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论文_彭彬

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论文_彭彬

彭彬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寄宿制小学校 四川 阿坝 6245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6-020-02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24年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口号,并创立了"教学合一"理论。如今,21世纪,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浪潮已席卷全国,《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在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课程改革下的教材编写也有明显的特征:即密切了数学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和联系,重视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那么作为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教师们,应该怎样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思维呢?通过我组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们共同探索,交流,实践和总结,现就这一方面,作一简单小结。

一、捕捉数学信息,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课内,不重视课外,只重视课本,不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也就误以为数学只在课堂里。其实,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只要稍留意一下,就会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发现数学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发现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例如: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年龄,记住家里的电话号码等,还可以让学生在电视里、在集市上、在商店里、在报刊杂志上,在游戏中,甚至在路边上去捕捉数学信息,将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外,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再如,在教学"比一比"这一单元时,让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设置擦黑板游戏,排队游戏比高矮。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数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二、发现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学生能否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思维强弱的重要标志。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的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以动促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三只猴子表情不同的原因,然后再出示相对应的桃子图,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从而揭示出"0"的含义;教学"立体图形"时,设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看、摸、比、滚、想等活动中体验、感悟、比较,进而地现几种立体图形的不同,抽象出它们的特征。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自己在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了数学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选取现实的,有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为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意义。再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部分知识时,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学校决定要表彰一批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但名额有限,如果你作为大队辅导员,你认为各班应该选出多少名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才合理,公平?此时,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出各种方案,学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讲授"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学生不仅掌握较快,而且体会到了这和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在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应用思维的体现在当学生面临实际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探究等活动,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分类"这一单元时,首先让学生到商场里去看一看商品是怎么摆放的,到农贸市场去看看那里的东西是怎么分类放的,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放?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作用和方法。然后在教学时,让学生拿出他们最熟悉的铅笔,小组合作,把铅笔分类,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通过操作,各组的同学都能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这样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形成数学问题,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再如:在教学"利息"这一部分知识后,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到银行获取有关利息的信息,并了解自家经济存款情况,帮助爸爸妈妈选择一种最为合理,划算的存钱方式,并说明理由。这类数学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于是学生走出课堂,认真深入地调查,了解,仔细计算,比较,为自家的存款方式选择了最为理想的一种。有的学生还有创新性的建议,如将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买国债,一部分存入银行最为划算。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待实际问题。这样的开放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会学生学以致用,产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毅力。例如:在教学完"圆柱的体积"这一部分知识后,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并动手试验操作,计算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转化和应用。在教学完"百分率"这一部分后,可让学生计算本班某几次考试的及格率,并进行比较,。在教学完"统计知识"后,可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进行调查,收信数据,制作成统计图。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而且能激励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将新的课程理念渗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导入,在生活中学习,到生活中应用。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自信,学得有趣,学有成效,增强数学素养,达到自觉自愿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论文作者:彭彬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  ;  ;  ;  ;  ;  ;  ;  

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论文_彭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