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_北京银行论文

浅析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_北京银行论文

浅析文化产业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向论文,文化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策划/执行 张成龙

文化产业 大传媒时代将至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在业内掀起了资本运作的热潮;新浪微博的火爆,让全民都过了一把“记者瘾”;iPad、iPhone等移动终端的面世,宣示着移动多媒体时代的来临。

政策频繁“给力”,数字化技术大力发展,传播形态极大丰富,这一切将迎来文化产业大发展时期,同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更加有望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未来将如何发展?文化产业集团又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壮大?新媒体在产业变革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将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逐一盘点并对未来的趋势做出预测。

盘点一:文化产业集团化、全媒体化趋势凸显,行业马太效应愈加显著

近年来,文化传媒集团的成立成为文化产业的整体趋势。集团化实际上是在更大的范围内使传媒的各种资源优化组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集团化同时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虽然目前国内有些文化企业发展得很好,无奈规模太小,资金和人才都不够,没有能力和国外媒体竞争,所以有必要组织形成一个大集团,最好是综合性的、多元化的媒体集团,这样在国际上才有竞争力。

在规模化的同时,媒体的融合也在加强。如成都传媒集团将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合并运作,成为内容和平台提供商;上海文广集团通过和《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强势媒体广泛联合,投资创办《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报道》以及《第一财经网》,并进入平面媒体和宽频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多媒体电视等新媒体领域,初步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传媒文化产业集团的雏形,文化产业集团正在朝着综合化、全媒体化的方向发展。

传媒集团跨地域、跨媒体经营符合世界传媒业发展趋势,是传媒产业发展壮大,迎接未来严峻挑战的战略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传媒产业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此外,传媒集团跨地域、跨媒体经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成都传媒集团为例,在新闻信息资源整合上,可将新闻信息产品发送到一个共有平台上,供各个报纸或频道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再制作,那么同一个新闻信息资源就可以得到多次利用和深度开发。在产业资源整合上,按照产业的关联度,对生产、广告、发行、技术和网络等资源进行新的整合、配置,这样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浪费,将有限的资源用来开发新的文化产品。

趋势预测:

1.文化传媒行业马太效应凸显,表现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国家在加大力度推行组建一些具有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传媒集团。未来的行业竞争将是集团和集团之间的竞争,市场化的优胜劣汰使得那些在目前竞争状态下长期落后的媒体慢慢被淘汰出局,而行业中剩下的企业通过重组、并购和资源整合等方式,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形成一批市值过亿的龙头企业集团。

2.大型的传媒集团必将向国际化发展

要使集团实力达到国际主流媒体的先进水平,首先要开阔视野,其次,要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国内市场提高传媒的综合竞争力,并加强对外宣传,把自己的“文化品牌”打出去。此外,人才方面也不容忽视,媒体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盘点二:文化传媒产业出现资本运作大潮,行业市场化、资本化趋势明显,上市和文化产业基金成为业内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

今年以来,传媒行业出现一系列资本运作动向,一批文化传媒企业接连上市:皖新传媒和乐视网成功登陆A股市场、粤传媒发布重组公告、酷6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华策影视于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基金市场也是风起云涌。先是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的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审批,再有湖南省联合达晨创投、湖南高新投等机构共同组建省内第一只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此外,北京、山东、广东、湖南等地也传出消息正筹备设立文化产业基金。

对于整个文化产业而言,如此密集的资本运作充分显示出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的扩张本能,以及企业通过资本整合资源的追求。中国文化产业,特别是新兴文化产业,正在努力摆脱初级发展阶段,用资本运作代替单纯的规模增长,文化产业正在逐步通过资本化迈向市场化。而上市和文化产业基金正是业内资本操作的重要手段。

上市是文化传媒企业做大做强的首选途径。目前传媒文化类上市公司市值占中国资本市场的比重较小,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截至2010年3月29日,文化传播类公司总市值为2143.08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仅为0.7%,这即意味着文化传媒企业上市的空间极大。除此以外,上市也会为企业带来好处。首先,上市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对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根据上交所的调研,许多文化企业不能达到与公司治理标准;而上市则要求公司符合相应的现代企业管理标准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这将有助于各公司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其次,文化企业以上市的方式介入资本市场,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行业影响力。最后,通过建立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吸引和保留大批专业人才,最终提升企业的产业竞争力。

产业投资基金成为文化传媒企业资本运作的“新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成立10多只文化产业基金,已经募集与拟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数额超过300亿。文化产业基金不仅拓宽了文化传媒企业的融资渠道,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文化产业基金能够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基金的组成来自于不同的企业和个人,文化传媒企业以发起人身份,可以用较少的资本投入撬动基金运作;借助资本杠杆,盘活资本存量,加快自身发展。其次,文化产业基金能够对文化传媒企业起到市场化的激励作用。基金的运作完全市场化,有利于建立激励机制,从而摆脱现有经营体制的约束,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次,产业投资基金能够促进业务创新并规避经营风险。中小企业有大量的业务创新,以基金的方式对其进行投资可以直接获得创新的业务,节约创新成本;同时可通过成立独立的投资管理公司进而设立基金的形式,形成企业自身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防火墙,减小直接投资失败的风险。最后,文化产业基金有利于实现文化产业跨区域、跨媒体整合。通过基金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无需直接投资整合所必需的大量资金投入,同时加快了产业整合进程。

趋势预测:

1.未来,社会资本与国际资本将多渠道、多形式地进入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区域

社会资本与国际资本将更多地参与中国文化产业竞争、介入中国文化产业变革,特别是广电体制和传媒业的变革,成为影响中国文化传媒业未来走向的重要力量。其中社会资本,尤其是一些已上市的业绩成长性较好的集团公司,将更加深入地参与文化产业的资本扩张,引发文化金融资本市场的空前竞争。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资本进入方式将转变为暴风骤雨式的直接交锋和碰撞,文化产业的产权结构与产权关系的深层次变革势在必行。

2.符合产业政策的文化企业主业资产完整改制上市有望迎来高潮

从细分行业的上市趋势来看,一些大型国有新闻出版企业或成为文化板块主流,借壳上市将是其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方式;政府新闻网站受政策及其自身属性所限,能否被资本市场接受还有待验证;“三网融合”趋势下广电系统企业也在加快股份制改造争取尽快上市;新媒体及创意文化产业的企业,因为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以及传统媒体的渗入,将很难主导文化产业的资本化趋势。

盘点三:新媒体突飞猛进,“三网融合”的大传媒时代来临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和统一的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相互独立的传媒、电信和互联网三大产业不断走向融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以宽带网络应用为核心、数字应用为基础,整合各种传播传媒的大传媒平台,一个崭新的大传媒时代正在来临。在大传媒时代,由于产业边界的逐渐模糊、消失,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因此为提升产业的长期竞争力,渗透、重组、转型成为产业融合的趋势,以此催生出一个新的兼具三方特征的产业混合体——新媒体。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媒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它彻底中破了传统媒介一向自守的介质壁垒,极大地改写着现有传媒市场的版图和游戏规则,使旧有的运作架构和盈利模式日渐式微,催生着与这一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产业模式。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机制不同:传统媒体是点对面的单向传播,传统媒体提供什么,受众就只能看什么;而新媒体是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传播机制,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即所有的人都发出信息,并且所有人都接受信息。从去年开始逐渐兴起的新浪微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信息和原创内容,甚至中央电视台好几次关于突发新闻的报道的图片和原素材都是截自微博。微博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形态,从原来媒体掌控发布权,到现在每个人只要手上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作为任何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和发布者。这种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使得“全民记者”时代日渐清晰。

