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中的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理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关系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讨论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要引入全球视野。因为经济全球化及其伦理问题已经并还将影响国内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丁一凡在《大潮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面临的挑战》一书中提供的定义比较简洁清楚。他说:“所谓全球化,说的是一种运动,一种过程。主要讲各国经济都在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世界经济趋向于某种程度的一体化,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的程度大大提高等。”(注:丁一凡:《大潮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8年版,第1页。)按这个定义来看,中国已卷入经济全球化。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已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同时我国经济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互相依赖的程度也大大提高。例如,从1993年起,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已位居世界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中国投资,世界著名的500家大型跨国公司已有 200多家在华投资(注:文汇报《经济观察》第46期国内版,1999年11月17日。)。值得注意的是,由发达国家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行为和政府政策合力推动的这一经济全球化过程及其提出的种种伦理挑战,已经使我们无法撇开它们的影响来考虑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了。因此本文想将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问题放在这一大背景下来考虑,并认为这一视角对我们的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研究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一、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特点
在考虑经济全球化对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影响之前,有必要先来看看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同于道德与经济一般关系的特点。
我想将“经济伦理”简要地定义为人们在生产和交换其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除经济伦理外,人们有时也说经济道德。两者的区别如伦理与道德,前者偏重于既定的群体,后者侧重于主观的个体。例如,黑格尔在习俗层次上论及伦理,认为道德将反思与伦理相结合,还认为道德通过国家、社会、家庭的伦理而实现,尽管伦理与道德有所区别,但正如《辞海》所注意到的,伦理现在通常是作为道德的同义语来使用的(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343页)。可能正是由于道德的这种主观性个体性,人们在日常使用中更愿意用“伦理”来取代“道德”而非相反。如有些学者所主张的:“当人们把道德视为可以直接地相互要求的东西时,是犯了一种基本错误。”(注:廖晨白、孙春晨主编:《伦理新观点—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与道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既然人们不愿意对别人也不愿让别人来指手划脚,那么一种无声的既定的群体的要求便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措辞上用伦理取代道德的偏爱在国外经济伦理研究和实践中也时常可以看到,不过,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伦理与道德,或经济伦理与经济道德,无论反思与否,由谁反思,个体还是群体,在习俗层次上还是理论层次上,由它形成的总是一种意识关系,所调整维系的总是经济关系,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伦理学有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道德关系原理在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上仍然是适用的。
对“经济发展”概念也需作些考察。对“经济”的定义有“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国民经济总称”或“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由于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不限于物质资料的生产,还扩展到服务业以及信息等非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活动,因此,我以为可将经济定义为“人们生产和交换其产品和服务活动的总和。”它包括经济的技术方面,即生产和服务能力方面,和经济的社会组织方面,即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组织以及生产和服务者个人之间的关系。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看,“经济发展”特指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限于市场体制,还包括所有制、激励机制、企业组织及其结构形式等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结构和能力的发展。
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关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道德关系的伦理学原理认为,一方面,社会经济结构直接决定道德体系性质,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另一方面,道德还具有相对独立和能动作用来反作用于它所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如对自己所依附的经济基础履行辩护功能,对异己的经济制度实施批判功能。这些都很笼统,尽管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属于经济与道德关系范畴,因而适用于这一原理。但对经济伦理研究及其实践来说,则是不够的。
我认为,下面一些特点是我们在研究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时可以考虑的:
1.经济伦理是庞大的社会道德上层建筑的最底层,与经济关系最密切。经济伦理如同贴身衣服,是否合适,对生产力影响最直接。由于还有政治的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的观念和制度的上层建筑盘根错节盘旋其上,经济伦理变化因而经济变化要求很难迅速确切地为上层建筑所反映和应答,例如某地顾客为电信局快递业务3元钱收费不合理而打官司, 将这种细小的不公平事情反映到法庭,只是在改革开放后的现在才可能做到。但即便在今天,一些律师还认为因小额侵权事件而打官司是合法不合理。由此可知,在这以前甚至在以后,这类最贴切经济关系的伦理问题是难能为上层建筑所知晓的,也因此无声地但却最直接地影响了生产力发展。
2.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密切,对经济伦理变化的要求也最强烈。这一点在转型经济时期就更明显。但如同计划经济对市场需求不敏感一样。社会道德体系对经济伦理变化要求也难能对此作出敏感的反映和调整。而由于经济伦理处于社会道德上层建筑的最底层,它又必须获得来自上层的理论论证,因此当碰到经济伦理问题时,人们往往或者按常规办或者借用其它领域伦理。由于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经济伦理未充分发展(注:廖晨白、孙春晨主编:《伦理新观点—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与道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6页。)。 因此能够沿袭的或者是人伦观念,所谓生意不在朋友在,或者是政治观点,例如不顾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一味追求效益,因为“发展是硬道理”!结果反而影响了经济发展,因此要注意并发展经济伦理,不能用私德或政治伦理取代经济伦理。
可能还有上面未提及的其它特点。我的基本看法是,经济基础与社会道德规范原则体系的作用与反作用通过作为后者最底层的经济伦理来传达的,经济伦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最直接,经济伦理学也因此处于社会道德与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总之,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既有一般道德与社会物质社会条件变化原理共性,又有特殊性,这是我们在研究经济伦理时应该注意和考虑的。
二、经济全球化对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影响
上面关于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还是很笼统的,因为撇开了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条件和背景,现在笔者拟将这一关系放到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和趋势中来看后者的影响情况。
1.经济关系全球化,调节经济关系的经济伦理也将超出民族国家的层次而趋向国际化全球化。例如无论是引进外资和技术建立的三资企业还是跨出国境的我国跨国企业都发生用什么道德原则规范来调节经济关系的问题。能否一成不变地用我们的道德原则,例如用集体主义来调节三资企业关系或者采用外商道德原则?经济关系的这种开放性和国际性,要求经济伦理发生相应变化。经济伦理中调节这方面关系问题的伦理需求的比重也将随之增加。我国传统伦理和目前研究都缺乏这部分内容。最近有世界经济研究专家提出了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基础决定其上层建筑的问题。换言之,全球性经济基础要求有相应的包括经济伦理在内的道德上层建筑。这一趋向值得我们注意。
2.我国形成中的尚为充分发展的经济伦理将受此趋向影响而作相应的调整。如果相应于三层次行动层次,经济伦理也分类为三类的话,那么,例如有助于个人在全球化关系中生存发展的个人伦理价值和信念的地位将上升,企业组织和宏观制度层次遵循的伦理规范将尽可能容纳可与之交迭共识的多元伦理体系共同的伦理规范,例如权利规范。也可能引进现实中并未意识到而已为发达国家所采用的经济伦理惯例,如一些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营销伦理。
3.全球化过程中已经产生许多新的伦理问题。例如,经济全球化成果应该由谁享受?如何处理贫富国差距问题?如何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次序?这些都是对经济伦理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经济伦理研究不仅继续热门,国际间合作还将加强。这种合作的趋向是:寻求受各自伦理文化支持的最低伦理共识和给各自伦理文化发展的最大空间。
4.全球化环境中,经济伦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突出。由于全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济伦理有助于公司形象,也有利于同其他公司竞争,例如有助于提高工人生产率和管理人员的创造性,能吸引最优秀人才等。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国家不仅注意改善投资环境的硬件方西,还注意采取措施顺应投资环境的伦理化趋势。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伦理正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而起作用。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伦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更直接。经济全球化一方面造成不同伦理文化的碰撞冲突,另一方面又为要求并为解决这种冲突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共产党宣言》中曾谈到,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这一精神公共财产也将包括经济伦理在内。
三、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开展经济伦理研究
下面想简单就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开展经济伦理研究谈些看法。
1.将经济伦理研究推广到国际文化领域。现在是国际伦理规范起主导作用。由于我国已卷入经济全球化,经济伦理研究应考虑寻求既受到我国伦理文化支持又与世界伦理文化交迭的最低伦理共识。努力在经济伦理研究同时,也在国际经济伦理规范建设上取得中国伦理文化的发言权。
2.用经济伦理研究促进社会主导道德研究。如上所述,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密切,对经济伦理变化的要求也最强烈,社会主导道德对经济伦理变化要求反映和调整则相对滞后,我们可通过立足经济伦理研究来促进社会主导道德研究,这反过来也将有利于和支持经济伦理研究,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3.进行有根的经济伦理综合创新。经济伦理研究的土壤是经济实践,作为伦理研究应有个根,即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国际经济伦理规范只是最低伦理共识,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各国经济伦理的所有规范准则。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中国如何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能达到共同富裕?如何缩小贫富者、贫富国差距,使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为绝大多数人所享受?中国经济伦理研究者和实践者可以而且应该做出我们自己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