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银行“三个特色”管理实践比较_银行论文

中西方银行“三个特色”管理实践比较_银行论文

中西方银行“三性”管理作法的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西方论文,作法论文,银行论文,三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自身管理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特别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自身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或称“三性”管理,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生存发展的潜力如何,也关系到整个金融领域的程序和效率。中国商业银行的“三性”管理,自然要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应关注到我国目前银行管理中的现有作法,因为,这些做法是我国商业银行转化的基础和起点。

一、中西方银行在安全性管理方面的对比

所谓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程度;其相反的含义,是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叫做风险性,可靠性在多大程度上被确认,称做确定性。安全性方针意味着增强这种确定性,所以我们可以说安全性管理就是对风险的管理。西方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经常采用的一些具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一定比例,以提高银行信誉和防止挤兑冲击。《巴塞尔协议》中规定,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资产的比率要保持在8%, 目前西方商业银行都在落实《巴塞尔协议》的各项规定,而资本充足率是其中最重要的条款之一。

2.建立多层次的准备金,缓冲因为支付困难对银行经营造成的冲击,降低银行风险。其中:一级准备金包括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二级准备金包括存放同业的活期存款,短期贷款,短期证券,短期票据;三级准备金包括可转让的定期存款。一级准备金是没有收益的,但可以直接用于支付,而二级、三级准备金不能直接用于支付,但变现能力较强,在发生支付困难时,利用二级、三级准备金这种特点,使其迅速变现,可以缓解支付困难,而不至于马上动用法定准备金,给银行的经营带来更大的风险。

3.采用资产结构短期化策略,即降低资产的平均期限或提高短期资产的比重,以降低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长期放款和投资的风险。

4.实现资产结构的多样化,即尽可能选择多种多样的、彼此相关系数小的资产进行组合,使高盈利和低盈利资产配置合理,以达到风险分散和实现盈利最大化的目的。

5.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进行权衡时,尽可能选择风险小的项目。

在我国传统的专业银行的经营中,安全性原则体现得并不十分突出,这与我国长期以来资金供给制的财政金融体制是分不开的,即使在金融体制改革已不断深入的今天,因为专业银行仍然承担着大量政策性业务,而这些政策性业务造成的亏损使专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大大提高,从这些政策性业务的角度是很难看出银行的安全性原则的。但是,从新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有关规定中可以看出一些体现安全性原则的做法。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某些商业银行的基层分支行,也已经逐步出现了一些能体现安全性的作法:

1.按照我国目前有关法规的规定,各银行需从利润中按比例提取信贷基金,壮大自有资本实力。但这种自有资本的补充形式比较单一,数量也有限。交通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在尝试以扩股方式增资,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2.人民银行规定,各商业银行必须向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由人民银行规定存款准备金率。除存款准备金外,为了进一步确保商业银行对存款人的清偿能力,人民银行还规定,商业银行需向人民银行按存款准备金的一定百分比交足备付金。在匡算一个银行一定时期的可用资金量时,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均不得计入。

3.按“阶梯式”确定贷款期限,使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保持大致对称的关系。即将资金来源项下的资金按期限长期排列,据此将不同期限的资金分配在相应期限的贷款项目上。依据这种原则,可以将资金来源中的长期资金投放在短期贷款上,同时,注意避免将短期资金来源投放在长期贷款项目上,以避免经营风险。

4.根据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内在联系,建立一些比例指标,考核经营风险。

从人民银行下发的《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来看,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1)存贷款比例指标:贷款是我国银行的主要资产形式, 也是风险较大的业务,因此,必须加强约束。具体指标是: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75%。

(2 )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一年期以上(含一年期)的中长期贷款与一年期以上的存款之比不得超过120%。

(3 )资产流动比例指标:流动性资产与各项流动性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25%。

(4)备付金比例指标:

(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库存现金)日平均余额/ 各项存款日平均余额>6—7%。

(5 )单个贷款比例指标:对同一借款客户的贷款余额与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5%。对最大十家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总额的50%。

(6 )拆借资金比例指标:拆入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4%;拆出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扣除存款准备金、备付金、 联行占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8%。

(7 )对股东贷款比例:向股东提供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该股东已缴纳股金的100%,贷款条件不得优于向其他客户的同类贷款。

(8 )贷款质量指标:逾期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8%,呆滞贷款不得超过5%,呆帐贷款不得超过2%。

