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软件业何以发展迅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件业论文,印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一直是印度经济的增长点。电脑软件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50%以上,1999—2000年度达59亿美元,其中出口39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10%。美国《财富》杂志所列美国最大的500 家公司中有104家使用印度千年虫软件,现在又采用印度制的其它软件。 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有203家需要印度的软件。 印度已跨入世界第二大软件国的门槛,有5800家软件公司,拥有合格软件人才28万,吸引大批顶尖软件跨国公司如微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摩托罗拉、ORACLE、爱立信、通用电气、朗讯、康柏、得克萨斯仪器等公司在印度进行软件开发。比尔·盖茨1997年预言,“未来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欧洲国家而是印度”。瓦杰帕伊政府决心在这10年内实现这个目标。在内阁中新设立信息技术部,以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与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共同制定的未来10年信息技术战略联合研究报告,印度信息产业产值到2008年将达870亿美元,占GDP的7.5%, 可吸纳220万人就业,其中软件出口为500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35%。仅信息部门就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50亿美元。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主席德旺·梅赫塔说,如果未来5 年互联网、 电子商业不纳税, 2008年印度信息资本市场化可能达2250亿美元。(注:印度《经济时报》,2000年2月2日。)有花园城市之称的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脑软件出口地之一。这里有7个软件开发区。 海德拉巴、晨奈、孟买等城市也都成为硅谷。全国软件园总数已达17个。未来10年,印度至少会有25个具有最新基础设施和通信条件的信息化城市。今后印度不仅在国内为别人开发软件,而且将在国外自主开发,创造财富。无疑信息技术将使印度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
信息产业创造价值之快不同于其他产业。有“印度的比尔·盖茨”之称的印度首富维普罗软件公司董事长阿齐姆·普雷姆吉,几年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泰晤士报》把他评为2000年世界第三位富人。今年2月他的财富已经达到380亿美元。因为惠普罗公司的市场资本化达22053亿卢比(合510亿美元),普雷姆吉持有该公司股票的75%。(注:印度《经济时报》,2000年3月20日。 )他的许多员工因持有公司股票也已成为百万富翁。
一、印度电脑软件产业发展快的原因
过去人们描绘印度经济发展,总是把它形容为一只行动迟缓的大象。软件业的飞速发展使世界各国对它刮目相看。发展中国家更想借鉴某些经验。印度软件业发展快有下列原因:
(一)起步早。80年代以来西方信息技术蒸蒸日上,而那时印度每1000人只有6部电话。拉·甘地总理决定改变落后的通信基础设施, 向先进的信息手段跃进。1985年他提出“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大力扶持计算机软件工业,以充分利用科技人才的优势。由于印度着手发展软件产业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早几年,正好适应了西方发展经济的需要,其软件得以在世界市场上捷足先登。
(二)实行鼓励软件发展的政策。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 提供税收优惠。进口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关税从115%降低到60%, 经进出口银行检查还可减免50%。如果为了100 %的软件出口可免交关税。软件出口免交国内货物税。为了出口软件而进口软件或在当地购买计算机系统允许有4%的折旧率。2、允许外汇净收入的30%留成,用于出口商出国考察,在国外建立相应机构,聘请外国专家,获取设计图纸和支付佣金。3、鼓励引进外资。外商在软件合营公司可控股40%, 技术先进可超过40%;允许印度软件公司在国外建立合营企业或销售分公司和办事处。4、 鼓励软件公司和制造商建立研究开发小组承担新的研究开发项目,吸收进口专有技术,它们享有与工业领域研究开发同样的优惠。5、把软件产业纳入风险基金支持的行业。
