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中国的股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如何看论文,股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股市在今年5月1日后连续3天暴涨800点,特别是“深发展”股票从30元飞涨到47元,使人目瞪口呆。暴利促使数百万新股民入市,也引起了国家证券监管层的极大不安,随即开始了对股票市场的严厉整顿。
1个多月以来,经过无数利空消息和越来越严厉的措施, 从提高印花税到准备出台“T+3”,从停牌审查到处理券商,特别是清理企业和银行违规入市资金,已经使股票指数下跌30%以上,超过了去年年底的幅度,我认为调整已经到位:
6月份以来股市加速下跌,甚至是没有反弹的直线下跌, 使得证券专业人士又一次“目瞪口呆”,不知何处为底;
许多人的心理动摇,预期转变,甚至怀疑是否要“由牛转熊”;
股票交易额大减,资金停滞,企业和银行的违规资金被大量清除,流回银行不动;中小股民大量资金被套住,新的资金亦不敢入市;
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暴跌,正在妨碍一级市场股票发行,新股上市价格从发行价的200%下降到100%,估计还会有所下降,一些新股上市连续跌停板。
本来是正常的中期调整,如果力度过大,就使股市面临整体丧失活力的后果。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执行政策力度和水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宏观管理的指导思想问题。表面上相似的措施,背后的指导思想往往大相径庭。如果从计划经济思想出发,从单纯维护国有制的目的出发,迷信行政手段,就会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把股市的活力及其创造出来的改革机遇丧失掉。结果被迫再启动股市,不断出现那些使人目瞪口呆的大起大落。
整顿股市的合理意义和限度 中国股市自1996年初进入牛市以来,远远没有走完这次牛市的过程。今年的整顿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应该明确它的根据和意义。从去年开始的社会传媒乱炒“九七题材”,认为软着陆成功后,1997年的“七一”和“十五大”将出现新的经济周期启动,造就了社会预期,促成了1996年和1997年两次股市猛涨。宏观管理应该是一种“逆周期”的调控,因此采取控制的态势是正确的,没有再搞经济高速启动也是正确的,因为1997年没有经济启动的条件,加上金融纪律松弛,基本建设资金大约有40%会漏到股市中。增发的货币将会把股市炒到天上去了。
第二个因素是国家国库券发行受到阻碍。每年上半年股市总要受到遏制,等到国库券发行完毕再放松股市,这是政府和企业之间在控制社会资金方面的一种利益分配。今年由于“七一”临近的缘故,股市提前暴涨,使得600亿的国库券发行不利,因此要将股市打压。 但是杀鸡不用牛刀,不必因600亿国库券而大动干戈, 总有市民因惧怕股市风险而去购买国库券。
第三个因素是股市违规现象越演越烈。中国的股票市场,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某些上市公司借助地方保护,并无良好效益,却用所筹资金再入股市自己炒自己;某些公司与记者报刊相勾结,炒作与宣传相配合;大户联手操纵股市;证券公司利用股民资金向大户透支炒作;少数人利用与证券营业所的特殊关系获取消息,甚至私下修改单据,不仅损害中小股民利益,而且给外国资金投机并操纵我国股市造成机会。因此,证券管理机构进行严格清查是完全必要的,这种清查不会影响广大市民入市的积极性,机构违法资金被清除后,股民资金还会增加,基金投资将获得较快发展。
经济启动与股票行情 三个因素中,后两个是临时性利空和长久性利好,而第一个因素值得研究。从经济学定义出发,人们总是把经济周期与股市行情联系起来,似乎经济启动就是牛市,经济萧条就是熊市。1997年没有新的经济周期启动,而且我认为到本世纪末也不会出现什么“启动”,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经济稳定增长的时期,特点是10%以下的物价,10%左右的速度,新的经济启动有待于住宅和汽车的大发展,但是分期付款的落后阻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而分期付款的落后,并不是因为股票市场过热,而是因为银行没有商业化,也和信用下降有关,借债不还成了惯例,谁敢搞消费信贷?正是金融改革的落后妨碍了中国经济结构升级和经济新的启动,股票市场过热是深层改革滞后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不要把因果关系颠倒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影响经济启动的因素,不仅没有妨碍牛市行情,反而加大和延长了牛市行情——市民资金无法购买住宅和汽车,出现大量闲置。加上物价低落,利率下降,人民币稳定,市民巨额存款只有投向股票市场一条出路。改革中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只是受到抑制而并没有消除,这个压力从商品价格转向股票价格,在股市上释放一下也是正常的。不释放就无法消除。
正规发展与不正规发展 中国股票市场从1990年正式起步,标志是上海深圳设立证券交易所。到1996年6月,发行A股面值138亿元, 上市总股本871亿元,市价总值5970亿元,上市公司超过500家。1995年全年股票交易总额超过4000亿元。目前股票总市值达到6000万,股民2000多万。即使如此,也才占中国总人口的3%, 直接融资只是间接融资的九分之一。中国股票市场,虽然弊病丛生,历经曲折,但是充满活力,方兴未艾。
有人说,股票市场是大户操纵,机构违规资金托起来的,的确如此。但是,什么又不是如此?中国的住宅和汽车的需求,也是有钱单位支撑起来的,这就将价格越抬越高,居民无法消受。如果从道德角度批判这种权钱结合,我是坚决支持,一贯如此的;但是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且不可陷入道德理想主义,搞那些超阶段的“纯粹”的东西。越纯粹越走向反面,我们不要忘记“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从不正规到正规,需要一个过程,关键是深化改革,结束金融双轨制,在总体性改革没有完成时,股票市场也不可能很规范,真正清干净了,恐怕把活力也给清掉了。
