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云”的特点_集韵论文

《集韵》重纽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集韵》的重纽继承《广韵》而来,同时又在《广韵》基础上增加、合并和转移重纽小韵,形成了新的重纽韵,改变了介音格局,体现出《广韵》所没有的特点。《集韵》重纽系统跟《广韵》的不同,归根结蒂,体现为归字的不同。《集韵》的重纽字有《广韵》和《广韵》以外重纽字两大来源,因此,《集韵》重纽小韵归字的特点,可以从《集韵》收录《广韵》重纽字音和折合《广韵》以外的不同来源的重纽字音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 《集韵》收录《广韵》重纽字音的特点

《广韵》重纽小韵收字2007个,《集韵》重纽小韵收字4664个。把《集韵》重纽字跟《广韵》逐个进行比较,发现《广韵》重纽字除了少数几个《集韵》失收外,绝大部分被《集韵》依照《广韵》的小韵格局分别部居、按部就班地予以收录,从而维持了《广韵》重纽字音的原来面貌。少数小韵归字发生了混并现象。

《集韵》对《广韵》重纽小韵作了归并,分两种情况。

(一)把《广韵》重三、重四小韵合并成一个重纽小韵,有4个反切:(注:重纽的类别名称有分歧,一般把重纽四等叫作A类(如周法高(1948))或1类(如董同龢(1948)),重纽三等叫作B类(如周法高(1948))或2类(如董同龢(1948))。但龙宇纯(1970)主张把重纽三等称作A类,把重纽四等称为B类;邵荣芬(1982)把重纽三等叫作C类,把重纽四等叫作D类。为了避免称述上的歧异,本文采用重纽三等(简称重三)、重纽四等(简称重四)的名称。)

1.《广韵》支韵重三铍,敷羁切,重四,匹支切,《集韵》把小韵并入攀糜切铍小韵;

2.《广韵》宵韵重三趫,起嚣切,重四蹻,去遥切,《集韵》合并为丘祅切跷小韵;

3.《广韵》小韵重三夭,於兆切,重四闄,於小切,《集韵》合并为於兆切夭小韵;

4.《广韵》寝韵重三坅,丘甚切,重四,钦锦切,《集韵》把小韵并入丘甚切坅小韵。

(二)把《广韵》的普三、重三小韵归并为一个小韵,有3个反切:

1.《广韵》琰韵重三,鱼检切,俨韵俨,鱼掩切,《集韵》把小韵并入俨韵鱼检切俨小韵;

2.《广韵》艳韵重三,於验切,梵韵俺,於剑切,《集韵》把俺小韵并入艳韵於赡切小韵;

3.《广韵》艳韵重三验,鱼窆切,酽韵酽,鱼欠切,《集韵》把酽小韵并入验韵鱼窆切验小韵。

除了7个合并的小韵反切外,《集韵》还混并了18个重纽字音,分三小类。

其一,把仙狝线薛四韵的重纽四等字混并到纯四等韵先铣霰屑相应的小韵里,有14字。所谓相应的小韵,指声母相同的小韵。下同。如:

编字《广韵》平声有两切:a.卑连切;b.布玄切,都是“次也”之义。《集韵》仙韵卑连切鞭小韵未收编字,而先韵卑眠切边小韵有编:“《说文》:‘次简也’。《字林》:‘以绳次物曰编。’”可见,《集韵》删去《广韵》编字卑连切一读,并入边小韵。

楄字《广韵》有两切:a.房连切,“木名,食之不噎。”b.部田切,“木名,食之不噎。又杜预云:‘楄部,棺中露床也。’”《集韵》也有两切:a.卑眠切,“《山海经》:堵山有木曰天楄,方茎而类葵。”b.蒲眠切,“《说文》:‘楄部,方木也,’一曰木名,食之不噎”。按《集韵》b的音义同《广韵》b,“一曰”义同《广韵》a义。《集韵》把《广韵》仙韵房连切楄字并入先韵蒲眠切蹁小韵。

字《广韵》有两切:a.武延切,“密皃”;b.莫贤切,“《尔雅》曰:密也。”《集韵》仙韵弥延切緜小韵无字,先韵民坚切眠小韵有字,“《说文》:‘目旁薄 也。’一曰密也。”“一曰”义同《广韵》a、b义。《集韵》把《广韵》武延切字并入眠小韵。

