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施工技术论文_何志良

惠州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516001

摘要: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水泥混凝土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安全、适用性等功能。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修补施工、板角破坏处理、网裂处理、错台处理、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交通组织控制几方面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施工技术,以期有效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

关键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基础处理;改造施工

近年来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的县乡道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经过长期使用,随之交通量日益上升,道路现状每况愈下,病害面积连年递增,路面破损状况严重,道路服务水平明显下降,已不能满足安全行车的需要。解决关键问题主要是加铺厚度设计、旧混凝土路面的处治和防裂。本文结合工程案例,介绍了旧混凝土路面旧路面处治、沥青面层加铺施工等措施,以供其它地区旧混凝土路面加固补强参考。

1工程概况

惠东县城旧路面沥青混凝土罩面(一期)工程包括人民路、广场路、营盘路、解放中路、东华路、南湖路共计6条现状混凝土道路沥青混凝土罩面工程及部分道路排水升级改造工程。工程项目位于惠东县城中心区内,累计长度约3.895km,面积约54280平方米。其中东华路、广场路、营盘路的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人民路、解放中路、南湖路的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最大车行道宽21米。针对现场施工现场特点,我们必须要做好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保证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性能、行车舒适性、行车安全性和速度。

2 修补施工

由于施工不当、重复荷载、气候影响及材料老化等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会出现局部破损,首先应评定道路基层的结构强度,使其满足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然后结合道路的病害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如灌浆加固、碎裂修补、金刚石研磨等。

2.1灌浆加固

将氧化沥青或水泥浆注入基层,以填充混凝土板下的空隙并重建路面板的均匀整体强度。加固前,要确定基层的空隙所在位置,然后才能钻孔、灌浆。路面基层的空隙通常位于路面的伸缩缝或边角附近,确定面层下面是否有空隙的常用方法是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弯沉测试。另外,混凝土板的错台和边角破损、伸缩缝附近的路面上若常有水迹和泥痕也往往表明水泥板下有缝隙。灌浆加固钻孔时,必须控制好钻头对水泥路面板的压力,以免压力过大而导致水泥板底部破损。灌浆时也需控制压力泵的压力灌浆速度以5.5 L/min左右为宜。灌浆加固的位置通常在接缝两边对称处。

2.2碎裂修补

碎裂修补包括板体的全深度修补和部分深度修补。前者用于修补比较严重的板体破损,后者则用于修补较浅的板体表层损坏。经全深度碎裂修补后的板体与现有混凝土板体之间装有传力杆,能比较有效和持久地改善路况。而部分深度修补的路面往往在1年左右修补处就出现损毁,其原因在于修补处混凝土与旧板体的不连续性而引起的应力集中。因此,建议慎用或不用部分深度修补,而以全深度修补代之。

2.3金刚石研磨

金刚石研磨用于修补路面平整度、消除错台、增加摩擦系数及修正路拱横向坡度。这种技术适用于路面结构状况较好,但平整度和摩擦系数较差的路面。其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磨机的设备质量及对设备的操作。

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冲击破碎施工

3.1冲压速度

在初始5遍的冲压中,并不是冲压破碎越多越好,因为初始的5遍最好能够使板受力均匀,这样产生的裂缝才会更加均匀。因此,初始5遍应采用较低行驶速度(7~9 km•h),以减小冲击,使裂缝在发展阶段比较均匀,冲压5遍后可适当提高冲压速度(9~12 km•h)。

3.2冲压遍数

根据试验,冲压20遍时可达到良好的冲压效果,但由于在冲压施工过程中受到冲压速度和路面板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旧水泥混凝土板的破碎程度和冲压沉降量增减冲压遍数。

3.3冲压顺序

根据以往工程经验,混凝土面板在水平方向所受约束越小,破碎效果越好。故在施工中冲压机械的行驶顺序为:路肩、行车道、超车道。每冲压1遍之后再按照这个顺序进行下一遍冲压。每一遍冲压都要有½的错轮,避免对同一点的重复冲压,以保证破碎的均匀性。