实行经济改革以来,随着国际收支经常帐目卢比自由兑换,软件公司拥有出口用汇的极大方便自由,不再附加各类苛刻条件,在减免税收、人员培训、高速资料传输、简化投资和进出口手续等方面又有许多优惠措施出台。2000—2001年度财政预算报告明确提出政府培育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产业,开拓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药品等的创新潜力;在软件园注册和产品全部出口的软件企业,投产后10年免征所得税,进口计算机的关税从20%降至10%;配件的关税率降低到5%至零。 政府鼓励企业走向世界发展为跨国公司,规定在海外并购软件公司不超过1 亿美元,通过股票收购不超过5亿美元自动核准, 而并购其它公司自动核准的金额不超过5000万美元。跨国公司向印度软件业投资可以100%控股。
(三)政府部门起协调促进作用,不干涉各公司的具体业务。财长在回答软件产业为什么发展快时说,因为软件业没有受政府管制,而其他工业受到政府管制。政府也并非什么都不管。电子部根据1984年11月9日计算机政策建立了软件开发局,负责计算机政策的实施, 监督软件出口的履行,并为促进软件产业的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综合发展而开展活动。
本届政府除新设立信息技术部外,根据总理提议又成立以信息技术部长为首的内阁信息委员会,成员还包括信息广播部长、商业部长和电信部长,为信息产业发展扫除障碍。信息委员会分四个小组。第一小组将对电信局公司化提出建议;第二小组研究修改公司法;第三小组研究有效执行信息技术政策,促进电子商业的发展和解决电信部门长期存在的问题;第四小组研究修改电信管理法。计划委员会委员M.S.阿努瓦利亚说,“信息产业……是所有人都羡慕的产业之一,因为软件出口增长迅速,成功地实现了全球化。为什么印度人在信息产业方面获得成功呢?这是因为它符合我们的文化,在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并被视为年轻人的产业中创造财富。政府起支持作用,支持某些事情获得成功。我们需要世界级的电信基础设施,我们要有决心制定新政策代替现行政策。早先一项政策可维持10年,在信息时代顶多维持两三年。”(注:印度《经济时报》,2000年2月4日。)
(四)人才优势。印度高等教育发达,流入美国的人才也很多。据印度广播信息部《印度1999年年鉴》的统计,印度有大学214所, 学院9703个,有38个学院为大学级学院。在校大学生共计675.5万人, 读理工科和农科的约占1/3。为了使学生认清科学、技术、医学和工业等领域的新兴学科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大学已经开设了各种跨学科课程。自60年代以来大学毕业后流入美国的累计有40多万人。6 所名牌理工大学毕业生80%流入美国。在美国硅谷工作的人员中38%是印度人。
8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软件培训学校大量增加, 每个月将近有100所计算机培训学校开学。近几年新设立了专门的软件学院,目前每年可输送7.5万名软件人才。他们有较高的数学和英语水平, 具备管理全套工程的专业技术。印度的软件公司通过电信网络与欧美的客户取得联系,而这个网络的软件就是印度人设计的。美国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和伦敦地铁的运行软件都是印度人设计的,技术堪称一流。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或香港的巴克莱银行在各地的自动取款机软件也是印度人设计的。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规定,凡拥有10名职员以上的软件公司必须达到ISO9001认证。至1998年已有127家软件公司获得ISO9001认证,成为世界上软件公司获此认证最多的国家。 据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80%的美国公司把印度作为国外软件来源的首选市场。
(五)跨国公司的合作。印度的软件产业以高技术、低工资吸引外国投资。由于印度软件人员的工资只有美国的1/10到1/5, 软件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益、高质量、高可靠性和快速供给等优势。差不多所有世界著名的软件公司都在印度投资开发。微软公司在海德拉巴建立了它在海外的第一个软件开发中心,开发出视窗2000系统。洛威尔公司在班加罗尔建立了研究开发中心。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合作建立了软件研究开发中心。波音公司也在印度筹建研究开发中心。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等对印度大学的研究开发进行了巨额投资。大约有30家总部设在英国的公司与印度结成软件“战略联盟”。近几年来,日本公司对印度的软件也产生了很大兴趣。鉴于软件技术淘汰很快,印度大软件公司也都力图通过与世界顶尖软件跨国公司合营,引进最先进的研究设施,以掌握最新技术。因特网和互联网开辟了新的途径。未来10年,印度也可能成为世界重要的软件研究开发中心。