字《广韵》有一切武延切,义为“《说文》曰:屋联也。”《集韵》仙韵弥延切緜小韵未收字,而先韵民坚切眠小韵有字:“说文:屋联也。”《集韵》把《广韵》武延切字混入眠小韵。

字《广韵》有三切,其中上声有两切:a.去演切,“牛很不从引也。”b.胡简切,“牛很不从牵。”《集韵》有四切,其中上声有两切:a.下简切,“牛不从羁谓之。”b.牵典切,“《说文》:牛很不从牵也。一曰大皃。”《集韵》a音义同《广韵》b。《广韵》a义和《集韵》b义取自《说文》,《集韵》把《广韵》狝韵去演切字混入铣韵牵典切小韵。

晵字《广韵》有两读,去声有一读去战切:“雨而昼止。”《集韵》有两读,去声一切读轻甸切:“霁也。”义同《广韵》。《集韵》把《广韵》线韵去战切晵字混入霰韵轻甸切伣小韵。

趌字《广韵》有四切:a.去吉切;b.居质切;c.巨乙切;d.居列切,“趌,跳皃。”《集韵》有四切:a.喫吉切;b.激质切;c.極乙切;d.吉屑切,“趌,跳皃。”《集韵》a.b.c同《广韵》a.b.c,d的释义同《广韵》d,《集韵》把《广韵》薛韵居列切趌字混入屑韵吉屑切结小韵。

瞥字《广韵》有两切:a.芳灭切,“暂见,亦作。《说文》曰:‘过目也,又目翳也。’”b.普蔑切,“暂见,亦作。”《集韵》有五切,其中入声有两切:a.必列切,“目翳。”b.匹蔑切,“《说文》:‘过目也。一曰目翳。一曰财见也。’或从见,亦作覕。”《集韵》把《广韵》薛韵芳灭切并入屑韵匹蔑切撆小韵。

其二,把薛韵重四字混入薛韵相应的重三小韵里,有2字。

讦字《广韵》有三切:a.居例切;b.居竭切;c.剧列切,“讦发人私。”《集韵》有四切:a.居例切;b.九刈切;c.居谒切;d.蹇列切,“告发也。”《集韵》a、c的音义同《广韵》a、b,d义同《广韵》c义。《集韵》把《广韵》重四居列切讦字混入重三蹇列切揭小韵。

揭字《广韵》有六切,薛韵有三切:a.丘谒切;b.渠列切;c.居列切,“揭起。”《集韵》有十一切,薛韵有三切:a.丘杰切;b.巨列切;c.蹇列切,“举也。”《广韵》a借用月韵字“谒”作反切下字,《集韵》a改用薛韵字“杰”。《集韵》b同《广韵》b。《集韵》c义同《广韵》c义,《集韵》把《广韵》重四居列切揭字混读为重三蹇列切。

其三,把迥韵纯四等字混并到静韵相应的重纽四等小韵里,(注:《切韵》(《广韵》)清韵系本身有没有重纽?通常有两种见解。一种意见认为清韵系没有重纽。另一种看法是,《切韵》(《广韵》)清韵系喉牙唇音字反切下字是三等,但在韵图里都列四等,跟庚三韵喉牙唇音字相配而成为重纽,具有重四的性质。我们认为,《切韵》(《广韵》)清韵系本着重纽。《切三》(《广韵》)昔韵有两个小韵:辟,必益切,碧,彼役切(《切三》夺反切,《唐韵》方彳反),在早期切韵图《韵镜》、《七音略》里分别列四等、三等,有对立。只是因为《切三》碧小韵注“新加”二字,有的研究者对这一对重纽置之不理。到了《集韵》,清韵系的重纽范围扩大了,由原来的一对增加到八对:甍(忙成切)和名(弥并切)、颈(九领切)和颈(经郢切)、燹(妨正切)和聘(匹正切)、碧(兵彳切)和辟(必益切)、(铺彳切)和僻(匹益切)、欂(平碧切)和擗(毗亦切)、攫(俱碧切)和(工役切)、躩(亏碧切)和(弃役切),前者为重三,后者为重四。而且,还增加了一对重出的重三小韵:痉(巨井切)和(渠领切),以及两个单个的重三小韵:虩(火彳切)、(纪彳切)。我们还主张重纽概念的外延应该限于同一个三等韵内,这样庚三韵与清韵喉牙唇音字就不是重纽关系。)有2字。

