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性与社会进步动力论文

技术、人性与社会进步动力论文

技术、人性与社会进步动力

宋圭武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 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双面的。在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谨防技术对人类权利的过度侵蚀。另外,如何认识人性,需要客观辩证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主流看,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在更多满足追求自我存在与追求社会存在有机统一的情况下,才更多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动力的属性。

关键词: 技术;人性;社会进步

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双面的。在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谨防技术对人类权利的过度侵蚀。另外,如何认识人性,需要客观辩证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主流看,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在更多满足追求自我存在与追求社会存在有机统一的情况下,才更多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动力的属性。

一、谨防技术对人类权利的过度侵蚀

对人类权利的过度侵蚀主要有三种存在形态。一种形态是神权对人类权利的过度侵蚀,这种形态主要存在于神权社会。一种形态是人类自身对人类权利的过度侵蚀,这种形态主要存在于奴隶社会和专制社会。还有一种形态是物权对人类权利的过度侵蚀,这种形态主要存在于市场社会或资本社会,其典型存在形式是货币拜物教或资本拜物教。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技术力量的飞速扩张,人类正面临技术权力过度扩张的威胁,人类需要谨防技术对人类权利的过度侵蚀。技术对人类权利的过度侵蚀,是人类面临的第四种权利侵蚀形态。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成年人在“打回去”之前,会下意识地合理判断自己打回去的后果是什么,如果发现打回去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就会控制住自己这种冲动,转向其他的解决方式。

目前,技术对人类权利的过度侵蚀已有三方面的主要表现。一是技术与资本结合,让劳动价值的实现最低化,让资本的收益大大高于劳动的收益,让劳动制度变成了事实上的技术奴隶制。劳动纯粹是为技术打工,技术就是奴隶主。而资本则成了技术实现奴隶主功能的物质载体。这种状况导致富人越来越富,尤其是垄断核心技术的富人,其财富的增值速度比其他人会更快,如比尔·盖茨、马云、扎克伯格等人,而穷人则会越来越穷,尤其是没有技术的穷人,境况会更差,这种情况也让世界越来越陷入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风险之中。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提出,近几十年来,世界的贫富差距正在严重恶化,而且据预测将会继续恶化下去。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全球风险报告》评估了31项全球性风险的严重性、发生概率和潜在影响力,认为长期的贫富差距扩大将是未来十年最可能造成严重全球性危害的风险。

二是技术与管理制度结合,使人类自身的隐私权利受到极大侵犯。社会发展,需要个人有一定程度的合理隐私,一个人完全没有隐私,这是不可能的,人本质是需要隐私的。人类社会对隐私的监视应有一个合理区间,若过度,让人一切行为都处于监视之下,就是一种对人自身权利的过度侵犯。而现代技术的扩展,让这种过度侵犯变成了可能。典型形态是摄像头的无处不在,让人类的隐私无处躲藏。一个人走到哪里,都好像背后有一个人或多个人在监视你,你的一举一动,都感觉处在别人或大众的眼皮底下。另外,高度发达的通信技术,也使人与人之间的通话、微信聊天等内容,都随时处在别人的掌握之下。这种状态让人人自危,使人类的隐私存在空间大大缩小。

若把前面两种情况都包含在自私的定义中,显然第二种情况并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说自私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显然是不准确的。若不算第一种情况,只算第二种情况为自私,这种情况更不能说自私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自私应是社会的破坏力更准确。若从自私的角度看,满足社会进步的行为,应是第一种情况。

其实,从人的本性看,本人以前文章论证过,人本性自然。而自然之性,从普遍的角度看,既有利己的因素,也有利他的因素。但有一些人,可能其自然行为会走过头,要么利己过头,变成反社会行为,要么利他过头,无私奉献。而社会发展,关键是要约束人的自然之性,使人的自然之性得到正常发挥,不要变成反社会行为。

二、人性自私与社会进步动力

群众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并历经多次实践检验、唯一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主导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唯心史观否认社会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性,不能透过现象认清社会发展的本质,其树立群众史观更无从谈起。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之后,群众史观就成为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它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自创立之日起,就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之一,并随着无产阶级政党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发展而得以发展。

