2000年6月,英、德、 日等国科学家合作培育出一种转基因西红柿,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可达普通西红柿的3.5倍, 有利于人体补充维生素A。11月,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成功地用转基因水稻生产出预防乙肝病毒的球蛋白,这有可能为用廉价而安全的手段生产预防肝病毒的球蛋白,并有可能为用廉价而安全的手段生产预防乙肝型炎药物提供新思路。美国科学家当月则宣布说培育出一种含有乙肝抗原的转基因土豆,食用这种土豆的实验鼠体内产生了乙肝抗体,成功地获得了免疫力。此外,科学家还在试验培育含疫苗的转基因西红柿,希望利用转基因食品能制造出廉价、高效、无痛的口服型疫苗。

总之,生物农业技术的成果向人们展示了其在提高粮食产量、改良植物品种等方面的美好前景。

但是,2000年反转基因作物的势力也有所发展。9月, 在新德里召开的一个有关未来农业发展趋势问题的国际研讨会上,一些国家的有关人士对转基因作物制造“基因污染”,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基因生物技术“入侵”传统农业和食品业表示忧虑,并建议发展中国家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在引进和推广基因技术方面慎而又慎。美国国会、美国农业部、世界银行、世界观察研究所等机构都相继举办研讨会对农业生物技术进行辩论,但很难达成共识。赞成者认为农业生物技术能帮助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有益;反对者认为基因作物会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目前是赞成者无法证明生物技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反对者也难以证明农业生物技术的不安全。这样就使得农民和消费者得不到很明确的信息,自然会影响到转基因作物产品的市场,欧洲和日本的一些生产商和销售商纷纷表态拒绝转基因作物产品,农业生物技术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下滑。美国环保局面对反对者的压力,对2000年种植转基因玉米有所限制。 世界观察研究所估计, 200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1999年降低25%。

毋庸置疑,农业生物技术还有许多需要回答的问题,反对者的疑虑不消除,消费者的信心不建立,基因作物的应用就难以发展。

尽管发展生物制品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但它对人类发展带来的更加巨大的利益决定了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的发展不可逆转。为避免重蹈发展工业社会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覆辙,政府、国际组织应当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保障生物技术研究发展和应用全过程的安全,防止为了赢利目的而损害公众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发生。应当研究和制定政府的责任,如在严格批准手续方面,1999年,欧盟理事会决定,在决策机构(成员来自成员国的专家)作出决定之前,要由多个科学咨询机构对被基因技术改变了的生物的申请报告中的“危险评估”进行评价等。政府应该在基因工程产品的引进和推广中严格把住测试、审批关;加强教育,提高全民的基因安全意识,等等。

各国政府加强对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的研究

1.日本

2000年,日本政府为确保转基因DNA研究的安全性, 制定了“转基因DNA实验指针”,推进有关研究开发。

2.印度

印度研究部对开发基因稻米进行了大量投资。

3.澳大利亚

2000年7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工业、 科学和资源部长宣布了“国家生物技术战略”,承诺再增加3000多万澳元投入用于支持澳生物技术发展。澳国家生物技术战略重点包括:确定基因分离技术的成本和需求;促进公众对生物技术的认识;设立环境风险研究计划;建立国家生物技术网络和确保澳农业和食品技术产品的市场准入。在国家生物技术战略中还决定要成立高层次的“生物技术顾问理事会”,以对非法规性的生物问题提出建议,这包括研究与开发问题、国际间的联系问题、商业化开发问题、公众兴趣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

在此次公布的正式文本中更重视生物技术的商业化工作。政府将投入2000万澳元建立“生物技术创新基金”,并要求工业界和各州政府提供匹配资金,形成一个比较强大的基金,用于促进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000年6月,澳联邦众议院通过了《基因技术法案》。 该法案将为管理基因物质对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带来的危害提供全面的法律框架。

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建立独立的基因技术管理机构来实施和管理基因技术;管理澳大利亚所有改基因物质的应用;建立基因技术专家指导委员会;将公众意见考虑到对改基因物质的评审过程中;对基因产品的管理要有透明性和责任性。

法案提议建立的管理机构将是独立的执法机构,有类似于澳审计署或税务署的权力,对所有改基因物质的应用有决定权。该机构还有权向澳议会直接报告有关事宜。

法案规定,所有改基因物质释放到大自然环境之前,必须让所有想了解的人周知。对某个具体改基因物质的使用申请,新的基因技术管理机构将为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它们对申请和管理机构作出的决定提出意见和看法。对于触犯法律的行为,可以实施高达110万澳元的罚款。