5.在贷款方式上提倡采用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的形式。

我国银行长期以来发放的贷款以信用贷款为主,对国有企业发放的贷款就更是如此,银行因此承担了极大的经营风险。接受贷款的企业一旦陷入经营困境,大量银行贷款难以回收,形成资金沉淀,银行自身的安全就会受到直接威胁。而如果采用担保和抵押等形式发放贷款,银行的风险则会大大降低。目前,担保和抵押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正在逐步上升。

二、中西方银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对比

流动性是银行的应即责任,它意味着,只要急需,随时可以付出资金(买回负债),也随时可以收回资金(卖出资产)。流动性体现出银行在不损失价值情况下的变现能力,以及足以应付各种责任的充分的资金可用能力。对银行的流动性进行管理就是增强银行的变现能力,提高银行的资金运用能力。

西方商业银行在流动性管理上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对资产的合理安排,保障资产的流动性。保障资产的流动性就意味着当银行急需资金时,可以迅速通过卖出资产收回资金,从而保证足够的支付能力。

(1)在资产安排上,首先充分满足一级准备金和二级准备金。 结合上文有关设立多层次准备金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级和二级准备金是银行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强的一部分。持有数量充足的一级、二级准备金可以使银行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经营风险。

(2)资产运用上, 将中短期工商业贷款和中短期证券投资作为重点,而长期证券投资和长期借款,尤其是固定资产的贷款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详加考证之后再行决策。这实际上是上文谈到的资产结构短期化策略的具体表现和进一步发展,在资产业务上以期限长短为标准区别对待,以充分利用中短期投资和放款的流动性来确保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近年来,西方商业银行出现了一种新的长期贷款形成,即可转让的长期贷款。这种贷款的债权可以转让,当银行急需资金时,可将此种贷款的债权转让给另外一家银行以融通资金,这种新的贷款形式增强了长期贷款的流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产证券化的思路,即逐步将帐面放款转换为证券,使贷款也具有可交易性,成为二级市场的交易对象,以此盘活长期资产,进一步增强资产流动性。

2.通过主动型负债,增强负债的流动性。增强负债的流动性,就是增强银行快速、稳妥、大量获取资金的能力。在实际经营中,商业银行是通过以下渠道获得资金的:(1)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 办理再贴现业务;(2)同业拆借;(3)从欧洲货币市场借入资金。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筹措资金:(1)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2)发行金融债券。

在流动性管理上,我国实行信贷收支计划管理,统筹安排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尽量做到二者期限匹配,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保障流动性的经营方针。如果不从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相互关系上看,而具体分析其中的每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保障流动性的做法。

1.在资金运用方面有以下做法:

(1)我国商业银行除了要交足法定准备金,留足备付金之外, 还要定期核定最低库存现金余额。库存现金是银行日常各项业务中支付现金的现金来源,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银行现金的支付能力。因此,在匡算一家银行一定时期的可用资金数额时,必须扣除这一部分资金,以此充分保证银行的支付能力。

(2)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实贷实存”的信贷管理体制, 对不同的资金运用方向制订的政策有所不同:流动资金贷款贯彻多存多贷的原则,一家银行能吸收得到的存款越多,就越可以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不受额度限制;技改贷款实行适度控制,技术改造项目须列入国家的技术改造计划方可得到银行贷款;对基本建设贷款人民银行从严控制额度,不得突破。

1.在资金来源方面有以下做法:

(1)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办理再贴现业务。 在我国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是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最主要来源之一。这与我国限制商业银行从其他渠道获取资金有关。再贷款的资金来源有两条,一是人民银行新发行货币,二是各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存放的超额储备。再贴现业务目前刚刚出现,数额不大,不能构成商业银行筹资的主要渠道。

(2)发行金融债券。 我国商业银行在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以发行金融债券,但数量上要求与即将发放的“特种贷款”相一致。这实际上是要求发行金融债券筹措到的资金要用于发放特种贷款。实际上一般银行发行金融债券获得的资金数量都大于发放特种贷款的数量。这种违规现象普遍存在的事实表明,一旦有关发行金融债券的规定有所松动,这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渠道之一。

(3)同业拆借,以及占用联行汇差资金。在我国, 同业拆借的主要作用是弥补法定存款准备金不足和短期融资,但有时它也是专业银行突破贷款额度控制的手段。例如,A银行贷款额度已全部用完, 但还有资金剩余,而银行B虽有贷款额度,却资金不足。如果存在某项目C,预期利润率高于人民银行存款利率,银行A 就可能以同业拆借名义将资金拆放给银行B,以委托贷款形式贷给项目C,从而绕过额度限制。这样同业拆借就已不是一种短期资金融通行为,而变成了银行发放贷款的途径。人民银行为加强规模控制,有时不得不明令禁止同业拆借,但这种做法又往往阻碍了同业拆借作为短期融资的正常渠道,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三、中西方银行在收益性管理方面的对比

