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世界岛心的变迁--20世纪亚欧土地中心的人口与经济发展_世界岛论文

世界岛心世纪变迁——20世纪亚欧陆心区的人口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论文,经济发展论文,人口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麦金德岛心论

1904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副会长、牛津大学教授麦金德(Holford John Mackin—der,1861—1947)出版《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绘制《力量的自然位置》图,将新疆也绘入“枢纽地域”,最早提出了“世界岛心”的观点。1919年,麦金德《民主的理想和现实》一书断言:“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他讲的东欧是以当时苏维埃俄国欧洲领土为主的;讲的世界岛以亚欧大陆为中心,包括非洲(1859年前由苏伊士地峡与亚欧大陆相连)和大洋洲。

“世界岛心”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俄法英争霸欧洲,扼制沙俄在亚洲的扩张,反对十月革命。英美海权国家视沙皇俄国陆权国为头号劲敌。19世纪初,俄军打败拿破伦建立俄普奥“神圣同盟”确立欧洲霸主地位。后英法联军舰队和土耳其在克里木战争中大败俄军,沙皇丢掉霸位后全力夺取亚洲,开始了同英国北南夹击争夺亚洲的新争斗。50—60年代,俄占我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一度俄英协议以哈萨克斯坦以南的中亚为“中立”区。80年代,俄最后吞并了现中亚五国的400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约70万平方公里原属中国领土。十月革命中断了争霸,麦金德鼓吹消灭苏维埃,再园争霸世界梦。

德国地缘政治学创始人、军事观察员、后来的法西斯文人豪斯霍菲尔吹捧麦氏理论为“所有地理学世界观中最伟大”的理论,为希特勒“第三帝国在世界政治中心的前途……表达了一般概念。”

二、岛心区的范围

人文地理学将最大的亚欧大陆誉之为世界岛,岛心是自然地理上的最大陆心深陆区(周围距海超1000公里)。

我国地学家新测定的亚洲地理中心在乌鲁木齐市郊,从亚洲大陆西端土耳其的巴巴角——罗卡角,地图估量3000公里,亚欧大陆地理中心应从乌市西移1500公里(哈萨克斯坦南端奇姆肯特市西北200公里的锡尔河边)。中心距海:南约1900公里(阿拉伯海)、北约2700公里(北冰洋)、东约4100公里(太平洋)、西约5200公里(大西洋)或2600公里(地中海)。亚欧陆心的深陆区为世界岛心,俄中两个面积很大的国家取其一部分地区。具体范围是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简称哈,乌兹别克斯坦简称乌,吉尔吉斯斯坦简称吉,塔吉克斯坦简称塔,土库曼斯坦简称土),中国的新疆和俄国的上鄂地区,总计面积688.89万平方公里。“上鄂”指鄂毕河上游,含支流额尔齐斯河、额支流托博河等地区,面积占全俄7.22%,包括西西伯利亚经济区南段、乌拉尔经济区中南段(下称俄的上鄂区)。岛心区周边距海:南北各1100公里、东1800公里、西1400公里(地中海)。南侧一些国家离中心不远,但阿富汗近海、巴基斯坦和伊朗沿海,不应计入。

三、世纪的政治风云

岛心的世纪变迁主要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三方面,政治上大体经历: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反法西斯战略后方,新疆和平解放和区域自治,国际关系的变化等重大事件。

中亚与俄的上鄂区十月革命后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1936年中亚五个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加盟苏联。二战期间,上鄂与中亚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后方、军需工农业品主要供应地;大批苏欧骨干工业企业迁入;各族子弟走向前线,苏德决战于岛心近邻的伏尔加河流域,最终消灭法西斯战胜德国。北上抗日的中国工农红军的西路军余部数百人迁入新疆首府迪化市。新疆当局一度与中共合作,设立中国共产党的八路军办事处,在抗日大后方宣传抗日。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三区革命民族军同解放军会师并编入解放军。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至此,岛心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后方和友好界区。50年代末,苏撕毁中苏友好条约公开反华,陈兵中亚和西伯利亚南部,岛心区变成军事对峙区。60年代初,苏一手制造伊犁、塔城边民外逃事件,妄图分裂新疆,岛心成为霸权与反霸权斗争的前沿。1991年“8·19”事变后苏共自行解散,各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8月—12月中亚各国宣布独立。12月下旬,俄、中亚等11个新独立国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

