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持续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江苏省吴江市对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吴江市论文,江苏省论文,推动力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影响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吴江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质量逐年提高,价值观念出现新的走向,形势的发展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针对本地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吴江市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抓精神文明建设,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为目标,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内在发展规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一、紧扣主题,与时俱变,才能永葆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命力
近几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难度越来越大,许多原先开展的工作内容,现在很难推进。有些同志怪基层、怪群众缺乏热情。我们认为,关键不是群众缺乏热情,而是我们的工作缺乏创新。改革开放使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经济、社会、人的思想和素质都在很大的变化。社会在变,我们的工作也应该与时俱变,必须树立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近几年,我们努力做到每年有所创新。如在“文明家庭”评比中,我们开展了“学习型家庭”和“发展型家庭”评比活动。又如,近年来,我们针对本市非公经济总量已占全市经济总量90%的实际,采取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抓大带小、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分别制订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文明单位管理办法等途径,积极探索实践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2003年,省文明办在吴江召开现场会,充分肯定了吴江的做法。又如在市民教育中,切实改变以往“老三篇”(宣传橱窗、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的传统做法,及早建立了“吴江文明网”,通过设立网上文明市民学校,举办吴江发展论坛等途径,增强市民教育的生动性和有效性。去年,“吴江文明网”的点击率已达12万多人次。特别是在诚信教育时,以企业信用为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了“信用明星企业”评比活动,通过建立“诚信吴江网”定期征集工商、税务、金融等38个部门有关企业的动态信息,汇集诚信信息,年终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评选“信用明星企业”。凡评为“信用明星企业”的单位,除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外,还可享受工商、税务等部门六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失信企业,由“诚信吴江网”定期进行公布警示;对严重失信的企业,在新闻媒体进行曝光,并由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进行检查整治。这一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全市的诚信建设,在去年“信用明星企业”评比过程中,全市1.3万多户非公企业只有1户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企业在依法经营、重合同守信用、创名创优等方面呈现良好风貌。
在变的过程中,有一点是变得更进一步了,那就是树立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理念变得进一步加强。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精神文明只有扎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才有自己的位置,也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去,达到同步发展,和谐共振。十五大以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民资,积极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发展”的思路,我们在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浓郁氛围的同时,一方面,扎实开展“心系事业,志在富民”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地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提高了服务效率,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在2001年大陆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中,吴江获得了投资环境最佳及风险最低两项双料冠军,以台资为主的外资投资者纷至沓来。另一方面,在启动民资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以民营企业为重点的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制订民营企业文明单位管理办法,评选“十佳民营企业文明单位”等途径,引导民营企业提高员工素质,改善企业管理,推动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使吴江民营经济成为全省的领头羊。
二、结合实际,重点突出,讲求实效,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有深厚的基础
精神文明建最忌讳的是搞成运动式,群众见到要查卫生了,马上知道又要开展检查评比了。运动式的结果是应付式,不能坚持,最终导致形式主义,走过场。精神文明创建还忌讳各项创建活动头绪繁多,缺乏连续性,使基层单位忙于应付、无所适从。精神文明建设只有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且一抓到底,抓出实效,使各个单位和广大群众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精神文明建设才有深厚的基础,得到普遍的支持,工作才能深入开展。
近年来,吴江在开展精神文明活动中,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件事,做到主题不变、不断完善、一抓到底。近年来,坚持不懈地抓好三项重要工作:
一是在农村,坚持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三农这个主题,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对象上,从初期的近千名农村党员干部、种养大户扩展到所有农民、下岗待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及外来务工者。近两年,每年培训人次超过15万人。培训时间上,从最早的春节前后短期培训,发展到目前年初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常年不断线。2004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52期。培训内容上,从原来的农作物种植、水产品养殖技术发展到农产品种养新技术、农民经纪人知识、农产品出口质量知识、职业技能、道德规范等7个方面近百项培训项目,既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又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2004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近2万人,实现城镇下岗工人再就业8300多人,培育了5000多名农民经纪人,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7651元,比上年增加15%。
二是在各类经济组织中,坚持不懈地抓好以民营企业为重点的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1997年起,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同时,把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放上重要位置,并纳入各基层党委年终考核内容之一。市文明委建立了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确立一个专题,研究问题,部署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首先,从党建入手,逐步建立建全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有721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党支部,亨通集团等10家企业成立了党委。已有7485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工会,有的还建立了团支部、妇联。其次,以民营企业家为重点,突出抓好诚信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涌现了一批具有远大目光、开拓进取、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企业家队伍。在致力企业发展的同时,不少业主通过到高等院校进修等途径获得了本科以上专业文凭,有的还参加了MBA系统培训,一些民营企业家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第三,从非公经济组织自身特点出发,扎实开展以文明单位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文明办分别制订了民营企业文明单位和外资企业文明单位管理规定,并通过培育各类典型,引导非公企业改进企业管理,培育企业文化,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市竞争力。不少企业还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开展“三好文明职工”(安全生产好、产品质量好、团结互助好)等各种形式的争先创优活动。目前,全市非公经济组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数量逐年增加质量逐年提高。非公企业文明单位数已占全市各类文明单位总数的30%。
