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 天津 300143
摘要:在现代工民建工程整个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就是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管理,各种内外部因素都容易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必须以混凝土施工规范为其管理依据,有助于施工单位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进而保障工民建工程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施工材料,因混凝土具备环境友好、成本低与性能好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水平对于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
1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现状
工民建工程中比较常见的混凝土施工问题有混凝土麻面、混凝土裂缝、混凝土露筋等三种现象。混凝土麻面产生的主要原因,除施工材料的原因外,还包括施工人员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一些施工单位在选择施工人员时没有对其拥有的基本施工技术严格把关,调制的混凝土比例存在问题,没有达到混凝土需要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一部分施工人员在进行实际操作中,不注意周围环境,再加之混凝土浇筑技术不合理,导致浇筑出来的表面坑坑洼洼,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混凝土作业中的影响,还有外界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一旦出现裂缝,整体结构的性能都会受到影响,包括混凝土的稳定性能、强度和严整性能等。另外,一旦混凝土出现了裂缝,工民建的工程质量还会造成安全问题,乃至发生工程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混凝土露筋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①混凝土在进行混合物搭配时不合理,配置出的混凝土出现离析现状。这样如果施工人员在进行浇筑时,钢筋就容易缺浆,尤其是在离模板很近的地方,缺浆情况更明显,一部分钢筋就会暴露在外。②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由于模板不够稳定,容易出现偏移,钢筋的垫层部位就会出现漏放现象,靠近模板的钢筋就会暴露在外。③施工人员在钢筋的选取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一部分施工人员掌握混凝土浇筑技术不足,选取的钢筋密度超过了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规定范围,导致混凝土在浇筑中无法顾及到钢筋结构面的全部区域,部分钢筋就会发生漏浆情况,浇筑出的混凝土产生露筋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2.1原材料控制
2.1.1水泥
在选用水泥的环节,需要对其强度的等级与品种进行检查,施工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水泥的使用方法并了解其性能,结合设计要求,选择相应品种的水泥。此外,在水泥进入施工现场前,施工人员要根据标明的标号、强度等级与品种运送到与其标志相同的仓库中存储。在运输水泥中,要全面做好防水防潮工作,避免出现水泥受潮结块的现象,在确定水泥合格后,才能使用。同时,在专门存储水泥的仓库必须具备通风与排水设备,避免环境受潮。在配置抗渗混凝土的过程中,根据275kJ/kg的水热化指标要求,1m2的混凝土的碱含量必须控制在2.2kg以内,并以硅酸盐水泥作为配置的主要原材料,该水泥的强度一般在32.5MPa。
2.1.2骨料
河砂与浆砂常用来作为骨料,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为了避免产生脱浆的现象,一般会用中砂。在搅拌混凝土时,粗骨料产生孔隙的可能性要高于其他骨料,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颗粒相对均匀的机碎石骨料,该骨料可以将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而在后期的混凝土收缩中,可以以细骨料为主。此外,在应用粗砂时,需要先满足含泥量在3%以内的要求。
2.1.3水
水作为混凝土施工的基础原材料,一般可以饮用的水均可以直接用来进行混凝土的养护与拌制,而如果是没进行专业处理的污水、工业废水与沼泽水不能用来养护与拌制混凝土。此外,在预应力的钢筋混凝土施工中,需确保混凝土的水质量,不能以海水作为混凝土养护与拌制,海水是所有水类里含盐量最高的,盐量过高会腐蚀钢筋,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使用寿命。
2.2施工环节各工序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需进行连续性的施工作业,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随时观察搅拌的强度,并控制好混凝土搅拌的速度,确保各组分散均匀,使各原材料充分融合在一起,为混凝土质量性能的正常发挥,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混凝土的实时含水量与稳定等关键性的指标均属于检验、控制的范围内,避免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出现坍落与离析的情况,有效的控制与及时的检验是确保混料拌和质量的重要前提。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为了避免降低混料对模板的冲击,必须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流量以及速度,确保钢筋与混凝土之间顺利的结合。如果混凝土浇筑高于2m,可以通过应用串桶与流管的方式,完成相关的浇筑任务。考虑到在完成混凝土的拌合工作后,为了确保其稳定性,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重点规划混凝土运输过程,确保送到作业现场后混凝土的完整性。
此外,为了避免因冷缝而影响施工质量,浇筑的厚度需控制在30~40cm之内,合理控制施工冷缝的数量。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必须做好每一层的混凝土搅拌工作,提高混凝土与钢之间的结合强度。在混凝土振捣作业中,为了避免因振捣强度过大而导致模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要控制好模板与振捣器之间的距离。在后续的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中,要全面覆盖混凝土构建,确保其湿度,在干燥环境下,可以采用人工喷水的方式,适当延长混凝土养生的时间,确保其养生的质量。
3注意事项
3.1搅拌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混料配比作为混料拌和的第一步,在混料拌和的环节,要根据工民建工程施工的混料设计配比要求,不得私自改变拌和比例。在混料拌和前与拌和环节,要重点关注砂石实时的含水量,当处在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下,可以通过增加测定的次数,了解砂石含水量变化的情况,比如在雨季。以搅拌机作为混料拌和的主要工具,进行投料与搅拌,投料的顺序是石子、水泥、砂石与水进行。
3.2浇筑阶段的注意事项
梁与柱节点是混凝土浇筑时需重点关注的部位,在浇筑中,使用混凝土需要根据标号从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情况下,低标号在混凝土在高标号混凝土的后面。针对钢筋分布范围广的区域,可以直径30mm的振捣棒作为该区域振捣的工具,使混凝土充分混合,降低蜂窝发生的可能性。以塔吊作为浇筑运送混料的工具,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安全性,避免因混料落差过大而导致吊盘不能正常运转,需要合理控制吊斗放料的高度,将拌和好的混料放入铁盘前,需要将吊斗与铁盘之间的距离调至在50~60cm以内,最后采用铁鍬将混料导入到模板内。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民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各种类型的建筑物不断出现,极大丰富了混凝土的结构方式和应用类型。混凝土在工民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要基础。从施工的过程和技术体系来看,混凝土浇筑技术非常重要。要从混凝土施工浇筑技术的实际应用入手,不断提升工民建施工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英.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探究[J].门窗,2017,04:101.
[2]朱红九.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7,06:235.
[3]赵长德.浅谈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22:11-12.
[4]汪玉欣.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6:43.
论文作者:周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骨料论文; 工民建论文; 水泥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