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聋健融合教育形态的思考论文

学前儿童聋健融合教育形态的思考论文

学前儿童聋健融合教育形态的思考

谭艳超 李志浩 包向辉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00)

摘 要: 聋儿由于听力受到损伤,其语言能力也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在交流方面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为了更有效地对聋儿教育,使其尽早适应社会大环境,可将其在幼儿时期与普通儿童融合,文章主要从融合的形态、政策及其注意事项方面进行探析,以期为听障儿童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 学前儿童;聋健融合;教育形态

学前儿童聋健融合是一种将聋儿与普通儿童放在同一间教室里进行讲课的一种教育。聋健融合在学前教育中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教育方式,其不仅体现在将聋儿与普通儿童结合教学,更体现出对聋儿开展教育时要将其融入普通环境的必要性。聋健融合教育的关键在于“融合”,教师要恰当把握教育的度,使聋儿既不会感到窘迫,又能够与其他普通儿童共同学习,和谐共处,并享受到教育权利。[1]由于聋儿对声音不敏感,不管是语言的表达能力还是接受能力均不能以普通视角度之。聋儿需要佩戴助听器,而这恰恰是其他普通儿童好奇的点。因此,如何实现聋儿与普通儿童的正常交流则是学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学前聋儿开展聋健融合教育形态与策略

(一)初期学前儿童聋健融合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每个人,无论男女,到了一定年龄是要谈恋爱,要过家庭生活的。但是,如树上的果子,是熟的好吃,还是生的好吃?”人也像果子,要长得成熟,有了学问,会干工作,又有养育子女的能力,就好比果子熟了,那时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了。要是书还没有念好,工作能力没有培养好,谈恋爱会有好处吗?

1.互帮互助,自然融合。在学前儿童聋健融合初期教育中,教师引导普通儿童与聋儿形成融洽的同学关系,为其创建恰如其分的交流空间,使儿童之间彼此友爱。在这一过程中,聋儿会逐步适应环境,从最初的陌生、畏惧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情感会更加丰富。聋儿的身上不乏闪光点,教师要深入挖掘,使其成为班级幼儿的榜样,提高聋儿的自信心。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将“融合”的理念深入贯彻和执行。[2]

2.选择恰当游戏,提高适应能力。聋儿的特殊性决定其适应能力不能与普通儿童相提并论。因此,通过环境感染聋儿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做什么事情,人都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时间,聋儿也不例外。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引导聋儿自然融入到环境之中。比如,教师可利用“夹球”游戏使幼儿感受到乐趣。这个游戏的玩法是将幼儿两个人分为一组,然后两人一起夹球走路。教师可以将聋儿和普通儿童分为一组,后者负责讲述游戏规则,聋儿负责了解具体规则。在讲述时,可通过动作等肢体语言进行形象描述,既可以锻炼普通幼儿的表达能力,又能够增进彼此的友谊,使游戏变得更加有趣。在这一过程中,聋儿也会逐步了解游戏规则,愉快地投入到游戏之中。类似游戏的经常性、重复性练习既可以增进儿童间友谊又可以提高聋儿的适应能力,教师可以多做此类尝试。

1.创造机会,加深情感。由于聋儿与普通儿童在共同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要积极为其创造机会,使这种友谊进一步深入,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普通儿童是聋儿的最佳“助听器”,也是生活中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教师可以邀请家长组成对子,在周末休闲时间带领孩子出去玩,或者举办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使家庭之间的联系增多,在无形之中就可以为孩子们带来更加良好的情感体验。[4]

2.打造康复计划,促进聋儿健康成长。根据聋儿的具体情况,可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促进聋儿健康成长。在康复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专门的康复教师负责。康复训练与教育活动通常会同步进行,以观察和记录聋儿日常学习生活情况为前提,根据其表现情况采取相应的康复训练对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后期学前儿童聋健融合教育。

现实中,一些高校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并不缺乏,但其执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主要是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显著表现在高校文化建设滞后方面。长期以来,内部控制都被看成是高校管理层的职责,广大教职工以及学生等人员都被遗漏在外,这种氛围和控制方式不仅会滋生腐败,还会造成教职工和学生缺乏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导致恶性循环。由此追根溯源,建设高效的高校内控体系首先要营造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尤其是满足其对文化建设的需求。