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创建文明行业为重点的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文明创建活动,从初期重点抓窗口、抓规范服务,转化为抓整体、抓优质服务,着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一方面,通过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优质务竞赛、评选优质服务标兵等途径,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督促各行各业认真排查薄弱环节,抓住本行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整改,努力把行业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从规范提升到优质。在近几年苏州市组织的社会行风随机抽样测评中。吴江市绝大多数行业在苏州市同行业名列前茅。同时,充分发挥市政审批服务中心的作用,对全市行政执法部门的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压缩,目前,我市行政许可事项为315项,为全省最低。并将原来的分散审批改为集中审批,串联式审批改为“一家受理,抄告各方,同步审批,按时办结”的并联式审批,不断提升办事效率。目前,50%以上的审批项目都能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办结,34%以上的审批事项提前办结,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商务成本,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对于上述三项重点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不渝地抓,常年累月抓,在抓的过程中注重办实事,求实效。例如,为了在民营企业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市委宣传部等部门重点抓民营企业家的工作。近年来,针对民营企业家的实际需要,通过定期举办“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讲座、与复旦大学等联合举办高级经济管理研修班、分批选送民营企业家去新加坡等国外深造等途径,切实为他们提供服务。这种服务实际上就是精神文明建设;民营企业家的思想素质、管理素质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就随之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又如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针对失地农民生活困难这一热点、难点,积极探索并实施“土地换保障”政策。市政府每年投入3亿元,对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历次被征地人员全部纳入保障,实行征地必保。全市12万多农民纳入土地换保障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构筑了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网,实行农民基本养老、土地换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低保、城乡就业统筹。同时,连续多年坚持每年为农民办好十件实事,突出抓好农村通水(自来水)、通路(公路)、通网(有线电视网)、通车(农村公交)等工作,目前,投资10亿元区域供水工程已竣工,每个农户都用上了洁净的太湖水。所有行政村实现公路村村通,并完成了有线电视市镇村三级联网,所有农民家庭和城里人一样看上了29个频道的有线电视,2006年可实现村村通公交。城镇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生活环境和质量提升也得到落实。
三、注重科学性,讲究简便性,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
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创建工作必须讲究科学,要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所乐于接受,要形成使创建活动实现可持续开展的长效机制。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这样几点:
(1)统筹兼顾,优化组合精神文明建设各要素,实现各项创建活动良性互动。在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创建活动的同时,吴江改变以往就创建的做法,注重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力求各项创建活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如在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中,各行业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千方百计为非公企业和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有力地推进全市非公经济发展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同时,非公经济组织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整体素质逐年提高,也为各行业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农民群众通过持续多年的培训,既掌握了农村实用技术,增加了收入,又掌握了适应本地产业要求的职业技能,为非公企业提供了大量熟练员工。近年来,全市已有近15万青年农民从农业转移到了非公经济组织,占全市非公企业员工的70%,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非公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为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极大的支持,近几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年递增10%以上,其中75%以上来自于劳动力转移增加的收入。
(2)转变职能,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实现全方位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市文明委充分发挥协调功能,动员、吸引全社会各方面投入到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各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来。一方面,集中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推进精神文明重点工作。如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全市21个机关单位共同参与,既增强了农民教育培训的系统性,又消除了以往各部门各自为政、浪费财力的现象。既受到各部门的欢迎,又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称赞。另一方面,针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共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成员结构、需求日趋多元化,如果仍象以前政府机构包揽一切的做法,不仅难于应付,而且效率越来越低,实效越来越差。因此,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如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吴江采取“政府定单,社会办学”的方法,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培训,既提高了培训质量与效果,又大降低了政府负担。目前,全市已拥有7个社会培训机构。又如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一方面,积极培育扶持业余文化团队,扶持文化中介。目前,全市已拥有业余文化团体近百个。近两年,全市组织的各项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了全社会的文化资源,专业与业余相结合,并且多采取市场化运作,富有极强的活力和生命力
(3)简便易行,客观公正,为各类组织所乐于接受。近年来,吴江在各类创建活动的工作机制和检查考核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明显效果,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创建活动的持续发展。如在检查考核方面,近年来,吴江已改变已往年终组织人员到申报单位听汇报、看现场、查台帐的方法,以日常考核为主,定期组织以服务对象为主的社会各阶层人员对申报单位进行百分考核,并在新闻媒体进行公示,最后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确定各类文明单位。整个评比过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操作简便。既减轻了基层单位的负担,又提高了文明单位质量。又如在创建工作机制方面,近年来吴江在认真总结前阶段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先进文化为先导,吸收、运用ISO9000“以客户为中心”和“预防为主、全员参与、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科学理念,建立了“文明建设管理体系”。该体系将本系统行业管理、文明创建和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依托信息化手段加以明确、规范、监控和考核,形成创建的内在动力和长效管理机制。该体系的推行,既消除了以往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上头热、下边冷”、“重评比、轻创建”等现象,又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存在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张皮”的问题。运用“文明建设管理体系”开展各类创建活动,不仅弥补了以往创建工作的不足,同时也把创建工作推向纵深,使文明创建工作更全面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