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所以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7-142-01
创新思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形式,是对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所产生的不同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逐步形成的,学校教育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立足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不断积累,形成小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针对小学生来说,创新思维并不是要求他们进行发明创造,针对同一个习题,小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突破思维定势,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就是一种创新。针对同一种知识,能够找出巧妙的记忆方法,不去死记硬背也是一种创新。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问题发表一下笔者的看法。
一、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求,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只是死记硬背,缺乏能动性。这种教学形式不利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照搬课本的教学模式,拓宽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同时根据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把数学教学和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深入探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单一的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于不同的学生所采取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区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教育当中,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多对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多关心和爱护学生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来到学校进行学习的时间不长,离开了家长不能很快适应学习的生活。在学校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最多,也成了他们所信赖的人。教师在平时要多关心和帮助小学生,帮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只有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他们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才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师的态度和情绪对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丰富的表情,严谨的态度,赞许的目光都会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迸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关心、爱护学生,并充分信任学生。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要给予鼓励。教师的肯定是促使小学生不断创新的动力。
三、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利用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好问题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问题的设置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把对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身的 。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合理性。设置的问题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并且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逐步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采用语言、设备、活动等各种手段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出符合教学内容并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
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丰富学生的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要求不受束缚,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
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逆向思维法,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法是一种由果探因的思维方法,从结果去推导出问题的原因。使用逆向思维方法可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些习题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方法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如果采用逆向思维法就会更加容易。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教给学生纵横联系法对问题进行思考。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把所遇到的问题和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从中找的答案的一种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采用多维分散法。发散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思维要求学生针对问题能够利用已有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思考。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通过多角度的思考,使学生得出结论的空间更加广阔。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形成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数学教学对学习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为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吐尔逊姑丽·克里木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生论文; 创新思维论文; 思维论文; 方法论文; 情境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