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10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潘雪微

主动脉夹层10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潘雪微

潘雪微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民医院 浙江 嘉兴 314300)

【摘要】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早期诊断的线索及方法。方法:对2015.01-2015.07本院内科收治的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其中90%的患者以突发持续性撕裂样胸痛、背痛或腹痛为主要症状。80%的患者伴发高血压。心电图及X线摄片检查无明显特异性,但对病情的评估有一定价值。心超阳性率较低。CTA阳性率100%。结论: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死率极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尤易与急性心肌梗塞、肺梗塞、急腹症等胸腹部疼痛性疾病相混淆,从而导致误诊。如何早期准确地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对于提高AD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高血压; 胸背痛; 腹痛 CTA

【中图分类号】R5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166-01

本文就海盐人民医院内科2015.01-2015.07收治的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随访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01-2015.07本院内科收治的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辅助检查的结果。

1.2方法

对本组1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电话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生存信息。

2.结果

2.1本组AD患者男女比例约为9:1,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42~70岁,发病年龄平均5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小时~3天。

2.2基础疾病及诱因

在10例AD患者中,高血压病史8例,马方综合征1例,冠心病 心衰病史1例。

2.3临床表现

AD患者动脉受累部位不同,临床表现较复杂,常有胸痛、背痛、腹痛,呈持续性撕裂样疼痛9例,胸闷气促1例。查体高血压8例。一般体检无心血管阳性发现6例。

2.4相关辅助检查

心电图表现大致正常8例,多导联ST段压低表现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胸腹部CT检查提示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1例,腹主动脉夹层1例,马方综合征合并主动脉夹层1例。所有病例均行CTA确诊。淀粉酶、肌钙蛋白I多无异常,D二聚体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2.4治疗

10例AD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药物治疗,以镇静镇痛、控制血压计降低心室率为治疗原则。2例放弃治疗,1例我院内科保守治疗,1例马方综合征患者上级医院接受了升主动脉置换术,2例入院后死亡,余2例确诊后均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手术治疗,2例失联。

3.讨论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流通过主动脉内膜的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导致血管壁的分层,发病凶险,进展快且病死率高。现有文献资料显示,本病的发病主要集中在50~70岁,以男性多见。

本病的病因复杂,往往为不同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遗传因素和结蹄组织代谢异常。其中以高血压最为常见[1]。本组病例中合并高血压的占8例。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为主动脉夹层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严格检测和控制血压是预防AD发病的重要手段。

AD患者因其受累部位及病变范围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大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疼痛,以突发性的撕裂样胸背痛转移至腹部或腰背部,通常与主动脉夹层延伸路径一致。此外,也可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晕厥、呼吸困难、肢体麻木及活动障碍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为主动脉分支急性闭塞造成相应器官缺血坏死或受压迫所致。本研究中,以胸背部、腹部疼痛为首发表现的病例占多数,多为突发的剧烈持续性疼痛,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

由于AD患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且与其他急性疾病的早期表现相似,故首诊误诊率较高。对突发胸背痛部疼痛伴休克、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的患者需高度怀疑AD。目前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心动图,CTA、MRI、主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中的MSCTA检查具有扫描速度快,无痛苦、分辨率高以及后处理技术强大等优点,不仅能够准确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位置和累及范围,而且可以进行多方位观察,是目前诊断AD的首选方法[2]。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治疗目的是控制主动脉夹层进一步发展,防治血管损伤、重要脏器缺血及主动脉破裂。目前,AD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应坚持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临床分型、并发症及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其中内科药物治疗是一种独立而基础的治疗方式,同时也是选择手术治疗前及术后的重要治疗步骤。其主要的原则包括镇静、镇痛、控制并降低心室率和稳定动脉血压,从而阻止主动脉结构的进一步破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治疗目的是包括尽可能切除主动脉处撕裂的内膜、应用人工血管重建病变主动脉,处理并发症,提高了生存率。

综上所述,AD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突发性心脏大血管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性及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不够,故误诊及漏诊率较高。随着今年来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认识的提高、血压控制、外科手术技术的逐渐成熟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并且坚持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临床分型、并发症及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因此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澋页珠,主译.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25-1340.

[2] 龚雪鹏,宦怡,孙立军等.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6):1997-2000.

论文作者:潘雪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主动脉夹层10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潘雪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