独立的中亚国家与俄罗斯与我国正式建交,中国与各国着手解决遗留的边界争端,1995年4月,中与俄、哈、吉、塔举行上层最高级会谈,签订边境军事领域信任协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岛心的国际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四、岛心的经济变迁

上鄂曾为沙俄最早生铁产地,但很快衰落。中亚是沙俄边远新殖民地,至1913年,仍为更落后地区:哈萨克斯坦也只有少量手工铜铅采矿等,占工业产值的12%—是落后的游牧区;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占经济的40%,农产值占GNP88%、工业产值不足10%,粮食不能自给,重工业占工业产值的2%;吉尔吉斯斯坦是很落后的畜牧区,手工采矿等重工业占经济5%;塔吉克和土库曼斯坦是沙俄最落后的边区,塔吉克以原始类型农业为基础,工业大多为纺、革手工业;土是沙俄棉花供应地。

当时,新疆是经济落后的中国更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至1949年仍是单一、封闭的农牧业自然经济。产值比,工业:农业=12.6:87.4,重工业占工业产值4.2%,以手工煤矿为主,重工业产值全疆人均1元左右,机制产品人均0.5元。

上鄂和中亚经济起步于20—50年代,社会主义发展岛心区。在苏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土西铁路和奥(伦堡)——塔(什干)铁路兴建工业城市。乌拉尔——库兹巴斯(西西伯利亚克麦罗沃洲,近新疆)煤炭——冶金基地(下称乌—库基蒂)和哈的卡拉干达煤基地建于30年代。二战期间,数百苏欧骨干工厂迁入,仅中亚就有240多个工厂;上鄂建成重武器基地,哈萨克建成两大钢铁厂,生产全苏80%子弹和部分重武器。

(1)上鄂经济发达区

60年代苏联“开发东方”,经济战略东移推动上鄂与中亚的发展,开发秋明油田(位于秋明州,又称西伯利亚油田),1990年年产占全俄石油的3/4(4亿吨)、天然气占85%,早在70年代就超过伏尔加——乌拉尔油田(部分属上鄂地区)居首位。乌——库基地成为全俄第一冶金基地,1990年年产占全俄55%(5500万吨)。其中,库为全俄最大焦煤基地、火电站;车里雅宾斯克为全俄最大有色冶金基地;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年产钢1500万吨;库为全俄第三钢产地;托木斯克为重要铁矿地。乌拉尔以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为中心的冶金、矿山、重型机械、机车、拖拉机等机制业大发展,还是“俄罗斯重型武器库”。西西伯利亚南段形成以新西伯利亚市为中心的矿机、农机、动力机等机制业。上鄂工业带以能源、治金、重型机械为重点,已经步入俄发达行列,成最重要的工业产区,发达经济地区。乌拉尔经济区是全俄的重心,位于发达的西部经济带上;乌是全俄最大钢铁、有色冶金基地;乌的加工工业仅次于中央(莫斯科)区和西北(圣彼得堡)区。上鄂还是俄重要农业区,两个经济区粮产集中在上鄂。西西伯利亚供应整个西伯利亚。上鄂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畜牧业也较发达。