(六)大财团纷纷投资 过去几十年中,信息产业并不是大财团投资的重点。他们主要投资于钢铁、汽车、水泥、石油化工、化纤等工业。在经济改革的头几年,他们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领域是电力、电信。在软件方面,只有塔塔财团有一家塔塔咨询服务公司,而且在财团内还是个小公司。近几年信息技术公司在市场上开始占领先位置,迫使大财团调整未来发展战略,迅速向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并且与跨国公司合营,或在国外兼并软件公司。现在财团的新一代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大多不愿在家族老企业中担任首脑,宁愿独自创办信息公司,获取更大的利润。
(七)美藉印度人的成就,激励印度人的创业精神。近几年来美藉印度人在信息技术上不断取得成功。 萨比尔·巴蒂亚创建的hotmail.com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子邮件系统,后来以4 亿美元的价格被微软收购。4个印度人创建的因特网浏览器也以1.8亿美元卖给亚马逊网上销售公司。最近桑贾伊·西杜的i2技术公司和罗米什·瓦德旺尼的Aspect开发公司合并,股票总额达93亿美元,创下软件业史上的最大合并记录。i2的优势在提供从制造到客户的电子商业管理程序软件上。Aspect的优势是在供应方面,从设计、采购到开展业务。合并后有利于他们加强在电子商业市场上的领先地位。i2公司在印度的人力资源有600多人, 总裁P.K.切特拉吉曾任拉·甘地科学委员会委员,参加最早的电子小组。(注:印度《经济时报》,2000年4月4日。)这批人与国内的联系,对印度发展软件产业起了推动和示范作用。印度维普罗公司已把总部设到美国硅谷,并购美国的网络公司,以开展互联网和电子商业。
二、印度未来的软件发展构想
(一)扩大印度软件品牌的影响
为印度创造更多的本国技术或知识产权使印度成为信息时代的领导者是当务之急。过去几年只有几家印度软件公司在国内外市场成功地开发印度品牌软件。大多数印度公司很少能推出自己享有专利权的技术。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主席德旺·梅赫塔说,印度软件业将不再仅仅视为工程项目出口,或者是根据海外客户需要开发订做软件。因为包括微软等跨国公司在印度开发的品牌在内的品牌软件和软件包现已占软件收入的近60%。
为保证这一计划的实施,印度还采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通过股票上市解决开拓市场所需资金,通过互联网弥补数据资料基础设施不足和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为促进印度品牌软件做了许多工作。如组织软件公司参加国际会议和展览;组织风险资本展览会;发布市场信息报告;委托麦肯锡咨询公司对印度信息工业未来战略起草研究报告;政府和软件服务与公司协会为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建立专门的国家品牌基金。
(二)推动互联网和电子商业的发展
继为印度创造了30亿美元收入的千年虫软件后,印度又把目光投向互联网和电子商业。1999年底印度上网人数为210万, 预计每年增加25%。“零售+电子商业=成功”已成为企业家的座右铭。世界的趋势也是如此。印度人要解决互联网的拥挤问题。
(三)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印度非常重视研制大型计算机,特别是用于国家安全、气象、资源勘探等方面的大型计算机。1998年完成的Param-10000, 每秒运算1000亿次,可与任何一台克莱超级计算机相媲美。印度高级计算机研究中心主任巴特卡尔博士说,“今后5年希望达到每秒运算1万亿次。我们正在进入前沿研究的领域,只有美国、欧洲和日本三个竞争对手。但他们谁也没有达到每秒运算1万亿次的速度。”
与此同时印度还大力普及个人电脑。现在印度每1000人只有2 台个人电脑,落后于世界平均每1000人4台的水平。 当局计划近期使每1000人拥有量达10台以上,以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平;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希望到2020年达到每个公民一台电脑,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技术大国。
(四)加紧培养和留住信息技术人才
印度软件人才在世界上十分抢手。德国考虑从印度引进计算机专家。新加坡总理2月访问印度时也希望获得印度人才。随着中国、韩国、 台湾省、菲律宾软件人才的成长,印度又面临人才竞争的压力。从本国信息技术发展考虑,培养人才也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政府也考虑放宽信息公司在国外发行股票的政策,吸引一批外流人员回归。
印度的信息技术正在腾飞,如果真的带动经济高速增长,将为发展中国家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并将在世界信息技术革命中发挥较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