烓字《广韵》有两切:a.乌携切;b.口迥切,“行竈。”《集韵》有六切:a.渊畦切;b.犬切;c.犬颍切,“《博雅》:‘明也’。一曰小竈。”d.於避切;e.口定切;f.一决切。只有c音是阳声韵上声,“一曰”义符合《广韵》b义,《集韵》把《广韵》迥韵口迥切烓字混入静韵重四犬颍切顷小韵。

字《广韵》有两切:a.去颍切,“枲草”;b.口迥切,“枲属。”《集韵》只有一切:犬颍切,义为“草名,《说文》:枲属。引《诗》:‘衣锦衣。’”《集韵》把《广韵》迥韵口迥切字并入静韵犬颍切顷小韵。

二 《集韵》折合《广韵》以外重纽字音的特点

(一)分析的方法

《集韵》共有4664个重纽字,新增2657字,比《广韵》增加了1.3倍。这些新增的重纽字,可分成两类,一类有确切的音义来源,另一类无法考知其音义来源。按照前一类字注解中注明的出处,我们可以检核有关文献,顺藤摸瓜,找到字音的来源。有的重纽字在注解中虽不注明意义出处,但根据文献可考知其字音来源。我们把《集韵》新增的、有确定来源的重纽字音逐个跟《集韵》反切进行比较,看哪些字音跟《集韵》反切相合,哪些字音跟《集韵》反切不合,根据后一种情况,就可以把握《集韵》重纽小韵归字的特点。

《集韵》所折合的有确定来源的重纽字音,有直音和反切两种注音形式。反切可分两类,一类以唇牙喉音字作反切下字,另一类以舌齿音字作反切下字。前一类重纽归类很明确,切下字是重三的,反切归重三,切下字是重四的,反切归重四。后一类反切牵涉到舌齿音反切下字的归属问题。既然《集韵》维系了《广韵》重纽辨类系统的基本格局,就不妨把《广韵》对舌齿音反切下字的归类作为衡量《集韵》归类的标准。

关于舌齿音的归类,有三种不同的意见。董同龢(1948)认为舌齿音跟重纽四等是一类。重纽三等单独为一类,得到较多学者的赞同。陆志韦(1948,25页)把舌齿音中的知组、庄组和来母跟重纽三等归为一类,把精组、章组和日母跟重纽四等归为另一类。龙宇纯(1970)、邵荣芬(1982,p70-80)主张舌齿音跟重纽三等同属一类,重纽四等单独为一类。

我们认为,重纽韵中舌齿音的归类,不应该忽略这样一个事实:从《切韵》时代到早期韵图所处的等韵时代,语音已有变化。早期韵图《韵镜》、《七音略》是等韵家拼读《切韵》系韵书反切的工具书,(注:参看赖江基(1991)。)由于当时实际语音已跟《切韵》音系有距离,韵图音系不能跟《切韵》一一吻合,因此,《切韵》重纽韵中舌齿音的归类问题“只能从《切韵》本身去找。”(注:参看麦耘(1995a,42页)。)根据麦耘的研究,从《切韵》反切下字的系联和统计来看,《切韵》时代,重纽四等跟章组、精组、日母和喻四是一类,重纽三等跟庄组、喻三是另一类,知组和来母是介于重三、重四之间的中立派,从音位系统和朝汉对音材料看,知组、来母应归重三类。(注:参看麦耘(1995a,45-47页)。)辻本春彦和松尾良树也已证明知系和来母跟重纽三等同类。(注:参看辻本春彦(1954,6-9页),松尾良树(1975,2-8页)。)这个结论印证了陆志韦的观点。到了等韵时代,章组和日母字介音变同重纽三等介音,(注:参看麦耘(1995b,68页)。)在韵图里,章组和日母字排在三等,精组由于跟章组冲突而被迫列于四等,形成了排在四等的唇牙喉音字单独成为一类,排在三等的唇牙喉音跟舌齿音同类的局面。龙、邵二位先生的观点反映了等韵时代舌齿音的归类情况。

