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博档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及服务融合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图博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发展文化提到了“文化强国”的高度来强调,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相提并论[1]。以五千年文明屹立全球的中国,在文化的深度、内涵、广度上都毫无疑问站在世界前列,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无论任何文化资源,其价值只有通过利用才能体现出来[2]。建设“文化强国”,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项扎扎实实的硬任务,我们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事业机构责任重大,应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字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紧迫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上升到国家信息化核心的地位。图博档三馆在保存、收集与应用方式等方面已经实现从传统方式向现代化数字方式的快速转变,图博档三馆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并实现全社会共享利用是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又一新特征,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使图博档中不同的信息资源形式具备了相互融合的可能,并具有相互服务融合的趋势。
1 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单独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及服务
国外图书馆、教育方面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较好、应用领域较宽,例如最具代表性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是美国联机图书馆中心(OCLC)系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之一,是非赢利组织,以推动更多的人检索世界上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并减少使用信息的费用为主要目的。该系统使用370种文字通过因特网进行联合编目,年均产出数据2 000万条。美国俄亥俄州图书馆与信息网络(OhioLINK)是由该州大专院校图书馆和州图书馆构成的信息资源共享联盟,成员单位已经超过80个,包括多所公立大学、社区与技术学院、独立学院以及俄亥俄州立的图书馆,为全州60多万师生以及其他研究者提供多种信息服务。而在国外已出现的三者数字信息资源共建的例子是欧洲虚拟博物馆(Europeana),它横跨欧洲27个成员国,纵跨欧洲2000多年的人文历史,内容涉及文学、历史、艺术、电影和音乐等多个领域,是集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为一身的综合性网站,于2008年11月对公众开放。Europeana内容上包含四大部分,即欧洲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视听教学资料,该网站致力于将这四类所涵盖的纵跨整个欧洲文化遗产领域所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整合,不仅使所提供的信息得到不断增加,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传播效果[3]。这些在线图书馆和交互式教育资源总的特点是:
(1)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将参加国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精髓建成一个大型数据库,并使用先进的检索功能为全球提供跨国的数字资源服务。
(2)资源建设计划周密、功能齐全、文献资料异常丰富,配有易用的搜索引擎、E-mail问答系统和专家咨询等,可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我国数字图书馆领域在资源共建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目前全国性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主要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2005年5月,CALLS发起成立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迄今参加CALLS项目建设和获取CALLS服务的成员馆已超过500家;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于2000年6月组建的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程技术图书馆、中国农科院图书馆、中国医科院图书馆,网上共建单位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STL标志着我国目前最大的理、工、农、医四大领域的科技信息共建共享工程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4-5]。
我国教育资源共建方面的众多研究和实践或者由教育部牵头,或者整合国家的投资,结合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的图书馆文献资源等,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在自愿参加的基础上共建、共知、共享,已成为中国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图博档领域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及服务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如在数字博物馆实践方面,山东大学孟祥旭等人承担的数字博物馆应用支撑平台,基于XML的数字博物馆数据集成和SMIL的信息集成化演播技术,提供了山东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设计与实现的完整解决方案。这些数字博物馆一般具有虚拟博物馆多通道交互漫游的展示效果,有的还有数字化文物的版权保护功能[6],能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保护文物、资源共享的优势,实现文本、图像、声音、视频、三维数据以及全景图等网络多媒体的同步整合。
在档案信息的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方面,代表性的成果有中国人民大学安小米主持并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建文件、档案信息的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研究”,对具有跨机构和跨专业复杂性特点的城建专业档案的管理提出并论证了从服务集成、过程集成及产品质量集成来实现管理服务满意、管理过程经济高效和管理质量最佳的集成控制框架[7]。
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管理方面,近十年来,我国诸多信息资源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许多学者如马费成、李纲、查先进、黄长著、程焕文、潘燕桃等先后就信息资源组织与利用、信息资源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著书立说,搭建起我国信息资源理论研究的框架[8]。
关于数字资源馆的合法权利问题,黄长著、霍国庆两位教授十年前就指出“信息资源共享协调组织组建的程序也要体现自愿和互利的原则”[9]。同时,对于网络资源共建的各种成果,包括在资源共建数据库基础上开发的各种数字产品,应该属于各级数字馆共同所有,在利益分配上应该按照资源共建的有关规定执行。
可以看出,无论在规模还是应用深度方面,图书馆领域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设成绩比较突出,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较多。但是,图博档三馆跨系统的资源融合及其服务研究尚不多见,三类资源保存比较分散,由众多的开发商采用不同技术自主开发,系统兼容性差,服务各自独立,缺少融合性。因此,有效地融合图博档的数字化资源,是建立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环境的基础性工作,还需要深入、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 国外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信息资源服务融合研究
