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论文,责任论文,社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定的时期对于农业企业提出的在经济、法律、道德以及慈善等方面的期望。所以,可以将农业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以及慈善责任等四个方面。经济责任是企业以生产或提供社会所需商品与服务为主要目标,注重于用公平价格来实施交易,不仅能体现出农产品的具体价值,而且也考虑到了企业的实际利润。法律责任是农业企业在法律法规的制约下实施活动。伦理责任需要农业企业的各项活动符合伦理要求,能够有责任做正确与正义、公平之事,伦理责任发展至一定阶段就会升华为法律责任。慈善责任主要是自愿的,并没有道德上或者伦理上的要求。笔者认为,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合理地让农业企业承担起执行公共政策的成本。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基于传统理论的企业唯一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并且实现企业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鉴于上个世纪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出现,这一观点渐渐出现了变化,企业不但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且还要切实维护社会公益,也就是企业目标从一元化往多元化发展。自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出现以来,对其界定始终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者高度关注企业在实现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的经济增长和效率之整体要求;还有一些研究者从对各类企业责任的相互比较来把握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之内涵。笔者认同美国佐治亚大学卡罗尔教授对企业社会责任所作出的界定,即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指企业对于包括股东等在内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具体包括了经济、法律、伦理以及慈善等方面的责任。
二、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农业企业社会责任是其作为企业公民一定要承担的对包括股东等在内的利益相关方所应当承担的经济、法律、慈善以及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的义务,并非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其唯一目标的,也不是以股东为其唯一服务对象的,而是将利益相关方利益作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一是经济责任。这是农业企业首先应履行的责任。这是因为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缺少了利润,企业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因而农业企业要持续不断地改良自身产品,提高自身的利润空间,从而为股东带来更加多的效益,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待遇,这样一来企业才能将更多价值反馈给广大消费者。二是法律责任。农业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相当一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所以也就更应当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确保所提供产品的质量。三是道德伦理责任。农业企业并不是只需遵守法律即可,还应承担超出法律责任以外的道德伦理上的责任。这是由于目前的法律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不道德行为尚未被写入法律法规条文之中。同时,法律还具有相当大的滞后性,法律上还会有一些漏洞甚至尚未涉及的真空地带。四是慈善责任。这纯属企业自愿行为,其生存无法离开社会这一大环境。企业在自身取得发展之后可以适当地拿出部分利润用在社会慈善上,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有利而无害的。
三、农业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其自身竞争力的影响
(一)农业企业的行业示范性与先导性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无形资产
鉴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实施,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企业的社会责任运动已经发展为一种潮流。承担起社会责任是一家企业提升竞争力与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选择,让企业能够得到独特的无形资源以及可持续竞争力之根源。农业企业和农业的联系最为紧密,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农村建设状况等。农业企业所具有的基础性以及行业引发性,就能决定本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业示范性以及先导性,从而让农业企业能够具有很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对提高自身竞争力产生巨大的作用。如今,有研究证明,具备较强社会责任的农业企业有可能更多地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其产品与服务也就有可能得到更加大的市场份额,即农业企业积极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不仅能够实现企业回报社会之目的,而且还符合农业企业发展的长期利益,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业企业的脆弱性与非人为性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企业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消耗会起主要作用,而农业企业自然也是如此。所以,企业也就成为了社会公众一致批评的对象,并且逐步开始抵制消费一些非环保性产品。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运用立法手段来制约企业对于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在这一巨大压力之下,农业企业一旦不注重环保,不承担起自身对于环境的社会责任,就肯定无法继续提升竞争力,甚至还会失去已经具有的竞争力。就农业企业而言,农业企业在生产中所用原材料质量之优劣会影响到其所生产产品质量之高低,而作为原材料的农产品质量高低往往取决于其成长的环境。农业企业所具有的这一自然依赖性造成了农业企业在社会责任上具有脆弱性以及非人为性。农业企业一旦置身于度外,不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农业企业在生产中对于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就肯定会影响到原材料质量,进而影响到所生产产品之质量,而产品质量一旦降低,还会导致消费者对于企业产品产生不信任感,所以农业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定要全面承担起社会责任。
(三)农业企业的物质薄弱性决定其提高竞争力具有困难性
和别的行业比较起来,农业企业所具有的盈利状况受到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更加大,造成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具备物质薄弱性之特点,这就需要农业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要从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着手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加大了提高竞争力的难度。一家富有竞争力的农业企业必然会在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具备强大的竞争力。通过了SA8000的农业企业通常就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能够更好地提升职工满意度。通过进行SA8000认证,能够推动农业企业建立新型企业文化,让企业管理者持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让企业文化蕴藏着的深刻内涵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促进本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农业企业的相似性与易评价性、可比较性能间接提升其竞争力
农业产业和其他行业比较起来,产品同质性更为显著,这就让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具备了相似性与易评价性、可比较性。恰好是该特性让企业是不是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承担多少社会责任更易为广大消费者们所察觉。对能够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的那部分农业企业,就能在消费者们的心目中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形象,让企业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当中处于优势地位,产生更强的竞争力。
四、落实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措施
(一)切实提升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我国农业企业大多为农民企业家,其职工也绝大多数是农村闲散劳动力,总体文化素质不高,这就导致其要比其他企业更加难以接受社会责任这一观念。一些农业企业负责人对于法律的认识非常浅薄,以至于在无知状况下违反了法律。在其看来,只要能遵法守法就已不错。一旦超出了法律要求之外再要求其捐助社会,他们就可能无法接受。虽然我们无法刻意去指责其,但完全可通过社会责任方面的宣传教育,逐渐让其理解与接受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观念,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自觉地履行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可运用立法的形式把企业社会责任列入法律法规范围之中。如此一来,农业企业就会在法律的制约下不得不履行,以至于演变为一种习惯。比如,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国家必须健全与经济水平相互适应的社保制度。同时,还有大量法律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相对应规定。比如,在劳动标准上有《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环境保护上有《环境保护法》与《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规定;在职业安全卫生上有《安全生产法》与《矿山安全法》等规定;在消费者权益上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其他法律法规中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与《企业所得税法》等。
(三)开展农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
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农业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评价活动。可以邀请相关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专家学者去设计农业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调查问卷,并由相关部门开展问卷调查,其后再依据问卷调查数据加以整理与分析,并提出评估分析报告。通过农业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调查,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帮助农业企业进行对照检查,发现本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中的优势和劣势,并且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不断提升本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注重社会舆论监督
要运用企业职工、消费者、农户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方的监督,对农业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上的责任。对于农业企业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应当进行言论上的谴责。要对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农业企业进行高度地赞扬,同时对于违反社会伦理道德的企业也应当告知公众。对于那些违法经营的农业企业,应当做到发现一家就查处一家,绝不能手软以防止其死灰复燃。对于虽然违反伦理道德但又缺乏法律依据的农业企业,要进行耐心教育,促使其主动地放弃这种行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企业积极履行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够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但这又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为此,要帮助农业企业树立起正确的社会责任观,通过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农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注重社会舆论监督,让农业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还要积极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联系电话:0791-8787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