基于以上认识,下字是精组、章组和日母的反切,归重纽四等。下字是庄组、知组和来母的反切,归重纽三等。同时,用反切上字的等第加以验证,一般的情形是:上字是重三,下字往往也是重三,上字是重四或纯四等,下字往往是重四。凡《集韵》对舌齿音反切下字的归类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可归结为《集韵》重纽的特点。

(二)《集韵》折合《广韵》以外重纽字的几种情形

1.某些重纽字的一类读音(重三或重四)混读成同韵的另一类读音(重四或重三),有三种情况。

(1)反切下字属喉牙唇音的重纽反切混置,有6例。如:

支韵翘移切祇小韵有枳字:“《尔雅》:‘枳首蛇,谓有两首。’或作。”按《经典释文·尔雅·释地第九》:“本或作,顾音居是、诸是二反,郭巨宜反,孙音支,云:‘蛇有枝首者名曰率。’然施音指。案枳首谓蛇有两头。”枳字音义来自郭璞巨宜反和陆德明按语,巨宜反属支韵重纽三等,应该折合到支韵重三渠羁切奇小韵,《集韵》混入重四翘移切祇小韵。又顾野生枳字居是、诸是二反分别归入纸韵颈尔切枳小韵和掌氏切纸小韵,孙炎的支字音归入支韵章移切支小韵,音义俱合。

支韵重三蒲糜切皮小韵有猈字:“阙,《春秋传》:‘楚有史猈。’或作篺。”按《经典释文·春秋左氏音义·昭四第二十三》:“史猈,皮佳反,徐扶蟹反,又扶移反,又或扶瞻反,本或作篺,音同。”猈字音来自陆德明扶移反。扶移反属支韵重四,应归入支韵重四频弥切陴小韵。查支韵陴小韵有猈字,释义及出处跟皮小韵猈字相同。猈字在支韵的重三、重四两读都由陆德明扶移反折合而来,读频弥切合于《广韵》音,读蒲糜切不合,是混置。

旨韵普鄙切嚭小韵有仳字:“《说文》:别也。引《诗》:有女仳离。”按此音本自大徐《说文》音芳比切,属旨韵重纽四等,《广韵》旨韵重四滂母无字,《集韵》把芳比切混入重三嚭小韵。

狝韵语蹇切齴小韵有婩字:“《博雅》:‘婩,嫧,齐也。一曰好也。’”按《广雅》婩字两见,卷一下《释诂》:“婩、嫧,好也。”王念孙疏证:“卷四云:‘婩、嫧,齐也。’皆好之义也。”曹宪《博雅音》鱼件(反)。王念孙注:“各本件讹作伴,今订正。”卷四上《释诂》:“婩、嫧,齐也。”《博雅音》鱼浅(反)。《集韵》婩字音义来自《广雅》和《博雅音》。鱼件反属狝韵重三,跟语蹇切同音;鱼浅反属狝韵重四,《广韵》 狝韵重四疑母无字,《集韵》并入语蹇切齴小韵。

(2)反切下字是精组、章组、日母的重纽反切归入重三小韵。

切下字属精组、章组和日母的有确切来源的重纽反切有66个,《集韵》折合到重四小韵的有51个,折合到重三小韵的有15个,说明《集韵》倾向于把这类重纽反切划归重四。少数归重三,其中切下字是精组字的有3个,切下字是章组、日母的有12个。如:

纸韵语绮切螘小韵有绮字:“阙,人名。《庄子》有士成绮。”按《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中·天道第十三》:“士成绮,如字,又鱼纸反。士成绮,人姓名也。”鱼纸反的反切下字“纸”是纸韵章母字,此切应归重四,《广韵》纸韵重四疑母无字,《集韵》归入重三螘小韵。

祭韵其例切偈小韵有碣字:“山名,《书》:‘夹右碣石。’韦昭读。”按《经典释文·尚书音义上·禹贡第一》:“碣,其列反,韦昭其逝反。”其逝反的反切下字“逝”是祭韵禅母字,此切应归重四,《广韵》祭韵重四群母无字,《集韵》归入重三偈小韵。

