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水文地质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引发了一些地质灾害问题,近年来,平均每一年都会在不同的地区发生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的出现不仅会对当地居民造成困扰,还阻碍当地经济发展。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一系列的自然地质灾害已经不断地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么从这些灾害出现的原因来看,水文地质方面的因素占主要的比重,所以我国对于水文地质这一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产生;影响
引言
水文地质学主要探究的是自然界中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以及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地理结构,所以地下水的分布情况以及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都有所不同。在近几年,由于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水文地质勘测得到一些专家重视,学术界的研究学者们对水文地质进行了详细划分,包括了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力学等,经过实践研究,发现水文地质与地热等多项地质灾害都有很大的关联。
1造成地质灾害的水文地质因素
1.1地基变形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软土地问题,而且其稳定性不强,跟地下水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软土层的有害特性比较明显,加大了水文地质对软土地地基变形的影响力。对于软土地来说,其明显反动特点就是触变性。一旦原状土出现震动,就会对其结构链接产生损害,土地的强度降低,呈现出稀释的状态。在加载的初始阶段,地基中孔隙水压力比较高,对地基的强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在剪应力的影响下,土体会发生剪切变形现象。
1.2沙土液化造成的地质灾害
沙土的液化顾名思义,就会沙土的松软程度下降,从固体像是融化般成液体。造成沙土的液化的因素有很多,水文因素是造成液化的主要原因。地震的破坏力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地震过后会有很多含水量较高的细微沙子与一些粉末状的物质进行混合,导致沙土液化,疏松的土粉和较高含水量的细沙混合在一起,就像是一股股的洪流不断地往下流,不断地冲刷着地底下的矿物形成空洞,空洞会渐渐的越变越大,其次再经过表面的一点挤压,就会造成地下的气压外放,就会很容易造成坍塌。另外有一些地区矿物层的小型颗粒比较多,日积月累就很容易让土层的水压力变大,超过了该土层能够支撑的强度,如果超过,那么地下水就会冲破屏障冲出地表,形成地质灾害,当水流不断地从地下喷出,地下的压力减小,地面就会塌陷。
1.3地面沉降
由于地下水不断流动,导致地质构造不断地发生变化,当地壳发生运动时,地面的土壤结构和成分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致使土层松动、密度下降,轻微的外力都会使土层产生塌陷,出现地面沉降。出现这种现象,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工业日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类用水量显著增大,不断出现过度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使得土壤结构不断遭到破坏,最终出现地面沉降。
3对于水文因素造成地质灾害影响的措施
3.1事先预防,充分治理
很多地质灾害都是因为水文地质因素引发,这跟预防控制水文地质不及时有很大的关系,缺乏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在现阶段,地质灾害的发生已经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地区来说,要结合当地的水文特点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应急管理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施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控与监测,运用有效的监测系统来把控地下水运动的变化状况,一旦监测发现异常状况就要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地质灾害抗灾指挥工作中,要能够引导群众加大防范意识,意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应急反应。特别是在汛期来临之际,跟踪监测地下水位,一旦发现水流量超标就要调控水流速度和方向,减少因为地下水运动出现的地质破坏现象。
3.2合理的利用地下水资源
近些年对水资源还在持续开采,说明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接近饱和,如果不能够及时的采取方案,当地下水位持续上升就会很容易对地质的结构造成强烈的破坏,所以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家要采取合理的方式,针对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对水资源进行开采,让地下水能够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状态。
3.3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要避免或者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相关部门应该在此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我国防治地质灾害的水平,给人民提供更安全有效的保障。第一,构建并完善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防范体系,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和管理理念,并根据我国实际需要将其引用到我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中,同时要及时了解水文地质变化,便于出现突发状况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应该尽量避免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实施建设,如果不得不开展建设,施工单位应提前对该地区进行勘测,了解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也应当不断进行监测,防止地壳发生突然变动。管理部门应当在各个环节严格管理,提醒相关人员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施工前,上层部门应当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便施工人员按计划作业,避免出现不合理施工的现象。如果在施工中发现对水文和地质环境造成了破坏,就要及时暂停施工,与施工团队展开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并督促他们立即进行整改,利用先进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这样才能规划合理的防控举措和施工策略来排除不利因素,维护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最大程度上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外,还应该注意因时制宜。不同的季节和气候会对地质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夏季全国雨水偏多,这会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上涨,雨水过多时还容易造成地下水位超出,导致地下土层结构遭到破坏,引发地质灾害。所以,在雨水较多的季节,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监测,一旦地下水位越线,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3.4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①积极开展水文工程。从本地区水文年际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水文因素的特点,即水文因素不可控。通过水文工程建设,能够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具体实施方面,对极有可能发生滑坡或者崩塌地质灾害的位置,设置排水沟,将由于降水造成的坡面流引到其他地方。对于山区坡降大的区域,做好治理。做好河道清理工作,避免因发生堵塞情况,增加灾害损失。对于河谷地区的建筑,需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灌浆。②做好植被恢复。积极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明确本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通常来说,水文因素条件相同,若植被覆盖状况好,人类活动相对较小,即便是斜坡地形,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也较低。主要是因为水土环境好,植被覆盖率高,能够固定斜坡表面,减少坡面流流量,稳定斜坡,进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③做好雨季监测工作。雨季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为减少水文因素作用的影响,强化地质灾害的控制,则需要做好实时监测工作。对于地质灾害高发,要加强监测力度,设置24h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地下水和地下结构变化情况。
结语
水文地质因素对于地质灾害影响较大,会导致一系列地质灾害发生,从而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基于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安全和持续发展,则需要针对于水文地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采取有效的灾害防治措施,做到防治结合,有效降低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李万龙.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略述[J].世界有色金属,2017(23).
[2]苏潇.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7(12):111-111.
[3]庄淑娜.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J].科技风,2017(3):155-156.
论文作者:于乐,郇小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水文地质论文; 水文论文; 发生论文; 因素论文; 地下水论文; 就会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