此外,在盈利模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也有所区别。传统媒体大多是“内容提供商+渠道经销商”,如频道的运作。而新媒体主要是平台提供商,通过打造平台提供服务获利。譬如Google新闻实际上并没有自己的新闻,而只是搭建一个平台;iPhone的大量组件和功能用户可能只会用到其中一小部分,很多的组件只是便于用户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信息,也便于其他人在这个平台上选择信息。

不难发现,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使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新媒体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正在向媒体价值网络中心迈进,全新的传媒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趋势预测:

1.预计到2011年新媒体的市场规模会超过3000亿元

近几年来,我国新媒体市场年均增长率达35%,由技术、政策因素累计叠加的爆发效应,新媒体市场在20年后将依然在快车道行驶,并呈现出提速发展的态势。此相对应,传统文化产业将受到新媒体的严重冲击,部分传统文化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对应这种情况,一些传统媒体企业和文化企业将逐步转型,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2.更多行业参与新媒体运作,网络媒体和移动互联网领域被看好

从产业生态的角度而言,更多的产业环节在大传媒时代进入新媒体产业的运作,更多行业开始主动建立独立的新媒体经营平台,新媒体产业链将逐渐形成并完善。以网络媒体和智能移动终端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创意产业的融资动向

看电影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十月围城》片尾字幕上这行字——“鸣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这部影片的成本中,很大部分来自工行北京分行提供给发行方保利博纳的5500万元项目贷款。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作为世界上潜在的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虽从中央到地方都陆续出台了大量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和规划,但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由于规模小、缺少贷款抵押物等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因资金投入较大、投资回报周期长、价值评估难以确定等因素又加大了文化创意企业与风险投资合作的难度。对企业来说,并不是“成功融资1000万”后便可高枕无忧,贷款后资金的发放和管理目前显现了新的难题。金融机构频频出手,银行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风投也一改往日挑剔的形象,纷纷涌向文化产业。在担保过程中,由于文化创意企业的特殊性,项目需要接受指定的行业内专业协会或企业的全程监理,构建起一个科学的文化产业评估体系,克服现在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银行发放文化创意产业贷款即将进入万紫千红的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姜再勇表示。央行2010年出台了“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得到北京辖内所有金融机构的认可。政策推动下,各家银行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都在加大。

资本是创意产业的“定心丸”

由著名影视演员杨立新、徐帆主演的电影《第一书记》掀起了观影热潮,京城众多单位积极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这部反映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先进事迹的影片。在这部主旋律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北京银行1000万元“创意贷”的资助。

谈起与紫禁城影业的接触,北京银行翠微路支行的王行长介绍,“其实北京银行与紫禁城影业的接触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正是通过持续的业务跟踪、了解、沟通与互动,北京银行对紫禁城影业的资质、信用、经营运作模式具有了一定认识,为日后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但紫禁城影业从未开展过银行信贷业务,对能否获得银行贷款心存顾虑。北京银行翠微路支行组成了项目小组与企业进行接洽,打消了客户顾虑。支行信贷人员跑片场、下剧组,场前幕后与演员零距离接触,一点点融入企业运作中。针对企业特点和融资需求,北京银行为企业设定了一套灵活的放款、还款方案,在北京银行总分支三级联动支持下,从初审到最终放款,仅用4天时间就将1000万元“创意贷”发放到企业账户,帮助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第一书记》仅是北京银行支持的众多影视作品之一。电影《画皮》、《叶问》、《孔子》,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望族》、《倚天屠龙记》、《杨贵妃秘史》等众多影视作品都得到过北京银行的资金支持,该行与中影集团、万达院线、湖南广电、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小马奔腾、慈文影视等40余户优秀影视制作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财政部和文化部等九部门于2010年4月8日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颁布的第二天,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与北京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北京银行承诺在未来三年内为以首都广播、电影、电视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意向性专项授信额度100亿元。

2007年10月31日,北京天星际影视文化传播公司以其电视剧《宝莲灯前传》的版权作为质押,与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签署了首笔文化创意中小企业版权质押贷款合同,成为文化创意企业获得银行版权质押贷款的第一单——600万元。这一单的前提是《宝莲灯》之前在央视8套黄金时段创下的9.1%的高收视纪录。另,《宝莲灯前传》是由北京森海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担保,北京天星际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和北京森海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也就该项目签有协议:如该项目出现意外,天星际无法还款,森海在承担还款责任的情况下将把《宝莲灯前传》的部分版权归属森海名下,并承接继续经营责任。天星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续贷了,额度仍为600万元,时间还是一年。

资本是助推器

对银行来讲风险控制很重要,企业还款来源主要是营业收入,而很多文化企业缺少商业模式、发展战略、路径和理念。银行考虑的是贷款期间企业的现金流,但银行需要对文化产业的正向推动作用、企业未来会怎么样、一年期内能否销售文化产品有清楚的了解。风投看未来收获多少再给你投,银行做文化产业融资既要有风投的眼光,又要有金融操作规则。如一个文化企业做第一部电视剧成功,做第二部可能会折本。假如企业有商业模式设计,能解决定位问题,围绕这个定位来挖掘资源,分析和设计盈利模式,找到盈利点,寻找盈利的多元化,这样企业持续做下去就能快速成长。

文化产业高回报的特点在《武林外传》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也为金融机构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武林外传》连锁品牌打造了动画片、连环画、网游、舞台剧等一系列的文化产品,电视剧《武林外传》已挣了超出3倍于投资的钱。授权于北京完美时空的同名网络游戏,投资1亿元一年即收回成本,销往日、韩、欧美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三年已实现盈利1亿元。银行贷款已成为网游企业青睐的一种融资模式。北京银行高层领导曾亲自到中娱在线考察,对公司《网球宝贝》和《猎刃》两款最新游戏产品进行了解,这对在融资中困难重重的文化创意企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莫怀圈钱之意

张纪中版《西游记》自拍摄计划传出后一直饱受关注,电视剧单集的拍摄费用、卖片费用也不断刷新国产电视剧的记录,“很差钱”也一度成为张纪中的“口头禅”。近日《西游记》出品方慈文影视制作公司获得北京银行1500万元贷款,资金主要用于《西游记》的拍摄和制作。“天坛文化圈”的重点区域——前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近日获10亿元贷款支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工商银行的信贷资金将助推“天坛文化圈”特色产业发展。东城区政府与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签署“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双方签订总金额10亿元人民币的前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贷款协议。东城区计划从2010年开始用11年的时间打造出一个以“天坛”为核心,前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崇外商务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南中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环绕在四周,并穿插多条特色街在其间的“一核四区”新空间格局。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崇文区特色产业集聚区,优先为东城区文化旅游业、高端体育产业、商务商贸业等市场前景好、增长潜力大的投资项目展开合作。

