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学分析论文_包林,杭惠

包林 杭惠

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苏州 215004

摘要:目的 了解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腹泻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的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RV),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诺如病毒(Norovirus,NV)、扎如病毒(Sapovirus,SPV)、肠道腺病毒(EAdV)及星状病毒(AstV)。结果300份样本中,RV、NV、SPV、EAdV、Ast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19.33%、1.33%、1.33%、1.33%,其中混合感染32份。19~24月龄患儿病毒检出率最高(68%),其次为13~18月龄(51.67%);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的为-59m年龄组,其次为-18m年龄组。2017年1-4月以及11-12月是病毒检出高峰。结论 RV和NV是引起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病毒检出高峰集中在冬春季,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的儿童为主。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病原学;轮状病毒;诺如病毒

腹泻病是引起全球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的第二大病因,仅次于肺炎。2013年全球有63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因腹泻病致死的占9.2%。在中国,0-4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因腹泻病引起的占全部死因的3%。腹泻可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中病毒是最主要的因素。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有轮状病毒(Rotavirus,RV)、人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

HuCV)、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和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 EAdV)。HuCV包括诺如病毒(Norovirus,NV)和扎如病毒(Sapovirus,SPV)。为了解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组成、流行和变异情况,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遂将2017年国家级腹泻监测点--苏州市儿童医院收集的腹泻标本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7年1月-12月苏州市儿童医院腹泻住院病例300例。病例定义:因腹泻住院,且住院时间超过24小时,年龄1月-59月龄,排除药物引起的腹泻以及院内感染的腹泻病例。腹泻定义: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等。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采集监测病例发病3日内的粪便标本,每份5-10 ml或3-5g,存放于无菌粪便采集杯中,将标本置于-20℃以下冷冻保存。每月将采集到的标本送至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1.2.2实验室检测

标本处理:加入1ml生理盐水至1.5ml EP管中,加入0.1g固体粪便标本或0.1ml液体粪便标本,置于漩涡振荡器混匀,室温静置10min,室温下≥5000r/min离心5min,吸取上清液,置-20℃冰箱保存。

采用DAKO轮状病毒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抗原,轮状病毒阳性的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一步进行G、P分型。使用ABI 5X Mag MAXTM-96病毒核酸提取仪提取病毒核酸后同时进行人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PCR检测,引物序列和操作方法按照《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方案》进行。

2 结果

2.1 病原检出情况

2017年共采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300份,经病毒核酸检测,至少一种病毒阳性标本149份,总体阳性检出率49.67%;其中单病毒阳性117份,阳性率39%;2种病毒阳性32份,阳性率10.67%;无3种病毒及以上病毒阳性标本被检出。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扎如病毒、人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19.33%、1.33%、1.33%、1.33%。单病毒阳性病例中,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轮状病毒27.33%(82/300),其次为诺如病毒10.67%(32/300)。2种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中,以轮状病毒合并诺如病毒感染检出率最高为8%,占混合感染病例的75%(24/32),见表1。

3 讨论

研究发现,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引起2017年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其中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37%,诺如病毒次之19.33%。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检出率很低,均为1.33%。5种病毒的总体构成情况与河北[1]等地相似,与本地区、2014-2015年[2]的情况相比未有明显变化。混合感染主要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组合,这与天津等地区的结果一致。有研究表明,两种病毒混合感染与单一病毒感染相比,呕吐时间和脱水严重程度都有所加重[3],需引起足够重视。

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24m年龄组68%,其次是-18m年龄组51.67%,除-59m年龄组以外,其余各年龄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相仿约为30%。提示轮状病毒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尤其是1-2岁年龄组,应重点加强对该年龄组儿童的保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以0-2岁年龄组最高基本可以在各个研究中达成共识,但各个研究中2岁以下按每6个月细分的年龄组中,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构成情况略有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提示各地在进行轮状疫苗接种时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个性化的方案。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59m年龄组,这可能和该年龄组儿童多数进入托幼机构,集体生活易于引起诺如病毒腹泻暴发有关。扎如病毒、形状病毒和人腺病毒阳性检出率较低,未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儿童病毒性腹泻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春季节高发,而5-10月腹泻儿童粪便标本中病毒检出率极低,提示此时期引起儿童腹泻的病原体以细菌等非病毒的病原体为主。轮状病毒在1-3月占绝对优势,5月和7月没有检出,4月、11-12月期间和诺如病毒共同主导流行。诺如病毒腹泻每月均有发生,在5-10月病毒性腹泻低发月份,是引起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EAdV和AstV呈散发感染,无明显季节性,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4]。儿童病毒性腹泻季节分布特征,提示疾控中心在不同月份应针对优势病原开展疫情监测和疾病防控。

参考文献:

[1]于秋丽,刘莹莹.2014-2015年河北省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特征分析[J].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6.23(5):291-296.

[2]刘成,董晨.江苏省苏州市2012年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特征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2015(07):402-403+405.

[3]张勇,张紫荆.多重感染致儿童急性腹泻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7. 44(8):570-573.

[4]商晓春,周晓红,帅慧群.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5,30(10):855-860.

论文作者:包林,杭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4

标签:;  ;  ;  ;  ;  ;  ;  ;  

2017年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学分析论文_包林,杭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