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企业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着力点论文,党建工作论文,试论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小企业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多年企业改革的进程中,中小企业党建工作不论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看,中小企业党建工作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薄弱点也是比较明显的,有些企业的党建工作甚至处于无所适从、完全停滞的状况。为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摆脱困境,使中小企业党建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我们认为,必须从中小企业党建工作现存的薄弱环节予以加强和完善。
一、明确职责,配好班子,增强凝聚力
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小企业在党政分开的大前提下,党政班子的组建基本是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党政机构分设,人员分开,职责明确;二是党政领导“一肩挑”或配备专职副书记;三是行政设一把手,党务只设副书记,不配正职。实践证明,这三种建制对中小企业开展工作均存在各自的利弊。从第一种情况来看,它有利于企业党组织脱开具体的事务性工作,集中精力搞好企业党的自身建设,避免以党代政、党包揽一切的现象。但也容易造成党政之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两张皮”现象。党政“一肩挑”有利于统一意志,统一号令,协调作战,避免“两张皮”的内耗,提高工作效率。但问题在于,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实行党政“一肩挑”的领导不可避免地在实际工作中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暇顾及党建工作,导致“一手硬,一手软”。从第三种情况看,党务工作不配正职作为一种暂时的过渡性措施,对有些党政关系不甚协调的企业确实起到了“隔离带”的缓冲作用。但从企业党政关系的体制角度来看,则是对企业中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的一种无形的降低和否认,不易倡导。针对目前企业党政分开的三种基本情况,我们认为,为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党建工作的力度,在配备企业党政领导班子的时候,一定要对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进行全面考察,特别是对党政一把手的选配,更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把那些党性强、思想品德好、作风民主、处事公正、胸怀坦荡、识才容人、政策水平高、群众信赖、熟悉和热心党建工作的同志选任到党政一把手的岗位,使他们能够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搞好。从而增强班子的凝聚力,为中小企业党建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另外,对企业党政班子的建制,我们认为,在坚持党政分开的前提下,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能分则分,不能分则不必免强。一般情况下,中等企业应当而且必须搞党政分开体制,党政一把手均应配备正职。3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则以党政“一肩挑”为宜。
二、完善机构,健全制度,增强战斗力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各类企业均形成自己一整套庞大的政工干部队伍,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党政职责混淆、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近十几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发展,这种状况得到了初步改善,庞大的机关干部队伍得到了有效的精减,生产一线的力量有所加强,基本上形成了“小机关、大服务”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在认识上的片面性,许多中小企业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把注意力瞄向党务常设机构和政工人员,实行大规模的撤、并、减,大批党务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同志被抽调充实到生产一线。留下的人员大部分属缺乏专业知识,没有一技之长,能力较差,年龄偏大的照顾对象。这种调整的结果,严重削弱了中小企业党建工作的力度,客观上淡化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使企业经济工作失去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基础。我们认为,对企业党的领导的方式方法进行一定的改革是客观必然的,但这种改革不等于淡化或取消党在企业中的领导地位。目前,要针对各企业的具体实际,尽快恢复和健全企业党建工作的各种工作机构和规章制度,配备精干、高效的党建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应有的政治核心作用。一般来说,中型企业党组织的各种工作机构必须健全完善,撤、并的机构应立即给予恢复,并配备熟悉党务工作、作风正派、富有开拓精神的同志从事党务工作,以扭转目前企业党建软弱无力的被动局面。当然,机构的恢复和完善,并不意味着企业党建工作“小而全”,也并不是说配备的专职人员越多越好,一定要从各自企业工作的实际出发,本着精简、高效、快速、干炼的原则予以健全和配备。除此之外,作为企业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企业的工、青、妇等机构和人员也相应地需要加强,以充分发挥它们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助手作用。这样,党、政、工、青、妇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开展党建工作的网络系统,各自发挥其优势,变过去一家抓党建为五大部门齐抓共管,使企业党建工作覆盖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增强党建工作的战斗力。对小型企业来讲,可以根据本企业工作实际,一般情况下不再设专门的工作机构,但党务系统各部门必须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协助书记开展各项党建工作。
三、围绕中心,确定目标,增强向心力
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企业党建工作要牢牢把握这一中心,真正做到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但近几年来,由于企业(包括上级主管部门)领导认识上的偏差,在配备企业党政领导时,往往把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志置于行政领导岗位,而党务领导的选任则相对比较弱。一些从事党务工作的企业领导也认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是抓生产,抓效益。行政领导全盘负责经济工作,抓的是硬件。自己的工作是软件,搞好搞差无所谓。所以,自觉或不自觉地“退居二线”,放弃了党对企业经济工作的领导权,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党建工作要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企业党的领导必须恪尽职守、严守“阵地”,积极主动地站在经济建设的第一线,统领企业的整体工作。把党建工作的各项内容与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1.企业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与行政领导密切配合,实现党组织对企业经济工作的领导权,决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2.企业党建活动要与生产经营各环节紧密结合,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坚决杜绝“空白点”;3.企业党建工作要与工、青、妇的活动联系起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各组织的助手作用,提高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和覆盖面;4.要针对企业生产活动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和职工思想动态,动员和号召党员行动起来,克服困难,解决矛盾,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5.企业党建工作要起到“稳压器”和“灭火器”的作用,重点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关心职工生活,稳定职工情绪,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和谐有序的内部条件。