(一)看第一个方面的问题,人本性是不是自私的

另外,对于第三种情况,从社会角度看,这些人的行为,虽然伤害了自身的存在,但维护了社会存在,应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当然,对于这一种情况,一些人完全不顾自己,奉献社会,好是好,但从全局角度看,大家不应全都是这样。因为若全都是这样,每个人自身的存在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奉献了别人,忘了自己,而你自身的存在就需要别人的奉献来弥补,但别人的奉献行为未必能充分满足你的实际真实存在的需要,这里有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你自己对你自己的存在需求有最充分的了解。所以,我们应提倡每个人应尽可能照顾好自己的存在,同时不能伤害社会的存在,同时,也鼓励奉献社会,最终实现自己的存在与社会存在的有机统一,这应是主流。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无限制的技术扩展本质是危险的,也是对人类存在的极大威胁,也可能会让人类陷入技术所导致的一种异化状态中。恩格斯也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所以,人类在利用技术为人类服务的同时,必须也要预防技术所产生的副作用。如何预防,第一,人类要谨慎开发技术,要重点开发有利于环保、人类健康等方面的技术。要总体放缓技术的开发速度。第二,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要防止公共权力利用技术手段对个人生存空间的过度侵蚀。第三,人类需要一场新启蒙运动。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启蒙本质是人类借助技术的力量使人类更多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提高了自身的地位。同时,也让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追求,更多向物质世界偏移。如今,这偏移有些过头,尤其在技术手段的帮助下,人类正越来越陷入物质世界的泥坑。而新启蒙则是注重精神的启蒙。新启蒙要求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应更多向精神世界偏移。人类应更多在精神世界中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而不是更多在物质世界中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新启蒙的目的不是要人征服世界,不是要人与世界处于对立关系,而是要人与世界建立一个统一共生关系,本质是要建设一个和谐世界。其中和谐世界包括三个层次的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的和谐;三是人与不确定性世界的和谐。如何实现三个和谐,需要人类牢固树立三种意识:理性、诚信、敬畏。其中理性是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的意识基础,诚信是保障人与人和谐的意识基础,敬畏是保障人与不确定性世界和谐的意识基础。新启蒙需要把理性、诚信、敬畏三种意识的培育作为人类精神世界重建的重点内容。另外,新启蒙面临的任务要比人类社会第一次启蒙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期限也会比第一次启蒙更长,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献身者来投身启蒙。

另外,“私”的范围也与文化有关。在血缘文化浓重的情况下,“私”的范围必然会渗透更多血缘的成分;而在个体文化的基础上,“私”的落脚点更多将是个人。

(二)自私是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自私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这被认为是经济学一种普遍的观点,或主流的观点,但该观点的正确性也与自私的定义有关。

这里主要谈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人本性到底是不是自私;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自私是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三是技术与人性结合,技术通过利用人性的弱点,使人类在娱乐中陷入技术的捆绑吸钱陷阱。比如,通过网络、手机等现代技术手段为人提供的愉悦感,将人捆绑在冰冷的机器世界里,让人与人的接触更多变成人与机器的接触,让人产生机器依赖症。在现实世界,我们看到,一些人在马路上、地铁上,以及各种公共场合,包括家庭聚会,一些人更多将注意力放在人与机器(手机、电脑等)的交流上,而不是人与人的交流上。人与人的世界更趋冰冷,而人与机器的世界更趋火热。同时,在人与机器火热的同时,人自身的成果也不断被机器所抽油,人在愉悦中享受着价值的被剥夺,就像吸毒,这里技术本身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毒品。

人在本性上,总有一种维护自我存在的倾向,这是一种进化的本能。但维护自我的存在,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些维护自身存在的行为,其本质也是有利于社会存在的。比如锻炼身体,既对个人好,也对社会也好,再比如,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也是对自己好,对社会也好。第二种情况,有些维护自身存在的情况,虽然有利于自身存在,但却伤害了社会存在。比如偷窃等。另外,还有第三种情况,有些人为了维护社会存在,而伤害到自身存在。现实中有些人确实是这样,既不图名,也不图利。结合这三种情况,说人本性自私,显然是一个有问题的命题。因为第三种情况并不是真自私,第一种情况也勉强,只有第二种情况,才是真正的自私。

一般而言,应是更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应更符合社会进步动力的属性要求。而若一个人对自己的存在追求越过度,或越过度追求自我利益,就越可能会伤害到社会存在,这就越不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但完全不顾自身的存在,全部奉献社会存在的行为,也不应成为社会的普遍存在形式,因为在社会个体互动的过程中,这种情况也不利于社会利益的总体最优均衡。当然,人类自然进化的天性也制约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但当一个社会出现整体自私过度时,社会就应大力激励这种完全奉献社会的行为。同时,对自私过度,尤其是伤天害理的行为,要严惩不贷。通过这种方式,把人性矫正到一个合理的轨道上,使人性中的自然之性更多满足社会进步动力的属性要求。

总之,从社会全局博弈的情况看,从主流看,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在更多满足追求自我存在与追求社会存在有机统一的情况下,才更多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动力的属性。

(5) 轨旁安全设备中的安全应用模块将处理完后需要发送给车载的安全数据提交给RSSP-I安全通信模块,由安全通信模块处理成RSSP-I安全通信包后,再通过EPC传输给BBU。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学研究方法及价值…………………………………………………………………………赵艳华(2.44)

作者简介: 宋圭武(1964- ),男,甘肃靖远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中国发展、发展经济学等。

(编辑:刘诗吟)

标签:;  ;  ;  ;  

技术、人性与社会进步动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