直韵眉贫切珉小韵有文字:“饰也。《礼》:‘大夫以鱼须文竹。’刘昌宗读。”按《经典释文·仪礼音义·士丧礼第十二》:“文竹,如字,刘目真反。”目真反的切下字“真”是真韵章母字,此切应归重四弥邻切民小韵,《集韵》归入重三珉小韵。

准韵美陨切愍小韵有蠠字:“《尔雅》:蠠没,勉也。”按《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上中·释诂第一》:“弥毕反,又亡忍反。本或作,《说文》曰:‘,古蜜字。’”《集韵》把弥毕反折合到质韵重四觅毕切小韵,义为“《尔雅》:蠠没,勉也。”亡忍反的反切下字“忍”是轸韵日母字,此切应归重四弭尽切泯小韵,《集韵》归入重三愍小韵。

小韵巨夭切小韵有挢字:“夭挢,频伸皃。《尔雅》:人曰挢。”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曰挢’,谓人体倦眠辄欠伸举手以自适。”《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下·释兽第十八》:“挢,几小反,又巨小反。《说文》云:‘举也。’”又按《说文》:“挢,举手也。”巨小反的反切下字“小”是小韵心母字,此切应归重四巨小切小韵,《集韵》归入重三小韵。

寝韵牛锦切小韵有岑字:“崖岸也。《庄子》:‘未离於岑。’”按《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下·徐无鬼第二十四》:“於岑,士金反,徐在林反,又语审反,谓崖岸也。”语审反的反切下字“审”是寝韵书母字,此切应归重四,《广韵》寝韵重四疑母无字,《集韵》归入重三小韵。

缉韵乙及切邑小韵有俋字:“耕人行皃。《庄子》:‘俋俋乎耕而不顾。’”按《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中·天地第十二》:“俋俋,徐於执反,又直立反。李云:‘耕皃’。一云耕人行皃。又音秩,又於十反。《字林》云:‘勇壮皃’”《集韵》皃字除乙及切外,还有两切:a.直质切,“《字林》:‘俋俋,勇壮。’一曰行皃。”b.直立切,“耕人行皃。”a、b音义都来自《经典释文》,a音跟“秩”的读音相同,b音取自直立反。徐邈的於执反和陆德明所引的又音於十反是《集韵》乙及切的来源。於执反的反切下字“执”是缉韵章母字,於十反的反切下字“十”是缉韵禅母字,两个同音反切应归入重四一入切揖小韵,《集韵》归入重三邑小韵。

(3)反切下字属知组和来母字的有确切来源的重纽反切,共计21个,其中17个归重三,只有4个归重四。说明《集韵》倾向于把这类重纽反切划归重三。归入重四小韵的4个反切,有2个是切下字属于来母而反切本身读重四的,另有2个应归重三而《集韵》混于重四,如:

薛韵劣切小韵有眓字:“《说文》:视高皃。”末韵呼括切也有眓字:“《博雅》:‘眓眓,视也。’一曰眼昧视高皃。”《博雅音》呼活(反),是《集韵》呼括切的来源。眓字《广韵》呼括切:“《说文》曰:视高皃。”大徐《说文》音呼哲切,朱翱反切欢括反,欢括反与呼括切同音,呼哲切是《集韵》眓字劣切的来源,平山久雄先生来信指出,大徐音呼哲切的“哲”可能是“括”或“活”的误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订为“括”。《集韵》劣切一音当另有来源。平山先生的看法很有启发性,谨致谢忱。据我们的调查,《集韵》注释中引《说文》的释义大多数情况下结合(即直接采纳或折合)大徐《说文》音而不是朱翱音或其他音,详参拙文(2000)。很可能大徐音呼哲切之误不自今传本大徐《说文》始,《集韵》折合的正是这个有问题的反切。反切下字“哲”属薛韵开三知母,应折合到重开三许列切娎小韵,《集韵》归入重合四小韵。

静韵必郢切饼小韵有辟字:“除也。《庄子》:‘至信辟金。’”按《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下·杂篇·庚桑第二十二》:“辟金,必领反,除也。又婢亦反。”按必领反的切上字“必”是重四字,此切读重四,《集韵》归入重四饼小韵。

2.不同韵的同类重纽字音(同是重三或重四)相混。

混置的字音所在韵跟应该归属的韵有通用关系的,有4例,如:

支韵重三忙皮切糜小韵有麊二字:“溃米也。又泠,县名。《汉书》从鹿。”按,《汉书·地理志下》:“麊泠,都尉治。”应劭曰:“麊音弥。”颜师古曰:“音麋零。”近人吴承仕《经籍旧音辨证》卷五《汉书·颜师古注》认为麊即麋的变体。(注:参看吴承仕(1986,208-209页)。)今按支韵重四民卑切弥小韵有麊二字:“《说文》:‘溃米也。交趾有泠县。’或作麊。”跟应劭“弥”字音同。麊字忙皮切当本自颜师古音。麊字读“麋”,应归于脂韵重三旻悲切眉小韵,《集韵》混入支韵重三糜小韵。又按《集韵》支、脂韵通用,北宋汴洛时音支、脂韵母合流。(注:参看周祖谟(1966b)。)

纸韵重三苦委切卼小韵有字:“面也。一曰厚也。《尔雅》:‘贝蚆博而。’”按《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下·释鱼第十六》:“郭匡轨反,顾巨追反。”按郭璞匡轨反是《集韵》頯字苦委切的来源,应该折合到旨韵重合三苦轨切岿小韵。查旨韵苦轨切岿小韵有字:“大朴皃。《庄子》而顙 。”《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中·天道第十三》:“顙 ,上息党反,下去轨反。”《集韵》字苦轨切来自《庄子音义》陆德明的去轨反,跟字苦委切的来源不同。《集韵》把郭璞匡轨反归入纸韵重三卼小韵,是混置。按《集韵》纸、旨韵通用,北宋汴洛时音纸、旨韵母合流。(注:参看周祖谟(1966b)。)

韵重三奇寄切芰小韵有忮字:“害也。《诗》:‘不忮不求。’韦昭读。”按《经典释文·毛诗音义上·邶·柏舟第三·雄雉》:“不忮,之跂反。《字书》云:‘恨也。’韦昭音洎。”按韦昭的洎字音,应归入至韵重三巨至切小韵,《集韵》混入韵重三芰小韵。按《集韵》、至韵通用,北宋汴洛时音、至韵母合流。(注:参看周祖谟(1966b)。)

混置的字音所在韵跟应该归属的韵没有通用关系的,有1例。

薛韵劣切小韵有怴字:“《博雅》:‘怒也’。一曰愚皃。”按《广雅》怴字两见,一见于卷六《释训》:“怴怴,乱也。”《博雅音》呼述(反),《集韵》按《广韵》音归入质韵重合四休必切遹小韵;“《博雅》:狂也。”王念孙《广雅疏证》说:“狂与乱同义,重言之则曰怴怴。”怴字又见于《广雅》卷二《释诂》:“怴,怒也。”《博雅音》呼述(反),是《集韵》怴字劣切的来源,《集韵》混入薛韵重合四小韵。按《集韵》薛、质韵不通用。

3.普三字混入重三小韵,有3例,如:

旨韵重开三巨几切跽小韵有字:“《说文》:‘长踞也。’或从足,亦书作踑。”按大徐《说文》音、朱翱反切踑字暨己切(反),应折合到群母止韵三等小韵。《广韵》止韵无群母字,《集韵》把暨己切混置于旨韵重天三跽小韵。按北宋汴洛时音旨韵重开三与止韵开三相混。(注:参看周祖谟(1966b)。)

祭韵许小韵有字:“《尔雅》:井一有水一无水为汋。孙炎说。”按《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上中·释水第十二》:“,居例反,孙许废反。”《广韵》废韵晓丹开口韵母无字,《集韵》把孙炎的许废反混入祭韵重开三小韵。按北宋汴洛时音祭、废韵母合流。(注:参看周祖谟(1966b)。)

4.纯四等字混入重四小韵,有3例,如:

仙韵重四弥延切緜小韵有窅字:“窅然,犹怅然。李颐说。”按《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上·逍遥游第一》:“窅然,徐乌了反,郭武骈反,李云:‘窅然,犹怅然。’”《集韵》窅字弥延切音义来自郭象武骈反和李颐义。武骈反应归入先韵民坚切眠小韵,《集韵》混入重四緜小韵。按《集韵》先、仙通用,北宋汴洛时音先、仙韵母合流。(注:参看周祖谟(1966b)。)

