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理论与美国中学文学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主义理论论文,中学论文,女性论文,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论是中学语言文学艺术课程标准,还是中学语言文学课堂,美国语文教育一向注重维护学生独立个体地位及个性化理解。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开放、深入的思考空间并提供多维的文学阐释视角,让学生获得自我的审视和对个体生存空间的认知。正是在这样的课堂及教学文化影响下,美国当代的中学文学教育始终处于不断重构之中。 在过去的语文教育中,文学理论一向被认为过于深奥和神秘,甚至被视为一种高深的文学思维游戏,只有文学专业人士才能领悟、理解和运用。许多教师也认为,文学理论与中学的文学课堂并无多大交集。然而,正如美国著名女权主义者贝尔·胡克斯(Bell Hooks)所言:“理论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任何的行为都扎根于理论。”①文学理论不仅与语文教育息息相关,还能为学生提供独到的视角去发现和阐释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深意,使学生的视角更加敏锐,让学生对文本、自身、世界的认知更加多元。近年来,随着文学理论界对文学教育价值和文学体验认识的深化,以及美国英语教师协会对文学教育的推动,文学理论开始逐步进入中学文学教育,看似高深的文学理论在不断地促进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可以说,美国中学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文学理论教育。 黛博拉·阿普尔曼(Deborah Appleman)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卡尔顿学院资深的青少年文学教育专家,她一直致力于促进文学理论与中学文学课堂的融合,并在实践中积极开发相应课程和教学活动,本文即以她的“女性主义理论和视角”教学活动为例,评述文学理论在美国中学文学教育实践中的策略及运用。 一、揭开理论面纱——让中学生感知和认识女性主义理论和视角 文学教育常有一定的文学理论,了解和认识文学理论是文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教师需要明白,中学文学教育无须过分拘泥于该理论的具体概念辨析和历史溯源,让学生对该理论有一个基本的感知和认识即可,因为随着文本教学的深入,学生对文学理论的认识会逐渐深入。 在女性主义理论教学中,阿普尔曼采取的策略是,尽量用一种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她首先对女性主义理论作简要概述,让学生明确女性主义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女性主义解读文本的方式等。比如它能帮助学生以不一样的方式重新阅读文学作品;它用女性的价值和思维审视文学;女性主义既可以关注文本的语言和符号使用习惯背后的深意,也可以提醒学生,男性跟女性作家写作方式不同,其理论的不同会影响作家对文本人物和情节的安排与刻画,而且女性主义还能让学生考虑性别的社会含义,让学生重新审视父权印记下的社会现状。文学课堂中的理论运用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文学文本的感知扩展到社会文化的感知,因为文本本身便是一个文化交融的网络。作为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一种,女性主义理论和视角能更好地让学生质询文本结构、文化结构,并关注学生自我的文本解释和意义建构。 当然,教师应该明白,女性主义理论在文学课堂中的运用并不需要过分渲染女性主义批判和革命意识,致使课堂充斥女性唯一论。由于许多作品都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暗含父权主义意识形态,学生很容易感知这部分内容,但女性主义理论和视角引导学生关注男女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通过这样的定位思考男女的行为、价值和权力模式。 阿普尔曼认为,女性主义理论和视角主要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和思考以下这些问题:② 1.反思经典文本,重新挖掘女性作家文本的价值;2.重新评估女性的体验;3.审视男女作家笔下女性的形象;4.改变女性作为弱势地位的刻板印象;5.审视文本和现实生活中的权力关系,试图将阅读当成一种政治化行为,感受父权制的社会对女性的影响;6.认知语言在塑造男女形象上的影响和作用;7.思考“男女之间的不同是由生物遗传造成的,还是社会文化角色建构造成的?”;8.探索是否存在着专属的女性语言或男性语言?9.感受意识形态在文学阐释中的影响和作用。 二、从主要人物感知文本——改变文本女性人物的评价方式 学生理解和运用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文本的重要一环便是重新聚焦文本中的女性人物。