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月嫦 邓潞 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广州 510520
摘 要:国际贸易术语是价格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文将从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中职生学情分析的角度出发,从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化解贸易术语教学重难点的视角,阐述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翻转课堂,开展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在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中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自身的职业行动能力,达到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生 贸易术语 信息化 教学方法
一、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地位
国际贸易实务是中职学校国际商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专门介绍国际间商品交易流程的学科,也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介绍有关进出口业务基本常识、习惯做法及其操作的课程。在国际贸易中,价格高低是一笔交易能否顺利达成的关键,而贸易术语是价格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际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处于提纲挈领的地位。
二、当前中职生的学习现状
1.中职生学情分析。中职生多是中考的失利者,他们缺乏自信,有自卑感。进入中职后,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由于基础较弱,使得学生一开始就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问题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少,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在此种情形下,互联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把课堂变成了“看不见的网吧”,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们就成了“低头一族”。
2.中职生学习贸易术语时存在的难题。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零碎繁琐,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具体如下:(1)国际贸易术语由三个字母组成,其源自西方,对学生英语能力要求高。但大多数中职学生英语水平不高,一些国际贸易的专业词汇更是从来没有学习过,这就加大了学生学习国际贸易术语的难度。(2)贸易术语数量多、知识点多,学生掌握难度大。目前在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是《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为《2010年通则》)。《2010年通则》中规定了11种贸易术语,每一种贸易术语对卖方义务和买方义务各做出了10项规定,这些都加大了国际贸易术语的知识点总量,成为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的困惑之处。(3)对术语理解不深入,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效果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贸易术语大量的信息量,不仅教师教的时候费时费力,学生掌握起来也相当困难,他们甚至会产生厌倦学习的心理,产生学习倦怠的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信息化教学方法在中职生国际贸易术语教学中的应用
1.精选教材,方便学生参与教学。针对中职学生的学情,《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所选择的教材应具备以下特点:(1)实践性较强。教材应以进出口合同为中心,系统地介绍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流程和各项交易条件,有利于学生掌握外贸流程,为学生们理解贸易术语奠定基础。(2)实例+案例:教材中应附有涵盖教学重难点和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主要知识点及其图片、实例和案例等,教材不宜太难,便于中职学生理解和动手操作。(3)趣味性。在教材中增加知识拓展和课后练习,便于学生小组学习及课堂展示,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2.适度教学目标定位,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1)知识目标:学会11个贸易术语的基本内涵,包括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着重掌握每个术语的交货地点和风险划分界限,并且能够简单地清晰相似术语的异同。(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合适的术语进行报价,规避基本的交易风险,基本能判断因贸易术语问题产生的纠纷,具备基本的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3)情感目标: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使用贸易术语优化复杂贸易流程的便利性,同时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认真严谨的职业素养。
3.记忆方法融通选择,简化记忆内容。贸易术语数量多、知识点多,内容广泛复杂、零碎繁琐,在教学中,教师们常常会想方设法使其简化,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掌握。归纳起来,贸易术语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1)分组打包记忆法法。将11种贸易术语分为装运港船上交货(即FOB、CFR、CIF三种)、货交承运人(即FCA、CPT和CIP三种)以及其他地点交货的贸易术语(即EXW、FAS、DAT、DAP、DDP五种)三组。根据不同的术语名称可辨别出术语的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以及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确定术语的价格构成。以CIF为例,该术语为装运港船上交货这一组的贸易术语,中文含义是“成本COST+保险费INSURANCE+运费FREIGHT”,则可以记忆为买卖双方交货的地点和风险划分界限都在装运港的船上,卖方要负责办理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输和保险手续并承担运费的保险费,进出口手续买卖双方各自承担,CIF的价格构成为“成本+保险费+运费”,也可简写为CIF=C+I+F。(2)列表法:通过列表,将《2010年通则》各种国际贸易术语的名称、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等内容详细规定罗列出来,便于学生合并相同点,针对不同点进行记忆。(3)坐标轴记忆法:将不同术语的交货地点设为横轴,出口国国界线设为纵轴,在坐标轴上分别列明不同术语的交货地点,并在坐标轴的下方对术语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的归纳。(4)套餐法:将手机套餐的概念引入贸易术语的记忆中,将《2010年通则》中的11种术语设定为11种套餐,不同的套餐包含着了买卖双方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决定了不同的价格。以上四种常用的贸易术语的记忆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但多种方法融通使用效果更佳。
4.推送信息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其由任课教师主导,将教学环节扩展为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是为学生创设连贯、递进、线上线下融合、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一体化开放教学环境。(1)课前学习内容前置。针对贸易术语数量多、知识点多、内容繁杂、不便记忆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前学生可以支配的时间,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活动体验法、读书指导法和练习法,通过QQ、微信、云班课、雨课堂、问卷星等信息化渠道,向学生分发学情调查问卷、前测、学习任务单、微课等贸易术语学习资源。(2)课中翻转课堂。首先利用兴趣小组教学、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和参与式教学法等,锻炼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其次,设置答疑环节,由老师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的疑问;第三,利用头脑风暴法、练习法和互动对话法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即时回答和分析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练习及案例;第四,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教师要利用“智慧教室”的能效管理和数据自动采集功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一体化开放的教学环境。在课中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SIMTRADE外贸教学软件,给学生布置模拟交易任务。(3)课后实践反馈。课后,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活动体验法等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贸易术语实践任务,并利用 QQ、微信、学习平台将任务完成结果(文字稿及视频)上传给教师。教师在平台上与学生开展指导和交流互动,及时解决疑问,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增进师生感情,同时布置课后作业课堂展示及布置新的学习任务。(4)通过认岗实习,检验信息化教学的实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任务结束后,教师还可与学生们共同观看有关交易的影片和带学生下企业开展认岗实习,共同探讨企业实践中贸易术语的使用习惯及其逻辑规律,分析各种术语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交易条件选择不同的贸易术语成交,力争在交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2][3]郑小军 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61-66,97。
[4]周纯朴 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术语应用策略探究[J].中国商贸,2012,(14)。
论文作者:彭月嫦 邓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术语论文; 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学生论文; 中职论文; 课后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