(2)中亚经济大发展

哈萨克斯坦处于岛心三大铁路交汇的三角地,工业城市启动较早。50年代大开荒,60—70年代进入经济全面振兴的黄金时代。卡拉干达建成原苏第三煤炭基地、乌拉尔钢铁企业焦煤基地、原苏第三钢铁基地(1990年产钢380万吨)。以曼格斯套油田(里海半岛)为主原油居原苏第二位。哈建立了有色金属冶金、钢铁、石油和电力、轻纺、建材、食品等门类较全的工业体系。1920—1990年工业产值增1250倍,主要工业产量居原苏比重(%):煤18.6、铁矿石9.2、发电量8.3、钢材3.9%、矿肥5.6%,经济实力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人均工业产量,煤、铁矿石超美英,电超法意,硫酸超日、西德。

乌兹别克斯坦1913—1990年,工业工人18.8万—400多万(占就业人数近半),工业产值增110倍、农产值增10多倍,已建成拥有发达农业和部门较全的现代化工业国家。机制工业占工业产值20%。与棉花相关的机制、化工发展较快,冶金、石油、天然气、机制、石化等现代工业部门发展较快。有色冶金为主导部门之一。形成农机、轧棉机、纺机、飞机制造(有三个飞机制造厂)等15个部门的机制工业。棉花的植、摘、加工机械发达,出口39国。1916—1990年棉产增8.3倍,占原苏棉产60%,种植与加工占全乌就业人数1/3。

土库曼斯坦80年代工业大发展,重工业的采油、气和石油化工较发达;原油产量仅次于原苏的俄、哈,居第三或第四位,天然气仅次于俄(最高年产878亿立方米);轻纺占工业产值的40%;羊羔皮居原苏第二位(占20%)。

吉尔吉斯斯坦以采矿为基础建立有色冶金、能源、制糖、轧棉、建材等工业,汽车制造等机制业占工业产值的28%,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有色冶金发达,有原苏最大的锑、汞矿和工厂;煤资源丰富,又开发水电,80年代是电力输出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塔吉克斯坦已建成有色冶金、机制、能源等重工业和纺织、织毯等轻工业。水电潜力很大,超过乌、吉、土三国总和的50%,有努列克(装机容量270万千瓦)等大电站,在建更大的罗贡水电站(360万千瓦)。

(3)新疆经济全新的发展

1956—199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累计完成投资1486.6亿元(仅后16年就有1340.9亿元);固定资产扩大17.4倍;工农业总产值增加19.9倍,GDP增加17.4倍;农产值增加8.7倍、工业产值增加51.5倍(重工业产值增加92.4倍,比1949年增加2620倍)。〔注:以上均按1980年价格计算〕

80年代以来,塔里木、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三大油田全面勘探、开发发现28个油气田,累计建成原油产能1.6亿吨;发现6处百亿吨级特大煤田,建成三大主体煤矿区、13个骨干矿区。新疆形成了以农业、石油及轻纺、能源、建材为五大支柱的国民经济体系。1994年人均产粮411.5公斤/人,粮产比1949年、1955年增6.7倍、3.5倍,棉产增3.4倍、20.8倍。机械电子工业有10个门类、化学工业有20个行业,钢铁、有色冶金都有发展。棉花产量跃居全国首位。但总体上同岛心发达、较发达地区尚有差距。

(4)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规模

岛心各国、地区已打下岛心开发、繁荣的基础。(表1)

岛心交通以公路为主、铁路为骨干,带动交通和通讯设施的大发展。(表2)

十月革命后上鄂、中亚铁路发展快。20年代—30年代修建土西铁路(塔什干起穿乌、塔、吉、哈四国,至新西伯利亚,对中亚影响很大。中国的铁路50年代末才通新疆,乌鲁木齐通中亚的北疆铁路到80年代重建接轨,岛心铁路才连网。

五、社会的发展

(1)人口数量剧增

不到一个世纪,岛心人口几乎翻两番,达到9182.3万人,人口密度13.3人/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101.2万人(城口比55.5%)。(表3)