学生可以关注在作家的描写和塑造下,女性人物是如何被呈现的,作家是如何刻画女性的形象及反映女性的现实生活境遇的,女性人物的塑造是在强化还是弱化社会传统对女性的固有看法,以及作品中女性的特定行为对其形象设定和塑造的重要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形象,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女性主义视角来评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由于学生对女性批判主义理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文本中主要女性人物的传统形象,然后通过女性主义批判视角重新评价这些形象。比如,针对经典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两个主要女性人物,阿普尔曼让学生分别运用传统视角和女性主义视角对其进行描述: 格特鲁德: 传统描述:她是一个安于时代现状的妇女,她在家族中尽最大可能扮演好自己忠诚和安分的角色。后来,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但又迅速地嫁给了另一个人,她是两个国王的妻子,她也是一个按自己希望方向生活的皇后。 女性主义描述:比起自身的角色定位,她更重要的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的发展。她完全被她的丈夫和儿子操控着,在权力的假象背后,其实她并不拥有权力,在很多事情上并无决定权,对自己能否保护自己也是充满着疑虑,因为她始终是个女性。 奥菲莉亚: 传统描述:尽力保护爱她的人,总是试图使她的家族对她满意,认为这是顺从自己内心应该做的事情;情感丰富,年轻,天真,柔弱,需要保护;奥菲莉亚是王国中的典型公主形象,嫁给哈姆雷特本是她的理想结局。 女性主义描述:她的情感和身份认同深受她身边男性主义形象的影响和控制,当她的父亲被杀之后,她彻底失控,从被压抑的身份中释放出来,但却走向癫狂;受其传统女性身份的控制和压抑,她所有的行为均受其父亲、兄弟或哈姆雷特的影响和指使,尤其是哈姆雷特的影响。 ——摘自阿普尔曼教学实录③ 通过以上简单对比,学生对经典女性人物形象会进行重新认识,这些认识大多较为深刻和辩证,比如学生会觉得任何一个像奥菲莉亚这般拥有姣好身材和睿智思想的人都应该拥有追求自己内心需求的权利,而不应该被社会角色和家族婚姻所束缚。当学生运用这一理论和视角对《哈姆雷特》中两个经典女性人物进行分析之后,两种视角解读人物形象产生的对立和偏差在让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女性主义理论的同时,也让学生对多样化理解文本获得了训练,增加了理解,使学生明白,用固定和僵化的视角解读文本是不合理的,学生需要掌握多维视角来审视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三、从人物解读到文本评价——女性主义理论和视角的整体运用 对文本中女性人物的辩证评价是学生认识和感知理论的基础。为了真正地理解文本,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女性主义视角加强对文本背后社会文化情境的思考和评价,文本和学生的生活的世界应该成为一个整体,从文学文本到社会文化文本的转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从整体上改变学生评价文本的传统方式。 利用女性主义理论评价文本,除了对文本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解读,需要特别关注作家、读者的性别和身份外,而且要深刻思考性别和身份的不同给文本人物、作者、读者的影响,学生要善于从整体上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伊莱恩·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曾指出:女性主义理论和视角,可以适用于两个不同部分:第一类主要聚焦作为读者的女性,第二类则是作为作家的女性,而对这二者均应关注作家的性别、女性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甚至是“女性作家文本”本身。④比如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的《黄色墙纸》和弗吉利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的《一间自己的房子》,两部均是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同时是美国高中文学课堂中的重要篇目,从女性主义理论解读来看,除了对文本中的女性人物的关注,这两篇作品更适合利用女性主义对其进行整体评价。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从整体上对文本进行评价的理论,阿普尔曼首先通过一首图形诗(concrete poem)让学生体会“全文本阐释”(whole-text interpretation)的思考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学生从整体上对具体文学文本进行解读,并从文化的视角,尽量将文本看成一个文化产物(cultural object)。⑤ 附图形诗:S、she和he⑥女性主义理论与美国中学文学教育_文学论文
女性主义理论与美国中学文学教育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