4.意大利

意大利近年来加快了在生物技术方面的投入,意大利国家植物生物技术研究计划总投入为140亿里拉(约840万美元),分为10个研究领域:即单个基因分离;植物基因图谱——分子图;基因图谱、分析和生物信息的一致性;抗生物压力;抗非生物压力;有用的微生物组织;提高农业产品质量的生物技术;发展生物学;细胞工程;诊断分析等。

5.法国

2000年7月, 法国研究部决定建立“生物技术新兴企业启动基金会”。其目标是:筹集3000万~4000万欧元资金以帮助人们在生物技术领域、环境领域和农产食品工业领域创办新企业。使得新兴企业从初始的创办设想到企业的初步启动,每一步都能得到资金保证。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所、国家农学院、储蓄及信托银行、安盛保险公司和罗纳—阿尔萨斯储蓄银行共出资1700万欧元;工业家、风险资本专业人士和投资银行也将出资1300万~1700万欧元。

6.古巴

古巴2000年在农作物研究方面的重点是遗传基因及转基因技术,选择了一批具有抗热、冷及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在海水养殖业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繁殖鱼虾,使产量大幅度增加。另外,蔗糖及其副产品的研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7.加拿大

加拿大各级政府、大学、研究医院和私营机构对基因研究增加了投入。但是对于支持一些大型的研究来说,目前研究基础设施就显得薄弱。为此,加联邦政府根据各方的建议,斥资1.6 亿加元建立加拿大基因组计划,在全国建立5个研究中心。这些中心将为大学、 政府和私营部门的研究人员提供实验室服务,以此加速加拿大的基因科学研究。同时进行与基因科学相关的社会、伦理和法律研究。

由于生物技术产品对加拿大的消费者和企业有着重要的利益,同时它们也必须受到严格的审定和管理。为确保政府对公民的承诺,使生物技术产品不仅有益于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加拿大联邦政府将逐年增加相关管理部门的经费。同时,联邦政府在今后3 年将投入9000万加元,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制来确保生物技术产品在进入市场前达到对人类、动物以及环境的安全性。

8.奥地利

转基因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植物一直受到奥地利公众的强烈抵制和反对。2000年,奥地利科学部批准了奥地利农业大学“转基因杏树项目”,这是奥在转基因技术应用方面的重大突破。

无污染农业及政策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良性农业发展政策,2000年,泰国重点推广了良性农业实验项目。该项目以发展可持续农业为目的,以向农民推广病虫害综合治理和作物综合管理的方法为手段,引导和鼓励农民种植无化肥水果和蔬菜。该项目面向全国的农村,农民可自愿参加。

法国农业部、环境部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水源减污计划”。政府为该计划拨款8300万法郎在全国各地实施国家性和地区性水源减污。计划包括严格限制农用杀虫剂的使用,扶持无污染农药的研制,下大力气解决水源严重污染问题。规定从2000年起农业污染税将根据农药的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决定征收税额;对无毒、无污染农业的生产实行全额免税。

绿色农业发展趋势

20世纪末期,全球范围的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回归自然的思潮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兴起,天然产品受到市场的青睐,从而带动了有机农业市场的发展。同时,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对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有机食品市场发展很快,据世贸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统计,1995年世界有机食品和饮料的销售额为110 亿美元,1998年为135亿美元,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占食品销售总额的比率为1%~2%,但增加较快,预计今后几年,德国的有机食品年增长率为5%~10%,美国为20%~30%,丹麦为30%~40%。自1980年以来,欧洲的一些国家对有机农业系统的发展都给予直接的资金支持,1997年,欧洲有机农业面积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率达到1.5%,且每年仍在递增。 有机农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美国的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农户技术和市场能力弱,资金不足,缺乏有机产品销售系统。有机种植农场在获得资格认证前,必须要有三年的过渡期,这种农业生产系统的转换,很多农场主认为风险较大。为了帮助农场主进行有机生产系统的转换,美国一些州政府从环境效应考虑,已开始对有机农场提供资金资助,资助的方式各州不一,如依阿华州规定只有有机农场才有资格获得“环境质量激励项目”,明尼苏达州规定,有机农场用于资格认定的费用,州政府可补助2/3。美国农业部对有机农业的支持主要在于建立有机农产品的统一标准和认证系统,加强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促进有机农产品的统一标准和认证系统,加强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促进有机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和建立有机农业的保险服务。今年,有机农产品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农业部已批准16个机构可对有机农业生产企业进行资格认定。在2001年总统财政预算中,提出增加500万美元的有机农业研究费用, 用于有机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农业部委托加利福尼亚大学正在开展有机农产品市场流通系统研究,该项目研究将建立全美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报价和购销系统。美国农业部风险管理局已开展有机农场保险服务试验项目,探索建立有机农业保险服务的管理机制。