目前清理股票市场中的违规资金,在理论上完全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上需要慎重。首先你不知道有多少违规资金在股市里,有多少化为个人名义炒作,能够清理出多少来。特别是:清理违规资金,银行将不惜亏本抛售,最终是将亏损通过通货膨胀向市民转移,同时又套住了中小股民的资金,打击了中小股民的投资信心,这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此在清理时应该是软着陆,给中小股民一个退出的机会。否则,无论股市过热还是整顿,受害的总是中小股民,这种整顿不能说是成功。
投资与投机 股票有两种价值,一种是每年30%左右的投资利润分红,这需要1比1的比例购买股票才行,如果股票价格上升到目前中国的10元,那么平均每投资1元每年只有3%的利润率,还不如活期存款利息。在中国没有人是为了这点小利去购买股票,大家都是为了获得股票增值的利益。就是说,他之所以不惜花费10元甚至40元去购买面值为一元的股票,是因为他预期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将它卖出,这就是所谓投机。投机所得利润较高,是因为它有风险。绝大多数市民是所谓风险中立的,他去投机不是因为他喜欢风险,而是希望在冒风险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高的报酬,同时他必须独立承担亏损。
在期货和股票方面将投资和投机对立起来,抬高投资而贬低投机,并不妥当,在政策上更不可行。不能要求股民不去投机,只去投资。股民的投资积极性,在主观上往往通过投机积极性表现出来,这没有什么不正当,想发财有什么错?关键是要有一个健全的投机规则,避免大户操纵。每当投机过度,股市自然下挫,加上管理方面的力量,自然有人被“套牢”,“套牢”就是强迫部分股民由投机者变成长期投资者。而长期投资者当其股票价格突然上升时,难免抛出盈利,而变为投机者。投机与投资,实际上是互相转化的,成功的投资有时会转化为投机,失败的投机会被迫成为长期投资,不必勉强地去区分并褒贬投机和投资,关键是健全规则,使投机和投资都有公平竞争的环境。
贬低投机而抬高投资,将导致重视一级市场而忽视二级市场。实际上,一级市场的股票发行不可能是计划经济下的摊派,而只能是利用股民的投机心理,让他有希望能在二级市场上抛出,一级市场上才能够顺利发行。二级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与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有某种比例关系。价格太低特别是预期太低,一级市场上的股票就发不出去。目前二级市场的继续低迷,就会人为地影响一级市场的股票发行。等到新股发不出去,再来启动二级市场,就需要更大的力度,难免又要容忍机构资金返回,投机过度。
限制与利用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目前出现的“股市抢购风”,正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和银行改革创造了极好的机会。首先,扩大国有企业股票的上市,同时加快国有企业之间兼并和联合的步伐,可以解决一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资金困难;其次,按国家产业政策指导新股发行,可以加快经济结构改造;再次,国家可以通过立法,将所有上市公司的资产划出20%归养老基金会,解决我国3000万老工人没有建立社会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第四,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发行少量股票以冲销历史呆账并从此走向商业化,新账决不再欠;第五,国家可以从股票交易中征收大量税收以缓解财政困难;第六, 300亿新股发行决不可能全部在深沪两地,应该开辟地方性股票市场,将已经存在的柜台交易正规化,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些国有企业集中而困难较大的地区,如沈阳、天津、武汉、太原、长沙、重庆,可以通过设立股票市场,加快地方股票上市而找到解困道路;第七,市民存款大量转换为股票,化解了国家的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
这样一个局面,几乎可以使得折磨我们多年的问题,在股票市场上“毕其功于一役”,使人难以相信。能否抓住这一宝贵时机,极为关键。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大牛市上,股票才能够溢价发行,市民才愿意去买。历史机遇,稍纵即逝。如果再被什么“姓社姓资”的争论耽误几年,再被非法的国有资产流失侵蚀几年,到时候想卖也卖不出去,后悔就来不及了。
中小股民最忌“追涨杀跌” 股票市场的规则,大户成交优先,往往联手操纵股市,先把某一种股票炒高,等到吸引中小股民入市后,自己赢利退出,又将中小股民套住。而中小股民除了极少数具有特殊关系或才能,能够“紧跟大户”的,多数会盲目尾随。当股票价格上升,本应抛出时,他以为还会上升,因此反而买进;当股票价格下降,应该买进时,他以为还会下降,反而抛出。市场经济的原理本来十分简单,就是要在价格高处抛出,在价格低处买进,但是一入股市,那气氛往往使你犯晕。特别是在大户的操纵和引诱下,很容易上当。
中小股民也要少受消息影响,消息市靠不住。一位“消息灵通”人士打听到深圳市政府在27元价位抛售“深发展”股票,自己即紧跟,谁知涨到了45元。又听说要涨到60元甚至100元,于是重新入市, 马上在高位套牢。目前中国成熟股民对股票的选择,正在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真正效益的计算和机会的掌握,应该由专业投资者去做。股民可以使用委托方式,或者接受咨询,或者加入基金。总之,“全民炒股”也只能是一个暂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