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干扰和抗干扰的方法和手段也不断发展,本文对抗干扰通信的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当前电子通讯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应用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电子通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噪音信号干扰,因此关于电子通讯的多途径抗干扰技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子通讯;多途径;抗干扰技术
引言
从专业学术上来定义,电子通讯抗干扰技术是指一切对抗影响通讯正常运行的技术,这类装备和技术的作用是保证通讯技术能够正常运行,消除电磁能和定向能控制对于正常通讯的影响,抵抗通讯技术中攻击电磁频谱手段,提高通讯技术对于噪音环境的生存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电子通讯技术的运转流畅性。抗干扰技术工作原理是抑制干扰源发生的干扰信号切断干扰信号的传播途径,保持电子通讯信号传播不受噪音信号干扰。再者是抗干扰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较强,对于干扰信号的判断精确,对抗干扰的能力较强,能够解决电子通讯中面临的干扰问题,有效优化电子通讯系统的运行。
1通讯系统概述
1.1通讯系统简述
现如今的移动通讯系统大多采用的是模拟识别信号,也叫做模拟移动通信。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容量增加的问题,提高通讯质量的同时能够增加更多的服务功能,数字识别信号通讯系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正在得到更为普遍的应用。通讯系统的运行环境是十分复杂的,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并不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使得信号削弱,最终消耗殆尽;相反,电波会受到地形、建筑物等影响发生所谓的阴影效应,同时传播信号经过多点的反射,Z通过多条途径到达最终的接收地点。这种多途径传播的信号在幅度、相位以及到达接收地点的实践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传播到达的时间不同会使得这些信号产生不断叠加产生电平衰落以及时延扩展。
1.2通讯系统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技术以及通讯系统诞生于无线电通信发明之日,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技术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每2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伴随着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成功移动电话系统,并通过蜂窝状移动通信网,使得通讯系统的系统容量大大提升,并凭借该系统通信设备小型、微型化,用户需求迅猛增加等多种原因,使得该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这一阶段成为世界通讯行业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而到了第五个阶段,就是如今我们所处的数码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及成熟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我们通常所说的2G、3G、4G网络通信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前通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21世纪作为信息技术的世纪,通讯系统在信息传播通信领域的发展将会达到顶峰,4G数码技术的普及以及即将到来的5G技术,都会促使无所不在的通信成为现实。
2电子通讯的多途径抗干扰技术
2.1综合性信号处理抗干扰技术
在现代化的电子通讯体系中,信号处理要借助于通讯设备和传输原件共同完成,综合性信号处理抗干扰技术应用实现了对多重信号的甄别和拦截,尤其是对于干扰信号采取多种处理方式,有效拦截干扰信号。在抗干扰信号处理系统中,高频脉冲噪音是最大的干扰因素,其影响了信号接收的准确性,对于信号处理系统产生误导,因此要优化电子通讯系统就应当从系统跳频、扩频、混合扩频、自适应干扰抑制、数据猝发、伪信号隐蔽、前向纠错等方面入手,增强通讯信号的随机性和时变性,使得通信信号更加多变化,同时要根据电子通讯信号的传播要求随机设定速率调频和自适应调频,提升电子通讯系统对于噪音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抗干扰技术和对抗技术多途径应用
电子通讯抗干扰技术要采用对抗技术和抗干扰结合的技术方式,在发现和甄别干扰信号源头的同时,也要向这一信号传播源发射干扰信号,实现电子通讯抗干扰和干扰一体化。抗干扰和对抗技术综合应用实现了通讯和干扰协调统一的目的,在整个通讯系统中,信号发射借助于宽带射频天线,这种天线结构能够进行全向天线和自适应天线模式的选择,宽带变换器能够进行信号接受和发生的切换,利用无线电信号处理软件可以对数字信号进行加工,并控制发生信号和干扰信号的功率,根据不同的电子通讯要求来选择适应的干扰方式,在对抗干扰信号的同时也发射干扰信号。抗干扰技术中的电子支援板可以对各类通讯信号进行侦查和筛选,为信号控制提供数据参考,实现电子通讯信号抗干扰功能一体化。
2.3天线和传播结合的抗干扰技术
电子通信信号传输要借助天线设施和传播路径来完成,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节点是信号传输和接受的端口,系统中的中心和终端都是采用全向天线结构,这种结构保证了信号接受的全面性,能够将四面八方的信号直接汇总到接收机中,但是各类干扰信号也汇聚到中心台系统中,因此在天线接受和传播渠道中要设置抗干扰技术,通过天线自动信号调零和信号方位进行信号跟踪和甄别,甄别干扰信号的来源,通过不同方向的信号干扰比判断干扰信号的频率,并进行干扰信号抑制和切断。天线和传播结合的抗干扰技术实现了信号高宽调频,在信号多进制扩张的的基础上完成结构的自适应调频,有效抵抗了干扰引号的波动干扰,大大提升了单台电台设备的干扰能力。
2.4高速跳频技术
所谓的高速跳频技术,主要是指通信系统所使用的载波频率在较宽频带区间内,按照一定的速度与规律进行相应的跳变。该技术有着较多的优点,比如说它的抗搜索能力较为强大。一般来说,其频率取值很多,几百个、甚至是几千个、上万个,这样一来可以形成很宽的射频频谱;另外,该技术的抗截获能力较强。此外,高速跳频技术的抗干扰能力较为强大。如果数字通讯系统应用的是高速跳频技术,只有当它的频谱落在有用信号的瞬时带宽之内,并且干扰的功率十分强大的状态下,才有可能对有用信号的正确接收进行干扰。由此可见,该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十分强大。
2.5新型抗干扰技术之联合检测技术
联合检测技术是多用户检测的技术延伸,在CDMA通讯系统中,多个用户的信号在时间点和频点上是相互混叠的,接受信号时需要运用特殊的方法将该区域上各个用户的信号进行分离。现如今,随着数学算法及相应基带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联合检测技术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首先,联合检测技术降低干扰的能力大大增强,甚至可以完全消除MAI干扰;其次,扩大了系统容量,该技术通过充分利用MAI所存储的用户信息,使得通讯系统在相同环境下所受到的信号干扰大大降低,从而实现了提高接收终端性能的目标。另外,联合检测技术还具有削弱远近效应的影响、降低功控要求的作用,简化了功率公职系统的设计要求,使得联合检测技术在完全消除MAI干扰的情况下,由此将其所产生的噪声量和干扰信号所接收的功率隔阂开来,大大减少通讯系统因远近不同而对信号接收的影响作用。
结束语
总之,当前电子通讯技术多途径抗干扰技术发展要依托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干扰信号的甄别、截获、处理,强化对干扰信号的切断和反干扰能力,提升电子通讯系统中信号传输和接受的准确性,同时要采用多途径技术结合的方式来优化系统抗干扰能力,优化电子通讯设备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纪荣,李海涛.卫星通信宽带快速跳频源实现途径[J].通信与广播电视,2017(3):12~13.
[2]金海鹰,林淑珍.抗干扰通信技术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0):59~61.
论文作者:马素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信号论文; 抗干扰论文; 干扰论文; 通讯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电子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