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化进程中,人们在环保层面景观审美需求不断增加。而乡村以其特有的亲近、淳朴等特点,被多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应用。因此,本文以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乡村景观的地域性、生产性及自发性,阐述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合作用。并以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为目的,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融入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前言:乡村景观主要是在保留农村本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融入城市景观,在保证风景园林规划的多样性的基础上,提高风景园林艺术审美价值。同时通过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可以进一步增强风景园林原生态特色,充分满足城市人们环保层面景观审美需求。因此,对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融入进行适当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乡村景观特点
1、地域性。乡村景观具有无意识地域性,根据乡村景观无意识地貌条件,在地域中展现的文化历史景观具有独特性。且根据区域群众生活习俗、经济水平的变化,其展现的人文自然要素也呈现了动态变化的地域性特点[1]。
2、生产性。相较于城市人工景观而言,乡村景观与乡村群众生产、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即乡村景观创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展现了较为强烈的生产性。
3、自发性。对于乡村景观而言,其在与群众的接触过程中不断渗入区域群众的主观意识,以乡村农户劳作为展现渠道。在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损耗的基础上,逐步打造了和谐的乡村环境。最终形成了区域农户无意识自发组成的景观构象。
二、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合作用
1、提高风景园林美观程度。乡村景观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区域群众审美理念,是自然美的有效代表。将乡村景观融入城市景观园林建设中,可以提高城市园林设计美观性,促使城市风景园林与大众审美理念相符。
2、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基于乡村景观的生产性,将乡村景观与城市风景园林有机融合,可以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可持续开展提供有效的引导。保证城市风景园林各模块稳定、协调共存。
3、增加现代化都市文化底蕴。乡村景观本身就具有悠然自得、清爽淳朴的特色。将乡村景观融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可在高速运转的都市增加冷静、悠然的感觉,减缓区域群众心理压力。
三、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原则
首先,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促使最终设计景观与区域人们审美相适应。即尽可能维护区域文化底蕴,为乡村景观更好的融入设计中提供依据。同时依据人群精神需求的差异,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应将亲子游、情侣游等家庭游园氛围营造作为要点。并设置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充分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其次,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需要将规划与保护相结合,在提升风景园林文化底蕴的同时,对乡村景观进行有效维护。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目标,以乡村产品发展及乡村文化继承为抓手,充分展现乡村风貌。在满足人们乡土情结的同时,兼顾乡村景观设计美学,保证城市风景园区与乡村景观融合效果。
再次,由于风景园区主要服务对象为游客,因此,在风景园林空间尺度控制、活动内容设置、色彩搭配等方面,需要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促使风景园林格局与游客活动需求相适应。同时以利用为主、改进为辅的原则,在特色乡村景观融入的基础上,可加大当地植物类型的应用。
最后,为保证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的合理程度,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乡村景观、风景园林特点,统筹规划。促使城市生态环境、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历史底蕴有效结合。
四、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措施
1、风景园林乡村景观应用SWOT分析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前期,为了解乡村景观应用效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可根据区域特色,对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的优势、劣势、威胁、机遇进行逐一分析[2]。首先,在以区位优势为入手点,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优先选择自然资源丰富、二三产业优势明显的区域。
其次,从自然景观营造劣势层面进行分析,为避免风景园林结构失衡,风景园林规划人员需提炼乡村景观精华。摒弃道路网混乱、道路功能复杂、排水管道狭窄等不良元素。
再次,从乡村景观发展机遇层面进行分析,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虽然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依据,但是也对农村生态景观造成了一定影响。据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主动进入乡村内容,挖掘乡村内美学元素,提高整体风景园林竞争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最后,从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挑战模块进行分析,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的适应程度,恰当的选择乡村景观元素及布局模式。避免一味照搬对风景园林规划效果的影响。
