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收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收论文,地方论文,方法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地方税收审计的范围
包括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屠宰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筵席税,地方税的滞补罚收入,教育费附加,集贸市场和个体工商户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其他地方税收,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其他地方税收。
财政部门征收管理的地方税收也应列入地税审计的范围,具体有农业税(包括农林特产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
二、地方税收审计的内容
1.税收计划执行情况。对税收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实质上就是对国家收入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应从税收计划的编制、落实和完成一步一步进行,检查税收计划的编制是否贯彻积极可靠的原则,是否按税种分别编制,是否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计划是否逐级分解并落实到位,且有为确保任务完成的具体措施;检查税收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超收或短收的原因,看其有无人为造成的不正常情况,是否完成任务后有税不征,藏税于企或设立税款过渡户占压税款,完不成任务预征下年,应退不退或有意混淆预算级次,挖占上级财政收入来弥补税收任务等。
2.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审计,应紧紧抓住地方政府和地税部门有无自行制定减税、免税政策,层层下放减免税审批权限,自行规定对企业承包或变相承包税收等问题。
3.税收征收管理情况。包括纳税登记、纳税申报、税务帐征管理、税款征收、纳税检查、代扣代缴、税收滞补罚等。其主要有地方税收的征管范围是否符合国家统一规定,各项税款是否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及时足额入库,有无应征不征、少征、漏征,入库级次是否正确、有无占压、截留、转移上级财政收入;会计帐簿、凭证、报表是否健全,发票的印制、领用、保管、销毁制度是否完善,对纳税人分户管理资料是否完善;税收违法违章处理的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是否适度,有无以罚代税的现象等。
4.税收提退情况。
三、地方税收审计的方法
1.对税收计划完成情况审计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税收会计报表、金库报表、财政部门列报数以及企业主管部门决算汇总数进行对比分析,看各项数字是否真实一致。可将本期税收实际数与计划数相比较,分析各项税收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超收或短收的主要原因;将本期税收实际数与上年同期数相比,分析税收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减情况及原因;将本期税收收入和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数对比分析,看其是否与构成主体税源的经济增长同步。通过对比分析税收短收或超收情况,检查税收入库数以及预算级次是否正确。
2.对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审计通常采用审阅法。主要审查地方政府和财政、地税部门有无在国家规定之外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或扩大优惠政策范围,提高优惠比例,有无层层下放减免税审批权限,检查有无继续沿用税制改革前的政策,特别是对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和困难企业的税收政策。审阅地税部门的收发文本和会议纪要,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税收方面规定,地税部门的收文本上一般都有记录,地税部门制定的一些规定,发文本上也有记载。实际工作中,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审计一般与税收征收管理审计结合进行。
3.税收征收管理审计是税收审计的重点,也是税收审计的难点。除常规的审计方法外,以下几种方法应很好运用:
一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进行审计。应对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款入库、税款减免缓、税收滞补罚、税收提退等主要征管环节进行测试,检查各项税收征管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在此基础上确定税收征收管理情况实质性审计的重点。
二从查看户管资料入手,选择重点单位进行审计延伸。地税部门管理单位多,审计时,应在检查纳税大户,欠税大户以及重点企业户管资料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延伸审计,检查企业的纳税申报表,核实应税额(或应税数)、适用税率(或单位税额)、检查税收计提情况,查阅应交税金、已交缴金明细帐。看其有无税收政策上的照顾或税收征收上的优待。
三从帐户入手审计。可在审阅税收会计报表、税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特别是上年年末数与本年年初数的对比分析,抽查年初的税收缴款凭证(完税凭证),收集掌握线索,并到银行、金库进行调查了解,检查有无设立税款过渡户,人为调节税收收入,占压挪用税款的问题。对设立税款过渡户的,还要对过渡帐户的管理和计息情况进行检查,看其占压的时间及有无直接支用国家税款或利息等情况。
4.对税收提退情况的审计应以税收会计报表中的《提退税金明细表》为基础,对照税收提退明细帐和税收提退凭证,按税种和提退性质认真复核并逐笔审查。检查退库依据是否符合规定,有无以“超收”、“误收”为名违规退税,人为调节税收收入,税务部门有无违反规定为本部门、本单位办理各项税收超收或增长分成退税,税务稽查经费(含对举报人的奖励费用)是否继续采取退税的办法解决,代征、代扣手续费的计提范围、标准、金额是否符合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