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三分种,七分养”是园林绿化的基本策略。本文分析了当前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阐述了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针对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希望对城市园林的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1.1入侵有害生物种类较多,结构复杂
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的是,园林植物系统中有很多种类的植物,植物的来源也多种多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外来园林风格的引进,植物的设计和配置更加多样化,从而导致了各种常见病虫害也随之形成。
1.2园林植物生存环境恶化,易受病虫为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路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园林植物经常会受到下水道等地下设施的影响,汽车尾气和工厂的有毒气体也会影响植物生长,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恶劣,植物生长力不强,抗病能力差,给有害生物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
1.3园林生态系统脆弱,天敌控制作用有限
由于景观设计师的知识水平有限,在园林设计之前并不完全了解植物生物学特性,也忽于一些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特殊关系,就会导致园林植物配置的不合理现象发生。在设计中,如果将一些相克植物品种种植在一起,如核桃可以造成附近的苹果受害或致死,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一些如植物白粉病等病虫害不断发生,使园林的生态系统变得脆弱,影响园林植物、害虫和天敌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不利于病虫害天敌的自然控制。
1.4防治观念落后,化学防治占主导地位
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一旦发生病虫害,人们往往采取快速有效的办法—化学防治。虽然化学防治速度快,效果好,但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并且还杀死部分害虫的天敌。同时有些园林发生病虫害时,不考虑虫体密度和病虫害危害程度,即刻进行打药,这是不科学的。正确的防治方法并不要求对病虫做到“根治”,而是在保证苗木质量的前提下,将病虫发生控制在一定危害程度之下。有些园林单位不能够对症下药,不管是什么虫,什么病,只要是农药就喷洒,起不到预期防治效果;还有些园林单位苗木发生严重病虫害时,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而是任其发展,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质量和商品价值。
2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大部分园林绿化单位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认识不到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的地位作用。
第二,病虫害防治手段单一。病虫害防治上主要沿袭传统的化学农药治理防治方式,缺乏综合预防理念,导致了病虫害防治成水平停滞不前。
第三,园林绿化管理队伍素质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起步较晚,各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园林绿化相关专业较少,造成了我国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病虫害防治力量薄弱现状。第四,检疫存在漏洞。随着规模大小不一的各园林绿化公司涌现,对苗木检疫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受检疫人员不足,检疫设备不齐等限制,很难将检疫工作落实到全面,检疫存在漏洞,危险病虫害传播、流动时有发生,为病虫害发生埋下了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1)相关部门领导要先转变防治观念
首先各级领导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重视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将病虫害防治纳入自己的工作范畴,对于苗源的选择,苗木的检疫,以及日常苗木的保养预防产生足够的重视,只有领导高度重视,下面的员工才能保证整个检疫工作的认真执行,使得病虫害的防治能像“森林防火”那样重视。此外,可以利用庞大的媒体资源加强病虫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于病虫害防治的关注度,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健全病虫害防治体系
一.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职能部门要组织开展病虫害的普查工作,根据城市园林植物的具体分布、物种的组成进行详细的调查,尤其是针对检疫性或者危害性大的病虫害,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做好档案,为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病虫害的生长规律,结合当地的气候变化,对主要的病虫害做出准确的预报,及时利用媒体信息向相关单位以及社会公众发布信息,为病虫害的防治做好前期准备。比如春夏季是病虫害的高发期,秋季能稍微好点,冬季要做好清园工作减少第二年病虫害的发生。构建具体的测报体系,有许多省份病虫害现象严重,但是相邻的省份并没有接到预报,没有及时做出防治措施,最后导致也发生严重的灾害情况。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实时共享,在全国范围建立起联网联防机制,提高防治效率。
二.加强病虫害检疫工作,阻断其传播途径
按照国家相关检疫条例、标准,规范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检疫工作,查清楚本地苗源,对于本地苗木生产企业、单位、个人进行调查登记,了解其主要经营项目,检查是否有发生大规模病虫害的可能。在苗木的调运过程中,做好苗木运输检疫工作,对即将运送的苗木逐批次检疫,不能现场确认的也要带回实验室进行详细的检验,真正确保无病虫害再颁发检疫证书。对检疫发现的病虫害携带材料,一律进行就地火烧销毁,非检疫性病虫害的携带材料也要经过消毒处理才可以使用,加强跟踪监管力度。
三.加强园林病虫害治理工作
防止病虫害发生的前提条件就是对病虫害进行科学的预防,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气象因素提前做出预防措施,比如对植物定期喷洒杀虫剂等。对生态系统进行完善,避免单一的群落配置,通过不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增强生态系统本身的抗病能力。比如美国白蛾喜欢山楂、李等植物,不喜欢有银杏、胡桃楸的地方,可以对这两种植物进行互种,也要了解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植物之间的相互抑制现象。
整个防治过程要以生物防治为主,注意培养保护一些病虫害的天敌,比如啄木鸟、灰喜鹊等鸟类,保护鸟类的生存环境,增加城市鸟类数量,对病虫害起到抑制作用。利用七星瓢虫防治蚜虫,白僵菌能入侵到多种昆虫体内繁殖,引起昆虫中毒死亡。以物理防治为辅,可以利用生物特性,比如趋光性、趋色性,通过放置光源等方式物理诱导。化学防治仅仅作为应急措施,化学防治虽然效果好,但是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容易产生农药残留,同时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为以后的防治增添难度。
(3)培养、增加专业的防治人员
政府可以适当增加专业防治人员编制,积极寻找专业的病虫害防治人员,同时可以请专家开展相应的讲座,或者利用网络视频课程,对防治人员定期培训,增加其专业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以做好防治工作。
4结语
园林绿化对于城市现代化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园林植物可以给城市带来美感的同时,还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好,同时对社会经济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园林植物的生长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园林植物的生长繁殖,同时人们在对于其病虫害的除治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措施虽然快速却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在现阶段对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应该以保护生态平衡为出发点,对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防治采取生态控制方法,使园林在消除病虫害的同时也使生态保持平衡,达到城市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震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2015,10:67.
[2]车晓娟.浅谈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J].2015,30:61
论文作者:喻世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病虫害论文; 植物论文; 园林论文; 病虫害防治论文; 城市园林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苗木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