狝韵重四婢善切楩小韵有字:“《博雅》:‘忧也。’一曰急也。”狝韵重三平免切辨小韵也有字:“《博雅》:忧也。”按曹宪《博雅音》有两音:辨,婢典(反)。辨字跟重三平免切同音,是辨小韵字的字音来源。婢典反应归入铣韵婢典切辫小韵,《集韵》混入重四楩)小韵。按《集韵》铣、狝通用,北宋汴洛时音铣、狝韵母不分。(注:参看周祖谟(1966b)。)

5.《集韵》合并了《广韵》两个对立的反切,也就改并了字的读音,有2例。

霄韵丘祅切跷小韵有嘺字:“《博雅》:也。”按《博雅音》丘遥(反),论反切当属重四,因《集韵》合并了《广韵》重四去遥切蹻小韵与重三起嚣切趫小韵,丘遥反嘺字改读重三丘祅切。

艳韵於赡切小韵有字:“《博雅》:‘爱也。’一曰忘也。”按《博雅音》於检(反)、於剑(反)。《集韵》把於检反折合到琰韵重三衣检切奄小韵。於剑反应归入普三梵韵影母小韵,因《广韵》梵韵於剑切俺小韵被《集韵》并入艳韵重三小韵,於剑反字随之并入小韵。

6.《集韵》折合重纽反切时,还有开合混置现象,有3例,如前文所举的眓字例,又如:

韵居企切馶小韵有瞡字:“《博雅》:‘视也’。一曰嗔皃。”按《广雅·释诂》:“瞡,视也。”《博雅音》居恚(反),是《集韵》瞡字居企切的来源,应归重合四规恚切瞡小韵,查规恚切瞡字注:“《埤仓》:‘眇视皃’。”其音义来源跟居企切瞡字不同。《集韵》把曹宪的居恚反混入重开四馶小韵。

三 《集韵》重纽归字的特点说明了什么?

《集韵》折合有确切来源的重纽字音,并不完全依据《广韵》的重纽系统进行,这一点清代《集韵》研究大家汪远孙(字小米)已经注意到了,并用于校勘《集韵》归字的疏漏。汪氏著有《集韵校本》,今不得见,清人方成珪《集韵考正》援引不少汪氏的校语,可窥知一二。

《集韵》美陨切渳字注:“浴尸也。《周礼》:大渳。杜子春读。”《集韵考证》卷五渳字下说:“汪氏云:‘杜读渳为泯,宜在泯字纽下。’”今按《经典释文·周礼音义上·春官·宗伯第三》:“鬯渳,亡婢反,杜音泯,亡忍反。李亡辨反。”杜子春音泯、亡忍反读作重四,应归入《集韵》准韵重四弭尽切泯小韵,《集韵》折合到重三美陨切愍小韵。此外,《经典释文》所引李轨的亡辨反应归入《集韵》狝韵重三美辨切免小韵,《集韵》却折合到狝韵重四弥兖切缅小韵,汪氏没有看出来,否则《集韵考正》狝韵必出汪氏校语。

清儒研究《集韵》,重点在于探求版本的异同和源流,考校文字的正讹,对《集韵》的音韵问题则较少关注,自然不能对《集韵》折合重纽字音时出现的问题来一个彻底的梳理,也就不能认识到《集韵》所折合的字音跟《广韵》音系冲突的现象的本质。

《集韵》合并《广韵》的重纽小韵,混置《广韵》和《广韵》以外有特定来源的重纽字,对反切下字是舌齿音的重纽反切归类采取了不一致的态度,促使我们思考:这些混、并和两可的归类现象,是由于韵书作者无意识的疏忽而造成的乱放、遗漏呢,还是有人为的、明确的意图?