2008年,Alexandra Yarrow、Barbara Clubb和Jennifer-Lynn在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图书、博物、档案服务的发展趋势是协作和合作,倡议全球的数字化图博档的融合,建议建立统一综合的图书、博物、档案系统,进行整合和融合的信息服务。其后,Hannah Gibson通过调查英国和美国的博物馆图书馆(其中部分博物馆还包含档案馆)合作,阐述了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实践想法[10-11]。
在图博档三馆数字信息资源合作共建和信息资源服务融合方面,欧美国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设置在全美人文科学基金(NEH)下的MLS在Library Grant中设置了Library-Museum Collaboration,全力支持图书馆、博物馆之间的合作项目。从1998年到2007年间,该机构对99项合作项目提供了活动资金,集成了多家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收藏的相关文献资源,多家广播、电影、电视公司收藏的影音资料以及网络上可开放获取的故事、评论、人物介绍、多媒体信息等资源[12]。
在运用新的理念和技术开发服务用户需求方面,欧洲委员会信息社会技术(IST)的第六框架计划资助Good Practice Guidelines项目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项目的目的是为政策制定者和专业人员建设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提供指导,指引他们运用新的理念和技术开发服务用户需求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进行了图博档数字化服务实践的引导,包括社会政策、管理和技术指南等。这是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的一个良好的实践范例。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建设的World Digital Library Project[13],是目前国外比较先进的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实践,其在互联网上以多语种形式免费提供源于世界各地各文化的重要原始材料。主要目的是:促进国际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增加互联网上文化内容的数量和种类;为教育工作者、学者和普通观众提供资源;加强伙伴机构的能力建设,以缩小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数字技术鸿沟。其思想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对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的融合程度还不深,用户访问使用中的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的知识整体性和方便性还不能体现出来。
还有多系统数字化信息整合的电子欧洲计划(The eEurope Action Plan)、欧洲虚拟博物馆(Europeana)等,均包含了图书、博物和档案的各类资源,形成了资源整合服务的特点。
3 国内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领域数字信息资源服务融合研究
我国目前主要在融合方法的理论方面研究较多,为数字三馆信息资源共建提供了借鉴的经验。潘稚巧[14]从加快信息公布、简化信息提供方式、用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的方式、深层次揭示信息传递的内容、增强信息传递行为的主动性、信息传递要面向正确的对象五个方面分析了实现档案信息有效传递的方式方法。事实上,这些方法的针对性虽然不强,但还是为图博档信息的融合提供了一些思路。汪金萍[15]指出三种信息融合在一起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并探讨了几种可行方式,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刘家真[16]认为我国主要的文化资源收藏馆所还处在各自为政的管理体系,阻碍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这是内容基础结构建设的一大障碍。图博档三馆的资源只有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内为用户提供服务,才能够求得共同发展。李金海、顾韵[17]认为档案、图书、博物之间存在联系,它们都是存储和传递人类知识信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分流,独自发展,失去相互联系和协作,以致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刘孝文、张海英[88]将FRBR理念及内容框架引入到由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所构成的宏观体系中,论证了基于FRBR模式的图博档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关于档案馆与博物馆的融合服务方面,吕鸿[19]指出:图博档三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着交叉管理、资源重复浪费、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等多种问题。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李春旺[20]讨论了图书馆集成融汇服务的目标、类型以及实现方法,并分析集成融汇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他认为,开放数据、Web服务、表示层组件构成图书馆集成融汇的主要对象,开放接口、结构化数据以及支撑工具是实现集成融汇服务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
上述作者强调了应当考虑对我国图博档的文化资源的整合,但在图博档资源融合服务方面疏于实践研究。
依据上述研究可知,目前国内外已开始进行一些图书馆与博物馆合作建设的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跨系统的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现有研究更多地侧重于资源本身的数字化共享融合,对于服务融合的研究与关注仍然欠缺。在理论研究层面,已有学者提出了图博档信息的融合及服务理念并进行资源整合实践,但尚处于研究探讨阶段。例如在整合实践方面,即使目前具有比较先进的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实践的国外,在互联网上以多语种形式免费提供源于世界各地、各种文化的重要原始材料,其思想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对图博档数字化的融合程度还不够,用户访问使用其中的图博档数字化的知识整体性和方便性还不能体现出来。而针对图博档三馆的合作建设的系统研究和应用实践,亟须进一步研究,形成可行的研究成果。事实上,图博档三者无论在资源属性、分布特征、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应深入挖掘三类资源的内在关联关系及共性,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建设资源与服务一体化融合服务的综合平台。
4 结语
我国通过引进或自建数据库等方式构建了相当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通过互联网为广大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水平。然而,这些数字化资源比较分散,分别由数字化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三馆保存,且是由众多的开发商采用各自的技术自主开发专门系统和提供服务,缺少融合性。用户使用时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学习各类资源的使用方法,适应各种检索界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化资源的利用。我国一些信息资源事业单位也正在开展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融合服务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在探索融合服务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亟须进一步研究。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主要侧重于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而对于博物的数字化、信息传递及与图书、档案信息的融合研究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图书、档案、博物信息其存储的特殊性及在保存价值上各自的差异性、资源复杂性特别是共享融合方面难度较大、认识不足、管理方式的差异性、标准不统一、技术应用不够重视,博物、档案与数字化联系不紧密。虽然理论研究较多,但实践及实践研究较少,重视硬件建设多,服务应用少,需要大力加强博物、档案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三馆信息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的研究和实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