由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等牵头发起的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银政投集合信贷产品“满陇桂雨”首期5000万元近日发行,全市24家优秀文创企业入选。“满陇桂雨”信贷产品总额度为1亿元,分两期发行,每期5000万元,采用北京银行杭州分行委托贷款的方式,为杭州市中小文创企业提供信贷扶持,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为1亿元中除创投机构以外的9400万元提供全额担保。2.8亿多元人民币近日投入北京朝阳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朝阳区政府日前举办的银企对接会上,四家驻区文创企业分别与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北京恒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机构成功签约,共获贷款2.815亿元。主抓金融经济的常务副区长吴桂英女士说,在朝阳,金融业和文创产业在“新四区”建设中位置举足轻重,二者的“联姻”意义重大。

金融机构为创意文化企业提供贷款,大多采取“版权抵押加上其他担保手段”的方式,因“没地方可专业评估”。中小文化企业仅通过版权质押的方式很难获得贷款。真正拿到贷款的也只是像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光线、海润影视这样的优质企业。像早年招商银行为华谊兄弟拍摄《集结号》提供5000万元贷款时,王中军就曾签上了“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家中住宅、艺术品等均被银行作为抵押品估值。

由于国内目前没有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评估公司,这成为束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无形资产评估机制的建立是担保的重要环节,却一直难有实质性突破。文化创意产业九大门类形成产品的差异性较大,在进行估价时存在很多不同的考量标准。从文物角度讲,古董的鉴定就需有经验丰富的专家,而出版行业就会有专门的出版经纪人,虽都归属文化创意产业,但在评估时却需要对细分领域有相当的了解,因此一直以来关于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都还没有很清晰的标准。中国文化创意贷款目前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银行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积累经验。在目前缺乏专业评估的第三方监理的状况下,对文化创意企业发放贷款,必须从企业的客观情况出发,摆脱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业务模式。一方面要重视企业自身的经营资质、运作能力水平、经验业绩、专业团队情况,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利用客户实际现金流状况或结合真实的贸易背景核定授信,实现从“物权控制”向“未来现金流控制”的转变,通过创新产品模式,对企业现金流和核心资产进行有效控制,做到文化创意产品信贷“看得见、摸不着、抵不住、但管得住”,经营好信贷风险。

由于众所周知的文化企业评估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解决,所以虽几大商业银行都给予了文化产业较高的授信额度,但实际发放贷款的效果还有待检验。此外,通过观察可发现,各大商业银行几乎都是与政府部门签订的授信合同,而不是具体文化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部门虽是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者,但不是市场主体。值得担忧的是,长期发展下去会形成文化企业过分依赖政府的现象,而政府作为贷款的担保方,实际上成为了隐性负债人,如果企业发展不好,不能按期还款,政府将最终替文化企业埋单。融资应是发展的一个过程或者是中间的一个工具或手段,而不是最后的成功。一旦有投资进入,就要对对方负责,设定的目标都要加速实现,千万不要怀有圈钱的想法。

文化企业欲借资本市场打造产业“航母”

7月20日,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江苏熔盈投资集团共同投资的东方熔盛文化艺术股份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顾欣在成立大会上说,东方熔盛文化艺术股份公司是文化央企迈向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

无独有偶,也就在此前的一天,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王津在讲话中明确表示,目前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公司的上市工作已全面启动,各项股改上市工作正在全面推进,计划明年上半年实现A股上市,为进一步整合其它中央部委拥有的科技出版资源提供更有效的融资平台。

目前,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那些完成转制的电影、新闻出版以及演艺等文化企业为了做大做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资本市场,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获取打造“航母”的能量,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营。

2010上市元年

2010年1月18日,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全国新华书店国内第一股。随后,华策影视、天舟文化、中南传媒、蓝色光标、华谊嘉信、乐视网、数码视讯和省广股份紧跟其脚步登陆A股市场。2010年,继华谊兄弟之后,我国还有了第一家旅游演艺公司、第一家民营电视剧公司、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民营影视公司、第一家民营图书出版上市公司。特别值得提起的是,2010年10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A股上市文化传媒类公司的新龙头,不仅创造了文化企业上市的多项纪录:编、印、发、供全流程产业链整体IPO,还筹资42亿元,为文化传媒类企业A股市场筹资之最。

据统计,2010年我国有14家文化企业上市,比2009年增长近3倍,涵盖的行业门类包括文化旅游、演艺、影视、出版和新媒体。从募资金额来看,8家国内上市公司融资额达104亿元,文化企业去年的募资额远超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总和。因此,有媒体称2010年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上市元年。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境内上市的16家文化企业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约占上市公司总市值的6‰。其中,包括2010年以前上市的安徽出版集团、凤凰传媒集团、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等。年初,在中央外宣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表示,目前,我国上市文化企业已有26家,总市值2000多亿元,文化板块已成为A股市场的一股新兴力量。

据有关消息,2010年全国财政对文化产业全部投入预计不足500亿元,而仅中南传媒上市即融资净额达到41.23亿元,若包含民营企业华策影视IPO、时代出版增发等,三个传媒类企业在股市融资达到55.48亿元,已经超过当年财政投入的10%。

政策扶持给力

2010年,中南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文化企业陆续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这一切得益于近些年来国家政策扶持的给力。

从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文化的政策重点从最初的体制改革转化到目前的文化振兴和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9、2010年以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更是越来越给力。如2009年推出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国家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实现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以及进行文化输出的重点行业来发展。尤其是随后在税收方面发布《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乃至投资方面的《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到2010年进一步升级到了金融层面的支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协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不仅让文化产业登上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位置,更是为企业解决了融资瓶颈。如9部委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的“支持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加强适合于创业板市场的中小文化企业项目的筛选和储备,支持其中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和公司债等方式融资,鼓励多元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给那些想做强做大的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今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不但使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机遇。

各类资本大量涌入

7月6日,我国首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北京宣告成立。该基金由财政部、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目标总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

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在发言中表示,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应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市场活力不足、企业融资困难、投资渠道不畅等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中央财政创新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一种新的尝试。

而在首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之前,各路资本已经看好文化产业的前景,蜂拥而至。

5月,建设银行国际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启动。建设银行文化产业基金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投资范围涵盖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游戏、动漫产业等受到“十二五”规划重点扶持、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

4月14日,腾讯公司宣布设立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的影视投资基金。15日,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透露,“凤凰文化产业基金”已敲定筹组,基金规模为6亿美元~8亿美元。

再往前,美国摩根士丹利牵手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设“大摩华莱坞基金”,涉资超10亿元人民币。而由马云、虞锋、史玉柱、刘永好等企业家联合成立的云锋基金,主投方向也是大文化板块。

今年以来,国内已有8只文化产业基金宣布设立,资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到目前为止,全国有7个省市成立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而据文化部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23个省区市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已募集及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超过300亿元。