《集韵韵例》说:“凡通用韵中同音再出者,既为冗长,止见一音。”这里所谓“同音”,不仅指《广韵》音系的音类相同,而且指时音相同。根据《广韵》音系的同音关系,《集韵》合并了《广韵》的重出小韵和其他小韵收字。但也增加了一些重出小韵,《集韵》的小韵重出,是为了保留前代旧音的来源。根据时音,《集韵》归并了跟时音同音而跟《广韵》不同音的小韵和异读。也就是说,《集韵》折合字音,采取了双重语音标准。采用不同的语音标准折合字音,字音所体现的音韵关系就不同。按照《广韵》语音标准折合字音,字音反映的是《广韵》的音韵关系。依据时音标准折合字音,字音体现的是时音的音韵关系。《集韵韵例》明确设立这样一条删并字音体例,说明《集韵》删并字音不是盲目的、无意识的行为,而是一个大胆的、自觉的尝试。(注:详细论证请参考拙文(1996)和(1998)。)对于不同来源的字音,《集韵》既然可以按照时音标准删并,也就可以混置。

具体到重纽字音的折合,《集韵》在继承《广韵》重纽辨类标准的同时,还采用了时音标准。同韵不同类的重纽小韵合并,某类重纽字混读为同韵另一类重纽字音,说明时音中分不清楚两类重纽的介音,引起混并。而不同韵的同类重纽字混读,则是由于,时音中两个韵的主元音不分,导致了两类韵母的合流。普三字与重三字混、并,纯四字混读重四,说明普三跟重四、纯四跟重四的界限在时音中趋于消失。(注:《集韵》的介音系统不同于《广韵》。《切韵》(《广韵》)音系中,三、四等韵有三个介音(举开口赅合口):普通三等韵和重纽三等韵j-,重纽四等韵ji-,纯四等韵o-(无介音)。《集韵》音系里,重纽四等介音强化,由ji-变为i-,纯四等韵由原来的主元音e分裂出介音i-,跟重四介音合流。因此,《集韵》重纽三等跟重纽四等的对立,就如同普通三等跟纯四等的介音对立,也就是j-跟i-的对立。请参看拙文(1999b)《对〈集韵〉反切上字分布规律的考察》一节。本文所揭示的时音,普三和重三、纯四和重四,连主元音也合流了。)切下字属精组、章组和日母的重纽反切大多数归重四,少数归重三,切下字是知组和来母字的重纽反切大多数归重三,少数归重四,说明《集韵》大体上维系了《广韵》舌齿音的归类标准,还根据时音归字。(注:《集韵》受时音的支配折合重纽字音,有时跟韵图归字一致,如切下字属章组和日母的少数重纽反切《集韵》归重三,这个特点就跟韵图一致。关于《集韵》与韵图的关系,我们另有专文讨论。)

采取双重语音标准折合字音,并不是说两种标准的作用势均力敌。绝大多数不同来源的重纽字音按照《广韵》音系折合,少数重纽字音偏离了《广韵》音系,按照时音标准归字。这种不平衡局面取决于《集韵》的性质。《集韵》在《广韵》基础上增订而成,其基本精神在于“集”,即着重集萃来源复杂的前代学者(《集韵韵例》称之为“先儒”“名家”)的音义。(注:《集韵韵例》说:“今所撰集,务从该广。经史诸子及小学书更相参定。……凡经典字有数读,先儒传授,各欲名家,今并论箸,以稡群说。”)这些前代的众家音义是经师相授、世代传袭的。《集韵》要加强它的权威性,就必须重视它的继承性,《切韵》(《广韵》)是六世纪以来文人读书音的规范,本身就是继承性最强的、文人公认的标准音系。因此,《集韵》把《广韵》作为音系的基本框架,《广韵》音系标准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时音标准处在下风,是必然的。

《集韵》折合重纽字音,有时候两个语音标准双管齐下。一方面,同一个来源的重纽字音,《集韵》折合的时候同时采取了两个标准,形成了异读,如前文所举字《集韵》有6读,其中,支韵重四频弥切和支韵重三蒲糜切两读都来自陆德明的扶移反,读频弥切按《广韵》音归字,读蒲糜切按时音归字。另一方面,来源不同的《集韵》重纽字的异读,是依据不同的语音标准折合的结果,如前文所举字《集韵》有6读,其中,读旨韵重合三苦轨切来自陆德明的去轨反,是按《广韵》音归字;读纸韵重合三苦委切,则来自郭璞的匡轨反,是按时音标准归字。

我们推测,很有可能《集韵》的作者在集体创作的过程中,对语音标准的倾向不一致,以及把握标准的宽严不同。

标签:;  ;  ;  ;  ;  

“纪云”的特点_集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