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舰艇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研究∗
阚亚斌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作战软件与仿真研究所 大连 116018)
摘 要 为充分发扬水面舰艇各种软硬防空武器火力,提高对空防御作战效能,水面舰艇在对空防御作战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战术机动。战术机动决策是水面舰艇对空防御战术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之一。文章在分析影响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因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对空防御作战过程中战术机动决策的流程、决策方法等。论文的研究成果,对水面舰艇对空防御战术辅助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使用价值。
关键词 水面舰艇;对空防御作战;战术机动决策
1 引言
水面舰艇在海上实施作战行动中,时刻面临来自各种平台发射的反舰导弹威胁。为提高舰艇生存能力,对空防御作战成为舰艇在海上的主要作战行动和防御形式之一。舰艇对空防御能力的强弱,是衡量舰艇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志。面对空中目标威胁,水面舰艇及其编队必须组织可靠的预警和探测,协调各种兵力和防空武器的使用。
为了有效防御来自各种平台发射的反舰导弹和飞机的威胁,舰艇对空防御系统通常由多层次的防御系统构成,一般可划分为远程对空防御系统、中程对空防御系统以及近程对空防御系统。远程对空防御系统主要用于攻击携带和发射反舰导弹的各种平台,如飞机、水面舰艇、潜艇等,通常由航空母舰编队来完成。中程对空防御系统主要担负本舰和编队的区域防空任务,通过控制舰载中程舰空导弹武器对目标实施拦截。
受软、硬防空武器,特别是硬防空武器抗击扇面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扬舰艇装备的各种软硬防空武器火力,对空防御作战过程中水面舰艇通常需要进行战术机动,以达到发扬对空抗击火力、提高对空防御作战效能的目的。
2 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的影响因素
影响水面舰艇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及其决策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战术机动决策模式
空中目标态势及空中目标群威胁判断结果是影响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对空中目标的群识别及目标群威胁判断的结果。
2)战术机动优先原则
对空防御作战过程的战术机动优先原则,通常可分为电子对抗优先(软武器抗击)、对空抗击优先(硬武器抗击)两种,由指挥员根据战术意图、当时战场态势、武器系统状态、武器系统对空抗击效果等几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预先进行设定。确定何种战术机动优先原则,将直接影响到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的结果。
3)空中目标态势及空中目标群威胁判断结果
聚合物钻井液配方1#4%BTJ+0.2%QYHN+0.2%TSN+0.4%MAN104+0.4%MAN101+0.5%FPAY+2%SMP-1+1%SPNH+2%KR-n+BA;
水面舰艇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设“转向”和“不转向”两种模式。当为“转向”模式时,则根据当前态势和武器系统状态等情况,实时给出相应的战术机动决策建议,武器系统火分决策的基准航向为转向机动后的新航向,不是舰艇的当前航向;当为“不转向”模式时,不进行战术机动决策,按舰艇的当前航向进行火力分配。
4)对空防御软硬武器系统的抗击扇面
舰艇甲板上的各种建筑以及各武器系统自身的射界限制,直接影响到对空防御武器系统的抗击扇面和范围,这是对空防御作战过程需要水面舰艇实施战术机动的主要原因。如果各中防空武器都可以全向进行抗击,则对空防御作战时不需要进行战术机动及其战术机动决策。
5)对空防御武器系统状态
对空防御武器系统包括硬武器和软武器两大类。硬武器系统主要包括远程、中程、近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舰炮武器系统等,软武器系统主要是指电子对抗系统。对空防御武器系统状态是影响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一个、多个或全部武器系统能否实施对空防御作战,直接影响到对空防御武器的抗击扇面和范围。
