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法比较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比较法论文,汉英论文,语法论文,初中语文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运用汉英语法比较法的重要性
1.这是时代对语文学科的挑战。
当前中学阶段各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日益加强,语文教材中科技知识不断增加,传统语文教学单一、封闭性种种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只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必须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加强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必须把“死灌”变为“活学”,全面启迪学生的感觉、记忆、判断、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比较法”能从认识角度使人们从相类似事物的比较对照认识事物的本质。
中学生进了中学就面临汉英两门语言的学习,其语法有许多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学生经常困惑、混淆。教师在语文语法教学中适当进行两种语言语法比较,学生从教师分析中得到启示,这就远比孤立的、纯理论的阐释要透彻得多。因此运用汉英比较法,不仅能促进英汉两门语言学科的教学,而且能发展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和类比推理的思维,促进学习。
2.运用“比较法”是正确理解和掌握汉语特点的最好途径。
恩格斯曾经指出:“你只有将本族语同其他语言进行比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我国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要认识汉语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可见,这是“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最好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外语言学家编写了不少汉语和其他语言语法比较的书,如《汉英比较语法》、《汉日比较语法》等。这些研究成果理应受到中学语文教师的关注,理应将它应用于语文语法教学实践中。
中学语文教学运用“比较法”,不仅需要,也具有可能性。因为,人类的语言虽然各不相同具有民族性,但人类的思维形式大同小异;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这就决定语言间必然有某些共同规律,才有可能互相翻译。人们在学习外语时,总要与自己的母语比较,也就说明不同语言存在比较的可能性。况且,中国近代语法多是模仿西方语法(尤其是英语)的。目前推行新语法系统更接近英语语法,这就为我们运用“比较法”奠定了基础。而现在任教的中青年语文教师,大多都学过英语,这为运用汉英比较法创造了条件。只要我们了解汉英语法安排程序,从整体上粗略掌握两种语言异同点,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比较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以几年来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运用汉英语法比较法的实例,阐明其作用。
二、运用“比较法”的作用
运用比较法能解决课时少、课程多的困难。现在中学使用语文统编教材,课文篇目增多,语法知识量增加不少。单单语法的名词术语就有29个:即11种词、4种短语、6种句子成份,以及8种复句名词。学生既要掌握这些名词术语的概念、结构,还要分析汉语语法现象。教师讲授语法知识最多只能两周一次,练习量不可能多,因此学了三年,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印象不深。而英语不同,一教英语单词就讲词类。英语教学重视句型操练,每讲授一种句型都反复讲、读、背、练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因此学生对英语语法比汉语更熟悉。如果借助英语的相同名词术语,相同的句式来讲授汉语语法就会节省许多时间。如汉语第二册讲词划分,可以借助英语词类划分标准来讲授,通过汉英词类对比,学生就明白汉语中的量词和助词英语中没有,而冠词则是汉语中没有的。这样,可以省不少时间。又如汉语句子根据用途分类,大体上也与英语相同。还有一些结构相同的句型:双宾句、存现句,能愿短语做谓语的句式,采用汉英对译方法就能加强学生对句子结构理解。
运用比较法能将学生盲目比较化为有目的的对比,有利训练学生的思维。中学初中阶段是汉英两种语言语法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课实际就是语法课。学生在初学英语时,都在自觉和不自觉对汉英的语法现象进行联想和对比。他们在自由联想容易产生记忆的前摄或倒摄抑制,形成知识负迁移,若教师引导他们有目的、有系统地比较、归纳、总结、存档,会让学生减少记忆的知识量,使头脑中旧知识因增多提取机会而更加巩固。学生经过多次比较、归纳,能发展思维,提高对汉英的语法现象的识别能力。
运用比较法能发展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和类比推理思维。汉英从语言形态学角度看,既有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相同点就是都具有分析型语言特点;不同点在于英语是分析、综合性搀半的语言,汉语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所谓分析语,是指这种语言中的语法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表示出来。因此,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相同的词和句法进行教学,既节省时间又能发展学生类比推理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其不同点,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能力;甚至还可以将英语丰富的词形变化和学生熟悉句型突破汉语中的难点,将英语句型教学规律运用到汉语的语法教学中。
下面再用具体事例作进一步说明。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英语词形变法,来讲授汉语中难理解的概念和少见的词形变化。