3.4结构物避让

由于五边形冲击压实所产生的能量较大,所以对旧路采用冲击压实时需要调查旧路上桥梁、涵洞的情况及道路沿线建筑物的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避让措施,避免对原有构造物造成损坏。

3.5冲压路段防水

冲压过程中和冲压后必须对未进行相关工序处理的路段做好防水工作,如遇雨天应及时在未清理灌缝的路段上加盖防雨布,避免雨水下渗。

3.6特殊路段处理

若在冲压过程中部分路段出现“弹簧”现象,应立即停止冲压施工,检查原因。挖除“弹簧”层后,回填碎石,采用传统压实机分层压实,再用冲压机械补压同样遍数。

4板角破坏处理

在板中仅有板角破坏,其余部分完整时,挖除断裂板角,然后用C30混凝土回填至原旧路面高度并振捣密实如图1所示;若破坏的板角处有错台和积水现象,在挖除混凝土板角后还必须把湿软的基层和土基清理干净,然后用水泥稳定碎石(5%~6%水泥)回填至原基层顶面高度,然后再用C30混凝土回填至原旧路面高度如图2所示。

图2 基层无潮湿、积水破损的板角补强

5 网裂处理

①若损坏断裂面积大于整块板面积的50%;②一块板中损坏部分小于50%但有三个以上角出现较严重损坏时。③当一块板被裂缝分成4块以上。当出现三种情况中的一种破坏情况时,整块板应挖除,重新用C30混凝土浇筑回填至原旧路面高度。若网裂部分板块有积水或基层潮湿,则必须在挖除面板后,把所有潮湿软弱的基层和土基挖除,用水泥稳定碎石(5%~6%水泥)回填至原基层顶面标高,然后再用C30混凝土浇筑回填至原旧路面高度。

6错台处理

相邻两块板出现明显错台时,把下沉的板块清除,然后用C30混凝土回填,至与相邻板块齐平。若有积水或基层潮湿,则必须在挖除面板后,把所有潮湿软弱的基层和土基挖除,然后用水泥稳定碎石(5%~6%水泥)回填至原基层顶面标高,然后再用C30混凝土浇筑回填至原旧路面高度。

7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

改建工程的主要路面设计方案为:将处理后的原路面作为基层,然后直接加铺22 cm厚的沥青混凝土作为面层。

(1)首先,以交通部颁发的技术规范为基础,对一些主要技术指标作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制订了适合本工程的技术规范;并且严格控制施工中的每个环节,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2)沥青面层采取加铺玻纤格栅的方法延缓或减少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产生,在AC-25顶面行车道与硬路肩的纵缝处(新、老混凝土连接部位)加铺一层1 m宽的玻纤格栅;在冲压与非冲压路段的交界处、水泥混凝土板胀缝处的AC-10、AC-25顶面铺设2m宽的玻纤格栅。

8交通组织控制

由于改建路段车流量大,为了保证施工期问车辆的通行,改建工程分段分期进行,并实行“半幅封闭施工、半幅双向通行”的管理模式。

(1)限制双向通行路段长度,加强检查监督。

(2)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安全施工方案,加强施工车辆与人员管理。由于采用了较好的交通控制措施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工程施工速度得到了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正常交通的影响。

9结语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施工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考虑多方因素,需要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因此,本文在探讨修复施工工艺后,提出破碎冲击施工,有效控制罩面层反射裂缝,又能利用被覆盖的混凝土板体的承载能力,而后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加铺,以使其形成稳固的基层。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必须要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铺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参考文献:

[1]曹雪平.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18,44(06):103-104.

[2]邱文杰,龙红梅.浅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设计的各类路面病害处治方式[J].建材与装饰,2018(18):133-134.

[3]夏祥山,吴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及沥青加铺层设计[J].交通世界,2018(11):69-70+74.

论文作者:何志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施工技术论文_何志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