2.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为了使聋儿能够迅速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其能够与普通儿童融为一体,共同参与到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之中。可将学生分成一对一小组,为学生分配任务。比如,教师引导普通幼儿给聋儿阅读;讲故事;解答聋儿的问题,由聋儿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结合所学内容,使全体幼儿都能深入到角色情境之中,感受到快乐。还可以共同合作完成一幅画;一个小制作;一个雪人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普通幼儿会起到小助手的作用,会激发其对聋儿的友爱之情。聋儿也可以在普通幼儿的带动下茁壮成长。普通儿童也可以在活动中发现聋儿的聪慧之处,并被他们坚强乐观的精神所感染。

而另一部分人,甚至从来没有看过原著,只愿意观看影视作品。毕竟画面带来的视觉冲击更强烈,人物也会更加直接生动。而阅读小说所需的“脑补”环节,直接让剧组代劳了,省心省力又赏心悦目。

1.明确目标,开展分层次教学。首先,因为聋儿与普通儿童的存在差异,二者的目标不可能是一致的。第二,聋儿与聋儿之间同样存在着很多差异,有的聋儿听力损伤程度不大,有的聋儿听力损伤程度很大。总之,为了实现融合教育,在确定学习内容之后,就要将学生进行分组,采取分层次教学,根据每一层次的整体情况设定不同教学目标。[3]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儿童的优势、劣势为其安排任务,比如,可以由普通儿童为聋儿阅读书本,聋儿负责倾听,共同理解后可以一同交流绘本内容,必要时可由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河长制”效用突显的同时,理性反思,其制度本身的确存在多方弊端。朱卫彬[2]、王书明[4]等都有指出,“河长制”缺陷在于过度依赖行政手段,考核与问责过程困难,社会力量缺乏发挥空间,民间环保组织的积极性也被忽视等。傅思明[5]表明,“河长制”需要公众监督,但公众参与的民主法制机制不足。朱玫[6]认为,“河长制”待解难题有职责非法定、权责不对等、协同机制失灵、考核欠科学。

(二)中期学前儿童聋健融合教育。

3.做好观察记录,恰当引导。教师要做好配合工作,负责对聋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这样就可以掌握聋儿的学习规律和进步情况,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亲自参与到活动之中,深入到幼儿内部,了解幼儿的想法,对聋儿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掌握后,再采取进一步的有效对策进行改进。

二、注意事项

(一)学前儿童聋健融合教育主要是通过普通儿童带动聋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分组时,需要注意普通儿童能够起到的带头作用,要引导其对聋儿具备责任感,充满耐心,这样方可组成小组,互帮互助。教师要保证幼儿的作息一致,使其能够在不断交往中增进友谊,真正以“健”助“聋”。

(二)虽然在教学中要做到一视同仁,但不可否认的是聋儿需要更多的关心。为了实现“融合”,教师要掌握充足的特殊教育知识,对聋儿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定期对聋儿的听力进行检查,了解聋儿的身体健康情况,配合康复教师对聋儿进行康复训练。

(三)在学前儿童聋健融合教育中,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教师可以经常性的组织家长交流会,谈教育孩子的体会,谈聋儿家长的艰辛和努力,谈对孩子未来的美好设想……首先使家长充满爱心和合作精神,使儿童家长经常交往、互动。促使家长积极鼓励普通儿童与聋儿交流互助,成为好朋友,使其能够与聋儿共同进步。

总之,学前儿童聋健融合教育带着浓厚的温暖色彩,温暖着每一名孩子的心。对于聋儿而言,轻松的环境,珍贵的情谊,温柔的叮咛,就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法宝。在这一系列的教育过程中,不管是普通儿童还是聋儿,都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收获。温暖与爱将长久地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碍时他们会更有自信心和耐心去战胜困难,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将总是用充满爱的眼神看待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参考文献:

[1]谢小芳.学前聋健融合班阶段递进式课程设计与实施[J].现代特殊教育,2018(15):30-32.

[2]王荣光.基于特殊教育集团化办学构建残健融合教学管理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8(18):30-31.

[3]韦素梅.上海市学前融合教育概况及对广西的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7(5):79-81.

[4]杨根生.浅析“学讲方式”下的聋健融合体育新课堂[J].当代体育科技,2015(30):95-96.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438(2019)07-0159-02

收稿日期: 2019-03-02

作者简介: 谭艳超(1982-),女,黑龙江海伦人,绥化学院助理研究员,在读硕士,究方向:文学、教学管理、特殊教育。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2018年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聋健融合微信互动平台建设”(201810236004);黑龙江省2018年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聋’有爱微信平台创业应用研究”(201810236014)。

[责任编辑 王占峰]

标签:;  ;  ;  ;  

学前儿童聋健融合教育形态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