农业可持续发展

法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以后,已从如何生产的更多阶段进入怎么才能生产的更好新时代,农村从单一农业生产功能向经济、文化、旅游等多功能转化。为使农业政策适应并促进这种转变,法国议会于1999 年5月26日通过了《法国农业法》,这是引导法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国策。这个农业法的核心内容是在全国实施土地经营合同。法律规定所有农业经营者都需与政府部门签订4~5年的土地经营合同。合同内容包括对生产增值、产品质量、就业、发展农村旅游、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整治、水资源管理等提出了要求,政府并依据这些标准确定资助强度,从而引导农业开发活动健康发展,并保证国家对农民提供持续性支持。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与传统农药相比,以其固有的目标,即害虫单一、用量少、毒性小、效率高、易分解等特性,必将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的新型主导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可大大减少传统化学农药的应用,对保护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自从美国环保局(EPA)1984 年公布生物农药注册特别指南以来,美国生物农药注册申请大幅上升,EPA 促进生物农药注册与应用的政策也加快了这一产业的发展。截止2000 年5月,美国注册的生物农药已达70种,其中微生物农药62种, 植物农药8种。联合国环境计划和国际农业生物科学与信息中心就此问题专门设立了联合调查小组,对发展中国家的生物防治技术向农户传播问题进行系列案例调查。通过对印度、越南、尼加拉瓜等国家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不同国家使用不同的生物防治制剂,但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少有关生物防治的法律框架、产品质量不稳定和生产能力不足、缺少必要的产品代销体系和农户缺乏生物防治技术等。

在英国已正式注册生产的各类生物农药有16种,其中13种为细菌类生物农药(全部为Bt类生物农药),另3种为真菌类生物农药。 目前英国生物农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温室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就英国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制约了生物农药的发展:一是生物农药注册成本相对较高;二是农民更愿意使用化学农药,因为生物农药对病虫害的作用不如化学农药快,而且生物农药只杀灭一种特定的虫害;三是世界主要农药生产企业缺少对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四是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缺乏必要的市场动作机制。

据统计,自1996年Bt棉花实现商业化后,全世界棉花杀虫剂的年用量减少了100万加仑。在密西西比州, 防治烟蚜虫和棉铃虫的化学农药年喷洒次数从6~12次下降到了1.4次。Bt甜玉米的农药年用量减少了90%(约70万磅)。有人估计,由于种植Bt作物,全世界杀虫剂的年用量将可以减少1/3。

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辐射诱发突变技术用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改良,使得粮食和棉花大面积增产。单是最近5年内,在28 个国家正式投放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突变品种就有112个,其中包括稻、麦、大豆、 油菜和棉花等重要作物。

利用稳定同位素碳—13的丰度变化估计土壤养分和有机物质的循环率以及确定耐干旱的植物基因。利用沉降物中的铯—137或铅—210作为示踪剂估计土壤的重新分配从而分析土壤侵蚀情况。

利用辐照昆虫不育技术,防止地中海果蝇向墨西哥蔓延,在南美和中美以及北非和欧洲一些国家消灭地中海果蝇。利用辐照昆虫不育技术,在桑给巴尔根除了采采蝇。为在非洲大陆如埃塞俄比亚根除采采蝇和在北美、中美的一些国家根除新世界螺旋虫,有关计划正在实施。

利用辐照食品技术,达到食品保鲜、灭菌。现在全世界有34个国家正在利用这一技术,全球辐照食品的生产量一直在稳定增加,1999年达到25万吨。经过多年来对辐照食品的大量研究和试验,国际上通过了《辐照食品法典一般标准》,确认了食品辐照的安全性,辐照食品技术已为各国食品工业的生产和销售部门所接受,其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农业信息化建设

日本农林省在2000年设立“电脑水稻研究所”。该所任务是:利用电脑技术进行改良农作物品种研究。其研究内容:将水稻的遗传信息和有关农作物品种的数据资料储存于电脑中,通过电脑预测杂交和重组基因产生的结果,再以电脑预测的结果为基础,进行实际的改良实验,从而简化繁琐的实验程序,节省大量实验时间。