6)电子对抗系统上报的规避机动建议
为保证电子对抗系统的抗击效果,当对目标实施电子对抗后,其是电子对抗系统实施无源干扰后,电子对抗系统通常都会向作战指挥系统上报相应的规避机动建议,主要包括规避航向、规避航速等。是否存在电子对抗系统上报的规避机动建议,是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1)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与近程舰炮武器系统均有火分决策
根据电子对抗系统装备的各种无源干扰弹的种类和数量,在作战过程中电子对抗系统将会实时上报当前可实施的无源干扰样式、可干扰区域范围及其预测的干扰效果等信息。在进行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电子对抗系统上报的可干扰区域范围对战术机动的影响,依据对空防御战术机动模式、战术机动优先原则、空中目标威胁情况、武器系统状态等因素,对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结果进行调整、修正。
3 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流程
1)对空防御战术决策流程
对空防御战术决策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对空防御战术决策流程图
2)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流程
5)当电子对抗系统目标分配决策的目标方位均不处于可干扰区域的范围内时,则计算目标方位与各可干扰区域的最小方位差,否则不需要调整战术机动决策方案。
4 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内容
4.1 硬武器抗击战术机动决策
4.1.1 处理过程
1)判断是否有电子战系统上报的转向规避建议,若有,则需判断电子战系统上报的转向规避建议对硬武器抗击有无影响,执行步骤2);若无电子战系统上报的转向规避建议,则按硬武器对空抗击转向机动需求给出转向机动决策方案,跳转至步骤4);
2)Constraints on AP:...uood easily/with difficulty(=be known or realized easily,or difficultly)
2)若有影响,则按软硬武器协同抗击的需求给出转向机动决策方案,若无影响,则按硬武器对空抗击转向机动需求给出转向机动决策方案;跳转至步骤4);
3)判断硬武器对空抗击是否需要转向机动,若需要,则按硬武器对空抗击的转向机动给出转向机动决策方案,否则无转向机动决策。
4)处理结束。
图2 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流程图
4.1.2 硬武器对空抗击转向机动方案
1)只存在一个空中威胁方向
计算转向角,确保将威胁方向内的目标置于本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与近程舰炮武器系统共同抗击扇面范围内。
7)根据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与近程舰炮武器系统目标分配决策情况,分以下几种情况处理:
当存在两个以上空中威胁方向时,以第1 个和第2个威胁方向作为考察的主要方向。若第2个威胁方向的威胁到达时间与第1 个威胁方向的威胁到达时间相差较大时,则按第1 个威胁方向解算机动方案;否则按以下规则进行解算:
(1)先按第1 个威胁方向解算机动方案,若同时能满足对第2 个威胁方向目标的抗击扇面要求,则按采用按第1 个威胁方向的机动方案;否则,先按第2 个威胁方向解算机动方案,若同时能满足对第1 个威胁方向目标的抗击扇面要求,则按采用按第2个威胁方向的机动方案,否则按步骤2)处理。
(2)根据第1 个威胁方向和第2 个威胁方向的差角、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与近程舰炮武器系统共同的抗击扇面等因素解算机动方案,尽可能使两个威胁方向的目标处于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与近程舰炮武器系统的共同抗击扇面范围内。
4.1.3 按硬武器对空抗击转向机动需求
在解算出了硬武器对空抗击转向机动方案后,根据以下准则判断是否采纳所解算出的结果:
1)转向角过小(如小于5°);
译文:What was once the sea has now changed into mulberry fields,second ago we were going to die,and now the situation was suddenly reversed.
