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潘厚佺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工程的推进,在地质条件恶劣区域的施工项目数量不断增多,给工程带来了一定的考验,以软土地的地基处理为例,如果处理不得当,很可能对后续的工程施工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设计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方案,本文对混凝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混凝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处理;应用研究

1、混凝土搅拌桩法机理

1.1 软土地基的土层特点

软土地基多数是指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松软土和有机土组成、土层中因为含有一定的有机矿物质导致土层比较软弱、承载力较差的地基类型,这类地基类型大多出现在滨海区域、江河湖泊区域和沼泽区域,但是在建筑基础工程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软土地基的土地被开发利用起来,其土层基本特点为。第一,含水量高,比较湿润,固结时间长;第二,多为松软土,抗压强度低,压缩性高;第三,地下水位高,土层结构分布复杂,透水性差。

1.2 混凝土搅拌桩法强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混凝土搅拌桩的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点。在实际施工中需要着重重视这四点,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展,并保证软土地基拥有较为不错的地基强度。

(1)混凝土的性质。混凝土在软土地基中充当硬化剂的作用,因此混凝土的性质也决定着地基处理的质量,主要与水泥的种类和型号、参入量和外加剂种类有关。混凝土搅拌桩的硬度随着水泥的掺入量增大而增大,根据试验显示,在0~90d的范围内,水泥的利用效率更高。在粉土室内加固试验结果中显示,水泥参入比不断增大,混凝土的无无侧限抗压强度会出现准惰性区,换言之并不是水泥的参入比越高越好,会存在经济效益降低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水泥强度提升一级,混凝土强度增大幅度大约在50%~90%,在同样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等级强度提高以及,可以降低2%~3%的参入比。

(2)土体的性质。根据施工地点的不同,施工地的土体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含水量、有机质量和土体的化学性质都会影响混凝土搅拌桩的硬度。在一定程度上,土体性质也会影响到后面两个因素。

(3)搅拌条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使用的搅拌工具和搅拌程度对混凝土搅拌桩的强度产生影响。

(4)养护条件,一般情况下养护有寒是循环和冻融循环,养护过程中,养护的温度、时间和养护时地基的湿度均会对最后的工程效果产生影响。

1.3 混凝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的优势

(1)加固效果好,采用此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强度,根据施工方式的不同可以达到100KPa到200KPa之间,能有效改善软土地基的地基性质不稳定、较容易产生地基沉降的问题。

(2)工期时间短,适合赶工期的工程和长条工程,一般经过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养护,就可以正常投入上部荷载。

(3)施工速度快,以某建设面积为200亩的施工场地为例,混凝土搅拌桩采用大约10台搅拌机、22000根搅拌桩,就可以在3个月的时间内完工。

(4)受天气的影响较小。混凝土搅拌桩对天气的限制不高,在梅雨季节或者小河流域、湖边等地均可正常施工,在南方尤其适合。

2、混凝土搅拌桩法加固施工原则

2.1 混凝土搅拌桩的处理要求

利用混凝土搅拌桩加固后,处理地基需要满足《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并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进行混凝土质量检验,使用混凝土搅拌桩加固以后,需要检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检测混凝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取值一般在0.3~4.0MPa之间。施工过程中,成桩7天可采用轻便能探法检验桩体质量。用轻便触探器所带勺钻,在桩体中心钻孔取样,观察颜色是否一致,检查小型土搅拌均匀程度、根据轻便触探击数与水泥土强度的关系,检查桩体强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轻便能探法的深度一般不大于4m。成桩完成,对竖向承载的水泥土在90天后、横向承载的水泥土在28天后,用钻芯取样的方法检查桩体完整性,搅拌均匀程度,桩体强度、桩体垂直度。钻芯取样频率为1%~1.5%。

2.2 混凝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加固原理

因为软土地基的自然特点,其并不能直接作为建筑物地基使用,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工加固处理,形成复合地基,比较典型的做法就是混凝土搅拌桩法,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水泥和人工固化剂在软土地基中强制搅拌,从而发生化学反应,在软土固化后再用于建筑物修建使用。

3、混凝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3.1 工程实例分析

本文选取广西某流域堤防地基处理工程为例分析。该场地主要是第四系冲、洪积粘土层、粉质黏土②2、②3层组成,场区地下水埋深0~13.7米,地下水水位与大气降雨补给密切相关,丰水期基岩裂缝隙水的稳定水位较枯水期高约3~5米。

3.2 工程施工方案确定

根据场区的具体情况分析, 场区中软塑粘土层厚度较大,地基系软土地基,结合工程周边情况分析,决定使用混凝土搅拌桩处理此处的地基。

3.3地基处理基本要求和设计参数

3.3.1 基本要求

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是改善地基的透水性和滞水性,并且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让原地基均匀稳定,具体的要求可以参照表1。

3.3.2 设计参数

设计桩长需要穿透较软弱的粘土层,并且深入粉质黏土层6~10米。综合考虑地基承载力要求、投资等问题,综合确定技术参数,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桩径为0.5米、桩长6~8米、梅花形桩间距1.5米、排距1.5米。并确定水泥掺量为60kg/m,置换率为10.6%。

在设计参数的时候,如果遇到泥炭土含量和有机质土含量较高,可以适当增加水泥的掺量,在回填土边界设计过渡区。如果桩的长度较长,需要适当增加桩径和桩身强度。

3.4 施工要求

设计深层搅拌机机头的提升速度为0.6m/min,具体的施工流程见图1。施工中采取复搅公益,一般采取“一次喷浆、两次搅拌”,必要时采取“两次喷浆、三次搅拌”,并且适当增加水泥的掺量。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30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30秒。

图1 混凝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流程

4、混凝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 必要的监控和质量检测工作需落实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掌控,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保证人员工作到位,施工后续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及时有效。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严格管理,在每天施工开始之前,对水泥搅拌桩的管道进行全面清理,避免出现管道堵塞影响施工正常开展的情况发生,另外,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桩桩体的垂直度,并且检验桩体部件的有效距离。在做好检验以后再开展施工,确保各工作构件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4.2 提升施工的信息化程度

针对部分施工环节,逐渐开始智能化尝试,以质量检测环节为例,一般都是人工检测,但是机械检测检测结果更准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积极引进机械检测技术,在精密的检测仪器和触探试验中检验工程质量是否合格。

4.3 做好应急预案,规避施工风险

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规范和培训,并且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做好应急培训,大型工程施工一旦出现事故会造成很大的人员损失和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尽可能规避施工风险。比较常见的是,在混凝土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出现喷浆量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提升钻杆作业方式加以改善,并进行整桩复搅。如果工程开展过程中出现意外的停电、断水和施工机械故障的问题,及时做出有效的处理措施加以补救。

4.4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

为了保证施工的有效性,需要不断规范施工技术人员的行为,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规范员工行为,保证喷浆时间和工作频率在合理的范围内,杜绝随意停止作业中断喷浆。在施工前、施工中都要及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保证工程施工的有效开展。

5、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搅拌桩技术能大大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在此类地基的处理中有非常强的优势,在施工中需要重视混凝土搅拌桩的技术要点,保证工程精准开展有效开展,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钱志创. 深厚软土地基上泡沫混凝土置换路堤全过程沉降变形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2]章琦,王国欣.混凝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7(13):130-131.

[3]安运增.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22):135.

[4]姚建平. 流塑状软土复合地基失效机理及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5.

论文作者:潘厚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潘厚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