法国从2000年下半年起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即把建设科研与技术创新欧洲摆在首要位置,提出建立并完善欧洲孵化器网络和科研网络,发挥欧洲联合优势,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总体科技实力,使其能够与美国相媲美。法德两国首先将植物基因组网络连接起来以作示范,并准备在欧盟第六个研发合作计划框架内完善与尤里卡网络之间的互补合作,共同提高网络效能。

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活信息化,是当前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和一个极为广阔的市场。

日本的农村信息服务系统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成为科学技术与生产活动紧密联系的载体,使得日本的农业在相对困难的自然条件下,获得了极高的生产力,并使得以个体、单独进行生产活动的农民成为组织有序地进行生产、生活、销售与大市场紧密相连的有机体,在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没有农业信息服务和与其相关的技术就没有日本的现代农业。

日本农村信息服务的三大领域:

1.建立了农林牧副渔等十分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系统

日本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主要由两个系统组成。一个是由“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联合会”主办的市场销售信息服务系统:日本现在已将国内82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和564 个地区批发市场销售数量及海关每天各种农产品的进出口通关量实现了实时的联网发布。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商可以简单地从网上查出每天、每月和年度的各种农产品的精确到公斤的销售量。另一个是由日本农协自主发布的全国1800个综合农业组合各种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价格行情预测系统。

2.完成了农业科技生产信息支持体系

日本于1994年开始实施了一项称之为“高度信息化农村系统”的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日本建立了“农村行政管理系统”、“农村老年人看护系统”、“家庭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农业经营效果专家系统”、“高级农村信息网络系统”等子系统。日本现已将29个国立农业研究机构、381个地方农业研究机构及570个地方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全部实现了联网,271种主要农作物的栽培要点按品种、 按地区特点均可在网上得到详细的查询。其中570 个地方农业改良中心与农协及农户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的网上咨询。日本在茨城县等地区已开设了网上农用种植日历,地方的农业科技机构,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及植保土肥要求每天发布当地常见作物的种植要求。

日本还建立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GIS), 其中包括:水系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系统、农村水土改良GIS支持系统等。农业气象信息系统,其中包括卫星云图实时传递、历年气象资料等。农业科研信息支持系统,其中包括农林科研专用网络的扩充、遗传基因数据库等一系列农业科研及服务支持系统。

3.正在逐步完善农用物资及产品销售的网上交易系统

1997年制定了《生鲜食品电子交易标准》,建立了生产资料共同订货、发送、结算标准,并正在对各地的中央批发市场进行电子化交易改造。日本现在静冈县等几个农业重点地区做农产品电子交易示范试验,以富士通等公司为主开发了农产品专用的电子交易系统,并拟在试验的基础上逐步将电子交易推向整个农协系统。

遥感估产技术

匈牙利从1981年就开始将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作为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并获得了多项欧洲专利和技术诀窍。从1996年开始,匈牙利分时段对包括小麦、大麦、向日葵、玉米等8 种主要农作物估产。估产结果作为农业部对外发布当年匈农作物产量的重要依据。此外,由于这些估产结果往往是在收获季节前1个月获得, 使匈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占据了主动地位。

匈估产结果与实际产量的误差一般在2%~5%之间。个别误差可以降到1%左右,估产误差最多不超过8%,获得了相当高的可信度和精度。

土地荒漠化问题

近年来,土地荒漠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俄罗斯南方一些重要产粮区的耕地和牧场荒漠化现象日趋势严重,据俄罗斯《独立报》透露,俄罗斯遭受沙漠侵害的土地面积正在以每年40万~50万公顷的速度增长,每年约有77万公顷的水浇地出现盐碱化,而遭到破坏的植被面积则达到7000万公顷,俄联邦每五年就要丧失700万公顷的农业用地,其中200万公顷是可耕地。就目前情况而言,约有1亿~1.2亿公顷的农业用地处在荒漠化的边缘。全国有30个地区属于荒漠化或“潜在荒漠化”之列。

土地荒漠化给俄罗斯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俄专家估计,仅就俄罗斯土地资源恶化而言,每年至少损失4000万~5000万美元,因农业用地荒漠化造成的总损失每年约有10亿美元。但土地荒漠化带来的恶果还不止于此。