在城乡规划设计时期,要根据城乡水文条件和地质环境进行管理,合理整合农村景观,营造良好的环境景观空间,并坚持诚信和特色的原则。推广绿色和低碳的概念。根据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实现城乡景观过渡设计,积极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思想,在城乡规划设计中更好地体现农村景观。
2)转向角过大(如大于90°);
3)主威胁方向到达时间不够长(如小于30s);
3)计算可干扰区域实际的可干扰区域方位范围。
种子形态可直接反馈遗传信息,其形态与种子的生产、脱落、传播等过程具有直接联系,对植被的恢复以及演替具有直接影响。种子是植被成长的主要来源,为植被的恢复演替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基于种子形态特征与植被恢复演替的影响分析,阐述了种子形态特征对植被生态布局所造成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以上准则只要有一个满足,则判断转向需求不可行,不进行转向。
生态保护一体化:坚持分散绿化与集中绿化相结合,通过先进的技术工艺,对废水和废弃物的统一处理,形成一体化的清洁生产环境,使化工区达到生产与生态的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4.2 软硬武器协同抗击战术机动决策
1)判断是否有电子战系统上报的转向规避建议,若有,则获取电子战系统上报的转向规避建议,然后执行以下步骤,否则跳转至步骤4);
2)判断硬武器对空抗击是否需要转向机动,若硬武器对空抗击需要转向机动,则需判断电子战系统上报的转向规避建议对硬武器抗击有无影响,执行步骤3);若无硬武器对空抗击转向机动需求,按电子战系统上报的转向规避建议给出转向机动决策方案,跳转至步骤5);
3)若有影响,则按软硬武器协同抗击的需求给出转向机动决策方案,若无影响,则按电子战系统上报的转向规避建议给出转向机动决策方案;跳转至步骤5);
4)判断硬武器对空抗击是否需要转向机动,若需要,则按硬武器对空抗击的转向机动给出转向机动决策方案,否则无转向机动决策。
5)处理结束。
4.3 按电子对抗系统上报的可干扰区域范围调整战术机动决策方案
以电子对抗系统火分决策的首批目标方位和决策的干扰样式为基准,根据电子对抗系统上报的无源干扰可干扰区域数量及区域范围(舷方位)、首批目标方位与可干扰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视情调整对空防御转向机动决策。
1)获取电子对抗系统目标分配决策目标方位。
人类通过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获取各种信息及经验,并在基于身体的感性体验之上形成了基于认知的内心体验。通过对语料的考察,我们看到“旨い”除了修饰表示客观世界事物的名词,还可以修饰表示人类及其行为的名词,例如:
2)根据电子对抗系统火分决策目标分配决策目标的干扰样式,获取电子对抗系统上报的可干扰区域数量及各区域数值。
4)转向时间大于主威胁方向的到达时间。
典故是民族文化之精髓,人民群众集体智慧之结晶,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全球文化一体化的今天,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典故是国际文化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具有不可忽视的实际意义。
4)判断电子对抗系统目标分配决策的目标方位是否处于上报的可干扰区域范围内。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掠夺性的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气,不仅加速能源危机的早日到来,而且环境污染也断加剧,秸秆气化项目的实施,可以实现再生能源的有序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及小城镇的用能品味。
开放域的自然答案生成模型的学习需要大规模学习数据,并且这些数据需要与知识库进行对齐(即,关联问句和答案与特定事实三元组)。每条训练数据为(问句,答案,匹配事实三元组)(表示为(Q,A,T))形式的元组数据(如,Q:“诗人泰戈尔有什么成就?”,A:“印度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T:“泰戈尔,主要成就,诺贝尔文学奖”)。
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流程如图2所示。
6)计算目标方位与所有可干扰区域最小方位差中的最小方位差。
2)存在两个以上空中威胁方向
7)电子对抗系统上报的可干扰区域范围
在深化改革的探索中,云南在全国实现了“四个创新”、创造了“四个全国第一”,即:创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模式、创新林权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方式、创新林业投融资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林权管理信息化的省份,在全国第一家开展林权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林权抵押贷款规模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开展经济林木和观赏苗木抵押贷款。
①当最小方位差≤某一范围约束时,调整转向机动决策;
②当最小方位差>某一范围约束时,若按该最小方位差调整战术机动决策方案后能确保该目标舷角处于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与近程舰炮武器系统共同抗击扇面范围内时,则调整转向机动决策,否则不调整。
(2)只有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有火分决策
①当最小方位差≤某一范围约束时,调整转向机动决策;
②当最小方位差>某一范围约束时,若按该最小方位差调整战术机动决策方案后能确保该目标舷角处于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抗击扇面范围内时,则调整转向机动决策,否则不调整。
10月11日,自治区召开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动员大会。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孙大伟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严植婵主持会议。会议提出,广西将从今年起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到2021年,实现对全区村庄风貌整治“扫一遍”的目标,逐步塑造和形成“传承文明、桂风壮韵、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广西乡村新风貌。