(表1) 1990年世界岛心经济规模比较

人口剧增的主要因素是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还有大量移民。

1950—1970年人口增长最快;从西北—东南迁增率递增加快。各国、地区的民族构成变动快。新疆维吾尔族占1949年76.0%、1982年45.5%、1990年47.5%,同期汉族6.7、40.4、37.6。

(2)Z字形城市带

本世纪初,上鄂与哈、乌共有10来个城市,世纪末,一个Z字形城市带展现在岛心区。城市带以铁路、山峰为中心线,宽约500公里,由特大城为连接点,Z字的走向(1990年城市人口数,带外城市位置另注):上鄂西伯利亚大铁路起点车里雅宾斯克市(115万)、北侧叶卡捷琳堡市(135万)——〈沿大铁路东行穿哈200公里后〉——鄂木斯克市(116万)——〈沿大铁路再东行〉——新西伯利亚市(155万)——〈转土西铁路西南行〉——天山西段北麓阿拉木图市(哈都113.2万)——〈沿铁路绕山行〉——天山西段西南麓塔什干市(乌都209.4

(表3) 世界岛心人口数量的变动 单位:万人

注:▲推算数,用全俄数据按西西伯利亚经济区人成人口、1/3面积,乌拉尔经济区七成人口、1/2面积,共占全俄17.74人口、7.22%面积推算1990年人口与面积;前期依据递减人口比例。※推算数,用1912年数据按1911—1916年年均增长率推算。

岛心区内共有特大城市(城市人口超百万)7个,大城市(城市人口30—100万)18个,中等城市(城市人口20—30万)近30个。

(3)教科文卫大发展

十月革命前,中亚和新疆没有一所大学,文盲占90%以上。

(表4) 1990年世界岛心科教文卫规模的比较

注:※按邻近的哈萨克斯坦的万人口拥有量推算。▲1988年。△1989年。

六、开发的前景

(1)在世界经济中的区位

第一,两大经济实力区中间。(表5)

第二,五大经济带、四大工业带的中心区域。当今世界以发达工业带、城市带(群)和综合交通运输网为基础的发达经济带有:北美东部沿海带,西欧中、北部与东欧中部带,北美西部、日、澳与新西兰环太平洋带;以较发达的工业、城镇系统和交通运输网为基础的次发达经济带有:北美中部与拉美的东部沿海带,亚洲大陆东部(含中国沿海区及台湾等岛屿)。五个最大工业带是:西欧工业带(英格兰中部和中南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部

东北、加东南为中心,世界第一);东欧工业带(俄莫斯科——圣彼得堡、乌拉尔两个工业区,乌克兰顿河—第聂伯河工业区,捷克、斯洛伐克、波良等);日本沿太平洋工业带;中国沿海工业带。10带中的7带在亚欧大陆及其周围。欧洲占世界工业产值近1/2、农业产值2/5,东亚是当今经济最活跃地区。

(表5) 世界三大经济区实力的对比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1991年第7期。%是指占世界比笼,▲不包括俄国东部地区。

第三,邻近高收入的投资国。高收入国按世界银行划分,包括市场经济工业国和石油输出高收入国。高收入国游资多、大部分资源靠进口、国内市场狭小。除美、加、澳外,经济发达国都在欧亚两洲。

(2)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第一,世界大工业带和发达、次发达经济带的枢纽。岛心在两个密集工业区的交汇处,是陆、空运输中枢站。

亚欧第二大陆桥斜穿岛心的新、哈、上鄂三地,东起连云港、日照港,接日本、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世界前20大港的一半;西至世界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连接比利时、法、德、英各大港,构筑海——陆——海国际通道。陆桥辐射30多国(地)面积5071万平方公里,占世界人口75%。岛心公路成网占运输发货量85%;民航机场多,塔什干机场为原苏南大门、通100条航线,乌鲁木齐机场是中国五大机场之一的西大门。在建的上海——法兰克福(德)国际通讯光缆,以及程控电话网的扩展,推动通讯现代化。