收益性是指银行经营中所取得的,并作为其自身活动内在动力的利润的程度,银行利润是银行各项收入减去各项成本之后的余额。

具体地看,西方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上有以下做法:

1.利用各种办法增加收入

(1)通过利差管理,确定合理的存贷款利率水平, 使得放款利息收入与负债利息支出的差额最大化。所谓利差管理,就是确定一个合理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的合理性表现在,在该利率水平下,能有满足银行需要的足够多的资金存入银行,贷款利率的合理性表现在该利率水平下,银行可供贷放的资金能充分被贷放出去,这样的两个利率同时被制定出来,形成一个整体,使得银行吸收的存款与发放的贷款在数量和期限上正好匹配。

(2)增强银行的实力,增大资产规模。 一家银行可以贷放的资产越多,就越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贷款取得更多的利息收入,以及进行更多的投资取得更多的风险收入。

(3)合理搭配负债与资产的结构和数量。在资金短缺的条件下, 采用借短贷长的策略,在资金供给平衡或是供大于求的条件下,按照经济周期的长期变化趋势和短期走势安排贷款的数额和期限。

(4)提供多种服务手段,拓展表外业务,创新金融工具。 西方商业银行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实行电子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方便。他们大力拓展表外业务,除传统的中间业务外,又增加了对外担保业务、贷款承诺业务。同时,在金融工具上不断创新,提供更多的交易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密切与客户的关系,增加服务收入。

2.利用各种方法节约支出

(1)严格审查贷款对象,认真考察投资方向,减少放款损失。

(2)采用多种措施,降低存款成本。

(3)降低管理费用。

我国商业银行在追逐收益性上做法比较多,下面也从增收节支两方面进行归纳:

1.在增加收入方面,有以下做法:

(1)确定浮动利率的最高值为贷款利率。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浮动利率,浮动区间由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各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制订的利率总是趋于浮动上限,从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息收入。

(2)我国专业银行通过核定库存现金余额,加速整点回笼现金, 提高现金抵用率等,合理压缩现金占用,这样一方面能够将库存的多余现金及时存入人民银行,取得利息,另一方面能够将可用资金及时贷放,获取收入。

(3)合理搭配资产与负债的结构和数量。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借短贷长的策略,因为我国目前资金严重短缺,需求刚性,使借短贷长策略有可能付诸实现。

(4)拓展表外业务,创新金融工具。 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在这些方面进展不大显著,但是也在传统的代理收付、代理汇兑、代理保管的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出现了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企业追索债务等表外业务,而在创新金融工具上,也有了一定进展,如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发放带有抵押性质的租赁贷款等,一定程度上适应了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

2.在节约支出方面,有以下做法:

(1)在专业银行可以自主决定的贷款投资方向上, 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贷款项目的考核评估体系。例如中国工商银行设立了“贷款风险管理系统”,通过设立一系列指标考察借款企业、评估项目信用等级、分析贷款方式和贷款形态等进行具体考评,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放款风险,提高贷款还本收息率。

(2)大力发展对公存款, 对公存款具有数额大筹资成本低的特点,大力发展,可以在增加资金来源的同时又不增加利息支出。我国目前企业在银行开立两个帐户,一是企业结算存款帐户,企业的存款动机是追求银行的结算便利;二是企业各项专用基金定期存款帐户。对银行来讲,经营结算户存款可以增加利差收入,又能扩大信贷资金来源;而企业定期存款的动机是资金的增殖,由于银行对这部分定期存款支付的利息低于对居民相同期限的储蓄支付的利息,因此银行下大力气争取企业的这部分存款,银行通过在结算上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减少押票、拒付等方法稳定与企业的关系,吸引企业更多的定期存款。在大力发展企业存款时,工商银行已开始将眼光瞄准了个体私营企业,使之成为又一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资金来源。

(3)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合理考核管理营运成本。 我国的某些分行已经初步设立了这样一个成本核算体系,通过设立主要核算指标(存款平均成本、贷款平均成本、收入成本率)进行分部门的成本核算,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中西方银行“三个特色”管理实践比较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