(3)只有近程舰炮武器系统有火分决策
①当最小方位差≤某一范围约束时,调整转向机动决策;
②当最小方位差>某一范围约束时,若按该最小方位差调整战术机动决策方案后能确保该目标舷角处于近程舰炮武器系统抗击扇面范围内时,则调整转向机动决策,否则不调整。
(4)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与近程舰炮武器系统均没有火分决策调整转向机动决策。
5 结语
战术机动决策是对空防御战术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之一。对空防御作战时的战术机动决策,应能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软硬防空武器火力。对空防御战术机动决策,除必须考虑各单个软、硬武器的射界因素,还需考虑对软硬防空武器协同抗击的影响,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软、硬武器的协同抗击效果。此外,对空中目标的威胁判断结果,直接影响对空防御战术决策,因此必须提高对空中目标的威胁判断精度。
在设计螺旋结构时,在进料口端应将螺旋轴上的螺旋叶片布满,可预防进料口内侧形成饲料的堆积而形成板结,还能有效地防止粉末料由螺旋输送器端盖缝隙中溢出而造成轴承的腐蚀;在出料口端,进料口和出料口的两个内侧面之间应至少大于1.5个螺旋节距,以防止螺旋停止转动后,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未被螺旋叶片完全封闭而造成漏料现象。为了达到较高的下料精度,螺旋加工时需合理控制其误差,本设备选用连续冷轧螺旋叶片,在小批量生产时,也可直接车削加工。
参考文献
[1]李晓,郭磊,马其东,等. 末端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对空防御作用与发展[J]. 飞航导弹,2008(8):49-52.
[2]秦剑冬,邢昌风,吴玲. 舰载软硬武器协同反导兼容性问题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7):114-117.
[3]李翼,钟生新. 舰空导弹防空体系分析[J]. 现代防御技术,2005,33(1):1-4.
[4]张继传,王声才. 现代末端防御武器系统探析[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33(S1):43-45.
[5]金钊,钟志通,王富宾.外国海军舰空导弹体系发展现状及其火力运用特点[J]. 飞航导弹,2010(3):38-42.
[6]杨丽,刘庆峰. 水面舰艇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11,27(5):7-9.
[7]李烨,戴征坚,王栋.舰艇对空自防御系统集成优化方法[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6,38(6):105-108.
[8]胡平,赵志军,张建伟,等.水面舰艇综合防空仿真系统设计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8(2):169-172.
[9]孙涛,由大德,古军峰,等.舰艇编队对空防御火力分配评价模型[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6(9):76-78.
[10]许俊飞,邢昌风,吴玲.水面舰艇防空作战能力的需求生 成 方 法[J]. 火 力 与 指 挥 控 制,2016,41(2):128-131,135.
[11]周建强,王为颂. 单舰反导作战舰空导弹与电子战武器使用电磁兼容分析[J].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4):162-164.
[12]王文亮,张效义. 反舰导弹协同作战智能化发展趋势[J].舰船电子工程,2010,30(10):1-5.
Research on Tactical Maneuver Decision of Surface Ship in Air Defense Operation
KAN Yabin
(Operation Software and Simulation Institute,Dalian Naval Academy,Dalian 116018)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develop all kinds of soft and hard anti-air weapons fire of surface ship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air defense,surface ships usually need to carry out tactical maneuver in the process of air defense. Tactical maneuver deci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and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for the auxiliary decision-making of surface ship's air defense tactic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actical maneuver decision of air defens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cess and decision-making methods of tactical maneuver decision in air defense.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auxiliary decision-making of surface ship's air defense tactics.
Key words surface ship,air defense operation,tactical maneuver decision
中图分类号 TJ76
DOI: 10.3969/j.issn.1672-9730.2019.10.007
∗收稿日期: 2019年4月13日,
修回日期: 2019年5月22日
作者简介: 阚亚斌,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水面舰艇作战软件工程、作战指挥决策。
Class Number TJ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