此外,今年6月,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团透露,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近日接受了他们的短期融资券注册,允许其发行首期10亿元短期融资券。曲江文化产业集团成为陕西省目前唯一一家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文化企业。目前,全国有5家文化企业成功发行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59亿元。

目前,上海、深圳、成都、沈阳、合肥、广州、武汉等地还相继成立了文化产权交易所,为文化产业投融资提供专业服务。

文化央企奔赴资本市场

据孙志军介绍,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剧制作等领域基本完成全行业转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转制584家,人民网等10家重点新闻网站转制任务基本完成。而按照中央的部署,转企改制仅是第一步,还要扶持200家文化产业企业上市。只有这样,才能够担当的起“支柱产业”。

据了解,目前182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和268家地方出版社已经基本完成改制,数十家中央和地方出版社组建了股份公司,目前有15家出版传媒公司的上市步伐正在提速。

记者获悉,新成立的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为基础,由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共同发起成立,其作为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的上市主体,明确希望在明年上市。第一家成立的中央级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去年就启动了上市准备工作,今年有望正式登陆。而中国教育出版集团的上市工作也正在分秒必争,按照时间表,2012年上半年将在上交所上市。

另一个央企中国电影集团早在年初就宣布,由中影集团联合中国联通、长春电影集团、江苏广电集团、湖南电广、国际电视、央广传媒、歌华有线等7家战略投资者成立的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将在年内完成在深交所上市,成为首家国有控股影视企业。

作为演艺界唯一的一个央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2010年总收入近2亿元。此次与社会资本熔盈投资集团联合发起的东方熔盛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熔盈投资集团占比为49%。顾欣表示,“从现在开始运作,争取2~3年上市。”东方熔盛文化艺术股份公司董事王少剑告诉记者,公司今年将启动东方歌舞节和歌曲电影两个项目,并逐渐走向经营舞台、音像出版、艺术教育、休闲娱乐、电影电视等各种新业态为一体的立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在今年“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今年估计有50家文化企业在境内外陆陆续续上市。

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融合

创意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总体的动员与政策支持,还必须有在市场中成长的企业主体的发展。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已不是理念转换,而是如何实际运作,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快速生长,并发挥集聚效应,培育创意市场,打造并完善创意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因此,如何合理有序而不是一哄而上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创建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是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尚不完整的风险产业,又是有效需求高速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非常诱人的朝阳产业。正是具有如上的这种相反相成的特点,文化创意产业才需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效的政策支持机制、高技术的基础设施、相互接驳的产业链条、打破原有行业界限的重组场域,迅速顺畅交换传播的数字网络和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交易平台。数字化网络市场、物联网和创意产业集聚区、孵化器就是满足以上需求的产业发展模式。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功能和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建立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化是园区的高级阶段。它在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催生高新文化创意企业创业、打造产业集群、甚至在就业人数等方面均有重要功能和特征。

创意产业集聚区具有聚合、丛集和融合、交汇功能。产业集聚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产业集群或产业丛集。创意产业的名个部门在总体上可能有很大差别,但每一部类内却有着共同的或相近的属性。比如都生产同一类产品或相关产品;共同分享同一市场,采用大致相近的销售方式、渠道;产业上游的资源需求相同;智力及人力支持的群体相同或相近,科技理念与技术支持相同或相近。比如香港,产业集聚区构成了共同的产业运行链条。产业间企业间相互激荡,就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优势。在产业内,企业之间互动;产业外,企业可以结盟,共同对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产业集群因享有地理上的优势而有可能获得更便捷的有机的发展。如在香港,出版、广告与媒体公司多位于铜锣湾、测鱼涌和北角。米歇尔·波特认为,这种产业的群集具有特殊的优势。地理位置接近也许会产生集群间的激烈竞争,但企业间却可以分享信息资讯,聚合特定的需求,继而降低交易成本。产业集群也能使一个个孤立的企业,从较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中受益,同时刺激相关产业和后续产业的发展,为产业群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波特将这种集群模式描绘为一个“钻石”型的结构。

创意产业集聚区除了一般产业集聚区的构成外,还具有如下特征: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企业集群具有较大的跨行业重新按需组合的特征;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应有提供高科技支持如数字网络内容产业方面的企业,应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应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还应有经济管理、商品管理方面的有经验的公司。这种构成对于开放集群内企业间的动态联系,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形成综合融汇的集群效应提供了有利条件。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这种组合对人才构成也有很高要求。一是创意产业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受过三级以上复合教育,如文化艺术的理论与创作,网络设计或相关专业技术,工商管理或金融经贸教育;二是在企业内、行业内、创意产业集聚区内配置不同的专业人才,形成多种创意人才的互补聚合优势。一方面,创意产业集聚区无疑需要硬手:优秀的科学家、设计家、工程师、建筑师、投资人、金融家;另一方面,创意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无形化、文化化和艺术化,所以创意产业集聚区需要“波西米亚人”:富于灵感的艺术家(包括先锋艺术家)、民间艺人、自由撰稿人、文化学者,甚至哲学家。第三,创意产业集聚区还需要管理人、广告人、媒介工作者等中介人。这是文化与经济、艺术与技术、人文与科学、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冲突、较量、碰撞与融合。其实,无论科学技术的创意,还是文学艺术的创意,在创造的境界上是完全可以相通的。

正因为创意产业文化艺术特性,大型创意产业集聚区还应考虑创意产业人员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质量、生活格调、品味、生活舒适度等,它往往也配有相应的休闲娱乐区域(企业)。

数字港、云计算、物联网的全面融合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是文化创意产品流通与销售。由于企业和消费群体的中介服务(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消费性服务业)缺失,特别是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贸易的缺失,使创意产品的流通、销售和贸易受到严重制约,也使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停留在初级水平。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总体布局中生产性集聚区逐步完善成熟的基础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应抓住时机,大力拓展文化创意国际市场,完善国际中介服务机构,推动国际文化贸易的快速发展。所谓数字化国际文化贸易市场,包括一个落地的文化创意交易市场、一个全球的网络虚拟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和一个相关内容产品的物联网,及文化创意市场的配套设施。与市场相关的是大量中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服务,知识产权授权应用开发服务、文化创意产品相关法律服务、文化创意企业投融资服务和财务服务、文化产品外贸外包中介服务、文化创意内容产品的传播服务等。