第二,难得的工农业资源富集区。本世纪50年代,“石油时代”取代长达两个半世纪的“煤炭时代”,70年代石油占世界能源消费70%(现40%)。西亚和岛心是世界两大油区,西亚开发规模大,与岛心相比:地大7%(737万平方公里)、人多1.5倍(2.3亿)、油储多60%(896亿吨)、油产高68%。中亚未大勘探储量多未计入,西方参与勘探发现里海哈一侧大陆架预计油储近100亿吨;新疆刚全面勘探。岛心储量可望超西亚。岛心储量约为最大产煤国全中国一半、全俄国4成、美国8成;有丰富铁矿石和多种有色金属矿。粮棉外销,可耕地多;中亚产棉占产原苏的84%;新疆1990年起五年一番、五年可再番,产量占中国棉产量1/2。岛心是世界难得的油煤能源双富集区、粮棉农业双富集区。

第三,商品和投资的理想市场。地大、人近亿、资源丰富,目前吸纳的资金少、商品市场不发达,开发的资金需求量大。

第四,两大国经济战略的重点区。俄近80%石油、70%钢产于上鄂,“开发东方”维持俄欧优势和发达国地位。世纪末,中国经济战略重点逐步转入新疆。岛心也是中俄经济的连接区。

(3)简评岛心开发的条件

岛心开发是各国主权范围内的开发,是对外开放,国际市场运行的开发。当前有不少有利条件,也有种种制约因素。

第一,基础产业和设施。岛心农业、能源、钢铁等产业基础雄厚,机械尤其重型机械工业发展;运输体系初步形成,连接欧洲、东亚。通讯初具规模。上鄂与中亚五国铁路属世界三大铁路系统之一的东欧中亚系统,铁路长度全系统占世界1/6(北美系统占1/3、西欧系统占1/6)。岛心铁路网人口密度(L/P)=3.65,超英、日等国,达全俄和德7成、法6成。

但是,工业倚重倚粗(初级),机械电子工业产值较少,轻工业较少,日用工业品自给率低;农业水利设施不足、单产不高、科技含量少;第三产业薄弱;运输体系的高速铁路空白,高等级公路极少。

第二,工业带和城市带。岛心Z字带的上鄂部分属俄罗斯经济中枢、著名的长三角楔城市工业带的中段。此带莫斯科为中心,圣彼得堡、罗斯托夫和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市东1500公里)为三顶点。岛心经此带连接西欧城市工业带。Z字带南方同南亚城市带相呼应。在区内连接秋明(储量240亿吨)和塔里木(储量200亿吨)两大世界级油田。

但是,岛心缺少大块状人口区和城市群,运距很长;天山东西段在南麓无对接铁路,公路很少;亚欧第二大陆桥新哈边界地区城市少,无大城市。

第三,人才和劳动力。岛心已具备必要的人才与劳动力。采油和冶金方面相当强。但与广大地、丰富资源相比,均不足。

第四,区域性国际市场的形成。目前正在形成中,各国实务地选择经济战略,调整对外政策;各国都在改革和开放中寻找发展新路子,不甘封闭;都有稳定国内社会发展经济的愿望。

但是,计划体制影响深,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和建立,做法不可能一样,这种过渡必然是个长过程;资金是开发的要害;筹资效果不明显。各国的内外政策及其协调是岛心开发的关键和希望。总之,岛心的开发任重而道远。

李耀千教授在校改本文中,不幸心脏病突发,猝然辞世。仅以此文表示我们对李耀千教授的崇敬和怀念。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注释:

①林尔蔚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页。

②皮尔赛等著、颜屈远译:《世界政治地理》,世界书局,1975年版,第65页。

标签:;  ;  ;  ;  ;  ;  ;  ;  ;  ;  

世纪世界岛心的变迁--20世纪亚欧土地中心的人口与经济发展_世界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