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胡麻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叶斑病论文,胡麻论文,茭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茭白胡麻叶斑病是对茭白为害最重的病害,分布广泛,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都能发生,以夏秋季发病较重,病株常达80%~100%,明显影响茭白生产。
一、识别要点
以为害叶片为主,也为害叶鞘。发病初期病斑为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至梭形黄褐色坏死病斑,大小为2~4毫米×1~2毫米,如芝麻状,故称胡麻叶斑病。病斑由界限分明的四层组成,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第二层为黄褐色,第三层为黑褐色,中心为灰白色,严重时一片叶上约有数百上千小病斑。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可融合成片,造成叶片枯死,病叶叶尖向下干枯。叶鞘上的病斑较大,数量较少,多雨潮湿时,病斑上生黑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发生规律
该病由半知菌类菰长蠕孢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老株或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溅射进行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高温高湿适宜发病,病菌生长温度为5℃~35℃,最适温度28℃。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28℃,要求具有高湿条件,饱和湿度或在水滴或水膜中更有利于萌发。病菌抗逆力较强,干燥条件下可存活数年。
通常在茭白生长期气候高温多雨或闷热潮湿时病害发生较重,连作、田间通风条件差发病也重。在病害的发生初期,未能及时用药剂防治,会造成病害的扩散。偏施氮肥、缺钾肥磷肥的田块发病较重。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消灭初侵染源,在秋茭收获后,要离地1.5厘米割茬,将枯老茭叶集中烧毁,不宜放在田边地角过冬。5~6月收获夏茭后,也不宜将病叶放在当年定植的茭田边。合理密植,多施有机肥作基肥,在茭白分蘖期,在追施氮肥的同时,应合理配施磷、钾肥。及时打去老黄叶和无效分蘖,增强田间的通风透光。7~8月高温期适当深灌水,保持水深13~17厘米,并做到经常换水降温,控制病害发展。在高温多雨天气,抓住晴天,放水搁田1~2天再灌水,以增加土壤含氧量。
2.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5000倍液,2%春雷霉素(加收米)水剂4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0%恶醚唑(世高)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75%百菌清(达科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80%代森锰锌(大生)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12.5%烯唑醇乳油1500~2000倍液,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2000~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叶面、叶背均要喷到,7~15天防治1次,视病情防治2~4次。
联系电话:0791-852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