四、突出重点,提高素质,增强“内动力”
党员是构成党的肌体最基本的要素,党员队伍的素质状况直接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为此,不断提高党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增强党的战斗力,是搞好党建工作最直接的内在动力。在目前企业党建工作中,要把党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列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现有党员,要加强理想、信仰、品德、法制、技能、廉政和政治理论的教育,使他们真正做到名符其实、又红又专。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对申请入党的同志进行重点培养,加大组织发展的力度,把职工群众中最优秀的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为党不断注入新鲜、健康的血液,使党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党员队伍数量的扩大,增加党建工作的影响范围,提高整个党员队伍的质量。当然,加快组织发展工作,并不是要靠突击入党,也不是降低标准把不合格的人拉入党内,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严格按照组织发展程序和党员的标准来进行。问题在于,多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都一再强调,要把组织发展的重点放在一线职工、青年职工和妇女职工方面,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这些职工始终难以成为发展的重点,出现“入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我们相当数量的企业领导的脑海中,仍然存在着一个“左”的入党标准,他们把共产党员看成是一个晶莹剔透、“纯洁无瑕的抽象个体”,总是以理想化的标准来衡量入党者。致使许多青工、女工虽经长期考验,仍被拒之于党外,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们认为,目前中小企业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加快组织发展。通过数量的增加来改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党建工作的质量提高。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加快组织发展工作,一定要确保新党员的质量,不能搞突击发展和降格发展;2.发展的重点一定要向一线青工、女工倾斜,企业机关的发展数量可相对减少;3.发展党员的标准要在党章规定原则的前提下加以具体化,不能把标准定的过于抽象、原则,根本的标准应是个人表现和工作实绩;4.要坚持又红又专的方针。把拥有一定群众基础,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职工尽快地吸收到党内,以有利于其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5.要按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古训来看待发展对象,不要搞求全责备,只要基本条件具备就可以吸收。须知,一个人思想上入党是一个长期的、乃至终身的任务。要通过上述措施,尽快改变目前中小企业党员队伍“四多四少”的不良结构(即企业机关党员多、男党员多、老党员多、文化层次低的多;一线少、青年少、女工少、文化层次高的少),促使党员队伍的结构尽快发生变化,不断增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
五、改革管理,适应时代,增强驱动力
从党建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根本要求出发,许多中小企业在党员管理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获得了较成功的经验。但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却是固守模式,原地踏步,使党员管理工作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些做法甚至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矛盾,造成企业党建工作的被动局面,完全背离了围绕经济抓党建的正确方向。如:有的企业党建工作的规章条例可谓整齐划一,但细看内容却是几十年未变的“老皇历”,丝毫没有任何现代气息。有的企业党员管理不考虑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对周五半天的党员学习铁板钉钉,雷打不动,还美其名曰“党建工作的实绩”。但企业的效益却每况逾下,这样的党建工作有什么意义呢?还有的企业对下岗、待岗职工中党员的处境不闻不问,只在催交党费和党员年报时才想到这些党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也有的企业平时党员很少有活动,一遇到问题才匆忙想起依靠党员。而且对党员往往是只要求奉献、尽义务,及少关心党员自身的生活、工作、学习状况,引起党员的不满。这种落后于时代,僵化死板的管理模式必须尽快加以改革:1.划小管理单位。党员的管理工作一般以支部为单位,支部要把所属党员的管理工作切实提到议事日程,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党委只对本企业党建工作的大局予以宏观把握,主要是提出新的思路和措施,决定党建工作的重大事宜;2.以经济责任为目标。要把对党员的管理与党员承担的经济责任目标结合起来,使党员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的排头兵、主力军;3.变集中管理为松散管理。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科学安排党员的学习、教育和其它活动。一般情况下不宜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党委意图可通过支部传达到党员,尽量避免党务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撞车”;4.以思想管理为内容。支部和党小组负责人要经常深入到党员中去,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征求他们对支部、党委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并及时向党委做出反馈;5.对分散的党员,党委、支部不能忘记或歧视他们,要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不定期地召开座谈会,通报情况、疏理矛盾,争取他们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尽快解决他们重新上岗或转岗的实际问题,为深化企业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6.对党员人数较少的小型企业,可考虑按就近、就系统或就行业组建联合支部(党委),强化对党员的管理工作。要赋予联合支部(党委)相应的权力和职责,保证党建工作的力度;7.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对过去的一些管理制度,要进行全面修订,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实际,充实和制定具有时代特色的管理、监督机制,从而在党员管理方面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网络,以增强企业党建工作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