销售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化贸易发展,打造完善的产业链,都离不开物的传输。物联网的兴起,为创意产品的流通创造了新的模式。所谓物联网,国际电信联盟在2005年度报告中提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品的阶段,而物体的链接就构成了物联网。物联网是移动互联网、传感网和互联网的再融合,它的意义是每一个物体都可以通信,每一种产品都可以寻址,都可以控制,它是一个泛在网。物联网将给文化创意产品的全球贸易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数字国际文化贸易市场的建立离不开云计算的技术支持。云技术的腾飞创造了数字国际文化贸易市场的云环境,优化了工作负载,提高了在线账户交易水平和交易效率。在云环境下实现了信息快速大量的访问,大大提高了数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在云计算技术和未来物联网基础上建设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全球交易大市场,建设具有前瞻性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软平台,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常设机构,并着力建设与地上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相配套的无国界、多语言、全球化,并拥有物联网支持的虚拟文化创意产品交易港,是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在线交易、电子商务、淘宝网等网上市场,依据物联网的建立,云计算的技术支持,打破了过去线上线下的截然之别,一个新的全球的商务转型的时代即将来临。未来,没有线上的商务与市场将惨遭淘汰,没有线下的物联网支持的线上信息港,就只能是“门户”和媒介。而打破线上线下连为一体的未来数字商务市场,将在这一轮新的洗牌中独占鳌头,大放光彩。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高级形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以地理方式实体构建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毕竟受到各种条件如地域分割、传统格局、资源配置、利润预期等的限制,很难达到理想的要素构建和产业配置。本身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特别是企业家、投资者对创意产业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其前景的预期还不乐观。

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通过越界,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而从发展来看,数字化高端融合是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高级形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高级形态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依托一定的实体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实物设施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上打造的无界域国际化的虚拟创意集聚区,建设一个迅速顺畅交换传播的数字化网上市场和一个数字化的交易平台;构建“虚拟创意产业集聚区”或“文化创意信息数字交易港”。这是未来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崭新模式。

这一模式的要求是,网上虚拟创意产业集聚区或“文化创意信息数字交易港”应当在当代文化潮流、文化消费、文化市场、文化时尚基础上,构建某一创意产业(行业)科研、生产、流通、交易的数字化平台。吸引海量信息汇聚,开展网上信息交换、商务交易和产品推介销售。

这一网上创意产业集聚区或“文化创意信息数字交易港”是面向世界市场的无国界的国际化平台,可以为世界各国的客商服务。它需要解决不同语言转换的问题,可设置多语种交流平台,建立完善的商务翻译服务。

与网上创意产业集聚区或“文化创意信息数字交易港”相应,地上可有相应的实体型生产、物流中心或会展中心、贸易中心。可与定期的博览会、交易会相匹配,形成网上常设数字交易与地上会展业以及直接交易的立体交易系统。

网上创意产业集聚区或“文化创意信息数字交易市场”必须联络支持风险投资的各种投资机构和诚信、高效、安全、服务良好的金融服务系统及其技术支持。第三方支付、中介评估及其公正和信誉,是网上交易市场成功高速运营的重要保证。

同时,“威克”等网络创意交易形式将实物领域的交易推展到创意设计的招投标和交易,成为最活跃的创意网络虚拟集聚区,打破了地域集聚的陈规,全面改变创意人才的集聚方式,对于创意集聚区模式,产生巨大冲击。通过威克(如果采用多语言网络)世界各地的人才都将为我所用,改变过去为我所有的方式,建立新的“订单式创意招投与交易”。

同时,网上创意产业集聚区或“文化创意信息数字交易港”可以更方便地集中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个体创意者的最新技术成果,推动技术成果转让,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转换。

总之,崭新模式的立体创意产业集聚区或“文化创意信息数字交易港”将有机会全面实现官、产、学、研、投、贸等各个链环的数字化高端整合,代表着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高级形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蔡武: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

蔡武,这位共和国的文化部长,最近的心情,可谓既兴奋,又不无担忧。

兴奋的是,从各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文化建设都进入了历史上最重要、也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在“十二五”规划中,文化产业被赋予了“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使命。即使金融危机期间,文化产业的各项指标也都逆势上扬;担忧的是,“支柱性产业”这个任务能确保完成吗?一般来说,要称得起“支柱性产业”这个说法,至少要占到同期GDP的5%,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只占大约2.5%,这就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GDP的比例要翻一番。“就目前我们预测的情况来看,这个数字可能达不到,困难非常大。”蔡武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坦陈自己的观点。

蔡武是出了名的务实派。在担任国新办主任期间,蔡武就以坦率、务实的作风赢得境内外媒体好评。那时他说的一句话,至今还被广泛流传:“我本人是喜欢说话的,一般不轻易说‘YES’和‘NO’。尤其是作为新闻发言人,我尽可能把更多的信息告诉大家。”

2010年11月24日,面对媒体的采访,已担任文化部长两年多的蔡武,依然保持着坦率与务实的风格——

他说,有的地方在争什么西门庆的故里、孙悟空的故里、猪八戒的故里……这有什么好争的?简直是把文化遗产保护庸俗化了。

他还说,文化部坚决反对假唱、假演奏。

他说,不是人民群众专门喜欢看低俗的东西,而是一些低俗的东西把大家的胃口搞坏了。

他承认目前演出票价太高,说自己也难以承受目前的票价。但至于什么样的票价才是合理的,他说,这要让市场来决定。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新”

马来西亚华裔女作家冯久玲出过一本很畅销的书《文化是好生意》。书中说,当工业产值开始出现滞胀时,文化产业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放眼世界,把文化做成大生意的国家比比皆是。在美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许多实体领域,电影《阿凡达》创造的价值超过中国工人辛苦做出来的10亿双鞋子。后起之秀的韩国,电影、电视剧风靡亚洲。

近年,中国也开始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2006年8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出台,文化产业这个概念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由此提升到政策性高度。2009年7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2010年4月,九部委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指导意见》,政府支持文化产业进入具体操作层面。而刚刚落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公报,更是史无前例地提出“十二五”时期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记者:在“十二五”规划中,文化产业被赋予了“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使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现在的2.5%提高到5%,要翻一番。请问这一目标是依据什么制定出来的?

蔡武:国家统计局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统计体系,包括文化产业的核心层、相关层、外围层,有不同的算法。我们现在媒体上见到的概念还是相对比较混乱的,有的叫文化产业,有的叫创意产业,有的叫文化创意产业。国家统计局2.5%这个数字是可信的、准确的。目前,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不均衡,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

但是,最近我专门测算了一下,可能“十二五”期间,我们还不能提要将整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5%这个说法,就目前我们预测的情况来看,这个数字可能达不到,困难非常大。为什么呢?

从“十五”和“十一五”两个五年计划的增长幅度来看,同期的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比同期的GDP增长速度一般高3到4个百分点。那么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假如GDP增长速度按7%到10%来计算的话,文化产业再高于它3到4个百分点,整个文化产业就要保持10%到14%以上的增长幅度。所以我们还是按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我们做的是推进它,能不能做到呢,实事求是讲可能还是有难度。

记者:我国目前有4000多块银幕,而美国拥有4万多块银幕,是我们的10倍。美国平均8700人一块银幕,而中国平均17万人才拥有1块银幕。特别是我国还有350座100万人口的城市几乎没有电影院,有近4亿的城镇人口无法进电影院看电影。您认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在哪里?

蔡武:不仅电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都存在这样的差距。

按照国际图联的标准,全世界平均5万人应该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发达国家一般是两到三万人有一个。而我们国家是40多万人才有一个图书馆。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

所以我多次讲,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发展得很快,有人预测,再过些年,可能要超过美国。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最重要的还是看人均的各项社会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一定要牢记十七大指出的两个基本没有变,一个是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还没有根本改变,第二个是我们国家的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路还很长。

所以在文化建设上,我们既要有信心,同时一定不能自满自大,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在文化发展中,要持一种低姿态,为学习他人的长处创造更好的条件,不要人为地制造很多对立面。

记者:您认为文化产业如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作用?

