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怀乡镇中堂小学
一、提高自身魅力
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是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也是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与学生谈话交流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只要重视谈话交流,运用得当,就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谊,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美国的教育学家季洛特说:"教育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处理好更复杂的人际关系。"要能夺得学生的信赖,最重要的是要能和学生的顺畅沟通。
(一)教师形象
教师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例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尊重自己,接受自己,教师自己做出榜样,让学生从心底佩服自己,让他们对自己有所期望。首先,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定的学识,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一定的收获,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尊重自己这样有利于和学生建立一定的基础,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学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若是一个老师不能让学生佩服、欣赏自己的学术成绩,那么他们之间的沟通很难进行的,也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其次,教师的人格特征也会影响学生的状态。一个成功的教师是趋向于温和、理解、友好、责任、有条不紊、富有想象力和热情奔放的,还要有一定的幽默感。教师的这些人格特征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与动机,易于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与学生共同合作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也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因素之一。
(二)教师人格
教师的人格同样也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中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的人格成为学生的直接效仿的对象。因此一名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特征。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个教师要有责任心,在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之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任精神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这时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让自己知识被学生接受,比如一个教师语言幽默,讲课生动形象,能被学生轻松接受,让学生对教师有所期待,这是影响师生交流,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及其成绩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仪表
一个老师还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作为一个教师要避免奇装异服和一些怪异的打扮,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的同时还要接受自己的外在形象,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平易近人的。可以亲近的。打扮怪异的话会和学生疏远,让人近而远之。不利于沟通和教学的进行。再次,教师还要应该要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避免一些腼腆的学生不说出自己的看法与困惑,久而久之不但师生关系的疏远,还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教师情绪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控制自己的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遭遇到各种困难,情绪上有安全感的教师能够在台上从容的面对很多学生的注视,不担心自己的举止与表现;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问题的时候,有安全感的教师能够镇定客观的解决冲突,并安定学生的情绪。相反,情绪不安的教师常常会与学生个体或群体发生争吵或结下宿怨,从而影响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二、 师生间不良的沟通方式
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如果教师使用尖酸嘲讽的语言,尽管满含"恨铁不成钢"的爱意,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不经意中产生。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会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
(一)抱怨
有的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总爱抱怨,开始少数学生会有自责,但抱怨多了以后学生就会无动于衷,还会反感你这种做法,甚至认为这是无能的表现。应该多些理解,少点抱怨。
(二)窥探隐私
有时候学生的难言之隐不想让老师知道,这时候如果你一直穷追不舍,会造成学生难堪和怨恨,还会造成师生间的不愉快。别说是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也不窥探其隐私,也许你是出于关心,但他们未必就领情。
(三)苛刻盘问
有些事情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或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想告诉老师。可有的老师出于关心总喜欢刨根问底,但学生未必理解,往往会造成僵持。这时老师要理解学生的感受,不如先放一放,等以后有机会再问,也许效果好些。
(四)藐视
有的老师不把学生当回事,藐视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但在人格上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如果老师对学生藐视,会造成学生反感,学生当然会疏远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辱骂
有的老师在学生犯错误时,对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嘲笑辱骂,这样会引起学生地愤怒,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有人说老师像外科医生,绝对不可以随意下刀,因为刀口可能永远存在。我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
(六)恐吓
每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的老师动不动就拿处分、开除等严厉的处罚手段相威胁。这样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阴影,引起学生惧怕,导致心理上疏远。
三、师生有效的沟通原则
班主任在找学生交流时,要事先设计好交流的内容和方式,这是交流成功的关键,假如你的交流空而无物,满口说教,那么再多的交流,也起不到好的效果,甚至只能事倍功半。居高临上的交流,也许能一时压服学生,但不能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只有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对学生时时关心和爱护的交流,才可能深入人心。
(一)语言朴实,态度诚恳
有人说:"一两重的真诚,真价值胜过一千斤重的聪明。"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只有真诚才能唤起对方的热诚,才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才能心心相照,消除隔膜与误解,正如一句谚语所说,有了巧舌和诚意,你能用一根头发牵来一头大象,我们作为教师,与学生的交谈如果没有诚恳的态度,交流就成为训话,要想使交流富有成效就不能只是教师说学生听,而应是教师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人格相容,心心相容,都讲真话和实话,共同来解决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假如你需要学生帮你做一件事,最好用商量的口气,"放学后,你能不能帮我做---"如换成"放学后,你帮我做--"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还有如一些学生做作业时,总是写字不认真,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是劈头盖脸训斥一通,然后让学生重做,又得干脆把学生的作业本撕掉,那我们这样试一试:是不是作业多,还是别的事,看你的作业,连我都看不清,你说怎么办?或者说"时间这样宝贵,为何不一次把作业把作业写好,这样不就能节省时间玩了吗?"这样就会使你的谈话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达到"心诚能使石头开花"的境地。
(二)一针见血
小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犯了错误很难自我认识,且性情固执,不愿认识和改正错误。对这类学生的谈话,不要含糊其辞,宜把错误直接了当地指出来,使谈话富于针对性,从而达到快速教育的目的。如我班的一位男同学经常欺负女同学,而且事后往往先发制人,自己先又哭又闹,让人有理说不清,也混淆了不明真相的同学的视听。针对这一情况,我找他单独谈话,步步追问,究根到底,并让全班同学作证,在事实面前,他终于承认了错误。以后,在全班同学的督促和老师的时时提醒下,他很少再犯这样的错了。
(三)启发暗示
对不易接受"一针见血"批评的学生,缺点错误不十分严重的学生,应该采取启发、暗示、 诱导的方式,用委婉的言语达到谈话的目的。比如班里有个男同学很爱打乒乓球,但学习总是跟不上去,我没有直接地批评他。而是在一天放学后和他一起打乒乓球,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对他说:"你乒乓球打得真好,不但发球接球很棒,扣球特别厉害。如果你肯把这总敢抢敢拼的精神发挥在学习上,老师相信你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后来,在老师同学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那位男同学的成绩慢慢提高了。
(四)点到为止
对于自尊心很强,自觉性和悟性较高的学生,批评尽量不用激烈的言辞,也不能罗唆不休,只须指出问题,点到为止。上体育活动课的时候学生们不愿意跑步,两个班干部也闹得很起劲,我没有立刻批评她们,而是在下课后把她们叫到办公室,对她们说:"如果老师叫你们要爱护公物,自己却把学校里的花采回家,你们会怎么看老师?"两个班干部不说话,我又说:"老师要做学生的榜样,自己首先就要爱护公物,你们也一样,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要在同学之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而不是和别的同学一起起哄,你们说对吗?"这是两名同学低下头,明白了我的用心。
(五)鼓励代批评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
总之,班主任与学生交流,要掌握好尺度,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学生,更不能因为一时不高兴,说一些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话,甚至对学生进行恫吓或辱骂,其标准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法令,以及道德规范为准绳,不能在学生面前散布偏激的言论,发一些不着边际的牢骚,对学生交流也要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性别、性格、年龄等不同,对其谈话的内容、方式也应不同。
参考文献:<<现代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周盟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尚品》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师生论文; 人格论文; 这是论文; 《科技尚品》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