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建筑设计策略研究论文_黄妹荣

节约型建筑设计策略研究论文_黄妹荣

黄妹荣

身份证号码:450122198602221606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我国的发展大多是建立在对资源的高度消耗的基础上的,但资源是有限的,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走节约型道路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立足于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以建筑行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节约型建筑设计策略。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约型;策略方法

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4以上。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能源供应方面。由此可见对于能源日益紧张的现代,推广节约建筑能耗已刻不容缓。节约型建筑设计就是在满足人们适宜的居住条件下,通过技术的创新来降低建筑能源损耗,这种设计理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趋扩大,必然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1.节约型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出

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矛盾。即使在古代社会,人口少,资源相对丰富,但因人口创造财富的能力有限,这一矛盾仍然存在。

建筑与人们各个方面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建造概念,它还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节约型建筑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系统,开发程度极高。它与周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生着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的食品、水、能源等物品的供应,其可持续发展性对此十分敏感。所以,建筑的节约型设计要与受到该建筑影响的区域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相结合。于是,在节约型建筑设计方面要重点强调建筑与其他区域和环境的关系及资源消耗的最低水平,也即是在满足人们功能需求的同时保持资源消耗的极低水平。节约型建筑设计也可以定义为人们为了获得一个可接受的福利水平及融洽的使用关系[1]。同时维持资源的低水平利用,也不对周边区域和自然环境产生破坏的一种科学设计。

2.节约型建筑设计概述

2.1节约型建筑设计主题理念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从意识形态转向设计实践,这一过程需要与建立在生态学和景观生态理论基础上的设计方法相适应,包括可持续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共生、以节能型交通规划为主导政策的社区设计方法以及对生态系统承载力的考虑等方面。使设计规划遵从自然所进行的整合,是资源节约型国家、节约型建筑所倡导的目标。

资源节约型国家的建设除了考虑宏观政策和节能规划以外,还必须与节约型建筑建设相协调。而节约型建筑的建设除了节能建筑组成以外,还应该包括其他一些必要的因素,如可进行循环再利用的节能设施和居民的公众参与等。因此,在全面的建筑设计和建设体系中应提高对资源问题的重视,建立以节约型建筑建设为导向的建筑设计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核心、创建文明居住环境”的规划主导思想,导入以“节能”为主题的建筑发展理念,这将有助于未来建筑的可持续发展[2]。

2.2节约型建筑设计规划

(1)降低能量需求

资源节约型建筑首先就应该降低对能量的需求。某一地区煤气、电力和液体燃料的总需求量,既决定了其设备系统的规模与投资,也决定了输送给这些系统所需的能量。例如,当今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电网及其设备、占用的土地、维修和更新旧设备的费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发电的费用,降低能源需求量永远是节约资金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最有效办法。目前,在建筑设计层面上可以采用的鼓励政策主要有以下这些:制定节能建筑设计的法规和激励措施;通过良好的公共交通体系减少私人小汽车的使用;鼓励居民减少能量的消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鼓励使用高效技术

研究表明:达到同样的供热、制冷、照明和加温水体的效果,使用高效技术可以比使用低效技术减少20%~60%的能耗。因此,在资源节约型建筑的设计中应该鼓励使用高效技术,应该通过各种措施鼓励人们改进现有的低效技术。通过使用高效的供热、降温及照明设备而降低能源需求量,既是维持建筑使用者现有的生活质量,同时又降低电力和煤气设备负荷量。我国目前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多的距离,需要引起相关技术部门的高度重视。

3.节约型建筑设计策略

3.1加强建筑设计与建筑环境的有机融合

就任何一个具体建筑物的设计建造而言,它都是一项人为的物质产品的设计过程,对这一产品的实用目的、建造技术以及它的艺术表现、空间组成等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建筑这种物质产品除了它自身就是一种人为的环境外,它又是时刻也脱离不了其周围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的环境而存在。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以其所形成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空间,为人们的工作生活等不同活动提供多种多样的环境。在这里,建筑、人、环境应该被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脱离开人对环境的要求,建筑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建筑设计仅仅停留在对建筑自身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从人与环境的角度进一步了解建筑,达到建筑设计与建筑环境的有机融合[3]。

3.2建筑设计要结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从生态平衡出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为人类提供持久的舒适生活环境,又做到合理利用和充分保护自然资源,节约型建筑设计理念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出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因此节约型建筑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树立建筑材料蕴涵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蕴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争取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构件;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小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资源浪费以及建材浪费。

3.3 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石油和煤炭等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自然阳光和通风,被动节能措施来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对此,首先应调查待建场地的日照状况和建筑密度。应在利益最大化和损耗最小化的策略之间区分这一点。在进行有充分日照的中等密度和较低密度的城市建设时,利益最大化策略是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所构想的建筑形式,应产生尽可能大的南向的建筑表面积,以便使对太阳能的吸收最大化。此外还要做好房间朝向的合理规划,即朝向正对太阳一侧还是背对太阳一侧,在节约型的建筑设计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4.结语

一直以来,节约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全社会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同时,作为人们具体生活的环境,极需在建筑行业广泛地开展节约型建筑建设,鼓励建筑设计选择与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来创造一种节约生活的道德氛围,不断设计者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建筑,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力.建筑生态节能的宏观策略建筑生态节能的宏观策略[J].住宅产业.2013(09):10-11.

[2]周皓明,张晓东.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1):22-23.

[3]韦延年.住宅设计应有环境、生态和节能意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05):10-13.

作者简介:

黄妹荣(1986-),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大学专科,助理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师工作7年。

论文作者:黄妹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节约型建筑设计策略研究论文_黄妹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