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蓉 陕西省委党校文化与科技教研部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讨论了英语委婉语的定义以及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应用,并指出应对委婉语进行细致的研究并恰如其分地使用它。
关键词: 委婉语 人际关系 应用
一、英语委婉语的定义
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good,sounding well,好的,好听的)和词根pheme(speech or saying,话语或好话)。Euphemism字面上的意思就是“use of pleasant, milder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more accurate or direct tones (用好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表达)”。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主要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英语委婉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说没有人能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和别人很好地沟通、交流。正如美国学者Hugh Rawson(1974)所指出的那样,“……they (euphemisms) are embedded so deeply in our language that few of us, even those who pride themselves on being plain-spoken, ever get through a day without using them.”。委婉语如此深深潜入我们语言,以至于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使那些自诩为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下面主要对委婉语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英语委婉语的运用
1.委婉语在职业中的应用:使用职业委婉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传统意义的“低下”职业“体面化”,通过类比将职业地位人为地拔高,将难听、刺耳的职业美化,将地位低微、受人歧视的职业变成身价百倍的职业。在西方国家,脑力劳动被视为高贵的工作,而体力劳动被视为卑微的工作。为了避免卑微工作给从业人员带来的不安,人们将这些低微的职业委婉化,以抬高他们的身价。例如:把head-waiter(侍者领班)称为captain(总管);把dustman(垃圾清理工)称为sanitary engineer(卫生工程师);把 elevator(电梯服务员)称为 member of the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corps(垂直交通大队队员);技术人员都称为engineer;明明是屠夫(butcher) , 也 委 婉 地 称 为 肉 类 技 术 专 家 (meat technologist)。又如,“under-take”(焚尸工)美其名曰“funeral service practitioner”(殡葬服务承办人)。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使人们更容易接受,也使这些职业听上去更温和些。因为丧葬虽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工作,但毕竟需要与冷冰冰的“死”打交道,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
2.委婉语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应用:在英语国家中,政客们往往有一种遮掩、躲闪退让的功夫,以隐藏自己的政治目的,掩盖自己的过错或失败。具体在语言运用上就格外表现出隐晦、含糊、欲盖弥彰的特点。为了掩盖政治丑闻、粉饰现实、欺骗舆论、混淆视听、愚弄世界公众,各个时期的美国政界都曾创造使用过大量的为政治涂脂抹粉的词语。英美人常把反政府的人叫作dissident(持不同政见者);把发生的骚动riot说成是disturbance或civil disorder;把罢工说成walk-out,downtools,而不说strike。
2003年,美国人在对伊拉克的战争中,为了掩盖其暴行,把大规模的空中狂轰滥炸说成是“action of decapitation”(斩首行动)。把一次既没有合法性又不人道的侵略“occupation”堂而皇之地冠以“liberation”(解放),把自己打扮成为了维护伊拉克和平(“Iraqi Freedom”是这次美英联军对伊行动的代号)而战斗的解放者。在战争中的伊拉克平民的伤亡“civilian casualties”被称为“collateral damage”(附带的损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为“arescue mission”(援救任务),空袭利比亚为“surgical strikes”(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连鬼鬼祟祟的偷袭“surprise attack”也美其名曰“先发制人的攻击”(pre-emptive strikes)。海湾战争时又出现了“air operation”(空中手术)和“ground operation”(地面手术)等表示空中轰炸和地面战争的代用语。这类拐弯抹角、歪曲事实真相的委婉语的使用使战争的恐怖和残酷性从字面上荡然无存。
3.委婉语在教育界的应用:委婉语也出现在教育生活中。成绩差的学生是 a below average student 或working on his own level,而“He can do better with help”或“He is a bit slow for his age.”则指反应比较迟钝的学生。学生考试作弊则冠以to depend on others to do his/her work。教师委婉地否定学生的错误答语或要求学生重复:“Not quite right. Have another try.(不全对,再试一次。)”。“You are on the right track,but not exact.(你的思路对了,但不确切。)”对于大意的学生,不说他 sloppy and careless, 而称之为 absent-minded(心不在焉)。
4.委婉语在疾病方面的应用:在医学科技很落后的时代,疾病在很多时候就意味着死亡,为了减轻病人的思想包袱,提高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人们就采取了一系列回避的说法。即尽可能地把人们忌讳或难以说出口的词语改头换面,或不直接触及它,如果有人患了癌症,人们不会用 cancer,而应该用“terrible ill”“long illness”(长时间的疾病)。还有被称为世纪绝症的艾滋病,在人们的常识里,艾滋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而为了不再给艾滋病人增加压力,美国人将其命名为“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后天性免疫不全症候),也就是所谓的AIDS,而用PNA(person with AIDS)来称呼艾滋病患者,或用communicable social illness(可传染的社会病) 来代替AIDS,用lung trouble(肺部毛病)代替Tuberculosis(肺结核); 用the old man'sfriend (老年之交)代替pneumonia(肺炎); 一个人得了神经病,不直接说mad(疯子),而是说a little confused(有点反常,神志迷乱);一个人耳聋,不用deaf(聋子),而是用hardofhearing(耳沉)。这样做既充分尊重了病人,又可以让人们对他们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另一方面,有些常见疾病,如呕吐、腹泻等,尽管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但由于它们使病人形象不佳,人们一般也不会直接提及。于是有了to lose a meal(失去一顿饭,婉指“呕吐”),running belly(流淌的肚子,婉指“腹泻”)。
5.委婉语在体型上的应用:委婉语的使用巧妙能消除了人们由于身体容貌的缺陷而导致的自卑、怯懦等心理的阴影,可以鼓舞人们充满自信地积极生活、工作。
三、结语
由此可见,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通过它,可以避免语言过于直接而给对方造成伤害。随着社会由体力型向智力型的转化,说话技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生活。现代人极力避免直截了当,而偏向于使用间接委婉的言辞。说话人试图与听话人建立一体感,消除等级优越感,以获得好感。在日益文明的平等社会里,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探讨委婉语,有助于我们把握英语语体,提高英语的鉴赏和应用水平,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交流。运用得当的委婉语,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当然,英语委婉语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发展,有很多老的旧的委婉语至今仍被人们所使用,并且由于不同的利益和需求,一些新的委婉语又会随之出现。另一方面,委婉语虽然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但决不能用得过多过滥。英语中的委婉语数不胜数,使用时要考虑场合和对象,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滥用,反而会使你“欲礼而不达”,甚至令人不知所云,满头雾水。因此,作为一名教授语言学的英语教师,平时更要对英语委婉语特别是英语中较为广泛的用法进行细心的研究,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它,并恰如其分地使用。
参考文献
[1]Kahn J.E.(Ed) The Right Word at the Right Time Reader's Digest,1995。
[2]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束定芳 徐金元 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1995,5。
[5]刘寅齐 “英语委婉语:特点、构造及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论文作者:邹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1月总第1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委婉论文; 英语论文; 职业论文; 社会论文; 语言论文; 伊拉克论文; 病人论文; 《教育学》2017年11月总第1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