蔡武:我们首先必须明确要不要确立文化立国的战略。远的不讲,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就提出了文化立国的主张,日本也是。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他们很快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2000年前后那股强劲的“韩流”,大家印象都很深。

文化得到应有的重视后,就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看到文化产业独特的作用。真正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把文化产业考虑进去、规划进去,实际上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经济结构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我国在区域经济布局上,分成东部、中部、西部。有人说,文化布局是不是也可以按照东、中、西来分,我不赞成。为什么呢?文化有它的特殊性,我们西部地区的很多地方,文化资源极其丰厚,只要有好的政策、好的规划,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比如云南是我们西部的一个省,但是云南的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已经成为它的支柱性产业了,这就是例子。甘肃经济社会相对落后,但在文化部的首批推出18部优秀保留剧目中,甘肃有两部戏入选了,一部是《丝路花雨》,一部是《大梦敦煌》,到世界各地巡演,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记者: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遭到广泛诟病的话题。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阻碍创意发展的问题,您怎么看?

蔡武: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新,没有创新光是复制是没有竞争力,推进不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盗版行为会严重阻碍文化行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有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经常拿知识产权问题和我们说事,但在客观上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不完善。我们既然加入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就得遵守这个规则,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无论立法、执法,还是其他环境,目前还不是很理想。

前不久我和芬兰文化部长会谈。他说知识产权保护很重要,可以保护创作者的收益权利。我说你讲得不够,不光是保护创造者的收益,更重要的是,不保护知识产权会极大挫伤人们创造的积极性,窒息创作力。所以,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一定要把它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来认识。

创新是核心。看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使创意层出不穷。怎样才能出创意?就是要给创意人员创造有利于创作源泉充分涌流的环境。把创意人绑得死死的,限制得死死的,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他怎么能够出创意?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人才冒尖,鼓励创意层出,鼓励实验,宽容失败。美国在这一点上是很有特点的。

记者:政府应如何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

蔡武:振兴文化产业,不是说政府自己去办文化产业,政府不能办企业。政府的任务是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提供服务。社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必须激活社会各方面的创造力和活力,具体来讲就是我们要搭建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五大平台。

记者:金融危机中,文化产业的各项指标逆势上扬,您分析这是什么原因?

蔡武:我想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从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看,特别是近现代,越是在经济发生困难,或是社会发生强烈动荡的时候,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反而趋于旺盛。因为人们需要抚慰心灵、调整情绪。美国文化产业大发展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即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之后,时代华纳、迪斯尼、好莱坞都是那个时期发展起来的。最新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韩国、日本都是在上一次的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间,文化产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机会。

第二,文化产业和别的产业相比,它以创意为核心,以人才为基础,消耗的物质资源很少,碳排放很少,但附加值很高。当前世界经济遇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文化产业是最有前途的、最有空间的。

第三,就是金融危机中资金流动性过剩,这么大的资金,往什么地方投?投到传统产业中肯定是赔钱的,于是就要找新的投资点。为什么这段时间国际艺术品市场、文物市场这么火爆?因为跟文化相关的产业成为很多投资家关注的焦点,一下被放大,一下被推到前台来了。

“演员没有戏演是最大的浪费”

文化体制改革从2003年起步试点,2005年以后逐步推开,到2007年以后大面积推开,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长足的发展。

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400亿元,占同期GDP比重由2004年的2.1%上升为2.5%左右。

记者:作为普通文化消费者,能从国有文化院团转企改制中感受到怎样的变化?

蔡武:变化很大。我们过去的文化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严重制约了我们文化的发展。

比如说,在过去的体制下面,院团很像行政机关,文工团主要是由上级分配任务,但是它接受的任务很多可能是庆典的需要,可能是某些重大政治活动的需要,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评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某些政府的政绩工程,为了拿奖牌,投入很大的力量搞一台节目,然后参加评奖,评完奖之后就马放南山了。那个时候,创作的源泉不是来源于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而是为了完成任务。

再有就是内部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都是高度集中统一的大锅饭。从某种意义上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差不多,所以缺乏真正的创新动力、激励机制,创造力发挥不出来。等到我们实行全面对外开放,走到国际市场以后发现,我们有这么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我们的文化产品少得可怜,尤其是能够成为品牌的文化产品更少。

记者:这是体制所限的结果?

蔡武:因为体制的原因,创造性、活力发挥不出来。大家都知道,上世纪50年代,我国才把过去旧的体制改成我们后来的国有体制,当然,这个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它是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回过头来看,梅兰芳、程砚秋、常香玉成名的时候,并不是国有院团,而是戏班子,戏班子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民营院团。他们正是在闯市场的过程中,在唱对台戏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艺术创新,不断地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成为名角、名团,发展起来。

现在9大中央直属院团中,东方歌舞团进行了转企改制的试点。东方歌舞团过去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但在国有体制下,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团里有10个排演厅,过去只有2个在使用,其余的8个都成了仓库。但去年实行转企改制以后,根据力量的组合、市场的需求,组建了东方歌舞团、民族歌舞团、民族乐团、流行乐团4个团,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为了参加直属院团展演,他们排出了4台非常精彩的节目。我去调研的时候,有演员说现在10个排演厅都不够使了,需要排队。

这就是说,体制机制的变化极大地激发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一个演员,没有戏演,没有上舞台的机会,其实是对他最大的浪费。他只有在舞台实践中才能被观众所认识,才有可能成为明星。

记者:目前的文化体制改革中,各地把地方剧种、歌舞表演都推向了市场。安徽芜湖进行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据我们所知,法国的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的收入有三个来源:政府拨款、企业赞助和门票收入。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的艺术院团靠门票是养活不了自己的,那么我们的试点能成功吗?

蔡武:我们正在致力于建立各种各样的专项基金,这些基金有政府的投入,也吸引社会资金。目前,文化部和财政部正在建一个基金,各地也陆续建立自己的文化基金。有的规模小一点,有的规模大一点,目标是把大量流动性的社会资本吸引到各种文化艺术领域中来。

政府以后对文化事业的拨款不会减少,而且资助的力度还要加大,但要改变过去事业体制下养人的投入方式。以后政府投入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建立基金、鼓励创作、政府购买服务、给演出场次补贴等等。

另外一部分就靠社会资金,要靠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他们要能够把一部分的利润反馈给社会,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比如有一个民营企业,泛海集团,捐了1亿元给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了中华艺文奖,做了一个基金,这个基金已正式建立。

第三部分,就是靠院团自己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创造票房价值。

“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应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幅”

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加强,文化的活力和创造性进一步进发。特别是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有所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共识。面向“十二五”如何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蔡部长充满信心,但也坦言存在困难。2010年11月24日,面对记者,他提出希望,“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增长的幅度应该高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记者:您曾经说过文化是软实力,但绝不是软任务。未来文化部怎么把这个“软实力”变成“硬任务”去做?

