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课堂论文,策略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都深刻认识到课堂这个主阵地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要真实有效,要有利于学生生命主体的健康成长。目前,各类教学展示活动铺天盖地,如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观摩课等,诸多所谓的教学流派风起云涌。但是,许多一线老师在日常教学却有着很大的困惑——怎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一、基于学生认知的课堂知识序的重构——高效课堂的基础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简而言之,即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从广义上看,它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从狭义上看,它是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方式、学科兴趣和对教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教材中的知识呈现,往往与学生的原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知识序进行有效的重组,以达到高效学习。
【案例1】
现以苏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一课时新课为例说明。
如果根据课本的8个知识点顺序进行教学,则会出现学生的认知混乱。表格右边是一位老师公开课的教学序:先用自熟米饭引课提高学生兴趣,然后通过两个学生实验分析放热和吸热反应的概念,学生交流后进一步探讨为什么吸热、放热,引导学生用化学键的观点去研究,再用能量图对ΔH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引出热化学方程式。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基于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终学会学习。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社会认知学派的齐默尔曼认为,它是一个把外部学习技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的过程。处于该学习阶段的学生能够自觉地使用学习策略,根据情境特征调整自己的学习,由目标和自我效能驱使去获得成绩。下面是基于自主的教学设计框架: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某老师对化学反应方向复合判断(ΔH、ΔS综合考虑)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案例2】
老师:[信息提示]恒温恒压条件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可用体系自由能的变化(ΔG)来判断,已知:
(注:教师利用大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中学知识)
学生:[交流与讨论]苏教版选修本《化学反应原理》P42完成表格
师生:[归纳]恒温恒压条件下:若ΔH<0,ΔS>0一定自发进行
ΔH>0,ΔS<0一定非自发
ΔH<0,ΔS<0较低温自发,较高温不自发
ΔH>0,ΔS>0较高温自发,较低温不自发
课后与上课老师进行交流,谈到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时,该老师认为这样归纳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在以后的解题中不易出错。其实这是一种很低级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能力,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改进后的教学:化学反应方向复合判断(ΔH、ΔS综合考虑)
【教师】前面学过:
①ΔH<0,ΔS>0 ΔG<0一定自发进行
②ΔH>0,ΔS<0则ΔG>0一定非自发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对学生原认知结构进行重现)
(设计意图:该问题是对前面问题拓展,使学生发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自主去思考)
【师生互动】根据反应条件,请得出结论:
ΔH<0,ΔS<0自发反应条件是较低温还是较高温?
ΔH>0,ΔS>0自发反应条件是较低温还是较高温?
自主课堂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老师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自主课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教材中自主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合理呈现。
三、基于低碳理念的课堂问题设置——高效课堂的延伸
低碳,本来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低碳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低碳理念在化学科教学上主要有两个点,如下图:
【案例3】
生: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师:为什么?从化合价角度引导学生
师生讨论:填表方案试剂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结论学生实验后,师生共同小结,分析并展示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找出其可能出差错的地方。
以上的教学片断设计,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这样设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理念。
四、基于课堂交往的学生情感教育——高效课堂的动力
所谓有效课堂交往是指在课堂教学情景中,师生透过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工具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现预期交往任务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有效课堂交往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是对全体学生所有生命的关怀。从内容上看,这应该包括知识交往、情感交往、品德交往、个性交往以及审美交往等。当前,学校课堂教学交往情感缺失严重,因此,建构课堂教学情感交往及为重要。如何实现课堂交往?下面以情感交流和知识授受的交往为例说明。
1.情感的交流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是指一种真实情感的交流,人与人之间必须是基于内心的体验需要。文科教学中课堂情感渗透相对容易一些,但理科课堂难一些。于漪老师最近说过:现代的高中生很难被感动!无论如何,老师都要创设情感情境,例如:《苯》的教学,要通过录像认识苯的发现过程,从中体悟化学家探索发现苯的艰辛历程,学生会被化学家凯库勒事迹所感动。
2.知识授受的交往
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过程,它应该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共生的交往。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个体活动,更是一种团体活动。主要有以下形式:讨论式认知交往、体验式情感交往、活动式交往等。
标签:高中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