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心理护理的实施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我院ICU重症病房在近期内接诊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3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44例)在A组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就组间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通过HAMD评分显示,B组患者护理后得分改善情况较A组患者具有显著优势(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B组患者95.45%,明显高于A组74.42%(P<0.05)。结论:心理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ICU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这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心理护理;质量影响
ICU重症患者病情严重,且发展迅速,在治疗期间多会对家属的探视及陪护进行相应的限制,以免探视过程中将一些危险因素带入病房造成患者感染。正是因此,ICU患者也会因长期见不到家人而出现烦躁、焦虑、紧张等不良的负面情绪,从而对护理治疗的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1]。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治疗质量是ICU护理工作的重点。此次我院对近期内ICU收治的44例重症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现就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期我院ICU重症病房在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接诊的87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1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大小53岁到78岁不等,平均年龄(66.5±2.7)岁。按照患者入院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A组43例接受常规护理,B组44例在A组患者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对A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及原发疾病的专科护理等,在A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待患者清醒后对B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2.1关心体贴患者:对患者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不论患者经济条件如何、家庭背景如何,应尽心尽力的对待每位患者,给予每位患者有效的护理治疗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痛苦。在日常护理护理中,不时的鼓励患者,使患者在心理接受护理人员,从而获得患者最大限度的配合,这有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2]。
1.2.2建立有效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护理服务顺利开展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护理服务时,应针对每位患者不同的心理情绪特点进行不同的沟通,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的解答,帮助患者消除心理的负面情绪,使其可以正确面对疾病,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对部分情绪激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和善的进行心理疏导,以温和的态度及有效的护理措施争取患者的理解与信任,以便确保每位患者可以在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1.2.3个体化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开展不能千篇一律,对待不同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不同情况的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对待老年患者,因其接受能力较差,因此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应耐心的对其讲解疾病护理治疗的相关过程、必要性,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以便消除患者的顾虑,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医疗氛围[3],使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护理治疗的进行。
1.2.4术前心理指导:ICU重症患者多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因此术前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术前指导工作,包括详细介绍医疗仪器设备情况、医疗技术情况等,并详细介绍手术相关信息,使患者及其家属可以详细了解手术治疗内容,从而消除或降低患者及家属紧张、恐惧等不良的负面情绪,确保患者可以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过程。
1.3效果评价: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同时通过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均数以(X±S)表示,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HAMD评分显示,B组患者护理后得分改善情况较A组患者具有显著优势(P<0.05),详见表1;在护理满意度方面,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45%(42/44),明显高于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4.42%(32/43)(P<0.05)。
3讨论
所谓护理质量,即指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基础护理服务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其是一种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的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及内涵[4]。ICU患者其病情严重且恶化速度较快,患者往往会因各类因素而导致心理情绪波动,如愤怒、冷漠、逃避疾病的现实,部分患者对医院存在偏见,对疾病的治疗出现悲观或绝望,甚至拒绝治疗等[5],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护理质量,从而耽误疾病的治疗,影响疾病的预后。研究显示,ICU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达到了14%-71%,因此重视ICU患者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整体化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其兼顾了患者的身心各个方面,通过采取针对性的语言、表情、态度影响患者,来实现促进疾病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的目的。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良好的沟通来了解患者的需求,并让患者了解什么是合理的需求;通过理解来获得患者的信任,使其可以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安抚来使患者主动袒露内心的负面情绪,并借助安抚的手段消除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此次我院就ICU重症护理过程中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了比对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心理护理的B组患者其HAMD评分较未实施心理护理的A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且护理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心理护理的实施对ICU重症患者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对于患者疾病远期的疗效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红.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3):590.
[2]王金凤.ICU患者的心理障碍的来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9):77.
[3]倪爱珍,潘淑艳.对抑郁状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7,20(2):124.
[4]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9.
[5]李印.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2):165-166.
论文作者:叶文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重症论文; 质量论文; 疾病论文; 满意度论文; 情绪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