汉语是分析为主的语言,词法变化较少,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较差,教师要讲明语素、音节、词的构成方式,词的分类标准较困难;而英语具有综合型语言特点,本身词形变化较丰富,学生一接触英语单词就看到了词性、格、数、时态变化。因此,运用英汉实例对比,会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概念的理解。
可见,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只是语素的语音形式,相当英语单词中的音节,只表示发音的停顿。上面的例词都是表示一个意义,不能再分割的单位,都是一个语素。然后向学生讲明汉语“玻璃”这个词“玻”和“璃”,虽然在书面形式是两个汉字,但它与英语单词中的音节一样,只表示发音的两个停顿,分割开来没有实在意义,只有“玻”和“璃”合起来才包含一个意义,只能算一个语素。这样,学生就能明白“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这个概念的含义。最后告诉学生,由这样的语素(外来语和联绵字)构成的词叫单纯词。如蜻蜓、萝卜、仿佛、阿拉伯等等。
2.不自由语素和合成词中附加式的辨别。
采用定义来揭示这概念内涵,学生感到很抽象,难理解;借助英汉词对比,一目了然。见下面汉英词形态变化对比表:
从上表对比不难看出:英语的前缀un与汉语“老、小、第、初、阿”等用法相同;英语后缀—er,—sm与汉语“子、头、儿、家、者、性、化、们”等一样,它们都不能独立成词,位置是固定附在词根前或后,起辅助成分。学生就明白了不自由语素概念。最后告诉学生,由这种语素构成的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就是附加式。
(二)引导学生区别汉英语法功能完全不同的特点。
1.汉英语法中名词、形容词句法功能的不同点。
汉英语法中,名词和形容词语法作用大多相同:如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形容词充当句子定语、状语。不同的是汉语有些名词,如时间名词和形容词都能直接充当句子的谓语,而英语中的名词、形容词不能单独作谓语,要借助系动词be一起构成系表结构充当合成谓语。例如:
2.汉英句子时态不同表示法
汉英句子时态表示法的共同点,都可用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但是汉语除这两类外,还用动态助词(着、了、过)表示时态。英语没有助词,它除了采用动词本身时态变化,还借助助动词来表示;汉语本身没有时态变化,也没有与英语助动词相当的词。教师讲清这两者区别并进行对译比较,学生才不会产生误会。请比较:
(三)利用学生英语中较熟悉、常训练的句型,来突破汉语复杂、难理解的句式。
从英语教学看,英语非常重视句型教学,每一个句型都反复操练直达熟练掌握为止;而汉语却忽略这点,一些较复杂句式学生总是掌握不了。如能借助英语熟悉句型,进行汉英对照并加以分析,就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这复杂句型的理解,有利学习。
1.兼语句。兼语句结构是汉语六个特殊句型中最难理解的句式,它与英语中的宾语补足语的句型相当。这种句型虽然也是英语中的难点,由于英语重视句型操练,学生很熟,以简明语言实例对比分析,可化难为易,节省时间。请看例句:
可见,两种语言解释这种结构概念有不同,英语认为,谓语+复合宾语(宾语+宾补);汉语认为,动宾短语套用主谓短语。汉语中的兼语实际上是英语的宾语(即逻辑主语);英语中的宾补是汉语中主谓短语中谓语。但也有相同点,句中谓语通常采用call(叫),let(让),order(命令)等使令动词;兼语运动变化受主谓动作的制约。
2.主谓短语作宾语。汉语中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式与兼语句学生难辨别,如用英语实例就会迎刃而解。这种句型与英语的宾语从句和分词独立结构相当,可以对译。请看例句:
不同点:“看见”(see)不是使令动词;“许多农民”(a lot of peasants)不充当(saw是see过去式)的宾语。
(四)运用比较法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自学能力。
英语教材十分注重英语句型的小结和训练,而汉语语法过于注重划分句子成份,对各类句型的归纳和总结却不重视。如果经常将两种语言词法和句法进行系统对比,就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种语法的异同点,既能巩固两门功课语法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摒弃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培养出严谨的学风。
1.汉语的主谓短语与英语句子对比。主谓短语是英语中没有的特殊结构形式,这种结构意义关系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短语中具有主动和被动语态变化,学生更难理解和把握。因为这种短语包含汉语单句各种句式,学生如能掌握这种结构,单句的结构也就迎刃而解。初三学生由于已学了汉英许多语法现象,并有了一定分析能力,如在第六册语法总复习时采用汉英熟悉基本句型对译,就能使他们分辨出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分析语法现象的能力。
主谓短语中主语和谓语结构意义关系有六种:
一是,主语是施动者,谓语说明施动者的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相当于英语主动语态。
(例1)汉:教师讲故事。英:The teacher told a story.
(例2)汉:孩子们唱歌。英:The children are singing.
二是,主语是受动者,谓语说明主语受到的动作、行为及其结果,相当于英语被动语态。
(例3)汉:桌子擦干净。英:The desk is cleaned.
(例4)汉:杯子被打破了。英:The glass was broken.
三是,主语表示处所,谓语说明在这个所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事物(存现句),相当英语中there be句型。
(例5)汉:墙上有一幅画。英: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
四是,谓语说明主语能力、意愿、需要等,相当于英语能愿短语作合成谓语。
(例6)汉:我会游泳。英:I can swimming.
五是,谓语说明主语的性质、状态等,相当于英语be+形容词的系表结构。
(例7)汉:我的母亲很高兴。英:My mother is glad very much.
(例8)汉:天气冷得很。英:It's cold.
六是,谓语对主语作出某种判断,相当于英语be+名词。
(例9)汉:他是一个中学生。英:He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2.汉——英单句基本结构对照表。
教学的实践证明,运用汉英比较法有利语文的语法教学,有利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汉英两门学科的学习。如何运用它,还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收稿日期:199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