欧洲疯牛病

2000年10月26日,英国政府宣布,历时两年半的有关疯牛病的调查工作业已完成。长达4000页的调查报告叙述了疯牛病的起因和政府部门公务员以及科学家们在对此病因了解和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得出的结论是,政府的科学家、部长和公务员低估了疯牛病传染给人类的潜在危险,尽管是出自良好的愿望,即尽力避免引起公众恐慌。

疯牛病的英文简称是“BSE”,最早发现于1986年11月, 疯牛病是一种异状的蛋白病毒,可将健康正常的脑蛋白变成病态蛋白。它最危险的特点是很难摧毁,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抗高压和抗药性。在它初发的时候,人们低估了其危害性。

在调查报告中,英国政府除了表示要给因此病而受伤害的病人以医疗照顾和经济补偿外,还认真总结了政府在处理这一事件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并提出今后如果发生类似事件,政府应予快速反应,同时要以适当方式向公众力陈利害关系,由公众自行选择对付病瘟的办法。

2000年,疯牛病在法国已相继出现108起,并呈上升趋势,已有3人因感染克雅氏症死亡。10月11日,法国政府宣布全国禁止使用牛肠制作任何食品,以避免感染疯牛病引起致命的脑神经性病症。根据法国食品卫生安全局的调查和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食用疯牛病牛肉会感染人体,导致死亡。建议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动物油脂及动物肉粉和骨粉。还建议在饲料的标签上明确标明原料成分,指明其用途,以避免交叉感染。

目前,法国还没有掌握成熟有效的技术对未屠宰的活牛进行疯牛病症测查,对疯牛病感染人体的研究及治疗方法知之甚少,因此,预防疯牛病就成为全国上下人人关心的大事。疯牛病危机爆发后,各界都迅速作出了反应,全国菜牛饲养者联合会要求对菜牛进行经常性跟踪检查。农业食品工业企业要求实施快速测查制度,对进入食品链的所有牛必须进行检查。迫于来自各方的压力,政府于2000年11月14日公布了7 项遏制疯牛病的具体措施:①立即停止使用动物肉粉饲养牲畜,停止进口动物肉粉和含有肉粉的牲畜饲料;②将牛脊柱撤出食品链,禁止带骨牛排供应;③加强对整个食品链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肉粉生产点、动物饲料生产企业和屠宰场;④采用生物方法扩大疯牛病的普查范围,研究新的更加有效的测试方法;⑤将某些种类的肉牛撤出食品链,不再仅以牛的年龄为依据;⑥强化预防和安全措施以保障人类的健康;⑦加强对疯牛病的研究工作,增加研究经费。

截止2001年1月底,德国已发现24例疯牛病, 目前德国牛的屠宰量已减少90%,牛肉销售减少80%。欧盟和德国处置疯牛病的办法一样:一头牛得疯牛病,满圈牛被宰杀。欧盟共有200 万头牛因疯牛病被宰杀,其中德国有40万头。继疯牛病之后,德国巴伐利亚州又发生了在猪饲料中使用违禁的增长激素和抗菌素,兽医非法从奥地利进口抗菌素出售。专家认为,猪饲料中的抗菌素对人比疯牛病更危险。慕尼黑大学动物与鱼类生物研究所认为,鱼也有可能感染上疯牛病。

疯牛病的起因目前尚未完全弄清楚,但普遍认为饲料是感染疯牛病的重要途径。1994年欧盟就禁止使用动物性饲料喂牛,但猪和家禽仍可使用,而德国到2000年12月才禁止使用动物性饲料。有人认为,德国若在4年前就禁止使用动物性饲料,就不会有今天的疯牛病危机。 美国早在4年前就禁止进口欧盟国家的牛肉和牛肉制品, 同时禁止使用动物性饲料,故至今尚未发现疯牛病例。最近57个国家停止或部分停止进口欧盟国家的牛肉。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在罗马首次发出警告,疯牛病毒可能会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因此,各国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疯牛病的快速测定尚未突破,今年还不能在活牛身上测定疯牛病。柏林的兽医学教授R.STAUFENBIEL认为,牛与牛之间有可能不相互感染BSE。哥廷根的科学家正用80只爪哇猴进行试验, 取出疯牛病脑中的病毒,稀释后用不同的量分别注入猴子体内,试图以此说明人是如何感染上疯牛病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主席MARKL教授(动物学家)认为,因为政府政策的限制,德国科学家未能在英国发现疯牛病后及时开展对疯牛病的研究,失去了20年的时间,但有几个研究所小组在PRIONEN 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标签:;  ;  ;  ;  ;  ;  

2000年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综述_生物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