蔡武:前几天我和一些部门的领导同志开玩笑,我说,这几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意义、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来之后,上上下下认识都比较一致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现在是该见真金白银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一定要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我算了一下,全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只有0.4%。这个比例太低。

我本人有一个的想法,也多次在会上讲过,希望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增长的幅度应该高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是第一个指标;第二个指标就是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在国家财政中的比例是不是能够提高到1%,现在是0.4%,要求不高,这是一个资金的投入。

还有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这项工作长期以来没有纳入到国家基本建设的规划中去,对它定性不明确。比如说铁路建设、港口建设、机场建设、学校建设,我们都有指标,但是文化设施建设过去没有指标,除了图书馆、博物馆还有一点计划之外,剧场就没有,我国剧场的人均占有量在全世界都是很低的。剧场究竟应该由谁来建、怎么建,定义不清。我主张,要把它纳入到我们的基本建设规划中来考虑。比如说多少万人口应该有一个适当规模的演出场所,应该有一个指标。

记者:这个钱应该由谁来负担?

蔡武:这应该是政府投入,把它作为公共设施建成,然后采取国有民营等多种方式,投入市场运营。其他项目——铁路、高铁、港口、机场,不都是这样吗,应该把它作为基础设施来做,这个认识大家现在还不太一致,我想争取“十二五”在这方面我们能有一点进展。

美国文化产业的四大特点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投入少、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文化产业一贯为美国所重视,仅居其军事工业之后,列第二位,在出口方面则为第一大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文化艺术产业、图书出版产业、电影电视产业、传媒集团产业、音乐唱片产业和旅游娱乐产业。

一、用法律保护文化产业

美国文化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依靠商业运作,让最好的文化产品流行于市场,为媒体等社会潮流的引领者认知和接受,继而影响大多数民众。不过,美国对这种市场竞争模式也加以限制和约束。例如,要求文化观念的自由表述不能侵害种族、宗教等社会结构,或引发社会动乱。美国文化体制以市场为主导,好处在于可为民众提供更多样的选择,同时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但美国政府在这方面也有所作为。比如,出资办公共广播电视,避免民众被迫收看纯商业节目。不过,在美国的公共广播媒体中,私营成分也占有相当比重,美国公共广电业的资金就主要来自当地的私人捐赠或企业赞助,因而,公共广播电视公司也必须在资金和创意方面参与竞争,这就迫使公共广播电视台必须迎合社会需求。

美国政府认为文化产业在经济领域不具有特殊地位,文化产业与钢铁、汽车等产品没有什么不同,文化不需要特殊规划和保护,政府所应做的是为文化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个人的文化创造搭建一个公平合理充分竞争的舞台。其中,用法律保护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其重要手段。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实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国家之一。1790年美国就颁布实施了第一部《版权法》。此后,根据美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国会不断地对《版权法》加以调整和完善,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保护。例如为了保证音乐、戏剧和摄影作品及其作者的权益,国会分别在1831年、1856年和1865年对《版权法》作了修改,增加了对上述产品的保护条款。如此反复,美国的版权保护制度已经成为世界上规定较为详尽、保护范围较为广泛的知识产权制度之一。美国文化产业中得益于知识产权法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对迪斯尼公司“米老鼠”的保护。鉴于“米老鼠”已有的巨大社会影响和经济价值,美国国会多次修改版权法,延长其保护期限。2003年1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再次做出裁定,决定维持1998年国会通过的延长书籍、电影、音乐和卡通人物的知识产权保护期的法律,并将个人著作权保护期从著作人终生及死后50年延长至70年,公司版权保护期从75年延长到95年,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迪斯尼、好莱坞等集团的利益。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版权法的补充,美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了加大对涉及电影和录音制造业的版权侵权的处罚力度,国会在1982年通过了《反盗版和假冒修正法案》。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反电子盗版法》(1997年)和《跨世纪数字版权法》(1998年),以加强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强对美国文化产业的保护,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在加强国内相关立法同时,美国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进程,以促进其文化产业占领国际市场。根据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美国于1988年通过了《伯尔尼公约实施法》,开始对《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提供高水平的版权保护。但是,随着美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伯尔尼公约》对版权保护的原则和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美国的需求,因此美国同时采取双边和多边机制,积极谋求美国文化商品的国际市场。一方面,他们利用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中的特别301条款,迫使其他国家加强对美国版权的保护;另一方面,从1986年开始,美国利用《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机会,全力推动建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版权保护体制和机制。1994年TRIPS协议的达成,不仅大大提高了国际保护版权的整体水平,而且为越来越多的国际版权纠纷建立了争端解决机制,TRIPS协议使美国日益强大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广泛有效的国际保护机制。美国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在国内,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公平竞争的平台;在国外,为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加大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卫星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的广泛运用,全方位地影响着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美国,许多戏剧歌舞,都应用了最先进的声、光、电制作技术,极具震撼力。电脑设计已成为美国创作的主流,高科技手段已逐渐取代传统手段。对美国影视而言,电脑特技是确保票房满座的最大卖点,影响力甚至已超过大牌明星。现在,高科技手段使美国成功地开拓了世界电影市场,在环球影城放映的四维电影,不仅观众能看到,而且还能感觉到,仿佛置身其中。百老汇音乐剧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之高,是许多传统表演艺术无法比拟的,其表演场景美轮美奂,辅之以高品质的灯光、音响效果,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此外,网络广告、网络电台、数字化电影时代的到来,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它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革命,更是思想观念上的革新。

三、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美国非常重视应用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和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文化管理在美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专门学科,全美有30所大学开办了文化管理学、艺术管理学等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具有博士学位的高质量文化管理人才,丰富的人才是美国能够在文化产业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游戏产业为例,随着下一代游戏主机Game Boy以及Xbox的纷纷亮相,全球电子游戏市场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因此,目前美国本土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开设与游戏相关的课程,以便为游戏产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美国纽约伦斯勒理工学院已经开设了一系列动画、游戏、电脑音乐辅修课程。目前美国本土提供视频游戏研究、设计开发等课程的大学已经超过了50家,华盛顿大学已经开始提供游戏设计的专业认证,与此同时费尼克斯艺术学院正在颁发游戏艺术设计的本科学历,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甚至开设了电脑图形技术的硕士研究生课程。

四、重视创意园区建设

创意园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它通过提供一系列新创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初创阶段或相对弱小的新创企业,使其能够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

美国的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属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园区都由政府和社区合作建立,以非赢利性机构的形式存在,基本上以混合型的园区为主;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单个园区向系统园区过渡,政府提供信息和网络的支持,同时政府部门、企业界、研究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开始全面协作,园区的经营主体转向多元化;90年代前期园区的服务对象由内而外扩张,越来越注重创新;90年代后期至今出现了很多创业园区集团,它们本身就是新创企业,不仅向其它新创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和设施,而且还提供更加全面的管理咨询支持,包括企业发展和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竞争研究分析、法律顾问、会计等。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创业者和风险投资的联合,将巨额资金与大量具有创意的新创企业结合,同时吸引了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加盟。

