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探析论文_梁杰浩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 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不断深化应用,调控一体化作为“大运行”体系下的一种新的电网管理模式,是电网运行集约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提升电网调控管理水平,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人们对电网的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建设越来越重要。在智能化、自动化的基础上,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方式越来越成熟,具有智能化、集成化、高效化、节约化等特点,能明显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

调控一体化是基于科学发展理念和智能电网理论,优化现有电网运行模式,实施调度、监控合并的管理模式,这是“大运行”体系“更集约、理高效、更专业”的建设理念的体现,崭新的运维模式强化了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视、调整、控制和事故处置,显著提升了电网的运行协调控制能力,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作用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推动电网运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所谓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指的是由调度部门直接对电网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运行管理模式,其能够将电网监控和设备的调度结合在一起,既能够优化业务流程,又能够方便调度部门及时掌握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提高调度部门在设备调度和电网监控工作方面的效率。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要求调度人员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的设备调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电网监控能力以及对电力运行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能力。因此,最后,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电网运行装备的保障水平。从电网运行设备的保障方面来看,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不仅能够加强电网的监控能力,也有助于提升电网运行技术和电网设备保障水平。

2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要求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要求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求能够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要求各企业能够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显得尤其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却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因此容易限制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求电力企业能够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第二,要求能够加强信息建设,满足技术平台的应用需求;第三,要求能够满足电网负荷的变化和数据计算适应能源的接入。对于不同的地区而言,电网设置可能需要不同的能源,如风能、水能等,但是如果能源不够稳定,那么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必须要求能够满足电网设置相关数据的计算功能需求。

3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分析

(1)调控一体化技术逐步实现了电网企业的精益化管理。调控一体化工作的开展解决了阜新电网的结构性缺员这个重大问题。调控一体化技术实施后,调控中心的调度专业人员主要全面负责电网的调度相关工作,而调控中心的监控专业人员则主要负责变电站远方监视、远方操作和紧急事故处理等职责。调控一体化实现了调度、监控、控制三个专业同台办公,也使的三个专业人员深度融合,使沟通更加有效、快捷。提高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工作效率。阜新供电公司调控一体化已运行4年有余,从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成效显著。

(2)经过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不断的升级改造,目前阜新地区电网全部变电站及常规变电站已纳入监控远方操作范围,目前断路器的单一操作、电容器的投退、变压器中性点分合、变电站除接地刀外的所有操作均可以通过远程操作,远方操作覆盖率达100%。

(3)调控中心值班监控人员负责集控站母线电压的运行监视,为了使相关变电站母线电压在合格范围,通过加强无功电压管理,充分发挥OPEN3000系统中自动电压控制(AVC)系统的作用,按照无功功率就地平衡的原则,优化调整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和定值,逐步投入AVC系统闭环控制,强化从站到网的无功调整与电压控制。同时在AVC未覆盖厂站或AVC无法自动调整时,调控人员可适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或投退无功补偿装置、调整主变分接开关等方法,保证电压合格,提高功率因数,最大限度地满足无功电压的优化,提高了电能质量及监视控制水平。

(4)调控一体化运作模式下,由于调控人员能够实时的、直观的、全面的、详细的掌握电网运行情况,当电网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时,值班调控人员通过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OPEN3000)及时展现在调控人员面前。能迅速、准备进行事故处理。当电网发生运行事故过程中,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依据监控显示的信息对故障发生位置以及发生类型进行初步判断,同时也可以对此时开关变位、保护动作、故障对站内设备等信息,就其对于电网运行的影响进行分析,通知值班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故障排查。当值班调控人员依据电网的运行方式编制事故处理方案时,需要建立适宜的组织机构,安排监控人员对故障的后期影响以及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依据拟定的事故处理方案向相关运维人员发送处理意见,若情况紧急,调度人员可直接进行处理,如故障隔离等。当运维人员达到现场后,需立即对站内的电力设备以及继电保护装备进行检查,并详细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将相关信息及时传达给值班调控预案。在小组负责人的带领下根据故障情况确定停电处理的范围,并制定具体的故障处理方案。运维人员依据调度指令对故障进行隔离,避免故障影响范围的扩大,减少经济损失。故障处理后需及时恢复供电,尤其是电厂用电,变电站用电和用电大户的保安用电等。对于故障设备需做好防护措施,对电网整体运行进行调整。故障处理工作结束后,调控人员以及运维人员需要对电力信号进行确认,保证电力输送正常,后期需完善工作日志。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需充分利用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OPEN3000),让调控人员更加全面准确及时掌握电网运行情况,使得电网事故处理响应快速,人力资源利用率更高,更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正确客观地分析问题,积极探寻解决措施,不断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业务流程、标准体系和技术手段,使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罗涛,何海英,吕洪波,冯跃龙,詹国红.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评价[J].华东电力,2011(02):172-175.

[2]刘航航,李文亮,赵国昌,常希田,张霖.“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在地级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12):221+229.

[3]张省三.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0):138-139.

论文作者:梁杰浩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  ;  ;  ;  ;  ;  ;  ;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探析论文_梁杰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