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中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200
摘要:检验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标本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约占70%[2]。因此,保证分析前质量,对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针对这一现状,该院检验科与相关科室及人员,就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
关键词:医院实验室;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需要有更高标准的临床检验来满足临床的需要。各级实验室也相继开展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活动,以保证临床检验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甚多,所导致的误差占总误差的一半以上。目前,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还未能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单开始,经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送到检验科直至分析开始时结束。此过程需要临床医生、护理人员、患者、检验科人员等密切配合、交流和沟通,才能避免因临床症状与检验结果不符时,出现的医护人员与检验科人员相互抱怨、不信任情况。
一、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
1、临床护理工作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据报道,检验分析前错误中有65 %出自临床护理工作。
1)忽略知识的更新。随着检验项目日趋增加,许多标本采集方法、要求及影响因素等从现有的教科书上无法查询,护士也未经过任何规范培训与学习,只能凭临床经验与印象进行操作。
2)责任心差。少数护士由于责任心差,以致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标本采集张冠李戴,采血管拿错等等,造成严重后果。有些护士不能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标本留取的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使检测结果产生误差。
3)护工人员不足。由于护工人员不足,存在一部分患者或家属运送标本的情况。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分析前质量不了解,使标本存放时间过长,送错地方,增加污染机会等,从而影响了检测结果。
2、检验科工作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
1)不合格标本的处理问题 不合格标本包括标本贴签与检验申请不一致,抗凝标本凝固,标本容器破损,标本可能受污染;溶血和脂血,延迟送达的标本等。少数检验科工作人员接收标本时,对不合格的标本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简单拒收,或未能及时与临床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因此常常不能妥善处理。
2)合格标本的处理问题 标本接收后应该及时检测。对于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有时不能按实验要求将其置于相应的温度和环境下保存,从而影响了检验分析前质量。
3、临床医生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种类繁多,每一种实验都有其不同的临床意义。有的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不够熟悉,忽略应做的检验项目,或不完全了解检验科有多少种检查对某疾病有诊断或鉴别诊断价值。作为掌握患者第一手资料的临床医生开具的检验申请单有的却填写不全或者不明确。
二、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
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开始至实验室检验项目启动之间的阶段,按时间顺序包括开立检验医嘱、患者准备、采集标本、运送和接受标本,即是指以开立检验项目申请医嘱开始至临床标本被检验科接受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中每个步骤的质量控制均至关重要。
早期研究资料显示,急诊检验误差约2/3 发生在分析前阶段,其主要表现为:重复检验、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标本采集时间不规范、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不合格等,因此重视和改进分析前质量控制能够大幅度改进检验质量[1]。①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现行管理体制中,检验科人员无法控制标本分析前阶段的处理过程;因此重视与临床医师、护士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工作是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和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工作对检验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优质医疗服务的提供需要各有关科室和工作人员的合理分工和协作,这就决定了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既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必须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内来;统筹协调配置资源,制定相关政策以解决这一重要问题[3]。
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其包括从检验项目的选择到标本运送至检验科中间可能会经过的所有环节,每个环节均涉及不同需要注意的情况。①检验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经济实用性。②患者的准备应根据所选择检验项目和标本种类而异,避免食物、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同时要向患者做好相关解释工作,争取患者的良好配合。③检验申请单书写应符合规范,检验单上应注明患者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开单的医师姓名等,申请的检验项目、采样日期和时间、实验室收到样品的日期和时间都应书写规范。④样本采集过程应符合规范,需按照标本的采集要求、标本的采集方法、运送条件、检测前标本的保存、患者的责任及标本拒收的理由等要求严格进行操作。⑤标本的保存与运送应由专人负责,避免送错、漏送,减少标本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并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标本不受污染,保护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三、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相应对策
1、临床护理工作的相应对策。
1)加强培训,制定相关文件,规范护理操作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护理部和检验科共同制定相关程序和文件,规范各类标本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标本保存和运送要求、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等,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标本采集运送工作,提高检验分析前质量。
2)加强责任心教育 护理部以举办护理业务讲座、护理简报以及护理大赛等形式进行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并设立严格的奖罚制度,使护士责任心大大增强。
3)增加护工的人数,杜绝患者及家属运送标本 由检验科及护理部对护工进行培训,通过与护工的沟通和学习,指导护工正确、及时运送标本。
2、检验科工作中的相应对策。
1)对于不合格的标本,检验科应及时与送检部门联系,建议对不合格的标本重新留取,处理的过程应有记录。对于特殊标本或再次取样确有困难者,可与临床协商进行部分内容的检验,但必须在检验报告上标明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及检验结果仅作参考等。
2)及时处理标本、及时检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则。处理标本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一定要加强三查三对,严防张冠李戴。尤其是血浆或血清与血细胞的分离应及时,血浆有富含或贫含血小板之分,应从离心速度和时间上加以保证。标本应及时检测,需要保存的标本,必须以不影响结果为原则,根据检测项目必须有相应的适应条件。
3、临床医生工作中的相应对策。临床医生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是使检验结果发挥临床价值的前提。临床医生检验项目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2)有效性(即诊断价值第一);(3)时效性(即获得结果所需等待的时间)。而且临床医生应增强责任心,完整、详细地填写检验申请单,准确反映患者标本的正确信息。
总之,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问题。医院管理层应高度重视这些环节的管理,在相关职能科室如医教科、护理部、门诊部的参与和协调下,医院相关科室人员有序、科学、认真、负责地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证检验分析前质量。
参考文献:
[1]冯仁丰,陈晓东 .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8):1030-1031.
[2]秦惠萍,张丽军.检验与临床科室在做好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15(31):4429-4430.
[3]陈春华.分析前质量控制对临床检验结果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6):27.
[4]袁水斌 .提高检验科检验质量的控制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6):2041.
论文作者:胥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标本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检验科论文; 患者论文; 质量论文; 项目论文; 护理部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