2、风景园林乡村景观意象定位及元素提炼
风景园林乡村景观的营造首先需要对乡村意象进行梳理,明确乡村意象定位。并依据乡村动态化发展特征,以宜游为原则,制定具有传统特色的复合型风景园林乡村景观。
其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可进行乡村意象基本元素的提炼,如民族风俗、地方风俗、民间典故等乡土实体性景观元素,或者地方情节、乡土意境、地方精神等可感知元素。并依据风景园林设计需求将其进行进一步升华。
再次,在风景园林内进行乡村景观空间的营造是风景园林乡村景观营造的重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可以展现乡村风貌的主要构成因素为要点,进行乡村意象展现窗口的设计。
最后,风景园林乡村景观与当地村民密不可分。在风景园林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期间,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可主动进入乡村,与民间工匠、传统文化传承者沟通,保证乡村景观设计与当地民间乡土风格有效对应。
以北京范各庄乡村景观应用为例,基于北京范各庄聚居式北方城郊乡村特点,在前期乡村意象梳理过程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可以村庄主街空间为入手点,将渗流成池、长年有水、曲折多变作为设计要点[3]。随后进行河卵石、旧木屋架、多孔砖、石墨盘、石碾等实物元素的收集。在这个基础上,为保证风景园林自然特色,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可进一步升华乡村景观特色,以步行景观园的形式,引入活水,形成巷口与果园交织,流水与街口对应的景观特色。同时依据开放化设计理念,融入异国景观,构建特色休闲长廊,将乡村游览、购物、休闲进行有机整合。最后在风景园林规划阶段,为促使北方水村特色充分展现,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可以一街一巷、二园三景为要点,进行景观空间格局设计。其中一街一巷为南北长主街,街道周边具有大小不等的水景池,将小桥和商铺进行了有效串联。同时利用原有场地特色,在苗圃设置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种类的树木,结合红色砖墙,设置小木屋,充分展现乡村景观休闲、悠然的特色;而二园三景主要是设置面积在8hm2左右两个果园、花草园,通过马鞭草、薰衣草、杏树、桃树等花草果木的种植,可形成两季有果、四季有花的独特园林景观。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人员可以南轩槐市、古井柯木、儿童乐园为主题进行独特景观的打造。其中南轩槐市主要是借鉴北京范各庄槐树成荫特色,在风景园林中心进行槐树栽植。并设置种植雕塑;而古井柯木主要是借鉴北京范各庄主街古井特色,在槐树旁设置一虚拟古井,重塑乡村古朴风貌;儿童乐园主要针对年龄较小的游玩者,设置滑梯、木栈道等儿童游玩场地[4]。
3、风景园林乡村景观的格局规划
全民网络时代的到来,缩短了人们信息交互距离,而随着城市人们对乡村清新气息的感知程度的增加,对乡村景观审美需求也逐渐提升。因此,在实际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可依据现代城市观光农业特色。结合具体园林发展情况,进行格局规划方案的设计。以六合马鞍生态风景园林建设为例,以往风景园区景观资源较分散、植物种植较杂乱,缺乏具有特色的景观布局。且过于单一的种植模块设置,导致原有园区无法满足人们游览需求。据此,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根据区域特色,在规划结构设置时,以一环两核心为原则,进行了结构布局分析。其中一环为园区游览主干道,两核心为农业种植及农业科普[5]。在具体区域设计过程中,风景园区设计人员依据区域乡村农业生产项目,结合风景园林旅游特色,将农作物、苗圃、果园等元素融入了风景园区中。同时综合考虑风景季节特征、形状、质感及色彩构成,进行了艺术构图,形成了美妙协调的田园特色。如利用不同时节经济作物,可形成可观赏可食用的花田趣事;利用不同颜色、特性、高度的蔬菜,结合田垄的合理设置,可形成别具特色的风景园林;通过果蔬丛植、群植相结合,可丰富风景园林层次。 在科普教育模块,为最大程度发挥风景园林中乡村景观优势,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可在田间、园区内等位置,设置农作物知识展牌或农耕文化展示图。同时以农耕文化展示馆的形式、农副产品加工体验馆的形式,帮助城市人们了解农作物生长、农具作用及器械价值。
总结:
综上所述,乡村景观与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有机融合,在传承维护乡村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为城市园林设计提供丰富的文化艺术气息。因此,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依据乡村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在保留乡村景观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城市人民审美需求,沿景观梳理、意象元素搜集、意象定位、格局规划线路,将乡村景观与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有效整合,构建具有独特美学意境的城市风景园林。
参考文献:
[1]马雯骏.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合作用[J]. 建材与装饰, 2017(48):71-72.
[2]黄志健, 薛达, 郭晋平,等.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J]. 林业调查规划, 2018(2):123-124.
[3]戴松青. “燕城古街”乡村景观营造——北京市雁栖镇范各庄城郊乡村景观规划设计[J]. 中国园林, 2016, 32(1):28-31.
[4]冉小丽.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思考[J]. 建材与装饰, 2017(28):133-135.
[5]韩钰, 喻晓蓓, 纪韦韦. 六合马鞍生态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24):152-155.
论文作者:何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乡村论文; 景观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风景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城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