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阿司匹灵、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观察论文_闫萍,赵红霞,迟志波

山东省蓬莱市人民医院 265600

【摘 要】目的 观察分析拜阿司匹灵、阿托伐他汀钙与普罗布考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斑块变化 方法 将符合标准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44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实验组22 例,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灵0.1,qd,阿托伐他汀钙20 mg,qn;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500mg,bid。两组均连续服药6月。治疗前后对2 组患者的TC、TG、LDC-L 和B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ABI的变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血脂指标TC、TG、LDC-L、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BI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 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拜阿司匹灵、阿托伐他汀钙与普罗布考联合可以明显改善减少下肢动脉斑块大小和明显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的血流,临床效果优于拜阿司匹灵联合阿托伐他汀钙。

【关键词】拜阿司匹灵;阿托伐他汀钙;普罗布考;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导致下肢缺血坏死、糖尿病足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据统计由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的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截肢率是正常人的5~10倍(1),给病人和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拜阿司匹灵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最常使用的降血脂药物,对稳定动脉斑块有良好的疗效。我院从2015 年1 月~ 2015 年6 月采用拜阿司匹灵、阿托伐他汀钙连用普罗布考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内分泌科2015 年1 月~2015 年6 月间收治的44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此44例患者B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为在股总动脉处可测得斑块大小,在胫前、胫后及腘动脉、足背动脉等处测得点状或大块分布斑块,部分形成中度-重度狭窄。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拜阿司匹灵、阿托伐他汀钙)和观察组(拜阿司匹灵、阿托伐他汀钙与普罗布考联用)。对照组22例,其中男性患者14 例,女性患者8 例,年龄68.3±6.1 岁;观察组22 例,其中男性患者13 例,女性患者9 例,年龄65.7±7.2 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纳入标准和检查方法

纳入标准:1)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2)入院前未使用调脂药物。排除标准:1)孕妇及哺乳期女性;2)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性损害者;3)近期心肌梗死者、严重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患者;4)电解质紊乱者或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检查方法:B超为采用美国G彩色超声诊断仪,由超声室专人检查,探头频率7.0MHz。ABI 测定采用日本hadeco 的双向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由我科专人检查。患者平卧休息5 min 后行四肢多普勒血流图,使用8MHz 手持超声探头、测量双上肢肱动脉、双下肢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收缩压,以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收缩压最高值/ 肱动脉收缩压最高值计算ABI。ABI正常值0.9-1.3。ABI≤0.9 为异常。

1.3 方法

患者治疗开始时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灵0.1,qd、阿托伐他汀钙,用量20 mg qn,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500mg,bid,连续服药6个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TC、TG、LDC-L 和B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ABI的变化进行检测,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疗效评价:参考《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完成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6月,观察组18 例显效(81.8%)、2 例有效(9%)、2 例无效(9%),总有效率90.9%;对照组14例显效(63.6%)、4 例有效(18.2%)、4 例无效(18.2%),

总有效率81.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见表2。

2.2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能够自行缓解。血尿常规等监测无明显异常情况发生。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渐上升,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多发生于下肢的中小动脉,发病机会较非糖尿患者高10多倍。发病年龄较轻,进展较快,主要累及下肢远端动脉,据报道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截肢率比健康人高5~10倍。机制为最早是血管内皮损伤,随之吞噬细胞活动增强,吞噬大量胆固醇、甘油三酯,沉积于血管壁,形成斑块,同时血小板的黏附,致使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管腔狭窄、闭塞,造成下肢远端缺血、缺氧而致麻木,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甚至坏疽溃烂,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对环氧化酶产生不可逆性地抑制,最终达到抑制血小板内的TXA2 生成,从而达到预防斑块形成和增长的目的。阿托伐他汀是HMGCoA 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患者肝脏胆固醇和HMGCoA 的合成,使血浆中胆固醇和血清脂蛋白含量降低;另外,阿托伐他汀还能够有效增加细胞表面的肝脏LDL 受体,从而促进LDL 代谢,减少脂质浸润和泡沫细胞形成;对于下肢斑块形成传统的治疗是以拜阿司匹灵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治疗。而普罗布考通过降低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通过改变高密度脂蛋白亚型的性质和功能、影响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和胆固醇脂转移蛋白和载脂蛋白E 的功能、使脂质化的胆固醇/ 总胆固醇比率回复正常等作用加强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逆转运;通过抑制细胞间粘附因子和P- 选择素的表达抑制单核细胞粘附到内皮细胞。普罗布考强大的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充分发挥过抗氧化、抗炎症效果,阿托伐他汀则发挥调节血脂作用,降低TC、LDL 水平,升高HDL 水平稳定粥样板块,拜阿司匹灵则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三者联合可使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斑块明显缩小、ABI指数明显上升,治疗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M]. 中国新药杂志,2007,35(5):390-419.

[2] 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3] 邹阳春,胡大一.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前景展望[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22(5):261.

[4] 姜应标,曾富荣,徐国华,等.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0,16(10):51-52.

[5] 苗嵩,宗宇平,张仲君.普罗布考对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0(33):4844-4845.

[6] 谢强旺.普罗布考、辛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不稳定斑块68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7):107-108.

论文作者:闫萍,赵红霞,迟志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  ;  ;  ;  ;  ;  ;  ;  

拜阿司匹灵、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观察论文_闫萍,赵红霞,迟志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