美国企业孵化器的建设除了政府给予直接和间接的投资外,各种非营利机构与组织、经济开发团体、各类地区性开发计划、发展基金、私营企业以及社会团体对孵化器建设的投入占了总投资的近一半。目前,美国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有四种形式:政府主办的园区、私人主办的园区、学术机构主办的园区、公私合营的园区。其中前两种类型在大学主办的园区中都能得到体现,通过创办孵化器可以吸引许多科研项目和高级研究人才。还有一些商业园区帮助艺术家实现艺术作品的商业开发,帮助少数民族和妇女实现创业梦想,帮助个人建立慈善事业。

海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启示

历年的北京文博会,都成为国内外业界人士思想激荡的绝佳平台,第五届北京文博上,来自海外的创意界人士指点江山,各抒己见,对文化市场发展提出各种精彩纷呈的见解。

韩国驻华大使馆文化院公使参赞金翼谦

韩国怎样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

因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所具有的特色,“金融支援”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核心课题。文化创意产业有如下弱点:因其本身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无法保证是否能够完成或流行;因发展历史较短,知识产权价值评价不足;因市场不成熟引起的不确定性较高;比起大企业,更多以零散企业为主等。

韩国政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激活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实行着以母基金、文化产业专门公司、完成保证制度、内容价值评估为中心的一系列金融支援制度。

母基金(Fund of Funds)是由以前的文化产业振兴基金转变而来的,它为激活创意产业投资,从2006年起实施。它由中小企业厅长所指定的投资管理专门机构组成并运作,是以对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的投资为目的的投资基金,并以政府对母基金出资,母基金对投资基金出资,投资基金对企业出资或投资的方式运营。

母基金是由文化体育观光部、专利厅、中小企业振兴公团、韩国风险投资株式会社出资,至2009年年末规模已达1.2兆韩元。重点支援对象是电视剧、动漫、角色产业、表演艺术、游戏等领域,实行着最大出资比例为50%的原则。

截至今年3月,母基金已出资约2000亿韩元结成了32个投资基金,这些投资基金在482项文化创意产业上共投资3000亿韩元。与过去的文化产业振兴资金相比,母基金正在为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在数量上的投资和质量上的多样性提高做着很大贡献。

文化产业专门公司(SPC)是根据电影界长期以来为提高电影产业透明性并保障其收益性的夙愿而设立的制度。它又是为了根本消除电影制作公司在同时进行多个项目时将特定项目的投资资金混用于其他项目从而可能发生的财政不透明性而实行的制度。

此制度自2006年10月开始实行,截止到今年初,已有以电视剧和电影为主,包括演出、动漫、展览等多个领域在内的34家文化产业专门公司在文化体育观光部登记注册。

完成保证制度指的是,完成保证公司向负责融资的韩国进出口银行保证,文化产业制作企业一定在计划预算范围之内按照原定计划完成制作并移交给流通公司的制度,它以一定水平以上的预售成绩和资金筹措能力为基准进行审查和支援。

完成保证制度从2009年2月开始实行,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已完成12件规模共计90亿韩元的保证成绩。此制度由文化体育观光部负责开发内容价值评估模式,由韩国产业振兴院负责价值评估,由技术保证基金以对象作品的价值评估为根据负责完成保证工作,由韩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贷款的形态进行运营。

完成保证制度的对象企业局限于漫画、动漫、角色产业、数字内容、音乐、电影、电视、游戏等领域。因为时常出现制作企业无法完成筹措计划资金的现象,所以该制度要求对预售成绩和资金筹措能力进行非常精密的评估。

内容价值评估随着激活母基金,增加文化产业专门公司的作用及实行完成保证制度,其必要性大大增加。也就是说,要通过制定可靠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才是重中之重。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创意产业计划主任Edna Dos Santos Duisenberg

创意经济会给国家带来新收益

我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任职,从2005年起,亲眼看到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经历的迅猛发展进程。

在创意产业里,国际社会有一些非常明显的趋势,首先这个领域发展得越来越快,同时,这个领域活力非常强,已经实现了8.7%的增长率,从2000-2005年,创意产业所带来的收益在2005年超过4240亿美元,创意经济会给国家带来新的收益,实现高速跨越式增长。

一个高增长的经济领域需要找到一种正确的增长模式,因为在过去很多情况下我们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资助,现在需要一种更加可行的创意性领域。因此,我们必须要找到一种方式来吸引投资者使用最新的技术来建立一些机制,以促进文化创意领域的创业精神。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多目标战略,不仅在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推动出口,推动贸易。因此,要综合使用我们所有的创意来找到一种新的解决问题方式,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战略同盟关系,从而进一步推动有活力的经济增长。

如何使学者们参与进来,推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上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同时,要建立创意性企业家精神,获取新的技术,获得新兴的融资方式,探索新的市场,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市场机会。

同时还要推动风险资金新的信用贷款等新的信用额度方式来促进领域的发展,总之我们要积极思考寻找新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甚至可以从一种新的理念模式上思考如何建立一种创意性的股票市场,比如进行资源安排,使得更多机构参与进来,我们可以使用网络进行动员资金的投入,吸引人们的储蓄和投资投入,乃至非金融领域的投资。同时,促进公司私营企业之间,以及内部和外部企业之间的合作,我们应该思考几种可行的方式来建立新的融资机制,来探索一些可替代的方式,在一些不同的国家之间推行。

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办公室和北京代表处合伙人艾秋兴

亚洲第一个3D体验综合平台连接中外电影市场

我曾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及日本生活了25年以上,曾与亚太地区的许多一流公司及决策者合作。包括合资企业的创立及运营;电影电视财产权以及其他基于知识产权之产品及服务的创立、保护及开发;复杂、跨境商业及法律概念的翻译。

我在中国电影行业已经工作了20多年,是把外国的分账片带到中国来的第一人,1994年我把电影《亡命天涯》带到中国来,那个时候中国电影业也就是有一些制片厂,没有完整的发行、推广网络,电影院也都是单厅的。从那时到现在,中国电影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可想象的过程。199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是1亿美元,而《阿凡达》一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就超过了2亿美元,这个发展速度是没有先例的。

这个势头非常好,《阿凡达》在中国票房的成功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转折点,它吸引了很多制片入、投资公司的目光,他们发现中国电影市场是不可不参与的,他们愿意把最好的技术带到中国来。我们可以利用3D技术在中国的成功打造一个平台,把关心中国电影行业的外国公司、投资人、制片人和中国电影产业连接起来,结合他们的经验、技术和市场。这对中国文化传播到国外以及国外文化进入到中国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资料来源:

《投资北京》2011.5 解永军 陈庚 吴爽

《中外企业文化》2011.1 祁建

《中国改革报》2011.7.23 任丽梅

《中关村》2010.11 金元浦

《财经国家周刊》2010.25 文丽 李杨 张庆源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1 李小兵

《北京商报》2010.11.22 刘妮丽

标签:;  ;  ;  ;  ;  ;  ;  ;  ;  ;  ;  ;  ;  ;  ;  

浅析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_北京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