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新生儿静脉输葡萄糖酸钙外渗的护理体会论文_刘丽

2例新生儿静脉输葡萄糖酸钙外渗的护理体会论文_刘丽

刘丽(贵州省贵定县人民医院 护理部 551399)【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10-0215-01

新生儿低钙血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通常情况下采用葡萄糖酸钙,予以静脉注射治疗。在此过程中易产生药液外渗状况,并致使均不并发症产生,即相关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和皮肤,出现坏死和钙质沉积现象。2013 年就有针对葡萄糖酸钙静注后,出现足部、手背等注射部位钙质沉积现象的报道,在2004 年,英国针对全国范围内的相关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调查显示,新生儿因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外渗,导致注射部位出现皮肤坏死现象所占比比例为6.5‰,不仅使患儿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且还会出现医疗纠纷现象,因此,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出现葡萄糖酸钙外渗事件,如若出现,应对此及时采取有效弥补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降低注射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1. 病例介绍患儿2 例,男,年龄2-3 天,因宫内窘迫及脐带缠绕状况,对其实施刨宫产术,术后予以入住新生儿科。查体:患儿体重为4.1kg,反应状况较差,呼吸气息粗,面色及四肢皮肤状况出现青紫现象,肺部呼吸音重,细听可闻及干湿啰音状况,婴儿肠鸣音处于减弱状态,上肢常出现阵挛状况,未引出原始反射。化验检查:患儿CK - 同I 酶为93IU/L,磷酸激酶值数为385 IU/L,血钙数值为0.5 umol/L。入院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患有吸入综合征病症;还存在缺氧缺血性脑病状况;此外还患有低钙血症。对患儿行浓度为9% 葡萄糖酸钙5ml,融入浓度为9% 葡萄糖注射液后,对其实施静脉注射。15min 后,在穿刺远端附近出现瘀点,对其抽吸操作,见回血顺畅,针头拔除,行热湿敷。3 天后,患儿下肢红肿状况加重,对其予以浓度30% 硫酸镁,行湿敷操作,当天出现红肿消退状况,湿敷停止。5 天后,1 例患者左前臂注射外渗处,出现5x2 公分的硬块,另1 例患儿足背注射外渗处,出现3X1 公分硬块,经对其予以小儿外科、皮肤科及理疗科诊断,确诊为皮下脂肪坏死钙沉积。对2 例患者在经神灯照射下,予以浓度30% 硫酸镁,行湿敷持续治疗,并采用凡士林涂抹按摩,采用康复欣喷患处予以治疗,促使患儿组织愈合。新生儿治疗45 天后痊愈。

2. 护理2.1 分析①刺激性药物使用过多,致使血管所具有通透性予以改变,新生儿产后病情较重,且全身处于青紫状态,呼吸气息较弱,在对患儿实施治疗是较多采用刺激性药物,致使血管相应通透性处于增加状态。②发生痉挛状况时间较长,出现毛细血管出现相应缺血缺氧状况,在此状况下,静脉壁通透性持续增加,导致药物渗漏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新生儿血管细,所使用针头较粗,对血管造成刺激大,在新生儿穿刺部位渗入皮下。④穿刺部位选择不合理,患儿体型微胖,致使轻微肿胀,难以对此予以辨别。⑤采用微型注射泵,在持续推进作用下,易导致药物的渗出量加大,护理人员对局部坏死组织不能进行及时发现。

2.2 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要加强,巡视病房可实施15-20min/ 次,对静脉滴注予以查看,对输液速度予以观察,当实施翻身、拍背及喂养操作时,应首先对其是否存在药物渗漏状况予以观察,由于2例患者出生时间均为2-3 天,应在此环节上予以持续加强,新生儿存在生理性肿胀状况,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局部肿胀,是否存在增减状况予以观察。新生儿在输液部位的选择上,要选择那些容易固定并且更容易观察的部位,护理人员才能更加容易的去发现和观察。

当对新生儿实施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时,要对血管进行重新选择,应尽量避免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推注操作,由于新生儿所具有的痛觉还处于不敏感状况,当出现药物外渗状况时,患儿对此不能给与及时反映;应在边推注的同时,对其抽吸回血,并缓慢注入到静脉当中。当发生药物外渗现象时,应及时实施停止输液,并将血管内的剩余药液,实施抽出操作,实施生理盐水持续输入,促进局部滞留药液不断稀释作用。并在25min 后,采用浓度为30% 硫酸镁,实施持续湿敷操作,并直至新生儿红肿消失,并对注射外渗部位进行持续观察,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对其实施相应处理工作。不应因其红肿减轻,并对其不做处理操作,此为护理之大忌。当完成穿刺操作后,应尽量避免因针头滑落,造成对血管壁的刺破状况。可在具体操作当中使用蝶形固定,避免因碰撞而造成的药液外渗在状况,此外,对新生儿家长开展相应宣教工作,应叮嘱患儿家长,不应对新生儿予以搂抱操作,当出现触碰到头皮针的现象后,并发货时呢过新生儿出现异常哭闹状况时,应及时告知相关主治医师及护理人员,达到及时予以处理治疗的目的。

新生儿在输液过程中,应促使其处于舒适体位状态,根据实际需要予以约束,避免出现躁动现象,或针头移位现象,造成药物的外渗导致肿胀现象发生。另外,对穿刺部位及病房温度实施调节和保温操作,可适当提高注射液的温度,促使输液速度的减缓效果,并以此达到减轻药物,对血管造成的刺激的目的。针对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输液恒温器予以输液操作,达到对血管刺激症有效减少的目的。提倡采用新的拔针方法,可将针头先行拔出,然后用面前讲穿刺点按压,促使针头在无外界压力状况下,将其实施推出管腔操作,从而有效减轻针头对血管造成的损伤状况。

3. 小结采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在临床当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由于在输注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造成外渗状况,并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相应钙质沉积和坏死,因此,在具体护理过程中要对新生儿的穿刺部位进行密切观察,尽可能避免葡萄糖酸钙外渗状况发生,降低新生儿的痛苦。本文通过对由于葡萄糖酸钙注射,造成外渗状况,导致穿刺部位组织损伤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治疗举措,尽可能避免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钙剂渗漏状况,促使相关临床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论文作者:刘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8

标签:;  ;  ;  ;  ;  ;  ;  ;  

2例新生儿静脉输葡萄糖酸钙外渗的护理体会论文_刘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