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高学段的数学教学中,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的习题却掌握得不牢固。为了给学生开辟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在课堂上我抓住每个疑难点让他们去讨论,并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求解当中,为课后做题减轻负担。
关键词:数学教学 研讨 实例
在数学教学时,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从下表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乐乐家这个月支出统计图
一名学生积极说出了表中每个量,其他学生没有异议,不做补充。此时,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是:2%表示什么意思?三三两两的学生陆陆续续说出是书报支出占总支出的2%,我再确认了班上所有学生,没有了异议就过渡到下个问题:你会填表中的空格吗?有学生不假思索地就开始报数了,对此,我打断了学生,提示学生小组先讨论出一个合理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解决填空问题。
学生一:我是先算出1%是多少,用500÷40=12.5元,再解决100%是12.5×100=1250元,合计就是1250元,2%就是12.5×2=25元。学生一的算法学生们都能理解,再下无言。我请出了学生二,学生二说:我比较了服装和书报的百分数,它俩是4倍的关系,所以100元是书报钱数的4倍,100÷4=25元。500是125的4倍,那么40%÷4=10%,水电气支出占总支出的10%。其它就是100%-40%-8%-10%-2%=40%,也就是500元,以下无文。提问学生,“合计”是什么呢?几秒间隙,请学生二再回答,学生二说把每行的数都加起来就是合计。看见一些学生有疑惑的眼神,所以我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什么是合计?一分钟过后学生没有异议了,坚定地认为合计是100%不容置疑。接下来我点到了第二种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生,他说:我是先算出总支出的,总支出算出来之后,总支出的2%是多少,用乘法,水电气125元占总支出的多少元,用除法算。学生们也能理解这样的算法。
随后我又开展了讨论:上面几位同学说的解决方法侧重于哪些知识点呢?教室此时很安静,我再引导:学生二的方法对什么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一和学生三的方法是什么知识点呢?小组讨论以后,再交流时有学生说:学生二的算法要求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得非常熟练。学生三和学生一都是先解决总支出是多少,与我们最近所学的求“单位一”问题很像。我插嘴了:学生二的算法也就是要计算能力强,所以我们课堂上不要放过每个训练的机会;学生三和学生一的思路就是我们最近学习的求标准量和对比量的问题。你喜欢哪种解决方法就用哪种方法,但是我们在这里再复习一下最近学习的知识点,板书方法二的思路:500÷40%=1250元 ;在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学生们复习了找等量关系,借助图形分析等量关系,这个环节很顺利。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费。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对于羞于课堂发言的学生来说,小组交流能够给学生们开辟一条比较宽阔的道路。
论文作者:孙小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学生论文; 总支出论文; 支出论文; 方法论文; 学生们论文; 书报论文; 算法论文; 《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